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213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213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城中已经没有一户人家,这原于清兵入城之后,连续三日的劫掠和屠杀。

    清廷闽浙总督张存仁,领一万兵马驻兵于此,正在命令手下打包抢夺而来的财物,准备明日便返回福州。

    张存仁现在可算是意气风发,这次他不仅俘虏了南明的隆武帝,而且还在追击的过程之中,从沿途州县捞取了大量财物,足有大车百辆之多,闽人几代的积累,几乎都成了他的囊中之资。

    在县城西北十里处,有座不大的道观,叫做紫光观,兴建于两宋时期,观里有十多名道人,隆武帝就被张存仁关押于此。

    张存仁为什么会将隆武囚禁于此,而不是放在兵马集结的光泽县内,却是因为清军虽然进入福建,郑芝龙也投降了清廷,但并不代表福建就已经太平,福建境内依然有拥明的势力,如大学士刘中藻、兵部右侍郎扬东晟等,都还在福建活动。

    张存仁得了许多财富,可不想与义军做战,所以他虽然抓获了隆武,却没有像外界透漏消息,就是怕引来义军的围攻。

    光泽人马众多,人多口杂,因而他才将隆武囚禁在群山之中的紫光观,他则一面收拾行装,一面让巡抚佟国鼎带兵扫清返回福州途中的义军,以保证他南下的安全。

    戴之藩与秦锋一起,领着三百精锐,穿过绵延的大山,在下午时分抵达了紫光观,但他们没有惊动观内之人,而是藏身在半山腰的树林之中,等待着夜幕降临。

   

………………………………

第357章五更动手

    在大明朝,任何一支军队之中都是将领的家丁最为精锐,五忠在军饷方面做了改革,将领无法养什么家丁,但主将的亲卫依然是整个队伍中最精锐的存在。

    这次行动,戴之藩自然想带着亲卫过来,但却被秦锋拒绝,最后从他所掌握的一千人中挑选了三百汉子。

    这三百人大都是从终南山就与秦锋一起作战的义军,一个个短小精悍,十分适合在山林里穿梭,他们腰间配有战刀,背上挂着圆盾和弓箭,手中拿着一杆锋利的长矛,不像明军反到像隋唐时期的军队。

    戴之藩起先心里还有些担心,但看着这支人马在山林之间如履平地,他都有点跟不上速度,才放心下来。

    这时他们在山腰间休息了半天,已经恢复了精力,而太阳也慢慢落下山头,一名士卒突然从树上滑动下来,单膝行礼道:“将军,有一队清兵从山下上来,似乎是奔道观而来。”

    “有多少人?”戴之藩急忙问道。

    “刚好十个人,已经上了山道,大概一个小时后能进道观。”

    秦锋闻语,遂即道:“末将把他们抓来~”

    戴之藩点了点头,秦锋遂即一挥手,二十名明军便立马起身,然后往山下而去。

    半个时辰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不过天上一弯明月挂在当空,还是能够看清周围的情况。

    这时秦锋带着士卒回来,居然没有一人伤亡,他走到戴之藩身边,遂即禀报道:“是从县城过来的清兵,要替张存仁传递命令,陛下确实就在观中,其中一人还在观内待过,被我带了过来,剩下的则全部杀了!”

    秦锋说完,将一封带着血迹的信交给戴之藩,然后一挥手,几名明军就将一名清兵头目推了上来。

    戴之藩先拿起信看了看,脸上立马露出喜色道:“张存仁写给紫光观内的清将,让他明日秘密押着陛下出观,同他汇合,然后一起返回福京。看来我们来的正是时候,今晚必须动手了!”

    这时戴之藩遂即又将目光移动向那清军头目,只见他早以吓得战战兢兢,于是尽量用温和的语气道:“你也是汉人,只要你配合本将,本将便不会杀你。当然,如果敢隐瞒欺骗,那么你也活不成。你也不用报什么侥幸心理,实话告诉你,本将乃是大明楚国公的部众,楚国公率领三十万大军,已经从衫关秘密进入福建,张存仁今晚就要灰飞烟灭,所以绝对不会有清兵过来支援紫光观。”

    戴之藩瞎吹一气,那头目显然也听过王彦的名声,吓得连连摆手,跪地磕头,“不敢~不敢~小人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头目显然还是读过几天书,有些学问的人,在清兵之中,应该属于文职。u000b戴之藩点点头道:“那我问你,道观里囚禁了多少人?天子被关在何处?有多少人看守?”

    “回禀将军,观里囚禁了一百多人,都是明朝的大官,隆武皇帝和曾皇后、小太子被关在西厢,据说这几天都没有进食,看守的清兵有两百多人,都是张总督的亲兵~”

    那头目像倒豆子一样,把知道的全部都说了出来,心中显然害怕极了,戴之藩遂即站起身来,向下面的道观张望,于是又折下一根树枝,在地上将道观的布局画了出来。

    “你过来,将陛下的位置,清兵的分布,全部标示出来。”

    王彦行军打仗,十分注重地形,自从有宋氏兄弟帮忙制作沙盘,几乎每次作战,都会先制造沙盘,使战场一目了然,戴之藩受王彦影响,自然也十分重视战场地形的研究。

    那头目有些颤抖的接过树枝,看了地上的图画一眼,又看了看下面的道观,弄明白布局图的意思,才慢慢的开始边说,边指起来。

    这时随着头目的诉说,戴之藩、秦锋等人已经基本明白了道观内的布局,以及清兵的分布。

    秦锋遂即说道:“将军,清军在道观前后都布有重兵,周围还有人马巡哨,末将建议里应外合,翻墙杀入。”

    戴之藩点了点头,“那本将就假扮送信之人,带着十名士卒,先混入观中,接近西厢,将陛下保护起来,你便带人从西面翻墙进来,与本将汇合。”

    秦锋闻言,摇头道:“怎么能让将军犯险,还是末将进去吧~”

    戴之藩摇摇头道:“本将当初跟随国公,在温州府拥立陛下,陛下登台祭天告慰上天,本将就站在祭坛之下,接受过天子的检阅,因而有幸目睹龙颜,你又不识陛下,与本将争什么争呢?”

    秦锋无话可说,戴之藩遂即又对一旁的头目道:“我看你也是读书之人,不知姓名为何,祖籍何地?”

    那头目听了戴之藩的话语,已经意识到眼前明将的不凡,连忙说道:“小人丁四喜,乃是苏淞府的生员,现在是张存仁幕下书吏。”

    戴之藩点点头,“本将乃楚国公帐下,忠勇镇统制戴明章,爵封邗侯,你若助本将救出陛下,今后必有重赏,做个知府不难,你若敢害本将,楚国公绝对饶不了你。天地会的名声,你也该知道,总舵主胡为宗,就是楚国公的心腹,他与本将也交集甚候,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也势必杀之。你明白吗?”

    丁四喜闻语有点懵逼,他虽然想到戴之藩来头很大,但也只是认为,他不过是王彦手下一员裨将而已,却没想到对方既然是大明的侯爷。

    戴之藩是扬州人,扬州古代属于邗国,所以封为邗国,王彦是楚人,所以封楚国公,以后如果封王,也只能是楚王,古代有地名的爵位不是随便乱封的,都有一定的规矩。

    这时丁四喜早以吓的腿软,连忙再次跪下,他来自江南,自然知道天地会的能力,那可是连洪承畴都敢刺杀的恐怖组织,他怎么能不害怕,于是连连磕头道:“小的一定助将军救出陛下,不敢有丝毫迫害之心。”

    生员的身份,本来十分高贵,但这丁四喜投清之后,俨然已经城了一条摇尾乞怜的野狗,戴之藩见此,遂即将那封信又还给他,然后说道:“你平复一下情绪,本将去换身衣服,一刻钟后,我们出发。”

    戴之藩外粗里细,当初便一人将郑之豹擒出了泉州,既有武艺,又颇具智慧,思虑周密,这也是王彦让他执行任务的原因。

    这时他同几名明军已经换好了清兵装备,只得一说的是,清兵入关已经快三年,虽然一些地方的绿营兵还是穿着大明的衣甲,但有些地方的清军却已经开始换装,张存仁手下就是完全的满衣大褂装扮。

    戴之藩在之前画的布局图上,指了指,“天子被关押在西厢之内,我们混进去之后,先不不要冲动行事,等摸清了地形,五更天在动手。秦锋你将人马分成两部,一半人马埋伏在西墙外,一半人马埋伏在东墙外,都要做好梯子,等本将发出信号,立马翻墙而入,西墙外的人来接应本将,东墙外的人去救宗室和大臣,特别是左阁老,明白吗?”

    众人齐声答应,脸上一阵肃然。

    (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赠送)

   

………………………………

第358章救出圣驾

    戴之藩与秦锋等人一商议,又让丁四喜说了一些应该注意的细节,很快便制定了一个完善的救人方案。u000b这时他遂即与丁四喜从山腰下去,来到山路上,然后才跟着丁四喜蹬上一个个阶梯,慢慢爬到道观之前。

    十多名清兵,打着火把在道观前巡视,显得戒备森严。一名把总注意到了攀登阶梯的戴之藩一行人,不禁突然抽出腰刀,大声厉喝道:“什么人?为何上山?”

    戴之藩见此,果然如丁四喜之言,观内清兵应该都是张存仁的亲卫,显得异常精锐,他不禁更加小心起来。

    “汪把总,不要慌张,是我~”面对突然拔刀、张弓,警觉起来的二十多名清兵,丁四喜两股一颤,但还是急忙小跑着上去,陪笑道。

    把总显然与丁四喜十分熟悉,黑暗之中,他没看清面貌,只是听了声音,手中握紧的战刀就松弛下来,然后笑道:“原来是丁师爷,怎么这么晚还过来。”

    “总督大人有命令要传达给赵千总,所以不得不连夜跑一趟。”经过一开始的紧张之后,丁四喜也就不在那么害怕,他爬上阶梯,来到把总身前,遂即问道:“赵千总可曾睡下?”

    这时戴之藩等几人也跟了上来,那汪把总瞟了他们一眼,见只有九人,也就没有在意,于是便对丁四喜道:“应该还未睡下,某这就带赵师爷过去。”

    远处山腰上,一名明军借着观门处清兵打着的火把,看见戴之藩进入观内,立马远路返回,来到秦锋面前,单膝跪地道:“启禀千户,侯爷顺利入观了。”

    秦锋大喜,遂即吩咐道:“很好,大家按着计划行事,先扎好梯子,然后分头行动,只要将军一发信号,立马翻墙杀入。”

    “诺~”一众明军立马抱拳应下。

    这时戴之藩一行已经进入观中,他们来到道观的正堂,两名清兵正在一间屋门前站岗,那把总遂即快步上前,问了几句,然后回来说道:“千总不在屋内,而是去了西厢,丁师爷可以在这等候片刻,某这就前去禀报!”

    戴之藩闻语,眉头一挑,连忙用他那仅剩的一支眼睛,向丁四喜使了个眼色,丁四喜意会,遂即说道:“不用麻烦,我过去西厢也是一样。”

    汪把总闻语,却是一阵迟疑,目光落在丁四喜身后几名明军身上。丁四喜见此,微微一颤,连忙故作镇定的说道:“戴四你跟着,其他人在这儿等候,劳烦汪把总来引路!”

    汪把总见此,不好再说道什么,于是便领着丁四喜、戴之藩往西厢而去。

    道观并不大,不多时,三人就到了西厢,便见两名清兵站在一间屋子之前,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