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215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215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武帝从福京出发之后,就是一路奔波,被清兵追的毫无喘息之机,在山林之中乱窜,本就是因为国事操劳而身体虚弱的他,再经过这一番折腾,又绝食求死,近五十岁的身体自然立马垮掉。

    这时在房间内,隆武帝躺着床上,曾皇后在一旁伺候,戴之藩则站立在一旁,一名官员在外面禀报道:“陛下,楚国公到了。”

    隆武帝闻语,遂即让曾皇后扶他座立起来,激动的说道:“快宣王卿进来~”

    王彦一手抓起官袍的下摆,便急步小跑着进来,看着一身单衣,脸色苍白的隆武帝,顿时急忙拜于隆武床前,目中含泪道:“陛下,臣来迟矣,让陛下受苦,臣罪该万死!臣蒙国恩,刻思图报。今郑之龙叛明投清,陷陛下于险境,罪恶贯盈。臣有精兵六万,必兴师讨逆,为君父雪仇!”

   

………………………………

第360章桂藩西逃

    王彦经营粤地之时,将两广总督丁魁楚逼到桂林,使他与拥桂的广西巡抚瞿式耜,行成南北分权之势。

    隆武二年八月间,闽中大变的消息传入两广,特别是大学士何吾驺在汀州一战后与皇帝分开,返回广东带回了更加不利的消息。

    在两广之地,引起来了极大的震动,谣言四起,多言天子已经如安宗皇帝一般落入了清军之手,皇室继统问题再次提上紧急日程。

    出于血统亲近的考虑,大明诸藩之中,瑞王被李自成所杀,福藩安宗皇帝、惠王先后被清廷杀害,神宗皇帝的子孙,福、瑞、慧、桂,就只剩桂藩。

    在大多数官绅心目中,桂藩朱由榔就成了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而随着清兵占据浙江、福建之后,抗清势力移向西南,两广将直接面对清兵,无论如何,都需要推选一人,来稳定人心。

    隆武帝的确切消息,还没有得到,但广西巡抚瞿式耜却已经拥立桂王在肇庆监国,等得到隆武的确切消息之后,再登基称帝。

    广州府城外,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大学士苏观生与一众官员站在城外,大队的百姓和士绅,挑着担子、架着驴车,扶老携幼的从东面滚滚而来,人群布满了官道。

    一队背插小旗的骑兵,从人群中飞弛而过,口中连连喊道:“让开通道~十万火急,加急军报~”

    马匹飞驰而过,惊得逃难的百姓连连躲闪,小儿啼哭一片。

    骑士飞奔到苏观生身前,然后急忙翻身下马,跑过来单膝跪地,气喘吁吁的急声说道:“启禀阁部,潮州失陷,清将李成栋,佟养甲正往广州杀来!”

    当初朝廷给王彦的兵额是三万人,他离开粤地时带走一万七千五百人的精锐之兵,留给刘顺的只是一万多新兵。

    这是因为当时广东处于南明腹地,所以不需要太多兵马,但福建突然投清,清兵从闽地沿海而进,粤地却立马空虚起来。

    虽说王彦在广南各府号称编练了八万府兵,其实根本没达到要求,关键还是缺钱缺地,而且衣甲武器也不齐全,实际编练到位的也就两万多人,而且战力肯定无法与清兵并肩。

    那骑兵的禀报,让苏观生皱起了眉头,但这时远处又有一支插着加急小旗的骑兵奔来,再次行礼禀报道:“阁部,揭阳失陷,参将陈文豹战死,刘将军兵寡不能敌,已经往广州撤退~”

    众广州官员闻语,纷纷脸色大白,陈邦彦见此遂即谓苏观生道:“阁部!清兵来势甚汹,将清兵挡在粤地之外的可能几乎没有,不如放弃沿途州县,放清兵直驱广州城下,我们集中力量于广州,以坚城挫敌锐气,然后向广西、湖南请援。清兵久攻不下,等我援兵一至,必退也~”

    苏观生眉头紧锁,“清兵长驱直入,沿途州县岂不要全被破快。再者如今广州城内人心不稳,清兵直接杀到城下,恐怕虽有坚城,却无法久守。”

    “这点下官也考虑过了,首先刘将军现在连折两阵,一万人马肯定挡不住数万清兵,沿途州县还是会被清兵破坏。既然如此,还不如传令各府,让百姓早些入山避难。”陈邦彦解释道:“再者,阁部不是已经派何大人去请桂王殿下来广州坐镇了吗?有监国亲临,广州必能军民一心。广南的两万多府兵,也可调入城中。然后让水师封锁珠江,使清兵不能进入珠江西岸的诸多州府!”

    “岩野的意思是,弃小城,保大城,弃粤东,保粤西!”苏观生很快就明白了陈邦彦的策略。

    “既然敌不过清兵,那还不如壮士断腕,保下广州要紧!”陈邦彦点头道。

    苏观生看着官道上,滚滚西逃的百姓,心里不禁一叹,太平多年的广南能抗住清兵的攻击吗?经营了将近一年,刚刚有点起色的粤地,经历了一番蹂躏之后,恐怕立马残破不堪了。

    “就按岩野说的办!”苏观生稍微站直了身子,让背影显得镇定,然后肃声令道:“传本堂之令,其一,命巡按何大人,速度迎桂王移住广州,以安广州民心。其二,传令粤西诸府,准备安置粤东难民。其三,急调高州、雷州、罗定州、肇庆诸地府兵入援广州,其四,八百里加急,向桂林、长沙求援!”

    众多官员见苏观生有了应对之策,精神顿时一振,身后书吏更是奋笔疾书,将苏观生的命令记录下来,然后写成文书,发往各处。

    此时的广州城,因为战争临近,商业活动基本停止下来,原本繁忙的码头,空空一片,海商的船只多被水师征用,剩下的船只也被勒令开往珠江西岸,防止清兵抢夺,近万码头苦力,则调往城内加固城墙。

    苏观生一行回到广州,护城河上无数民夫,正架着小船,将一根根削尖了的木桩,插入河中,城门处工匠也在从新加固城门。

    苏观生在这里经营一年,城内的一草一木,他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与城内官绅百姓,海商巨贾,朝夕相处,已经有了深沉的感情,他看见忙碌的民夫,不禁有感而发,回身对诸多官员道:“眼下要守卫广州,就全靠诸公与本堂同舟共济了!”

    “阁老放心,我等必定全力守城!”

    广州是大城,人口数十万,物资充沛,从高棉和占城买来的米粮,可以坚守五个月,城内还储存了大量鱼干,粮草十分充足,另外各种兵甲弓矢火器以及滚木礌石都堆满了仓库。u000b得益于与葡萄牙人贸易,城墙上有大型佛郎机四十门,小型佛郎机一百八十门,虎尊炮、碗口统也有百部。

    这个时代火器损坏率十分高,往往几场大战下来,军队的火器就要报销一半,王彦历经大战,原来的车营就已经基本报废,所以他写信给苏观生,让他再采购一批火炮,这些炮没有来得及补充给王彦,现在却全部安置在城墙上,无疑加强了广州的防御,增强了苏观生的信心。

    看着忙碌加固城墙的民夫,苏观生心中稍微安定,他虽是文臣,但也能看出广州的坚固,他相信只要按着陈邦彦的策略,他必然能够守住广州。

    当即他随领着一群官员,回到衙署,但门口却有一名官员,来回踱步,正是巡按御史何刚。

    中国古代,在地方上,擅长以小官制大官,巡按御史品级虽然不高,却连总督都不敢得罪,有监察之权,权柄极重。

    何刚看见苏观生回来,立马大步迎上,不待苏观生开口相问,他便急道:“阁老,大事不好了,桂王跑广西去了。”

    (感谢花满城66的全订和月票,书友4200的一千书币,狼狗保卫奴隶的五百书币,秦松旺,shyion,墨迹啥呢还不更,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赠送。今天尽量加更!)

   

………………………………

第361章刘顺拥唐

    桂藩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的拥戴下于肇庆监国,两广总督丁魁楚原是拥唐官员,但王彦驱他出粤之后,他在隆武朝廷内并不得志,现在隆武皇帝下落不明,生死不知,他遂即参与到拥桂之中。

    果然,凭借他手里有马吉祥、陈邦傅等部,在桂王监国之中,立马获得了首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职衔,瞿式耜得了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职衔,吕大器也得了大学士的职衔,唯独没有给苏观生大学士的职权。

    原因自然是苏观生掌控粤地,丁魁楚害怕苏观生入阁之后,影响他掌握大权,而吕大器则看不起苏观生的出生,觉得他连举人都不是,怎么能与一众进士老爷并列内阁。

    苏观生是隆武心腹,只是监生出身,便被隆武皇帝提拔为大学士,这样的恩情,他自然坚定的拥唐,但得知桂藩监国之后,却也表示顺从,不使两广分裂,接受桂藩监国,但希望桂藩移驻广州以定人心,但何刚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他与一众官员目瞪口呆。

    “监国逃呢?”眼下清兵逼近广州,身为监国,自然要出来稳定人心,现在广州还没放弃抵抗,身处肇庆的桂王监国,却先跑了,这不是舍弃整个广东军民吗?

    何刚恼怒道:“桂王听说清兵杀入广东,司礼监太监王坤主张立即逃难,首辅丁魁楚附和,瞿抚台虽然力主镇定,但桂王还是迁往了广西,想要移驻桂林!”

    众官员闻语,顿时人心晃晃,这就好比两军交锋,敌人还在八百里开外,已方的主将却不战而逃,这让士卒们怎么想,还怎么打仗?

    苏观生脸色一片冰寒,他大步走回衙署,然后吩咐道:“将城门关闭起来,自今日起,不许任何人出城,此外逃难的百姓,全部运过珠江,全部不许进入广州,军队进入也要严加盘查。桂王之事,切不可在城内传播,违令者立斩不赦~”

    众官员闻语,悻悻应下,苏观生、陈邦彦见此,也没有办法。

    是夜,苏观生的书房里,几位大人对座,分别是苏观生,顾元镜,陈子壮,陈邦彦,何刚等人。

    众人落座之后,苏观生便开口说道:“桂王弃民不顾,逃往广西,今广州人心汹汹,动荡不安,不少官绅、商贾都有意出逃,被本堂下命堵在了城内,但长久下去,必然人心不稳。本堂欲立唐王于广州监国,号令军民,诸位以为如何?”

    立唐的决议,苏观生早以同顾元镜商议过,而王彦一派也自然与唐藩亲近,感情远远超过没有交集的桂王,所以苏观生话说完,都没有反对,但刚入城不久的陈子壮,却立马站起来道:“此事万万不可,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神宗子孙已然监国,再立唐王,必使人心混乱,同室操戈。苏阁部不岂不闻,袁绍亡,二袁争立,此袁氏亡于曹瞒乎!今立唐王,他日必定后患无穷,本官第一个反对!”

    王彦与隆武帝都致力于消除大臣之间的争斗,但时至今日,也只是不再计较东林、阉党之别而,消除争斗却基本不可能。

    众人听陈子壮的话语,都知道他说的有道理,但道理是道理,可眼前的事实却没有解决,那就是广州需要一名能够稳定人心的人物。

    苏观生一脸寒霜的不说话,陈邦彦只得开口道:“陈阁老说的有理,但眼下桂王殿下已经进入广西,清兵又逼近广州,城中人心散乱,不行此法,恐怕难以坚守。”

    陈子壮也没有办法,眼下立唐就像一颗有特效的********,吃下去,或许能守住广州,但长久必然对大明造成伤害。

    “唐鲁之争,至使浙东败亡,而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