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母仪天下 >

第207章

[综]母仪天下-第207章

小说: [综]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那些手艺比较高的,自然更乐意去少府,尤其,少府算是正经的政府机构,是为皇家做事的,如果能够在少府那边立下功劳,他们还能封爵,还能荫封子弟为官,这让那些寻常的作坊怎么做得到。
  因此呢,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他们自然会选择更廉价的劳动力,本国的工人工钱高,那就只让他们从事技术含量更高的环节,技术含量低,完全可以用人工来补足的,那就采用移民吧!
  之所以不是用奴工,那也是因为朝廷对蓄奴有着严格的规定,超出一定的数量,征收的口赋就要翻倍,谁家也承受不起这样的赋税,而移民就不一样了,口赋只有汉人的一成,薪水也只需要给个三成到五成,而且他们干事还卖力,农忙的时候也不需要赶回去务农,可以说,立马就将成本降下来了。
  当然,少府那边很快也反应过来了,他们也开始雇佣移民,主要是让移民承担一些高体力,相对也比较危险的工作,也省得在民间征发徭役。
  五年左右的时间,这些移民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成为了正经的技术工人了,这样的人加入大汉的户籍,自然也是会继续为大汉做贡献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汉并没有吃亏。
  因此呢,以前的时候,不过就是民间的一些搞人口买卖的商人,跑到那些小国搞人口买卖,而如今呢,有了朝廷的许可,这些商人胃口就大起来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买卖女性了,干脆直接巧言如簧,让这些小国的百姓自卖自身,直接打包带走,他们几乎只需要付出路费,将这些百姓带到汉室境内,交给那些作坊主,或者是交给少府的那些工程队,然后呢,就可以数钱了!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人口交易,而私底下呢,这种人口外流更加严重,尤其一些靠近汉朝边境的,哪怕各国派出军队巡逻,严防死守,也有人偷偷摸摸翻越边境跑到汉朝这边来,哪怕为此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毕竟西南那边,一直就是有名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千年之后,那边起码还经过了一定的开发,如今这里呢,那些没有经过开发的地方只会更加危险。
  就像是后世总有难民因为战乱之类的缘故,不得不冒着落海的危险偷渡一样,如今在西南那边,俨然也有了偷渡潮,大汉对此来者不拒,偏偏那些小国拿大汉一点办法也没有,眼看着人口外流越来越严重,越是严刑峻法,越是不可收拾,而如果想要让那些贵族降低对底层的盘剥,更是跟要了他们的命一般,甚至一些贵族私底下,也玩起了捕奴交易,他们暗中带着私兵捕捉山野中的野人生番,直接打包卖给那些人口商人。而在见识了大汉的繁荣之后,甚至除了一些活不下去的小民之外,一些还算是生活过得去的人,也开始盘算着跑路了!总之,根据那些地方官府的报告,有几个小国已经有些撑不住,想要内附了!真要是内附,到时候还是得许出几个诸侯王和彻侯封君的位置的。
  总之,通过推恩令,可以有效实现权贵阶层的更新换层,能者上,庸者下,不至于让上层的权力都被那些功臣之后垄断。见识了妻子的政治智慧,刘邦自然就担心自个儿子玩不过她!
  诚然,妻子年纪也不小了,可是她看起来依旧年轻,而女人呢,正常总是比男人能活,想想秦代的时候,那几位有名的太后吧,哪怕她们的确是向着自己的夫家的,但是呢,终归让刘邦有些想法。偏偏刘盈对舒云这个生母颇有些依赖之心,这也让刘邦觉得有些顾虑。要是刘盈跟生母有些理念上头的差异,有些隔阂,那么,他也没什么好担心,偏偏刘盈对生母的看法很重视,而且在情感上头也极为依赖,这就让刘邦担心妻子对皇帝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操控了!
  只是,他却没想到,他虽说让舒云去了偏殿,但是舒云耳聪目明,五感敏锐,只要她愿意,百米内的动静压根瞒不过她,因此,刘邦跟刘盈说的这些话,都落到了舒云耳中。
  舒云只是挑了挑眉,压根懒得理会刘邦这样的小人之心,实际上,若非民智没有大开,舒云甚至会直接准备搞君主立宪,皇帝吗,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势,保证兵权也就可以了,政事什么的,还是要下放到下面的官僚阶层手里。当然,前提那是一个精英的官僚阶层,要是那种人浮于事,如同明朝内阁那种,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那还是算了吧!
  舒云对于刘邦的遗言兴趣不大,刘邦呢,哪怕当了皇帝,也是个对于家庭毫无责任感的浪荡子,他真正爱的只有自己,至于其他的,根本不被他放在心上。
  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刘邦的死亡宛若一个时代的结束,刘邦后半辈子充满了传奇的味道,从起事开始,不足七年的时间,就平定了天下,老实说,当初许多追随刘邦的人,其实都未必真的相信刘邦能够席卷天下,大家当时最多想的就是刘邦可以在他们的帮助下,跟项羽平分天下而已。
  结果,最终就是那个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一败涂地,连同他的亲族都背叛了他,投入了刘邦的麾下。事实上,即便是刘邦当了皇帝,许多人对他依旧不信服,而如今呢,那些生了反骨的都已经被一一平定,天下太平,刘氏的统治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已经是深入人心,像是在关中,几乎没人再去怀念曾经的老秦了!
  比起当年始皇帝统一六国的时候,天下的百姓生活更加幸福,更加富裕,生活质量不会说谎,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谁会去怀念什么秦国甚至是之前的所谓六国呢?
  刘邦呢,又是个非常亲民的性子,他能在沛县那边跟一帮父老乡亲勾肩搭背,在关中,也是以一个非常亲民的形象出现的,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亲眼看到皇帝微服进了某家赌场,跟一帮人在一块大呼小叫赌斗。
  而且呢,关中的百姓,也时常能够看到皇帝到乡野之间,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还有一些乡老表示,他们曾经亲眼见过圣颜。当然,老刘家有点好事,就会想着减免赋税,给下面的百姓赠爵,刘邦去了一趟丰沛,路过的地方,都洒了大把的钱,又是给酒肉,又是给布帛的,也亏得如今少府能挣钱,要不然的话,以刘邦那样大手大脚的性子,早就将家当败得差不多了。
  而且呢,刘邦继位之后,就开始有意强化自己作为天子神圣的一面。这也是难免的事情,他得强调自己作为皇帝的正义性。汉室至今还没有说清楚,汉室这个国家是从谁的手里头传承的,毕竟,真正灭了秦国苗裔的是项羽,偏偏第一个入了关中的是刘邦,得了子婴投降的也是刘邦,但是一直以来,官方又没个明确的说法,说是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天下。
  民间又有一句话,说什么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意思就是,以后汉家失了这天下,是不是也要天下共逐之啊!
  陈胜吴广在历史上是起到了一种极为重要的意义的,毕竟,在这之前,大家都是觉得王侯将相,那是真的有种的,哪怕是刘邦,也要将自己的血脉推到尧帝,也就是有唐氏上去,而春秋战国时候,有名有姓的那些公侯贵族们,哪个身上没有上古三皇五帝,再不济也是三皇五帝那一系臣子的血脉?
  刘邦呢,因此后来就自称是赤帝子,斩杀了白帝子,意思就是自己本就是天人降世,自承天命,皇家也像模像样地搞出了一把赤霄剑出来,说这就是刘邦斩杀白蛇的宝剑。实际上那玩意舒云见过,就是一把寻常的宝剑而已,舒云随便就能伪造出一批来,人手一把。
  之后,刘邦又干出了一件叫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在汉室之前,只有四帝,但是呢,等到刘邦上位之后,他崇尚的数字是五,因此,硬生生造出了一个黑帝出来,像模像样的立下了黑帝庙,命人祭司。
  总之,刘邦在各种程度上,将自己进行神格化,这一套其实还是比较有市场的,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是这样,夏朝的王自认是太阳神,商朝呢,干脆来个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到了周朝,所谓天子的说法,就是从他们而来的,天子就是上天之子,除了老天爷,什么神仙都不认。
  当刘邦将自己拔高到了这个地步之后,他的死讯,足以让天下都为之轰动了!倒不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天子就应该不老不死什么的,事实上,在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里头,天子嘛,也是有生老病死的,但是天子的死呢,无非就是他完成了自己的天命,被老天爷叫回去了而已。
  当然,刘邦能糊弄得了下面的百姓,顶层的精英却是糊弄不了的,大家谁不知道谁啊,像是卢绾,跟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明明立下的功劳不够大,但是却在大封功臣的时候排在了前头,后来还差点将他封了王,要不是卢绾手底下有几个搞不清楚状况的二五仔,在那里鼓动卢绾,说什么你跟天子一起长大,就算真有什么天命,总不见他有,你就没有吧!所以,你上你也行啊!
  卢绾也觉得,刘季的性子,他再明白不过了,没道理刘季可以,自己不可以,结果呢,就在卢绾琢磨着想要搞一搞事的时候,被人告发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似乎大家搞起阴谋诡计来,都显得有些拙劣,毕竟是没经过后来的绣衣卫,锦衣卫,还有什么粘杆处考验的,大家就算是对上面有什么不满,也是喜欢直接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看看太史公的《史记》,有几个门客,就敢直接对外宣布自己要造反的逗比也是比比皆是,最后结果自然也很简单,很容易就被镇压了!而且还不是被大军镇压的,许多根本就是被地方上头的小吏镇压的。
  卢绾呢,若说什么才能,还真是不多,因此,他身边跟随的人呢,也没什么精英,因此,他这边才起了个念头,结果当天晚上就被刘邦请到了长乐宫,然后就被刘邦吓出了一身冷汗,最后老老实实地斩杀了自个手底下那几个不靠谱的门客,然后被削了一部分食邑,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了。
  卢绾这样的,都不觉得刘邦有什么天命色彩,何况是其他人呢!
  不过呢,对于那些精英来说,他们其实也不在意什么虚无缥缈的天命,他们更看重结果。如今的结果就是,刘邦坐了天下,而他们呢,也唯有在刘邦的手底下,才能够发挥出相应的才干来。
  因此,对于刘邦的种种荒唐之处,也只好当做是非常人的非常之事罢了。
  不管怎么说,刘邦拉开了太平盛世的序幕,无论是群臣还是百姓都是认可的,因此,刘邦死后,天下缟素,都自发为天子守孝。
  等到刘邦被葬入了长陵,也就意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以后就是刘盈的时代了。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今不仅仅是刘盈的时代,还是舒云这个太后的时代,这就让许多大臣有些不满意了。
  如果刘盈如今还年少,那么没什么好说的,太后摄政这种事情在先秦时候,本来也就是常事,当然,更多的还是类似于周公召公这种辅政的。
  可现在的问题是,刘盈已经加冠,已经大婚了,估计等过了孝期不用多久,孩子都能生出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让太后来摄政呢!
  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因为舒云这个太后太不好糊弄了,之前刘邦在的时候,刘邦主管的多半还是军国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