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530章

执掌武唐-第530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军阵肃穆井然,面面旌旗招展如飞,矛戈刀枪闪烁生光,人还未走至,一股大军特有的肃杀气息已是迎面扑来。

  大唐军制采用的是府兵制,除了卫戍两京的军卒外,所有军卒全都驻守在遍布全天下的二百六十一个折冲府当中。

  而在折冲府的分布上,朝廷实行的乃是强干末枝制度。

  折冲府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以及河南、河东一带,其余地方分布较少,即便是统领东南军事的扬州大都督府,充其量也只能召集两万府兵。

  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首先要确保长安洛阳两京的安定,更能防止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形成割据之势,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算是一项非常不错的制度。

  李敬业骑着一匹白如霜雪的高大骏马,在万千将士的注视下徐徐驰过了军阵之前,进入早已经林立在此的中军幕府当中。

  :;;!!


第九七四章 扬州之乱(下)

 李敬业大权在握,加之又有薛仲璋一干能事幕僚,勤王之事立即犹如星星之火燎原般发动了起来。

  原本作为主力的两万府兵兵力太少,李敬业听从军师魏思温的建议,将扬州造币坊的囚徒们组成了临时的军队,加入到勤王大军当中。

  其时的扬州城是大唐造币中心地带,这些负责造币的囚徒地位卑贱,被朝廷强令劳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今番骤遇李敬业勤王之事,他们不仅免除了囚徒的身份,还能如府兵般装备武器铠甲建功立业,自然从者云集,响应者甚多,三万余囚徒军亦是成为了匡复大业的主力。

  同时,李敬业为了壮大军力,又煽动扬州百姓们入军征战,不过区区三四天的功夫,勤王大军竟已经有十余万人之多。

  李敬业意得志满,大感功业垂手可得,下令文采傲然的骆宾王撰写讨武檄书,准备进军洛阳,整个天下均是为之震动,目光齐聚在了中原东南的扬州。

  “哐当”一声大响,太平公主手中的陶瓷药碗失手掉落在地,她惊骇莫名的告诉道:“什么,你说李敬业起兵勤王?陈敬之已是被他斩杀祭旗了?”

  伊萝显然也是吓得不轻,惨白着脸肯定点头道:“殿下,消息是从扬州大都督府内传来的,李敬业这贼子名为保护实则将殿下你软禁在此,故而现在咱们才收到消息。”

  太平公主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叛乱,绕是她心智过人,此刻也忍不住一阵头晕目眩,心儿呯呯乱跳不止。

  伊萝急得已经快要哭了出来,手足无措的问道:“殿下,目前咱们深陷叛军当中,可要如何是好啊?若是李敬业预谋对殿下你不轨,那就大事休矣了!”

  太平公主思绪纷乱,整个人如浸泡在三九冰雪天一般凉冰冰的。

  然而她身体内毕竟是流着武后的血液,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倒是逐渐冷静了下来,想了想开口言道:“既然李敬业是以勤王救驾的名义起兵,本宫身为先帝血脉,圣人之妹,站在大义之上,李敬业自然不敢冒犯本宫,不过这一时半刻,我们却是很难离开扬州。”

  沉吟半响,她忽地言道:“这样,你速请陆郎君过来一趟,就说本宫有要事相商。”

  太平公主口中陆郎君自然并非陆瑾,而是陆瑾的表兄陆长青。

  得知公主召见,陆长青急忙来见,待听到太平公主讲述扬州府发生的惊天大事之后,陆长青顿时惊得呆住了。


第九七五章 讨武檄文(上)

 “等等……”太平公主开口叫住了他。

  李敬业止住脚步,回过身来问道:“怎么,莫非公主殿下回心转意了不成?”

  “非也!”太平公主不改初衷,开口言道,“本宫须得一艘舰船出海寻找陆侍郎,你速速前去准备。”

  没想到太平公主形同软禁也没有忘记这件事,李敬业顿感意外,是笑非笑的拒绝道:“殿下,现在扬州所有军队都是枕戈待旦将欲北上匡复社稷,水师也不例外,岂会有多余闲船出海寻找陆驸马的消息?”

  太平公主大怒,从贵妃榻上霍然站起,怒声言道:“本宫驸马乃朝廷天官侍郎、先帝爱婿,既然你是举着匡复大旗,何能对陆侍郎的生死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然若你不答应我的要求,本宫立即绝食自尽。”

  李敬业瞳孔猛然一缩,终是有些生气了,恼怒言道:“公主殿下这是在逼我?”

  “对,本宫就是在逼你!”太平公主傲然的看了李敬业一眼,冷声讽刺道,“自喻为大唐忠臣的堂堂匡复上将李敬业,难道现在居然连本宫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不愿意答应?何谈忠君爱国?何谈匡复社稷?”

  李敬业权衡了一阵,分明利害之后,绷着脸点头道:“好,微臣就听从公主之令,派遣一艘舰船出海寻找陆驸马消息。”

  听到她终于同意了下来,太平公主大喜过望,俏脸上却是不动神色的言道:“扬州水师毕竟不熟悉驸马被海寇掠去的具体情况,这样,本宫派遣一位家臣与舰船同去,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般细致末尾的小事,李敬业根本不放在心上,同意点头道:“可以,就依照殿下的意思。”说完,这才一脸不耐烦的走了。

  李敬业离开之后,太平公主立即叫来了陆长青,细细叮嘱道:“陆郎君,待到你找到七郎之后,让他不要急着前来扬州拯救本宫,一定要保护好俊彦的安全,另外以本宫估算,朝廷与匡复军之间必定会有一场大战,说不定母后会任命七郎为将,战阵杀戮无情,还请七郎他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太平公主这番话颇有些交代后事的决然之意,陆长青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毕竟一个弱女子深陷于叛乱之军当中,肯定随时都会有着性命之危,能不能平安离开只能是未知之数。

  想到这里,陆长青大感敬佩,重重点头道:“殿下放心,我一定会不负重托,找到七郎。


第九七六章 讨武檄文(下)

 似乎看出了上官婉儿的心思,武后毫不畏惧,嗓音低沉而又坚定,吩咐道:“但念无妨!朕倒要看看那李敬业有什么好说的”

  “喏!”

  上官婉儿再无犹豫,手持那卷檄文走至了台阶边缘肃然站定,明媚动人的双目一扫殿内神情各异的臣子们,这才“哗啦”一声展开了檄文,凝神定气,便要当殿诵读。

  但是待她看清楚檄文上面第一行大字,陡然间头皮阵阵发麻,持着檄文的双手不自禁的颤抖了起来,脸色也是急转惨白,仿佛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事务一般。。

  殿下群臣暗地里愕然,都不知道那檄文上究竟是何等言语,居然令这位武后最为信赖亲近的女官露出了这样惶恐不安的神色。

  端坐在龙床上的武后见到上官婉儿半响也没有动静,疑惑询问道:“婉儿,愣在那里作甚?还不快快如实念诵。”

  上官婉儿恍然回过神来,转身对着武后欠身作礼,惶恐不安的言道:“太后,婢……婢子实在不敢念……”

  此话方落,群臣更是大觉奇怪,不少臣子已是抬首朝着台阶上偷偷望来。

  不难看出上官婉儿俏脸上所显的惊慌不安,武后心儿顿时为之一沉,明白那篇檄文必定是写满了辱骂她的话。

  然她可是堂堂正正的摄政太后,统御四海,驾驭八方,权势汲几乎等同于大唐皇帝,岂会让臣子看到她的惊慌不安以及软弱害怕?

  故此,武后只是淡淡的笑了笑,故作无事的言道:“不管檄文里是何内容,你如实读来便是,难道朕还会听不得区区一纸檄文么?!念!”

  最后所说的那个“念”,已是语带铿锵,如同快刀断玉般果决凌厉。

  上官婉儿不敢忤逆武后的意思,深深吸了一口粗气稳定心神,这才颤抖着嗓音嗫嚅念诵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上官婉儿不忍卒读,又深怕激怒太后,嗓音竟是越来越小声了。

  虽则如此,短短几句言语还是带给了大臣们极其强烈的震撼。


第九七七章 武后裴炎再交手

  读完檄文,朝政商议继续,武后压抑住心头的愤怒之情,环顾大殿亢声询问道:“诸位爱卿,贼子猖狂无礼,不知你们可有良策御敌?”

  裴炎双目视线一闪,出班奏道:“启禀太后,微臣裴炎有奏。”

  望着这位白发苍苍的宰相,武后眼眸中多了一股莫测之色,匡复叛军司马薛仲璋,正是裴炎的外甥,而薛仲璋也在叛乱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叛乱主谋者之一,对此,裴炎他究竟是否知情?亦或是薛仲璋本就是根据裴炎授意起兵谋反?

  心念及此,武后心内大感棘手,点头言道:“裴爱卿请说。”

  裴炎应命一声,老脸上的皱纹汇成了满是沧桑的沟沟壑壑,嗓音也如同磨刀石般粗砺:“太后,根据李敬业在檄文中所言,他们之所以要兴兵作乱,皆是因为太后你临朝称制把持权力,不肯还政于圣人的关系,微臣觉得既然现在圣人已经成年,有宰相们辅佐,有满朝文武襄助,完全有能力单独处理国事,所以再无必要太后临朝称制多此一举,还望太后你取消临朝称制还政于圣人,并昭告天下,到时候李敬业叛军自然会军心瓦解,不战自溃。”

  此话犹如巨石入池,立即激起轩然大波,殿内群臣们大大骚动起来,即便是负责纠正朝议的殿中侍御史也惊讶得忘记了纠正大臣们失礼之处。

  裴炎这句话听似在为朝廷所谋,平定李敬业叛乱,然而实际是在向太后逼宫,逼她交出权力还政给圣人,从而平息这一场叛乱。

  独坐在龙床上的武后却是另外一种心思。

  听到裴炎此话,她瞬间就感觉到心脏如同被针刺一般难受至极,呼吸也是忍不住沉重了起来。

  说话这人还是她以前所认识的裴炎么?那个在先帝驾崩之后力挺自己秉政的裴炎么?为何看上去竟是如斯的陌生,如此的冷酷?难道权力争斗已经让原本和谐共处的两人撕去了最后一层伪装,将要在这座冰冷的权力大殿上斗个你死我活!

  恍恍惚惚中,武后又明白了过来,在前不久的大朝会上,她与裴炎因意见相左出现裂痕之后,今天裴炎是摆明了要向她发难,逼她让出权力了,而临朝称制也到了攸关之时。

  进的话必定是一场围绕着叛乱的血腥争斗,不知道天下有多少人会因此而身亡。

  若是她就此退缩交出权力,那么就意味着数十年来的努力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而她也将灰溜溜的离开权力宝座,成为赐以尊荣,束之高阁的太后,成为朝臣们暗地里谩骂鄙夷的对象。

  她武媚入宫数十年来,什么惊涛骇浪没有见过,什么可怕的敌手没有遇到过?

  即便是在昔日那位权相长孙无忌面前,她也没有害怕过分毫,此时此刻机岂会惧怕一个无论是在资历上与声望上,都远远不及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