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执掌武唐 >

第529章

执掌武唐-第529章

小说: 执掌武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明先揣测了半响,叹息言道:“心许是太后摄政之后,觉得地方上的官员对于她摄政之事并不认同,故而派监察御史出来视察一番,长史,来者不善,当小心应对为上。”

  陈敬之点了点头,双手撑着案几站起,苦笑言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并前去迎接这位监察御史的到来吧!”

  片刻之后,陈敬之一行就出得府门,朝着大街上迎接而去。

  没走多远,高坐在马背上的陈敬之便看见一辆华车磷磷隆隆驶来,车旁护卫着朝廷专供御史出行的执法缇骑,不用问这一定是薛仲璋的车驾了。

  见状,陈敬之抬手示意已方迎接马队止步,对着迎面驶来的华车高声报号道:“本官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在此欢迎薛御史抵达扬州。”

  那辆缓慢前行的华车嘎然停止,车帘一动已是走出了一个幞头绿衣的年轻官员来,正是奉命巡狩江南道的薛仲璋。


第九七一章 诡计夺权(下)

 什么?扬州居然出现了乱臣贼子,为何我这个长史却毫不知情?

  陈敬之倒抽一口凉气,心内也是疑惑不解,心念电闪,一阵冰凉渗进他的脊梁,暗暗思忖道:然若真的有反贼欲在扬州谋反,那可是震惊天下的大事,而自己身为长史居然毫不知情,肯定会受到朝廷的责罚。

  想到这里,陈敬之大觉惶恐不安,赶紧问道:“薛御史,不知是何人胆敢在我扬州谋反?还请你说出他的名字,本官立即派人将之缉拿归案,听后你的审讯。”

  “哼哼,此人只怕是陈长史你,也不好缉拿啊!”薛仲璋摇着头冷哼了数声,口气却是有些阴阳怪气起来。

  陈敬之却是听得一头雾水,拱手言道:“老臣奉帝命镇守这扬州一隅,必定会奉公职守,维持安宁,不管叛乱涉及到何人,本官一定会亲自捉拿归案,不会让圣人失望。”

  “陈长史此言当真?”望着他的薛仲璋脸上却是是笑非笑。

  陈敬之一脸正容的点头道:“自然没有半分虚假,请薛御史说出此人姓名!”

  “呵呵,此人呐……却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薛仲璋嘴角溢出的笑容大是讥讽,忽地他猛然收敛了笑容,振臂亢声高喝道,“堂外执法缇骑听命,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涉险谋反作乱,速速将其缉拿下狱,容朝廷发落。”

  高亢的尾音在堂内绕梁不止,堂内所有官员人人惊愕,目光齐刷刷瞪着陈敬之,尽皆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

  陈敬之耳畔轰的一声,整个人都是懵懂了。

  他脸色发白,两眼笔直,不能置信的盯着嘴角蓄着冷笑的薛仲璋,语不成句的结结巴巴言道:“你你……我谋反?你说什么?”

  “哼!事到临头还想狡辩!”薛仲璋抬起手来冷冷一指,“老贼子,劝你立即俯首就缚,否者本官一定格杀勿论。”

  还未等堂内之人回过神,薛仲璋带来的执法缇骑已是如狼似虎的闯了进来,也不嚷嚷也不多话,径直冲上台阶将尚在愣怔中的陈敬之狠狠摁在地上,五花大绑起来。

  陈敬之这才醒悟过来,拼命挣扎高声辩解道:“薛御史,本官乃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岂会谋反?你是否哪里弄错了?本官对圣人忠心耿耿,绝对不会干出大逆不道之事。”

  薛仲璋冷酷至极的看了尚在挣扎喊冤中的陈敬之一眼,口气冰冷的出言道:“现在证据确凿,也容不得你抵赖不承认,先到大牢里面好好反省,本官到时候便将你送至朝廷问罪。


第九七二章 扬州之乱(上)

 “亲信大将?”杜求仁想了想,大是藐视的撇嘴言道,“若论武后亲信,只怕现在也只有她那些子侄为之依靠,武承嗣不通兵事,武三思虽然现为兵部尚书,但说到底也是脓包一个,而那右卫将军、负责玄武门百骑的武攸宁也不咋的,怎会是我们的对手?”

  薛仲璋忽地想起一人,开口提醒道:“你们别忘了,还有一个后起之秀陆瑾,此人深受裴行俭与刘仁轨的推崇,被视为年轻一代最是杰出的名将,而且在前不久的鄯州之战中大胜吐蕃,若非后来裴相误中吐蕃人的奸计,说不定他们还真能够击败吐蕃军神钦陵赞卓。”

  “陆瑾?”李敬业细细的念叨了这个名字半响,嘴角忽地掠过了一丝冷笑,“黄口小儿而已,侥幸击败了吐蕃人便被那些好事者誉为后起之将,实乃天大的笑话。”

  “总之一点,不能够掉以轻心。”骆宾王老成持重,仍不忘提点几人一句。

  李敬业点了点头,忽地正容言道:“现在扬州军权已在吾等之手,起兵之事宜早不宜迟,我意:三日之后诸事准备妥当,咱们就举起勤王义旗,成立匡扶军勤王止乱。”

  薛仲璋沉吟半响,沉声问道:“既然咱们是师出有名,那么不知机构人员方面如何调配?”

  薛仲璋这句话可谓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在他们当中,官爵最高的李敬业不过从五品下的柳州司马,其余诸人也几乎为县令、县丞这些小官,在勤王止乱的大事面前,这样卑微的官身却是有些不适合了。

  李敬业已是早有思谋,听到此话登时微笑言道:“武后猖狂,打压吾等正直忠臣,咱们自然不应该拘泥为臣之道,这样,咱们起事当日便成立匡扶府、英国公府、扬州大都督府,在下不才,就任匡复上将、领扬州大都督府都督,唐之奇、杜求仁二位为大都督府左右长史,薛仲璋为大都督府司马,魏思温为匡扶军军师,骆宾王为记室。”

  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了几人纷纷拥护,大伙儿均是一片振奋之色。

  便在这个时候,吏员匆匆来报:“李司马,太平公主殿下让你立即前去觐见。”

  “你说什么,太平公主?”李敬业陡然愣怔,不敢相信的开口道,“太平公主在扬州?”

  “对,”前来禀告的吏员肯定的点了点头,“前不久陆侍郎出海被海寇掠去,太平公主殿下是特意赶来请求援军的。


第九七三章 扬州之乱(中)

  “亲信大将?”杜求仁想了想,大是藐视的撇嘴言道,“若论武后亲信,只怕现在也只有她那些子侄为之依靠,武承嗣不通兵事,武三思虽然现为兵部尚书,但说到底也是脓包一个,而那右卫将军、负责玄武门百骑的武攸宁也不咋的,怎会是我们的对手?”

  薛仲璋忽地想起一人,开口提醒道:“你们别忘了,还有一个后起之秀陆瑾,此人深受裴行俭与刘仁轨的推崇,被视为年轻一代最是杰出的名将,而且在前不久的鄯州之战中大胜吐蕃,若非后来裴相误中吐蕃人的奸计,说不定他们还真能够击败吐蕃军神钦陵赞卓。”

  “陆瑾?”李敬业细细的念叨了这个名字半响,嘴角忽地掠过了一丝冷笑,“黄口小儿而已,侥幸击败了吐蕃人便被那些好事者誉为后起之将,实乃天大的笑话。”

  “总之一点,不能够掉以轻心。”骆宾王老成持重,仍不忘提点几人一句。

  李敬业点了点头,忽地正容言道:“现在扬州军权已在吾等之手,起兵之事宜早不宜迟,我意:三日之后诸事准备妥当,咱们就举起勤王义旗,成立匡扶军勤王止乱。”

  薛仲璋沉吟半响,沉声问道:“既然咱们是师出有名,那么不知机构人员方面如何调配?”

  薛仲璋这句话可谓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在他们当中,官爵最高的李敬业不过从五品下的柳州司马,其余诸人也几乎为县令、县丞这些小官,在勤王止乱的大事面前,这样卑微的官身却是有些不适合了。

  李敬业已是早有思谋,听到此话登时微笑言道:“武后猖狂,打压吾等正直忠臣,咱们自然不应该拘泥为臣之道,这样,咱们起事当日便成立匡扶府、英国公府、扬州大都督府,在下不才,就任匡复上将、领扬州大都督府都督,唐之奇、杜求仁二位为大都督府左右长史,薛仲璋为大都督府司马,魏思温为匡扶军军师,骆宾王为记室。”

  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了几人纷纷拥护,大伙儿均是一片振奋之色。

  便在这个时候,吏员匆匆来报:“李司马,太平公主殿下让你立即前去觐见。”

  “你说什么,太平公主?”李敬业陡然愣怔,不敢相信的开口道,“太平公主在扬州?”

  “对,”前来禀告的吏员肯定的点了点头,“前不久陆侍郎出海被海寇掠去,太平公主殿下是特意赶来请求援军的。”

  李敬业恍然点了点头,思忖半响,忽地拍手惊叹道:“哦呀,现在连老天爷也都是站在咱们这一边,哈哈,看来真的匡扶有望了。”

  不多时,李敬业已是来到了太平公主居住的小院外,通禀而入。

  太平公主念及寻找陆瑾之事,故而对今天上午大都督府突如其来的变故有所耳闻。

  对于薛仲璋认定陈敬之叛乱一事,公主不想问也不愿多管,她最关心的,是扬州大都督府何时能够派出舰船寻找陆瑾,所以现在才找来新任扬州司马李敬业询问。

  李敬业得知太平公主心事,立即慨然点头道:“殿下放心,属下立即会派遣舰船寻找陆驸马的下落。”

  得到李敬业肯定的回答,太平公主这才微感安心,勉励了这位新任官员几句,这才让他退下。

  刚刚走出房门,李敬业脸上的恭敬之色陡然就消失不见了,他找来扬州府府内侍卫头领轻轻吩咐了几句,片刻之后,太平公主所居住的小院守卫更是森严,若没有李敬业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进去。

  面对如此举动,太平公主大感奇怪,派去伊萝询问李敬业,得到的回答却是因陈敬之叛乱的非常之时,扬州大都督府为了护卫公主殿下的安全,故而加强了守卫。

  太平公主不疑有他,满腔心思都被陆瑾所牵挂。

  三日之后艳阳高照,进入八月的清晨已是有了几分凉飕飕的冷意。

  今日,李敬业起了一个大早,在侍女的服侍下喝罢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顿觉额头冒汗,精神大振。

  稍事洁面梳洗,李敬业却没有选择扬州司马理应穿戴的从四品下官服,而是径直换上了一套甲片闪亮的将军铠甲。

  这套甲胄乃是用上好精铁特殊打制而成,薄软贴身而又极为坚挺,甲叶摩擦时就会发出清亮的振音。

  头上所戴的上将头盔精致坚固,一尺长的盔矛在烛光下熠熠生辉,径直五寸的两只护耳弧度精美,耳刺光滑异常。

  穿上甲胄,再系上一件等身制作的丝质大红披风,一个高大英挺的中年将军已是出现在了铜镜当中。

  瞧见镜中英气逼人的自己,李敬业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摘下搁在剑架上的长剑系在腰际,转身大步赳赳的去了。

  来到城外军营,奉命召集而来的两万府兵已是齐聚在了原野上待命。

  适当初秋,扬州城外晴空万里,苍黄的山峦在碧空下连绵起伏,片片平原草木枯黄,树叶飘落,正弥漫着最后的阳春气象。

  两万精锐府兵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整齐的军阵,林立在枯黄的原野上。

  可见军阵肃穆井然,面面旌旗招展如飞,矛戈刀枪闪烁生光,人还未走至,一股大军特有的肃杀气息已是迎面扑来。

  大唐军制采用的是府兵制,除了卫戍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