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官易同道 >

第175章

官易同道-第175章

小说: 官易同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县委办主任宋福生等一众江阳的官员,已经在宾馆等待着大家。

    晚上的酒宴很是热闹,一直到快九点的时候才结束;晚餐后,顾正山喊上岳浩瀚,到了章海明教授的房间,坐着寒暄了一阵,东拉西扯的说了些无关疼痒的话,旁边的岳浩瀚总感觉到,顾正山好像有什么事情想求章海明似的,但在章海明面前又不好张嘴说出来。

    喝了一会茶水,章海明教授对岳浩瀚,说,浩瀚,今年你参加我的研究生考试吧,最近正在报名,我觉得你的传统文化知识功底在那里,不深造就有点亏了啊。

    岳浩瀚说,章老师,我也很想报考啊,可是乡镇工作事情多,我又是刚刚上班不久,怕到时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跟不上你的课程。

    顾正山这时接话,说,浩瀚,继续深造是好事情,有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能放过呀,放心好了,有我在,尽量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顾正山停顿了下,喝了口茶,望着章海明,问,章教授,我对传统文化一直也很感兴趣,我有个想法,也想在你的名下跟你学习传统文化,不知道我这年龄能行吗?要是对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我想同浩瀚一起报名考你的研究生,到时去听课时,相互也有个照应。

    顾正山说完,岳浩瀚总算心里明白了,自从章海明教授到江阳来以后,顾正山一直对章海明礼敬有加,原来顾正山心里也在盘算着读章海明的在职研究生。

    顾正山说完,章海明爽朗的笑了笑,回答说,顾书记,学习不论年龄,你要真是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话,那你就同浩瀚一起报名好了,只要你考试能通过,我没意见的;但愿你不是为了混张硕士文聘,为你将来升迁铺路而来学习就行。

    章海明直白的话语,让顾正山脸色有点微微的发红,顾正山本来也是喜欢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这点不假,但这不足以让他一定要花心思去读章海明的在职研究生。

    顾正山想读章海明的在职研究生,首先是对自己的“工农兵”大学生身份底气不足,再一方面是因为,章海明教授是江汉大学历史系的知名教授,历史系又是江汉大学的王牌专业,如果能拿到章海明教授名下的硕士毕业文聘,肯定会为以后自己的升迁增加一个很重的砝码;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顾正山很明白,只要能成为章海明的学生,便自然而然的和岳浩瀚便成为师兄弟关系了,顾正山随着对岳浩瀚的了解,内心有种很强烈的感觉,岳浩瀚的前途不可限量,特别是岳浩瀚身后那种强大的,让人摸不透彻的背景,更让顾正山肯定的认为,岳浩瀚非久居人下之人,自己虽然年龄不小了,也不指望着将来岳浩瀚来提携自己,可是将来自己的孩子很有可能还需要岳浩瀚这样的人帮忙。种种想法夹杂在一起,使得顾正山最近想读章海明的在职研究生的心情非常拍切。

    见章海明没有明显的反对,顾正山心里很是宽慰,又坐了会,便起身告辞。岳浩瀚把顾正山送到宾馆电梯旁边,说,顾书记,那你先回家休息,我在章老师这里再稍坐一会。

    顾正山说,好的,浩瀚,你在章教授面前多美言几句,我希望能够和你一道,我们共同在章教授名下读研究生。

    顾正山走后,岳浩瀚转回房间,把房间门关上后,章海明问,浩瀚,你们这个顾书记人品怎么样?你了解不了解?

    岳浩瀚说,从我和他接触了解和观察看,顾书记这人品质还是不错的。我认为,一个领导者只要心中能装着群众的利益,就说明这个人的品质还可以。

    章海明说,浩瀚,可我怎么觉得他想读我的在职研究生,有点投机的心里在里面;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必须摆脱“投机”心理,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

    岳浩瀚说,章老师,我明白了,也许顾书记是感觉自己的“工农兵”大学文聘,显得有点不够有底气,再加上他也许真的很喜欢传统文化那些方面的知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太有名气了,他想拜到你门下学习,这个也很正常,也可以理解的。

    章海明说,浩瀚,只要他品质不错,我会考虑的,我当你这么多年老师,你是应该了解我的;我这个人最注重的是人的品德,特别是我们研究传统文化的人,对一个人的品德很看重,我始终认为,君子当重品格的修养,品德是一个人一生最高的财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它是一个人在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良好的品格会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枝叶都成为荣耀,使社会中每一个岗位都受到鼓舞。一个人的品格力量,它比财富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耀都毫无偏见地得到保障。一个人的品格力量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显著地影响到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岳浩瀚说,章老师,你的这些话我记住了。

    章海明说,浩瀚,你要知道,一个人即便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力一般,并且收入菲薄,但是只要他的品格高尚,同样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赢得世人的尊敬。诚实、正直和仁慈,这些品质并不是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但它们却成为一个人品格的最主要方面。正如一位古人所说的:“即使缺衣少食,品格也先天地忠实自己的德行。”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一旦和坚定的目标融为一体,那么他的力量就可惊天动地、势不可当。浩瀚,老师就希望你做一个这样的人,要把拥有好的品格作为你人生的最高目标之一。

    岳浩瀚说,章老师,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毫无理想追求、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毕竟是少数,但不注重修身的人却大有人在。一个人一旦理想追求和自己的思想、知识、能力相矛盾,难免会在现实生活中碰壁,甚至被社会淘汰。许多人感觉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可能是社会埋没了他,也可能他并非真正有德有才,而是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要求,志大而才疏,或者幼稚脆弱,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和挫折,缺乏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临机处置的能力。

    章海明说,浩瀚,你能理解到这个层面我很欣慰,在现代这个处于竞争的社会,一个乡成功的人,仍然要以修身为本,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很重要。特别是象你身在官场中,随着以后地位的增高,权利的增大,修身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一个无德的官员,他的官越大,手中的权利越重,他对社会的危害就会越大,所以古时候开明的君主,宁愿重用有德无才的人,也不愿意去用有才而无德的人。。。。。。

    师生两人在房间里聊得很晚,岳浩瀚才告辞回家,临走时,岳浩瀚对章海明,说,章老师,我明天早上来接你们几位到我家去过端午节怎么样?

    章海明说,你明天早上在家里陪女朋友吧,我们就不过去了,明天早上县委顾书记们肯定要过来的,我们走了不好,你吃完早饭再过来就行。

    ;

 第一百六十四章过端午节

    第二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传统的端午节,早上天还没亮,王素兰就已经起床洗漱然后开始准备早上的饭菜,在江阳一带,端午节的早餐有很多的讲究,要煮鸡蛋、蒸粽子、喝雄黄酒等等,端午节是华夏民族一个传统而隆重的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华夏,最初是华夏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在吴越之地,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这天便成了华夏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等说法。

    关于端午节这天纪念诗人屈原的传说是这样的,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渐渐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精神不振,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不久可以了。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说,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高贵的品格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屈原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屈原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实际上据史书记载,在屈原死后,当时社会上不少人都不认可他,就像汉代司马迁说的“不容于世”,直到宋玉,宋玉是第一个为屈原写悼词的人。“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从悼词中宋玉表达了对屈原的理解和惋惜之情,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敬意。宋玉后来在辞赋上力求学习屈原,并且在屈原的基础上对楚辞进行了发展,所以在当时,人们将宋玉称作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辞赋家。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则是在江浙沿海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楚平王杀害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伍子胥宝剑,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