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综]母仪天下 >

第188章

[综]母仪天下-第188章

小说: [综]母仪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子之后,刘邦又直接出发了。事实上,他从起事开始,就没停下脚步的时候,不是在出征,就是在准备出征的路上。
  这也难怪,刘邦跟刘媛刘盈姐弟两个不亲近了,感情这种东西,是需要培养的,刘邦大半时候都在外头,跟自己的儿女就没见过几次,等到后来天下勉强算是安定下来了,这姐弟两个都已经是十多岁的少年了,自然跟父亲更加亲近不起来。
  反倒是刘如意,嗯,没错,戚姬后来还是怀孕了,她不愿意返回关中,依旧留在刘邦身边,刘邦呢,大概也是对自己的妻子不放心,因此,戚姬就在外面生下了刘如意,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头,刘如意就是刘邦身边唯一的一个孩子,从一个刚刚出生的时候,娇娇软软,捧在手里都怕不小心摔了,可以说,刘邦只有在这个孩子身上,才算是第一次得到了做父亲的乐趣。
  有刘肥的时候,因为这个不是婚生子,所以呢,刘邦那时候被曹寡妇将孩子送到自个那里的时候,简直是手足无措的,他几乎是逃难一般将孩子送到了刘太公和刘媪那里,然后就跟火烧屁股一样跑了,那时候的他,几乎毫无家庭责任心。
  而之后呢,因为跟吕雉脾气不和,对刘媛和刘盈呢,也算不上看重,加上那个时候,天下的确多事,也波及了沛县那边,那时候,刘邦虽说仅仅是个亭长,却早早就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气势。
  也就是到了现在,哪怕如今依旧在打仗,但是,刘邦的心思已经不再是如同曾经一般浮动,而是已经算是安定下来了,所以,他才有心思去关注一个婴儿的成长。
  他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做如意,为的就是让他将来能诸事顺遂,万事如意。
  舒云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只是冷笑了一声,这天底下,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万事如意,刘邦倒是对这个孩子一派慈爱之心。
  刘媛心中也是有些不喜,她其实如今已经算是到了成婚的年龄了,已经有人开始谈论她的婚事,刘媛跟着舒云这么长时间,明白如果自己不能表现出足够的价值来,那么,自己的未来就是父亲用来拉拢某个诸侯的工具而已。
  刘媛算是刘邦的独女了,尚且要面临这样的命运,而那个尚且还在襁褓中的弟弟,却是被父亲寄托了这样的期待,刘媛怎么可能不嫉妒,不怨恨呢?
  至于刘盈,压根没什么感觉,他如今是真的很忙,他对戚姬压根没有印象,也没人会在他耳边嚼舌,舒云自个不会去嫉妒一个姬妾,因此,并不会在刘盈耳边说什么有的没的,刘如意出生,舒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你父亲的那个宠姬给他又生了个儿子,叫做如意。然后,不等刘盈有什么感觉,他就又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之中。
  在舒云看来,之所以人会伤春悲秋,想一些有的没的的事情,无非就是太闲了,等到忙起来之后,自然就没这些闲心了。
  果不其然,刘盈很快就将那个弟弟抛诸脑后了,舒云给他布置了不少任务,他如今不再只是个橡皮图章,吉祥物,而是真正担负起了作为一个监国太子的责任,跟着萧何一起修订律法,还有就是在舒云若有若无的引导下,在自己的身边,收拢了一个利益集团出来,主要就是一些二代们。
  事实上,之所以当年张良会给吕后出主要,找什么商山四皓,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有太多的年轻一辈已经围绕在了刘盈的身边,包括张良自己的儿子张不疑,张辟疆,都算是刘盈身边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着他们这些重臣去拥立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做太子,这不是自个给自个挖坑嘛!
  前线的势头其实是越来越好了,虽说楚军那边作战,依旧是胜利不断,但实际上呢,楚军整体实力,却是在下降的,因为楚军根本就是四面皆敌,这边好不容易平复下来了,那边又叛乱了,他们一直就是疲于奔命。
  汉军这边,越打盟友就越多,而楚军那边呢,已经落到了越来越窘迫的地步,项羽心胸狭隘,不少楚军的将领因为战败,最终担忧项羽的惩处,要么就是投降,要么干脆直接寻死了。加上楚军中,一些具备战略眼光的老臣一个个都去世了,自然导致了项羽这边,猛将不少,谋臣却是不多,项羽又刚愎自用,一味强硬,不懂得怀柔的道理,因此,那些诸侯前脚碍于楚军的威势投降了,后脚就在汉军那边的利诱之下又反过来投靠了汉军。
  老实说,也难怪这个时候的许多诸侯王最终都没落到什么好下场,一个个反复无常,就没个消停的时候,谁能信得过他们呢!如今的时候,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碍于他们手里的兵马不得不对他们妥协,但是等到楚汉双方分出个胜负来,倒霉的就是他们了!
  刘邦打下来的地盘越来越多,舒云如今头疼的就是人口不足,因此,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又开启授田令,鼓励那些逃避战乱的人从荒野之中回来,然后在官府登记户籍,然后就好从官府那里领取田地进行耕种了。
  事实上效果并不是很好,毕竟,天下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那些躲在野外的百姓虽然心动,但是比起田地,还是自己的性命更重要,要是直接被拉出去打仗,就算是分了田,那也是白搭。
  既然人口数量提升不上来,那么,也只能提升生产效率了。
  各种在这个时代比较实用的工具都在舒云的指点下被少府制作了出来,然后舒云表示,这些工具呢,可以让下面的百姓分期付款购买,也就是说,你每年多交一点田租,二三十年的时间,这些工具就是你们的了!
  虽说暂时少府赔了不少钱,但是往后嘛,这些其实还是赚的。别的不说,这些日子以来,因为钢铁的冶炼,汉军开始了成规模的换装,以前的青铜武器开始被换成铁器,而且呢,又配上了更加简单轻便的弩箭,这就导致了,以前的那些武器呢,大半都被淘汰掉了,但是直接存放在库房里头,显然是不划算的,干脆呢,就直接改成农具。
  等到再过一些年,这些青铜农具还可以弄个以旧换新之类的由头收回来,让富裕一点的百姓可以换成铁质的农具,而这些青铜的农具呢就可以用同样的政策,分期出售给那些比较偏远贫瘠的地方,价格自然会更低一点。
  老实说,舒云这么跟少府令解释的时候,少府令看着舒云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周扒皮,嗯,这个时代没有周扒皮,但是,起码在少府令那里,他们是没见识过能将东西卖出花样来的商人。
  倒是萧何那边,却是受到了启发,干脆呢,同样出了一个政策,百姓同样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问官府购买或者是租赁牛马用来耕种。为此,萧何很是费了一些功夫,硬是从军方那里,弄到了一批因为年老,或者是因为受伤退役的战马下来,这些战马呢,如果只是受伤的,可以拿来配种,而那些年老一些的,就可以直接租赁给那些百姓作为挽马,或者是进行耕种了。
  就像是后世银行不怕房奴们弃房断供一样,现在的官府也不怕小民还不上钱赖账。所以,萧何如今三五不时的就要盘算一下,还有什么重要的工具,可以通过分期付款这种方式出售或者是租赁给下面的百姓。
  除此之外,萧何愈发关注起舒云这边的动向了,毕竟,看起来,舒云这个王后捞钱的本事是一等一的,萧何甚至怀疑,吕家当年应该得了管仲的一些什么秘传,毕竟,吕家的先祖,应该能追溯到齐桓公呢!而管仲呢,不管是治军,还是治国,都充满了一种经济上头的思维,只是读过《管子》的人不少,但是呢,真正能够理解管仲智慧,哪怕仅仅是操作手段的人却是不多。
  有着这样的猜测之后,萧何便下了决心,在经济建设这种事情上呢,还是要紧紧跟着王后走的。
  大家都是想要快速平定这个乱世,早点恢复秩序,事实上,打到现在,即便是张良这样以前六国的旧贵族,对于战争也已经产生了畏惧。
  事实上,六国的贵族在始皇帝的时候,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秦活动,就像是张良曾经找了个大力士行刺,结果误中副车,其他呢,什么始皇帝死而后分,亡秦者胡之类的谶语那是一个接一个,始皇帝在秦王宫的范围内巡幸,都能遇到行刺的,之后呢,始皇帝巡幸关东,一部分的缘故,就是为了一路清扫六国余孽,但是呢,却让他们这些六国贵族中的精英分子,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一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真正打响了反秦第一枪的居然是卑贱的几个刑徒,陈胜吴广原本就只是庶民出身,可不是什么贵族,而他们的反抗,却让自三皇五帝之后,不管是天子还是诸侯,都是贵族出身的传统被打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一下子就撼动了人心。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曾经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们,都开始战栗起来,始皇帝起码还给六国的贵族勉强算是留了一条生路,他们哪怕是被强迫迁徙到了关中,但是总算还能保持一定的体面,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依旧能够按照操纵一些反秦之人,在私底下做各种小动作的缘故。而当战乱席卷了天下,贵族在这样的滚滚潮流之下,性命并不比贱民强到那里去。
  如同孟子虽说,纣贵为天子,其死不若匹夫!六国的贵族同样是如此,项羽干脆利索地干掉了子婴,还有秦朝的其他皇族,然后呢,转手又直接干掉了义帝,而在这几年的战争之中,丧生的六国王族不知凡己。
  以前的时候,他们这些人对战争并不在意,那是因为无论如何,牺牲的不会是他们,而现在,轮到牺牲他们了,他们顿时一个个巴不得立马将战争完全结束了。
  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大家才能够体会到秩序的可贵之处。因此,如今但凡是为了建设,为了恢复经济,所需要的东西,大家能开绿灯的,都是一路大开绿灯。何况,后方经济良好,也能够让前方作战更加安心。
  事实上,如今各个诸侯,哪个不需要购买水泥石灰的,毕竟,战争对于基础设施的破坏实在是太恐怖了,相比较而言,用石灰水泥修建城墙还有防御设施什么的,就非常简单了。
  虽说这也给汉军带来了不少麻烦,可是相应的呢,得到的好处却更多,从关中流传出来的好东西很多,有点见识的都知道,楚军这边底蕴正在不断被消耗,与之相反的就是,汉军实际上是在越打越强大,因此,如今呢,倾向于刘邦的诸侯越来越多,即便是原本有些心思动摇的,如今也开始坚定了下来。
  像是韩信,原本就是用兵大家,他清楚的知道,兵法这种事情,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打仗归根结底,打的还是后勤,还是战争底蕴,为什么白起拼着留下一个屠夫的恶名,也要在长平坑杀赵军,就是因为这般一来,赵国就再也不可能召集足够的兵力对抗秦国了,而韩信呢,他打仗呢,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最擅长的就是用绝对优势的力量去横推敌人。十面埋伏再好,也是因为在这之前,韩信调动了手底下能够调动的兵马,将项羽的军队,不断分割蚕食,以至于到了最后,项羽身边只剩下了二十多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不输,谁输呢?
  以前的时候,韩信之所以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做齐王,那么,在见识到了汉王如今越来越深厚的战争潜力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