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最有本事的皇帝(I II III3部全) >

第97章

最有本事的皇帝(I II III3部全)-第97章

小说: 最有本事的皇帝(I II III3部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冯异在进攻落门山时病逝,让刘秀痛彻心腑,又极为震惊!

对老隗用兵如此耗费时间、财力和兵力,甚至折了自己心爱的两员大将!

于是,刘秀决定自己再度御驾亲征。

公元34年8月,刘秀西征,首先来到长安,这里是西汉帝都,刘氏宗室的心灵圣地。

刘秀祭祀高庙,拜谒祖陵,祈求祖先保佑。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痛失祭遵和冯异,让他心里伤感和懊悔,厌战思想越来越明显。

但是,他也深切地认识到,现在自己的组合拳已经打出去,还不是收手的时候,对手不除,自己难以安生。

正在这个时候,随行的执金吾寇恂建议刘秀驻驾长安。

寇恂也是熟人,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兼备的学者型军事家、政治家。他早年在上谷郡太守耿况手下工作,从更始的使者手里智夺太守印绶,代表耿况结盟渔阳郡,跟耿弇一道率军斩杀王郎使者,南下投奔刘秀,这些故事可以说是扣人心弦,步步精彩,是刘秀最早的、未尝谋面就心有所属的徒弟和粉丝,也一直深得刘秀的信赖。

至于他在河内太守、汝南太守任上的政绩,充分说明他像冯异一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兼及砍人和理政、可以上马挥戈下马论道的干部。

他看刘秀还要西进,就说:“长安地理位置居中,各方面接应方便,盘踞在陇西的敌人知道陛下亲征,已经非常震慑和恐惧,陛下在长安就足以从容一处控制四方了。现在大军人疲马乏,还要远涉险阻之地,似有不妥。”

但是,刘秀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继续西行,直抵汧城。

这里是祭遵、冯异曾经坚守的地方,距离前线已经非常之近。

不远处的高平,盘踞着隗军将领高峻。

睹物思人,刘秀不由得感慨:尽快地扁人夺城,结束战争,才能告慰祭、冯两位将军和无数汉军英灵!

高峻身为将军,没见有多少攻城拔寨之绩,是作为搞笑的小配角见载于历史的。

几年前,他作为隗嚣的将军镇守高平,被马援招降,归顺了刘秀。

高平是洛阳西去西州的重镇,高峻一反水,刘秀虎视西州的大路基本上就敞开了。

有鉴于此,刘秀派来歙到高平宣布:任命高峻为通路将军,封关内侯,直接受大司马吴汉领导,共同进攻隗嚣。

对于归顺、投诚的人士,刘秀向来宽大为怀,待之不薄。但是,高峻同志在政治方向等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表现得非常短视和投机。

日前,吴汉失利撤军,高峻又乘机脱离汉军,重新召集自己的旧部,帮助隗嚣打汉军。

老隗死后,高峻很孤独,看不到将来的道路,只得死死地守在高平。

必须说明的是,高同志既没有刘秀那样的帝王胸怀,也没有冯异、祭遵那样独当一面的能力,甚至没有隗嚣、公孙述那样拼死跟刘秀一搏的豪情,他死守高平,完全是因为怕被砍。

这样,耿弇以其“屠夫”之猛,率领太中大夫窦士、武威太守梁统围攻了一年,竟然没能把高平拿下。

刘秀来到汧城时,觉得高峻不过是一介武夫,并没有隗嚣在西州、公孙述在巴蜀那样的根基,完全可以不用太大的力气就拿下,就考虑先派人收降他。

能够用嘴说服人的先动嘴,实在不行再动手动刀,这是刘秀征服人的一贯作风。

劝降一个怕服软了就被砍而且僵持这么久的人,多少还是有点难度的,这个任务就是寇恂的了。

刘秀对寇恂说:“你先前劝止朕西行,这回你还得替朕走一趟。如果高峻不肯立即投降,你就率领耿弇等五部兵马发起猛攻,一定要拿下此城。”

寇恂领命,带着收降手续来到高平城前,要求高峻派人来谈谈。

高峻自己没有出面,派自己的军师皇甫文来谈判。

皇甫文史上无名,仅见的就是他这次出面,在社会人生大戏中扮演了一个小小的配角儿。

他以自己仅有的鼠目寸光看到,刘秀虽然已经称帝,但也不是不可忽悠的,或者说,也就那么回事儿。刘秀的大将军耿弇人称屠城如履平地,也并不能把高平怎么样。

所以,皇甫文很傲慢,口出狂言,什么都不放在眼里,更没有归顺投诚的意思,极为放肆。

寇恂也是一代人杰,自然看不惯皇甫文的拙劣表演,大怒之下,吩咐左右拿下,砍下皇甫文的脑袋给大家看。

身边的将领连忙劝阻寇恂:“高峻兵强马壮,给养充足,占据咽喉要道,我们连年进攻都拿不下来。现在我们正准备招降他,却还要杀他的使者,万万使不得!”

两军交兵,不斩来使。

寇恂虽是学者型干部,在关键时候还是能够拿定主意、下得狠手的。眼下,面对部下的力劝,他毫不所动,立即砍了皇甫文,并且让他的副手带话回去,明确告诉高峻:“你的军师无礼,已被我砍了。你要打算投降,就立即投降,否则,你就这么守着吧!”

有意思的是,高峻同志得到报告,并没有大动肝火,也没有冷静地安排对策,而是极为惶恐,当天就乖乖地向寇恂求饶了:开门献城,请求投降。

事后,部下们纷纷向寇恂表示祝贺,同时也有点莫名其妙:“大敌当前,您敢于杀了高峻的使者,还能够让他乖乖就范,到底是为什么?”

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也是他的首席智囊、拿大主意的人。这次皇甫文来,言辞傲慢,毫不屈从,根本没有投降之心。如果让皇甫文活着回去,对高峻就是一种纵容,杀了他就会让高峻闻风丧胆,失去主张。这样,高峻必然投降。”

大家听了都很服气:“将军神算,确实无人能及。”

这就是寇恂,精通战争理论,能够透彻地分析和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谋事周密,作风果敢,是一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有作为的干部。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经天纬地之才,还常怀忧国爱民之心,人格、品行为世人广泛称赞,也在青史留名。

他治民有方,对待老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儿女,所任职的地方往往是民风淳朴,路不拾遗,而他一旦调离,也往往是老百姓依依不舍,万人垂泪。

他屈己为国,时时处处把工作放在首位,想问题办事情总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他有长者之风和丞相的才能。

他两袖清风,不仅自己不贪不占,还经常拿自己的俸禄和赏赐分发给亲朋故旧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他常说:“我是在同志们和将士们的帮助下才得到今天的名位,哪能独享其成呢?”

所以,刘秀把寇恂从地方封疆大吏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把自己和京畿的安全交给他,体现出对他的高度肯定和信任。

寇恂拿下高峻之后,刘秀的这一趟西征就基本上是秋风扫落叶了。

当年10月,刘秀安排抓紧进行西征扫尾。

随后,来歙、耿弇、盖延等终于拿下落门山,捣毁了隗军最重要的防御据点。

周宗、行巡等实在走投无路,只好献出隗纯和城池,请求投降。

王元一见大势已去,连忙逃往成都,投奔公孙述。

王元知道自己在帮助老隗家对抗刘秀方面所做的工作太多,对刘秀投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只能去找公孙述,成为隗嚣势力唯一漏网的。

至此,隗嚣割据势力被彻底消灭,东汉社会人生大戏的舞台上再也没有他们的戏份。

为了把这次西征的工作做细做实,不再出现反复,刘秀又亲自安排了一些措施。

首先,他把隗嚣势力化整为零,使之不能再形成气候。

其中,周宗及天水的老隗家宗族被迁徙到洛阳以东,隗纯与行巡等被迁徙到弘农郡一带。当然,对他们的监控措施也是少不了的。

几年后,隗纯不甘寂寞,想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就带着几十个家人和朋友逃往匈奴,跑到武威时被拿住处死。

其次,刘秀安排了对西域一带羌胡等少数民族割据势力的打击。

这不光是刘秀剿灭隗嚣的辅助动作,同时,这些割据的少数民族的头领企图割地坐大,又在隗嚣抗刘时跟着鼓噪,敲边鼓,敲打敲打他们一下也是必需的。

这个工作主要是来歙、盖延率部完成的,动作凶猛,砍人较多,仅被砍对象为首的和起骨干作用的就有数千人掉了脑袋。

同时,刘秀还采取了大量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的工作措施。

他亲自安排开仓放粮,整治治安,很多老百姓得到了许久没有得到的生活条件,一些祸害社会的贪官污吏和痞子坏蛋被惩处,社会秩序由此安定。

看看差不多了,刘秀才于岁末回到洛阳。

第三十四章 石头之三

——公孙述的野心和欲望

有两个情况需要注意:

一是公孙述称帝之日,刘秀还在河北艰苦转战,而两个月之后刘秀称帝,乃至于以后十来年的时间,刘秀都在忙于东征、北伐、西进,对偏居巴蜀的公孙述一时还顾不上。所以,公孙述利用刘秀太忙,以及益州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舒舒服服地做起了割据一方的小皇帝。

二是公孙述把谱摆得很大,高调开展了一些纯属形式主义的工作,但是,他没有做好作为一个政权必须做好的核心业务,那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爱惜民生的执政理念,制定并且实施有利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政策措施。

凡是做不好这种核心业务的政权及其掌权者,要么是心术不正,根本没有真正考虑老百姓的活法,要么就是能力欠佳,根本担当不起理政安邦的重任。

有人可能还记得,公孙述称帝不久,马援奉隗嚣之命来成都考察,观察动静,公孙述摆足了架子,做足了表面文章。但老马回去对老隗说起对他的评价是:“井底之蛙。”

一个企业如果做不好核心业务,就会失去竞争力,就会亏损,就会倒闭,一个王朝也是如此。

公孙述的情况在第一部《天下雄主》中就介绍过了。王莽当政时,公孙述被提拔任命为蜀郡(治今四川邛崃)太守。

到了刘玄称帝、更始王朝开张的时候,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公孙述的野心很快膨胀起来。

他安排了一个生面孔,冒充更始王朝的使者,前来宣布人事任命决定并颁授印信:任命公孙述为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这是我国史上罕见的假冒高级干部人事案。

绵竹一役,公孙述大败更始讨伐军,威名大震!后来宣布自立为蜀王,定都成都。

但是,公孙述并不就此满足,他的心里有个更大的梦想:登上帝位,独霸天下!

“成家王朝有限公司”开张

称帝的程序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刻板的,谁再生猛也很难玩出什么花样来,但是,公孙述觉得不搞点什么名堂不刺激,不引人注意,总想来点猛料,让天下人记得,服气。

自立蜀王时,他的郡组织部长(功曹)李熊就劝他尽早考虑建立霸业,他听着很舒服。

不久,随着打了一连串胜仗,前来归附进贡的人越来越多,李熊就劝他干脆称帝,再上一层楼。

这些也都了无新意,无非是李熊分析一番有利条件,公孙述谦逊一下,李熊再劝,公孙述心里美滋滋,嘴里说不好意思,等等。

其实,公孙述这几年为了当一哥早就急得百爪挠心!

大家不妨来看这哥俩儿下面的对话。

一天,在李熊一阵阿谀奉承力劝称帝之后,公孙述心里想称帝,嘴里却说:“帝王都有天命,我凭什么能够当此大任呢?”

李部长说:“天命并不是一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