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6章

唐朝好地主-第96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意也做的不小。

    还兼着放贷。

    好些年才积攒下如今的家业,但今年却一下子亏损巨大,伤筋动骨。

    跟张三郎一比,真是让人惊叹。

    “张家的面点在长安卖的很火,听说东市的福满楼也是得了你家的发面秘方,如今也是生意兴隆。”

    她沉默了一会,“我家在长安也有一家饭店,不知道能不能从你家买这个发面配方?”

    “这个没问题,其实也没有什么配方,只是加了一样材料面碱,然后就能让发面面食更蓬松也没有老面的酸味。你若真想要,我以后可以给你家饭店提供面碱出售,按市价给,不多收。”

    “一样的品质吗?”

    “那当然。”

    “数量呢,能保证供应吗?”

    张超笑笑,“多的不敢说,但你要是开个三五家店的,我还是能供应的了的。”

    赵四娘满意的点点头,粮店生意天天亏本,赵四娘看到张家开的饼店生意这么火,也有了把自己家粮食做成面食出售的想法,这样可以弥补些损失。本来今天只是来试探一下,倒想不到张超这么爽快的说答应了下来。

    “不需要秘方钱?”来之前,赵四娘打听过,当初崔家从张超手里拿配方,可是花了百两黄金。

    张超摇了摇头,当初崔家和现在情况是不一样的。

    张超也早想过,现在张家有十一家店,外加配送的店,加上给大户家里的外卖服务,这个规模刚刚好,再扩大就还得再扩增现在家里的作坊规模,招募更多人手,磨坊碾房蒸房这些还得扩大,甚至再招人,还得再扩大宿舍这些。

    而且他也算过,他卖的这些面食,毕竟消费群主要还是往来长安经商的商人,以及长安城里那些起码是中产以上的人家。一般的穷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吃这些的,因此保持一个适当的规模,比盲目的扩张要好的多。

    而且现在粮食价格的下跌,也让面食的利润大降。张超也不是当初什么本钱都没,现在他本钱不小,已经可以做其它的买卖了。

    与其再去费力开拓面食生意,不如直接卖面碱,利润更高。

    “都说三郎义薄云天,宅心仁厚有求必应,果然如此。”

    “其实我也不亏本啊,你卖面点赚钱,我卖给你面碱也一样赚钱,大家一起赚钱,互惠互利。”

    午后的暖阳里,张超跟赵四娘聊了好一会,聊的很愉快。

    “多谢三郎今天的款待,他日再来拜访。”

    “没什么,都是邻居,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过来找我,或是派人通知一声也行。能帮的上忙的,我肯定会尽量帮忙的。”

    赵四娘点点头,屈身行了一礼,然后出了院子,赵家在外等着的几个仆妇便连忙过来迎着上车。

    冬晴过来收拾桌子,丫头望着赵四娘离开的马车,不满的嘟嚷着。

    “说什么呢?”

    “小郎君,那赵四娘可不是什么好女人,天生克人命,克死了未婚夫又克死了老娘,如今赵家家运不好,也都是因为赵员外让她掌家呢。小郎君你可不要跟她来往。”

    冬晴一脸为主子尽忧担心的模样,很是忠心耿耿。

    张超笑笑。

    什么八字五行之类的东西,他向来就不信。

    “小郎君,你就算不信这个,可你总得顾忌点吧。万一有人多嘴饶舌,那也是不好听的。万一传到了崔小娘子那里去了呢?”

    “多谢你提醒啊冬晴,晚上过来陪我吧,一个人睡有些寂寞。”张超笑着道。

    冬晴一下子就红了脸,吱吱唔唔的道,“这个不太好吧。”

    “哈哈哈,既然你觉得不好,那就算了。”

    “小郎君,我不是那个意思,如果,如果你要人晚上照顾,我可以过来的。”

    看那丫头一脸纠结的样子,张超便不好再逗弄她了,“算了,屋子太小,你来了也没地方睡。”

    “我,我可以坐在炕边照顾你的。”

    “等等吧,等新窑洞建好了,到时就是套房了,你和你姐可以搬到我隔壁房间睡,要是晚上我要喝水什么的,可以随时叫你们,方便。”

    崔府。

    西厢院。

    丫环红线一脸兴奋的小跑着进了崔莺莺的房间。

    “小娘子,好消息,张三郎得陛下赏赐了,还获了个七品的云骑尉勋呢。”

    正在临帖的崔莺莺放下笔,抬头道,“怎么回事,说清楚点?”

    “是我哥在外面听回来的消息,千真万确。就是那个张三郎,他发明了一种新犁,据说比原来的犁更加轻便好用,能节省一头牛。他把犁献给了皇上之后,皇上十分高兴,便下旨封赏。于是,封了张三郎一个云骑尉,还赏了他百亩地和百两黄金,对了,皇上还赏了张三郎父亲一个宁民县男的爵位呢。”

    “是吗?”崔莺莺面上淡定,心里却也非常高兴。自上次见过一次张超后,她又从红线哥哥柱子那里得到了不少关于张三郎的消息。

    他哥哥崔琰也经常说些张三郎的事情。

    心里面,崔莺莺已经很认同这个未婚夫,觉得张三郎虽出身普通,但人不错,既有能力,品性也还好。

    现在听说张三郎获勋得赏,她也为他感到高兴。

    “小娘子,张郎君有了爵位,那将来张三郎也能袭爵呢,张家也不再是普通的庶民了。”

    “瞧把你高兴的,别人封爵授勋,你高兴个什么啊。”

    “小娘子,我是为你高兴啊。张三郎可是你的未婚夫,这日子都订下了,腊月初九,可就是迎亲的日子,再过一个月,小娘子你可就是张家的人了。张家的日子红火了,那不也是小娘子日子红火了嘛。”

    还有一个月,一个月后她就要离开这座牢笼一样不自在的崔府了。

    一想到王氏,她就不由的心情低沉了几分。都到了如今了,这个王氏却还在想着算计母亲的嫁妆。

    崔莺莺不在乎崔家给不给她准备嫁妆,她相信张三郎也不会在意。但母亲的嫁妆,那是属于女儿的,母亲就她一个女儿,她绝不会让王氏夺了母亲的嫁妆,更不会让王氏把这嫁妆拿去做她女儿的嫁妆。

    这个事情,没有商量。

    PS:大家看在木子这么给力的份上,都来支持一下正版吧,请来订阅一下本书,谢谢大家。

    推书:推荐一位妹子写的历史书《权臣风流》,过劳死的商界大佬,成为了落魄羽林卫,家徒四壁,权贵环伺,看小小羽林卫如何成为一代风流权臣!


第117章 幽会

    (第一更送到,谢谢兄弟们的打赏!)

    张超觉得冬晴说的也有道理,本来跟赵四娘只是普通的会面,可现在毕竟是唐朝嘛。万一到时传出点风言风语,再传到崔十三娘那里,可就容易起误会了。

    想了想,张超觉得自己应当跟崔十三娘见个面。

    先婚后爱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既然婚期都定了,张超还是想要在婚前多了解了解她。毕竟那天见面不过一会,话都没有说上两句。

    想到就做,张超直接写了封信,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提出想要约她见面。

    写好后,张超让人把信交给崔府的柱子。柱子每天会到张家西市的铺里买些熟食,张超知道她是崔十三娘贴身丫环的哥哥,因此托他送信。柱子已经跟张家饼店的人很熟了,对于张超的要求自然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信秘密的交给了红线,红线交给了崔莺莺。

    拿着这封信,崔莺莺也是犹豫了许久。以崔氏的家规,这样的私下会面行为当然是不许的,但崔莺莺很想见见张三郎,尤其是如今婚期将近,崔家上下没一个替她准备嫁妆,却还全天的想谋夺她母亲的嫁妆,这让她心里越发的对崔家不满。

    她有满腔的话语,想要找个人倾诉。

    “十月初九,长安东南延兴门内新昌坊青龙寺上香。”怀着激动的心情,崔莺莺写下这行字,信写下之后,又有些紧张的看了好几遍。

    “红线,你看我今天这字是不是写的不好看?”

    “小娘子,写的很好啊。你这字可是临的王右军的贴,这字写的跟那贴子上一样的。”

    “真的吗?”

    红线连连点头,做为崔莺莺的贴身丫环,她也是跟着一起读书识字的。

    “那你觉得这信笺如何?”

    “会不会太素了一点,要不换上金花笺吧,再洒点蔷薇香露,弄点金粉。”红线出主意道。

    “啊,那样会不会太过了点。”

    “那就这样,不换了。”

    主仆两个为了一个信笺讨论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素雅点好,将写折好,并没有启名也没有落款,这也是防止万一信落到别人手里,终是不好。反正让栓子去送信,信到了张三郎手里他也知道是谁送的。

    “拜托你们兄妹了。”

    “小娘子放心吧,我哥办事很牢靠的。”红线笑道,“小娘子,等你出嫁,一定要记得把我们兄妹一起带去张家啊。”

    红线一家都是当年十三娘母亲郑氏带来的陪嫁,因此他们也可以说是崔莺莺的人而不是崔家的人。

    “放心吧,我肯定带上你们的。”

    “那我就安心了。”红线将信揣进怀里送信去了。

    张超很快拿到了回信,接到信后,他心里也非常的紧张,甚至带着兴奋。这种感觉,好像是当年自己读中学时第一次给女同学写情书时的感觉一样。

    兴奋,紧张。

    折成方胜的信笺,还带着丝香味。

    慢慢打开,里面只有一句话。

    “管家。”

    “少东家,你唤我?”

    张超点头,迫不急待的问,“管家,你知道青龙寺吧?”

    “知道,延兴门内新昌坊中,是密宗祖庭。青龙寺最出名的是每年春的樱花盛开之时,那时会有无数人前往赏花上香,热闹非凡。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寺内还会举办俗讲,相当热闹的。”

    唐朝的樱花,嗯,长安城的樱花和洛阳城的牡丹,一样的有名。

    不过这樱花是樱桃之花。

    十月初九,就是后天啊。

    “秋月,快来给我磨墨,公子我要写信了。”张超兴奋的喊道。

    文房四宝虽贵,不过如今张超家也算是大户了,家里当然也是备齐了的。张超甚至都已经让木匠打了一个大书柜,虽然现在上面还没书。

    秋月磨墨很熟练。

    唐初的毛笔普遍较短粗,笔锋非常硬,这种笔是为了适应这个时期的书写方式。唐人写字,很多时候并不是铺在桌子上写,而是把卷轴拿在手里,左手握卷,右手提笔,是悬空写的。

    一边写,握卷的手还一边转动,非常考验笔力。

    张超毛笔字写的非常一般,平时他都是用鹅毛笔,但第一次给未婚妻回信,张超打算还是用毛笔吧。

    花了重金买回来的信笺铺平,张超悬腕提笔,想了半天。

    最后落笔。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不见不散!”

    本来张超想把欧阳修整首词抄下来,但想了下,又觉不妥,这首词后半段可是写的很悲切的。

    最后张超便只抄了一句,这算是约会的名句了。加了句不见不散,算是自己原创了。

    信送出后,张超有些患得患失,万一真的见了面,细谈之下发现这姑娘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