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成吉思汗血战天下 >

第76章

成吉思汗血战天下-第76章

小说: 成吉思汗血战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权之上。

  蒙古军队进入吐蕃以后,犹如猛烈的旋风横扫大雪,攻无不克,所向无敌,蒙古军队一边作战,一边发布通告,凡是向蒙古军队投降的人免予处死,原来信仰的宗教,全部照旧,不予改变。蒙古军队也善于政治宣传,攻打和宣传,双管齐下。

  吐蕃喇嘛扮底达,迎接了蒙古军队,兀良合台对他也以礼相待,非常尊重。扮底达把蒙古带领到了都城里,劝告部落首领唆火脱向蒙古军队投降。唆火脱,也记载为苏固图。唆火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投降了蒙古军队。

  当时忽必自己也作为在后面增援的军队,也指挥军队进入了吐蕃,会见了扮底达,对扮底达格外优待。

  扮底达有一个家族侄子名叫拔思巴,也记载作帕思巴。刚好有十五岁,擅长诵读经文和咒语,聪颖智慧,忽必烈对他非常喜爱,命令他陪伴在身边。这时刚好遇到蒙哥汗传来命令召唤他回国,忽必烈命令兀良合台进军西南,自己携带着拔思巴向北凯旋归来,后来忽必烈当了皇帝,就拜拔思巴为皇帝的老师,共同研究学问,治理国家。

  孛儿只斤。蒙哥,元宪宗。成吉思汗孙、托雷长子,蒙古族。1251-1259年在位。即位前曾参加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俄罗斯等地。

  1251年,被拔都拥立为大汗。即位后,以忙哥撒儿为断事官;以孛鲁合掌宣发号令、朝觐贡献及内外闻奏诸事;以海云掌佛教事;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以帖哥、阔阔术等掌帑藏;孛兰合剌孙掌斡脱;阿忽察掌祭祀、医巫、卜筮;以只儿斡带掌传驿所需;以孛鲁合掌必赤写发宣诏及诸色目官职。

  公元1253年蒙古军攻入大理,段兴智东逃善阐,高太样被斩。

  公元1255年蒙古军平定云南全境,赦段兴智,封“摩河罗峻”。就管原八府。

  平息窝阔台孙失烈门、脑忽、忽秃黑三王之乱,处决了坐诱诸王为乱者七十余人,把反对派的诸王、诸皇后分迁到各地,贵由的海迷失哈敦,皇后和失烈门的母亲合答合赤被处死。

  针对窝阔台以来汗廷重臣和诸王贵族以权谋私情况,蒙哥大汗对中央政府的官吏规定了严格的纪律,禁止中央政府官吏勾结商人放高利贷,不准他们贪污受贿,也不允许他们直接逮捕人;既不允许官吏私设公堂,鱼肉百姓,又要求他们对了解到的案情及时上报大汗,将刑法大权收归中央政府和大汗。

  为了加强法治,根除诸王、官吏特权,颁布诏书:凡朝廷及诸王滥发牌印、诏旨、宣令尽收之;诸王驰驿,只许乘三匹马,远行者不得超过四匹;诸王不得擅招民户;诸官属不得以朝觐为名赋敛民财;民粮远输者,许于近仓输之。

  停止了由一千五百人修建哈剌和林的工程。设置燕京等处行尚书省、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等三个行省,分别由牙剌瓦赤、赛典赤、讷怀三人主事。

  1252年,命其弟忽必烈经甘肃、四川至云南,从背后攻打南宋。次年,忽必烈灭大理,招降吐蕃,占领了云南和西藏。同年,令其弟旭烈兀西征,灭木剌夷、阿拉伯帝国。

  为一举消灭南宋,1258年命忽必烈攻鄂州,今天的湖北武昌、大将兀良合台攻潭州,今天的湖南长沙,亲率大军入四川。次年,1259年,七月,在合州,今天的重庆合川钓鱼城战斗中一说中流矢致死。在位九年,享年五十二岁。蒙哥汗挽救了将要崩溃的大蒙古国。

  本书由。cc提供下载



第95章 精英云集风云际会
更新时间:2010…5…23 10:52:06 字数:3731


  第95章精英云集风云际会
  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汗,元宪宗的弟弟,蒙古族。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原名呼必赉,睿宗第四子,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个儿子。

  忽必烈是元朝的创始皇帝,开创了元朝,被后人尊敬为元世祖,加上名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早在藩王时期就想大有作为于天下,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曾先后召僧海云,本名宋印简、僧子聪,本名刘秉忠、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治道。

  海云俗名宋印简,金末为佛教禅宗领袖,金宣宗曾赐号为通玄广惠大师。后被蒙古军队俘虏,成吉思汗下令木华黎要优礼相待,并赐号为寂照英悟大师,居于燕京大庆寿寺。蒙哥即位后,曾令海云掌天下释教。

  忽必烈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顿邢州官僚体制,在汴梁设立经略司加以治理,整顿河南的军政事务,驻扎在唐、邓等州,开荒种田,发展生产。

  蒙哥汗三年,1253年,率蒙古军攻云南,四年消灭大理国。九年,攻打南宋的鄂州,今天的湖北武昌时,得知蒙哥汗死讯,决策北还,争夺帝位。

  十年,在开平,今天的内蒙古正蓝旗东称汗,始建年号中统。其幼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天的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称汗。

  至元元年,1264年打败阿里不哥,后迁都燕京,今天的北京,改称大都。八年建国号为元,开始了元朝的历史。十六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又进攻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国。

  忽必烈在位期间,注意选用人才,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地方建立行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开辟中外交通,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把境内民众分成四等,民族压迫较重。

  蒙哥大汗在1259年去世后,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蒙古帝国大汗,而忽必烈则在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于是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开始争夺汗位。

  虽然忽必烈在这场斗争中获胜,但中央汗国外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至此,忽必烈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

  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时间攻陷重镇襄阳,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治全中国。

  忽必烈在位三十五年。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病逝。年80岁。他有十一个儿子。

  忽必烈遵照大汗的命令向北归来,到了京城的进修,听说有阿拉克岱尔和刘太平俩人,遵照蒙哥汗的命令,调查核实各地上缴政府的税收,京城里的许多官员,都受到了处分。

  忽必烈说:“这里的管理税收和官员,都属于我管辖,大半都是我任命的,难道他们都是贪官吗?这次我出师去攻占西南,离开大汗太远了,在朝廷里必定有不怀好意的人说了坏话,故意说我坏处,我完全应该进入朝廷向大汗说清楚,消除那些奸臣的蒙蔽!”

  这里刚好遇到劝农使官姚枢进前来拜见,他听忽必烈提到这件事,就劝忽必烈说:“大王虽然是皇帝的弟弟,但是毕竟是皇帝的大臣,是不应该和皇帝进行争辩的。现在大王不如携带了王府中的妻子和儿女,全部都进入朝廷,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这样或许能使那些说坏话的人再以无话可说,皇帝的怀疑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调解弟兄之间的矛盾,没有比这样做更好的办法了。

  忽必烈听了后,回答说:“你说得真好,我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办吧!”忽必烈回到和林以后,拜见了蒙哥汗,就把姚枢所说的大体意思,向蒙哥汗进行了说明。

  蒙哥汗说:“我很担心皇帝的弟弟带兵远征,时间久了,身体劳顿,因此是以召归休养,其实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忽必烈又想还向蒙哥汗说明一些事情,看见蒙哥汗的眼中包含着忧伤的泪水,也不禁感到悲伤,也跟着流下忧伤的眼泪。俩人面对面对哭泣了一阵,相互之间都没有再说别的什么话。

  到了第二天,忽必烈和蒙哥汗兄弟俩再次相会,蒙哥汗想另外建造城市和宫殿,作为新的都城,忽必烈听他的提议,也很赞同,就向他保荐了一个人,名字叫做刘秉忠。

  大元帝国的设计师刘秉忠,是元代政治家、作家。元代前期著名政治家。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天的河北邢台人。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十七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

  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他受到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的赏识,被推荐入藩王忽必烈,元世祖的幕府。子聪博学多能,善於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时年二十七岁。

  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理战乱的方法,与天道相关,也与人相连,可以在马上夺取天下,而不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重视农业生产,兴学校等。他的主张对于忽必烈采用汉人的法律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1253年,从忽必烈出征云南。1259年,又从征鄂州,今天的湖北武昌。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令子聪制定各项制度,如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建元中统等。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六年,订立朝廷仪式。

  至元八年,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也出於刘秉忠的建议。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他在当地建立一座新城。

  1258年,新城建成,定名开平,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至元三年,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在刘秉忠和张柔、段桢等主持下,进展很快。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同年八月,刘秉忠去世。

  十三世纪初,崛起于漠北草原的成吉思汗挥师南下,赶跑了黄河北岸的女真人,在邢州设立大元帅府。这时候,勾画大元帝国的刘秉忠降生了。

  刘秉忠祖籍是江西,祖上仕辽金,落户邢州,他的曾祖父是金朝的邢州节度副使,蒙灭金后,他父亲在邢州元帅府里是个军事长官,刘秉忠长大了在邢州节度府里当了一个小官儿。

  时逢乱世,刘秉忠感慨“大丈夫怀才不遇,应当隐居起来寻找机会”,于是放弃官职上了武安山。过了几年,天宁寺高僧虚照禅师听说刘秉忠是个人才,派弟子请他下山:“不要在那里作道士了。”于是刘秉忠在天宁寺当了和尚,做了虚照的徒弟,法号子聪。其实道士也罢,和尚也罢,对于刘秉忠来说,出家是假,寻求机会是真。师徒二人游历山西大同,他看南堂寺是个好地方,就居留了下来。

  1242年,高僧海云印简(1202----1257)奉召前往和林漠北王府觐见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