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

第461章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461章

小说: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提名太子太傅一职!
  不是所有武将都有西进护送使团顺便抓细作、背上练兵顺便开疆拓土、南下继续练兵发现一年三熟的早禾这样的能力和运气的。
  诚然还是有一部分人觉得贾瑛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他和陛下年少时候的情谊使得陛下很多时候给予贾瑛别人所没有的机会,但是他能够抓住机会并且在任职每一职位期间都妥善周全、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甚至更超过预期地完美完成任务,这是他的运气,运气也是能力的一种。
  不过……
  “贾将军之父乃是工部左侍郎、其嫡出兄长如今亦是翰林学士,若说吴统领需要避嫌,那么贾将军是不是也……”这位发声的人倒不是卫阁老那边的,而是武将中对吴涛更抱有好感的人。
  谁知道,吏部尚书王策再次出列:“启禀陛下,本月初,吏部便收到贾政贾侍郎的致仕折子和贾珠贾学士请外调的折子,内阁审核之后,被您留中了……”
  哗!
  朝中绝大部分人不相信贾政和贾珠有这样的政治远见,能够在月初的时候就预料到今天的情况,所以他们提早做出的决定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身为荣国府殷勤的林阁老给这他们的提醒;其二……则是陛下给他们的暗示。
  但是所有人将心比心,若是林如海也有争一争太子太师的意思,便不可能好心提醒贾政与贾珠——殷勤又如何,只是女婿而已,又不是亲子。
  这么深思下去,数十年如一日前期假正经后期一门心思真正经修桥铺路修堤坝研究工具的贾政和在翰林院低调不出彩的贾珠显然是——嘶!
  【总不能够是人家府里那个奔一百岁的人瑞老祖宗指点的吧?不可能不可能!】
  群臣脑补一番,只觉得这一定又是陛下要给贾瑛开个后门了,却低估了二十多年来不张扬的贾珠贾学士的政治素养,他当年好歹也是二甲头名,怎么可能真的是个庸才呢?
  那么太子太师是否就确定了是礼部尚书周世安呢?太子太傅是选吴涛还是选贾瑛呢?太子太保的人选又该是谁呢?剩下三少虽然次一点,可是好歹也是正二品的职位啊,该举荐何人担任呢?
  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吵出结果的,于是从这一日散朝起,京城再次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其中不乏一些官员多年前的似真似假的黑料又被人翻出来。
  宝玉身上的黑点并不多,但是扛不住他背后有一大家子啊,幸好荣国府和宁国府早早分了府,荣国府大房和二房当初分家也闹得声势浩大,不然要用宁国府那一堆破事来攻讦贾瑛的人还真不在少数。即便荣国府大房二房分了家,但是也有‘我不听不听,分家不分府的就得连坐连坐一同被追究责任’这样的掩耳盗铃顽固派;更多的人则是还打算拿贾瑛上朝第一天就被御史参了的罪民做文章,虽然他当朝自辩证明清白,但是就真的没有不妥之处吗?他放任后宅女眷东奔西走,甚至直接外宿异地,还借一管事之手行商贾事,积攒钱财鼓动粤省女子抛头露面出门做活,实在是有搅乱纲常之罪!
  不得不说,这一点确实戳中了大部分男人的心理。
  从前,宝玉被人说纨绔的时候,他是半点不介意的,但是这一次,因为预料到会有人拿黛玉说事儿,攻讦自己——这是他所不能忍的,故而他打算反击。
  十六相当支持宝玉这么做,在他看来,好兄弟就是性子太好了,人家说他多少是非了,他都当做没听见。这一回这些长舌公踩了宝玉禁区,十六已经很多年没看到宝玉这么认真严肃地和自己说话了呢。
  “行啊,暗卫手里头这些人的黑料一抓一大把,你去取了用就是呗。”十六如今也不是全不用暗卫的,虽然他不赞同控制暗卫的方式,但是从亲爹手里接过来的担子,要是真的不用了,暗卫四部的人还以为陛下对他们有什么意见呢。所以十六这么多年来干脆改了改暗卫的职责,从原本的不论什么都监听,改成监察人家有无贪污受贿渎职等等,相当于暗地里的御史了——再不必日日连墙角都要听从前还偶尔需要□□暗杀官员(宝玉腹诽:老皇帝真的半点没有君王的仁道)的暗卫们如今已经感激涕零。
  “陛下信任,但我也不能逾矩了,这样吧,您就干脆直说了,哪几个可以放手搞,哪几个还得留点面子回头继续使唤的,叫我心里有个底!”
  然后君臣二人嘀咕一番,基本达成共识,把火力重点放在卫阁老一系之上,也是在后头给黛玉泼脏水泼得最凶的那群文官。
  一时之间,京城天天有新闻,有花边新闻也有,击鼓鸣冤的新闻也有,乱成一锅沸水。
  贾萌出门去文会的时候也免不了被人讽刺几句,好在他性子稳重,有理有据地驳斥对方,倒是叫那个仗着年纪大,早贾萌一科的举人差点吐血。
  回头贾芽听说了这事儿,一蹦三尺高就想去找人算账,被他亲哥按下去了:“凭你?先有本事出府参加一些无病呻吟的文会再说。”贾芽确实没有机会,因为荣国府里头怎么敢有人议论自家娘亲的长短,不想活了么?
  好在黛玉她们在庄子上,远离风暴中心,整日吃吃喝喝赏赏花。
  ……
  人人都以为,贾瑛就算要伸手使绊子,对付的也该是竞争力最强的吴涛,可是谁人想到,没过几天,吴涛从南边递过来的折子也到了——人家!也要!致仕!说自己年老体迈,要乞骸骨!
  再有对同僚年龄不清楚的官员马上去兵部打听——蛤,原来当年的浪里白条吴涛也已经过了耳顺之年了?
  这下好了,贾瑛最大的竞争对手都退出了,还有谁能和他争太子太傅之位?


第451章 
  当然,吴涛请求致仕的折子才刚入京; 陛下不论怎样; 哪怕是走一走形式也得挽留一番; 就好像挽留同样请辞的贾政那样。
  所以朝中的人还在观望,他们猜想:吴涛大约是不知道陛下正在为东宫寻太子太傅,不然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要退下来了。那可是太子太傅!文官从一品; 吴涛真的舍得么?
  人家还真的舍得。
  奏折几次来回; 那吴涛是打定主意要致仕了; 说到最后; 就连自己年老体迈风湿关节炎的病症都扯出来了。
  话已至此; 今上最终还是准了,末了颇为惋惜地说:“吴统领为我大明水师江南水师兢兢业业; 如今一身病痛; 又闻是因为水边湿气重; 寒气入体……嗯,朕打算从京郊挑一个温泉庄子; 赏与吴大人。”
  赏赐的温泉庄子乃是皇家私产; 并非国库的,户部钱尚书安安稳稳地站着; 才不出言阻止——陛下给老臣的福利; 又不花国库的银子,你们还真以为我是铁公鸡呢?先前陛下赏赐给贾瑛的时候我就没吭声,现在自然也不会这么不识趣,我还指望着等我老了致仕; 陛下也赏我一个半个的庄子呢!
  初一在一旁躬身表示记下了,如此,倒是叫众人又猜测:是不是因为吴涛提出致仕的时机恰恰好,正合陛下之意,所以万岁爷才会给他这么丰厚的赏赐的?若真是这样,那么……
  那么……显然陛下对三师的人选早就有盘算了,并不会因为朝中人意见相左而妥协的。
  这么想来,今上在位十七个年头(今年虽是寿昌十六年,但是最前头还有一个未改元的年头),要做什么大事,从来都是盘算清楚之后如愿达成的,不论是军中改制、增开榷场、修黄河堤、出兵鞑靼……哪一件都比任命一个大臣其中干系要牵扯得多,所以比起来——咱们这一群人盯着东宫三师三少的眼界,是不是太浅了点?是不是,十分之惹陛下厌烦?
  有些时候往往只是一叶障目,朝中官员因为东宫缺人而发热的脑子渐渐冷却下来之后,便发现:【哎,前几天落马的那些人,怎么想来,平日或多或少对武将都有些嗤之以鼻的?】
  再深思:【赫!了不得!这些人都有一个共通点啊,明里暗里没少说贾瑛的风凉话!所以,贾瑛从头到尾和咱们想的不一样,人家根本就没有费神去对付很有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吴涛,而是找了那些散播流言的人晦气?唔,那咱们是不是要收一收,免得被误伤了?】
  而后,贾瑛的亲娘舅王子腾在众目睽睽之下也碰了一个软钉子,他自以长辈的身份教导宝玉,让他好好修身齐家。
  宝玉则是不疾不徐地向娘舅问了表哥王亿的好。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王子腾的儿子王亿是个败家子满京城谁还不知道?败家子简直就是比纨绔还要不争气的存在!
  ……
  京中关于议论贾将军夫人林氏有没有牝鸡司晨之举的流言终于慢慢转了风向,开始有人出来为黛玉站队,起初是一些闺阁之中依旧有胸襟有见识的女子,后来便是一部分并不小心眼的文人雅士,再接着是本就觉得女人家能干不是坏事的武将人家(若是战事起,他们便要远赴边疆,家中大大小小事物都靠老母亲或者妻子操持,他们是最能够理解女子抛头露面做事情的人)。
  如此满城风雨,荣国府的人自然是都听说了。
  贾政皱了皱眉,虽然有一些不满意,但是从来没有公公□□儿媳妇的理儿,便打算回头敲打宝玉一番。
  王氏面色淡淡地送走嫂子,心想的是:【妍春说得对,嫂嫂你在我侄媳妇儿面前逞威风也就算了,我的儿媳妇如何,要你指手画脚?】
  “不过,你二嫂嫂也确实是太没规矩了些,怕是这些年在外头当家作主惯了,能耐见长。”王氏颇为不快地说,盘算着要给黛玉立立规矩。
  然而黛玉陪着老祖宗在庄子上呢,前个还传信回来得等到祭灶那天才回来,除非王氏愿意抛下府里头的事儿也去庄子上——但是庄子上住着大佛呢,有老祖宗在,王氏自己都知道不可能成功抖婆母威风的!
  说起来,这多年,她也是认命了,黛玉因为另有一层表亲的身份在,老祖宗宠着她,自己绝对不可能用对李纨那样的态度对她的。甚至于王氏现在都已经放弃给宝玉塞通房了,只要求黛玉能够做一个贤妻良母,照顾好宝玉和四个孩子。
  “可是你看看你二嫂子,去了南边居然和一群自梳女混在一起!自梳女是什么?是梳起头发一辈子不嫁人的老姑婆!她就不怕教坏了怡姐儿和悦姐儿?不行,等她回来我一定得好好说说她!”
  妍春差点没忍住翻个白眼:【亲妈!你能少给自己找点事儿么!】
  于是身为王氏身边这些年的智脑,妍春又不得不肩负起给亲妈做思想工作的重任,花了半天口舌,才说通一大半。
  王氏犹犹豫豫地说:“你的意思是,你二嫂嫂这么做,非但不是错的,反而还能帮到你二哥哥?”
  “是,人无完人,二哥哥功劳太甚,有些许微瑕,反而是好事。”
  一番大道理,王氏听得云里雾里,总归这么多年,她的政治素养还是一如既往地差,但是想着这么多年妍春说的好像都是有道理的,便肯歇了找黛玉茬的心思。
  【亲女儿说的,应该都是为我好的!】
  …………………………
  朝中变幻风云诡谲,但是无非就是权力更迭的那些事儿,宝玉借十六的力,如十六的愿打击卫阁老的势力,很快平息了京中关于他一家子的流言蜚语,也在祭灶之前把老祖宗和妻女接回府里。
  及至陛下封笔过年之前,尘埃落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