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南王妃 >

第14章

南王妃-第14章

小说: 南王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槿回到院中,陈峖棋也出去了,她也并不急着去那女刊编辑校订的院落里去看,而是便在院子里一边等着陈峖棋,一边翻着刚拿回来的过往几期女刊。
  看着看着,安槿也觉得特别有意思,难怪打理这个女刊之人这般重要,这每期的内容,当真不是人人可以做到,因为里面写的东西全是官府各部门相关的一些消息,却又不失趣味或可得性,例如文教局教坊的最新活动,商会的最新动态,礼宾院又接待了哪些来使等等,没有一定的关系,这些内部消息是拿不到的。
  安槿看着这些东西,一边想着这些消息背后的事情,一边又想着这女刊的运作,不知不觉就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直到陈峖棋领着个少女来找她,才打断了她。
  和陈峖棋一起回来的女子二十岁左右,身材高挑,穿的是书院统一发放的一身青色衣裙,容长脸,细长眼,高鼻梁,看起来便是很沉静干练的样子。
  陈峖棋看安槿打量她身边的女子,便介绍道:“槿妹妹,这是华蓉华女史,刚刚女史科第二名毕业的。你不是刚刚接了个女刊的任务吗?华女史便是叶先生派过来帮你的。”


第16章 齐人福
  两人见了礼,安槿便迎了她们进了房间坐下,几人只略寒暄了一会儿,安槿便开始询问华女史和陈峖棋,有关这女刊消息的来源,撰写,刊印等一系列的流程,一直到书院午膳时间,这才相携一起去了膳堂。
  华蓉一直很配合安槿,并无半点敷衍为难,待安槿与她谈完,对整件事便也大致有了个底。
  安槿心里有了谱,可是陈峖棋却不乐观,送走了华蓉,陈峖棋脸上的笑容褪了去,她看着安槿,很有些发愁道:“槿妹妹,你刚从京都来岭南不久,又刚来书院,祖父如何就让你负责女刊的事情呢?”这明显就是强人所难。
  陈峖棋性子大方,温雅又不乏爽朗,安槿还很少见她这般发愁的模样,就笑着道:“不是有华女史和你吗?祖父不过是让我凑个热闹,大概是想着这样是我最快能融入书院的方法吧。”
  陈峖棋看安槿一点也不愁的样子,忍不住叹气,她总觉得自从安槿在祖父寿辰那日对上萧珉郡主,这事情就完全往不合常理以及难以理解的方向发展了。
  她欲言又止道:“可是这些稿子以前多是负责的女史找各部门相熟的女官们拿来的,你根本不认识她们,这可如何是好?就是我,也不怎么和这些女官来往的。”
  她以前虽然有帮忙,但也就是在女史拿到信息后,她帮忙编辑稿子,誊写校订而已,外面的联系什么的都不是她出面的。
  她没有说的是,虽然刚才华女史非常配合,态度谦逊,但却半点没有提后面要如何做的事情,那态度分明就是你问什么,我都会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你,但却不会主动帮你更多的意思,想让她帮忙去联络,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或者就会受制于她了。
  安槿瞅了瞅陈峖棋,心里有些感动,她挽了她的胳膊,携她坐下,宽慰道:“棋姐姐,女刊之所以能拿到那些信息,其实并非在于个人,重点还是在于它是南华书院的千机社女刊,只要运作妥当,并不用太愁这些消息来源。”
  陈峖棋听了安槿的话并不减忧色,只当是安槿年纪小太过纯良,心里想着不行的话自己定要好好帮她,或者找自己的好友例如熊真真她们帮忙了。
  想到这里她眼睛就是一亮,对啊,找熊真真帮忙啊,熊家是商家,最多的就是弯弯绕绕的人脉消息资源,熊真真去年从书院毕业也在给家里的生意帮忙,认识很多人,找熊真真准没错。且熊真真性格直率爽朗又喜武,那日安槿和萧珉郡主比试的表现,让熊真真对安槿大有好感,找她帮忙,她不仅不会推辞,说不定还会很热情。
  陈峖棋如此一想,顿时轻松下来,便把自己的主意跟安槿说了,然后道:“槿妹妹,你看这样如何?我们先根据前面两期的信息,讨论一下这期大概的方向,然后我便约了真真她们一起再讨论细化一下如何进行下一步,你看如何?”
  安槿点头,很是有点佩服陈峖棋的灵活,虽然安槿根本不担心这个信息的来源,但若是能借此和多和这些女孩子接触,自然是很好的。
  两人说定了这事,陈峖棋放松下来,没了忧色,就开始兴致勃勃和安槿介绍这南华书院,又约了回头一起四处看看书院的景致,还有逛逛周边的店铺不提。
  且说另一边厢华蓉这晚回到自己房中时,和她同房间的侯姓女史湘儿看见了她隐隐就带了些同情之色。
  侯湘儿比华蓉低一届,翌年才毕业,但两人都是平民出身,曾同在王府做侍女,现在更是同居一室,关系自是较为亲近。
  侯湘儿等华蓉坐下,才看了看她低声道:“华姐姐,青苗姐姐派人过来了。”
  青苗正是萧珉的贴身大侍女。因为华蓉和侯湘儿以前也是王府侍女,她们也都是认识的。
  华蓉一顿,书院消息稍稍滞后,但院长寿辰那日书院也有好几个学生参加了寿宴,他们回来就将安槿挑战萧郡主箭术的事情都传遍了,她想不知道都难。
  华蓉在王府,一直都属于白侧妃的派系,但华蓉是个行事周全小心谨慎之人,喜踏实做事,不喜留人把柄,所以并没有做过什么阴私之事。但即使如此,她身上属于白侧妃派系的烙印却是去不掉的,必要时,自然也要给白侧妃干事。
  且这届的魁首文女史为何会被调离女院,直接去文教局任职?不过就是因为文女史是昌华长公主的人而已,昌华长公主有心把那名女史插入到由白侧妃管制的衣饰局,白侧妃就趁她生病之际抢先调走了她。
  华蓉听说青苗派人传了话,心里顿了顿,垂了眼,就只“嗯”了声,却并不询问亦并不热络。若是要说的,侯湘儿自然会说,没什么吩咐,她更不会上杆子爬过去找麻烦。
  侯湘儿叹了口气,道:“华姐姐,因为院长寿辰之事,郡主很不高兴,青苗姐姐传话说让我们想法子整一整那位姑娘,让郡主出一出气。”
  可是那是陈大夫人新收的义女,院长亲自带回来的,此时人多尊师重道,不是必要,谁愿意去整陈家小姐?若是被人知晓,她们的女官生涯也就到头了。
  华蓉闻言抬眼笑了笑,摇了摇头低声道:“何必去整她?她这般都没住过岭南的人,刚到书院,就接手女刊,我们又何必再做什么?”
  更何况她又得罪了萧郡主,不少部门女官都和白家或白侧妃有所关联,只要她们略施手段,就能让这位小姐脸面全失。
  其实南华书院千机社的主刊和女刊,影响力可不仅只在南华书院,这每期刊物都是会印了顺送一份给所有岭南官府重要部门,三司十六局的长官都会阅读说不定还会给些批语的,否则女刊为何一定要每届女史科的魁首去打理?
  不过看那位安姑娘的样子,似对这一点并不知情,对这女刊也只当是书院玩玩的文雅之物,也许还只当是世家贵女们闲来打发时间涨点见识的东西。
  岭南王府,华羲殿。
  岭南王妃昌华长公主慢慢一匙一匙喝着那苦涩无比的中药,面色淡然,仿若喝得那不是中药,而是冰糖莲子燕窝般,而旁边服侍的嬷嬷侍女们也仿是见到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一般,连个蜜饯都没端上来。
  岭南王萧正琨就是这个时候进了华羲殿,众人见到他进得殿中便都给他行了礼,他挥了挥手,便让众人都退下了,只有昌华长公主的两个贴身侍女悄无声息的退到了一边,并未离去。
  不过昌华长公主却是眼皮都没抬,仍是慢条斯理的喝了两匙中药,才拭了拭嘴角,然后起身给岭南王行了个礼。
  岭南王自到了殿中,便一直盯着她,此时见她起身行礼,才叹了口气上前扶了她道:“昌华,你身子不好,如何还要起身这般折腾,怎么不卧床歇息?”
  又看了一眼那黑乎乎还剩小半碗的中药,闻着那冲鼻的气味,道,“上次不是让太医给你改了药方吗?如何还喝这种东西?而且我记得你是最怕苦的,如何连蜜饯都不用的?”
  昌华长公主被岭南王扶着,靠回了软榻上,歇了会儿才有些苦笑道:“你知道我自中了毒,五感迟钝,如今用什么都是没有味道,反是慢慢品着这浓药,才偶能感觉到些滋味,哪怕是苦味,也是比无味强些的。”
  岭南王脸上一滞,闪过一抹愧疚之色,但那也是一闪而过,若不是仔细看,根本就觉察不出。
  他心里不适,却只能道:“这些时日还没好些吗?”
  昌华长公主微微一笑,道:“好是好些了,不过太医说这五感要恢复却不是那么快的事情。嗯,王爷,您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昌华长公主静静看着岭南王,可是在她这样平淡的目光下,岭南王到嘴的话竟是有些说不出,不过想到这都是为了儿子,他最终还是出口道:“昌华,我就是过来看看你,顺便也想跟你商量一下阿烨的事。”
  昌华长公主闻言睫毛动了动,之后仍是看着岭南王,等他的后续。
  果然岭南王继续道:“阿烨也不小了,顺宁郡主出了意外,我听太医说一时半会也好不了,我看,不若就先娶了白家大小姐为侧妃,等顺宁郡主痊愈了,再行正妃礼便是。”
  昌华长公主的脸立时便沉了下来,她冷哼了声,道:“王爷,到这个地步,您还要逼烨儿娶了她的侄女吗?是嫌毒死我不够,再让她侄女嫁进来毒死烨儿吗?”
  岭南王脸上有片刻的僵硬,可是昌华长公主向来都是这样的脾气,外表看起来娇柔美丽,实际最是刚硬,否则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能这般半冷不热,总是不能再进一步。
  他是和白侧妃青梅竹马不错,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昌华长公主生得绝色,气质典雅高贵,又是白侧妃所不能比,他,对她不是不动心的,更何况她是他的正妃,喜欢她也是理直气壮的事。


第17章 最看重
  岭南王听了昌华长公主的话有些气恼,可是看着她面上的苍白和羸弱的样子那气恼就莫名又消散了许多。
  他有些无奈地道:“昌华,你知道我心里从来都是最看重阿烨的,否则我也不会对他放手军权,让他逐步得到各地将领们的支持,坐稳世子位。我让他娶白家长女,也非为了白氏,而是为了阿烨。”
  “只是岭南形势复杂,不少本地世家对大齐都心有抗拒,为了坐稳这个世子位和将来的王位,光有那些根基不深的武将的支持还不够,还需要和各世家打好关系,而不是一味的和他们对抗。阿烨身上流有大齐皇室的血,如今又要迎娶大齐的顺宁郡主,本来就和各世家疏离些,若是再让他们以为阿烨无心和他们亲近,甚至有心打压,他们联合起来对抗阿烨,不仅对阿烨的统治,对我们岭南的将来都十分不利。”
  他们相处几十年,有些话已经可以很直白的说,而在昌华长公主的心中儿子早已胜过大齐的利益,所以他并没有什么避讳。
  而昌华长公主听了岭南王的话,面上却是一阵阵的复杂之色。
  岭南王轻飘飘的一句“否则我也不会对他放手军权,让他逐步得到将领们的支持”,仿佛萧烨真的是他最器重的儿子,他耗尽心血一力培养的儿子一般,可是这中间萧烨受过多少的危险,遭遇过多少暗杀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