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129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129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冲上来,以为可以建功的绿营,顿时死伤惨重,匆匆脱离战车,齐齐败退下来。

    耿仲明看见这一幕,不禁微微皱眉,但他只以为是兵力不太少,无发冲破车阵,于是再次下达军命,令溃兵绕道,不要当在正面,而后令中军调动八千人,前出作战。

    这时清军的王旗大纛下,黄旗舞动,两支清军便跟着鼓点,离开大队,向明军推来。

    八千绿营,足是方才的一倍,耿仲明觉得四千人能杀到明军阵前,而且还战上了一刻钟,八千人,就没有攻不破的道理。

    何况,这时清兵的炮阵也已经架设完毕,红夷大炮能击碎坚城,还打不破区区车营么?

    这时了猎猎风中,八千清兵,分为两营,一为武昌守备高士清,一为孝感守备惠之观,徐徐向明军压来。

    与此同时,清军的火炮开始响起,一枚实心炮弹,砸中明军战车,顿时便车毁人亡。

    清军中没有多少佛朗机小炮,但却有攻城用的重炮,这些大炮的射程要远远大于明军的小炮,所以明军根本没法与之对射。

   

………………………………

第210章百虎齐奔箭

    耿仲明为了袭击岳州,怕明军凭城坚守,所以携带了十门红夷大炮,但没想到现在却用在了攻打车营上来。

    无论是夯土老城,还是砖墙,挨上一炮,就是一个大坑,何况是木质的战车呼?

    王彦看着清军一炮,直接砸碎战车,而且炮弹威势不减,又带着冲劲,将战车后面的几名士卒打得血肉模糊,心里不惊一颤。

    耿仲明见此却大喜,虽然十枚炮弹,只砸中一枚,但只要将车营砸开缺口,清军就可一拥而入。

    可就当他以为,马上就要胜利之时,压向明军的八千清兵却被明军火炮打得大乱,为首清将见此,居然没等他的号令,在离阵三百步的时候,就发足狂奔起来。

    面对清军红衣大炮的轰击,王彦不敢留手,于是命令明军全力一战,而如此一来,明军的火炮优势就立马显现出来,两百门大小火炮,只要有一半打到清兵阵中,就能瞬间带走四五百条姓命,列阵推进的清兵根本不敢集结。

    此时的战斗,与王彦所想的已经出现了一些偏差,但大体而言,还是按着他的计划进行。

    现在清军虽然有红衣大炮,但耿仲明其实已经落入王彦的圈套。

    清兵一共三万人,他先派出四千人,现在又派出八千,若是还攻不下,他就不能只派剩下的八千步军出战,必然还要出动骑兵做战,而他这样一点一点的增加兵力,就成了兵家大忌的添油作战。

    三万清兵中,两万多绿营并没有被王彦看在眼里,他所担心的就是耿仲明手下的七千五百人的汉军正黄旗,只要耿仲明将这支人马派出来,攻打车营,那王彦就胜算在握了。

    只是这时清军的红衣大炮确实讨厌,虽然王彦可以让王士秀领骑兵突袭清军的炮阵,但这样一来,清军就会防备着支骑兵,从而不会全部压向车营,他的伏兵也就不能发挥出作用了。

    这时八千清兵在火炮和鸟统轮射中已经倒下千人,但还是冲到了车营之前。

    在刚才的炮击中,清军火炮已经在车营上砸开了四道缺口,这时两军胶着,红衣大炮占时停下了轰击,但清军们却向缺口拥来。

    缺口处,明军的长枪兵,同想要冲进来的清兵杀作一团,而战车上,明军的鸟统手则同清兵弓手对射,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都不断的有士卒倒下。

    耿仲明看着战场,脸上的轻视之色已经不见,他知道现在虽然看上去势均力敌,但清军马上就会再次败下阵来。

    明军多用火器,而清军多用弓箭,火器连发数十发,明军士兵依然龙精虎猛,弓箭若连发十次,士卒就基本力竭,而且清军冲的太早,加上箭壶中的羽箭,也已经不足起来,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片刻之后,八千清兵再次败下阵来。

    耿仲明这时已经收起轻视之心,没有再次命令兵马出击,而是要利用他的长处,命红衣大炮接着轰击,务必将明军的战车轰得稀烂。

    山坡上的王彦见此,心里却是一急,若让耿仲明这样轰下去,那车营损失惨重不说,刚才败回去的绿营也会重新休整,从而慢慢恢复战力,使他之前的努力全部落空。

    这时王彦看着远处的清军火炮,又看了看退回去后席地而坐的绿营败兵,顿时眉头紧皱。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主将必须果决。

    有时候,做出错误判断,可能招致全军大败,但如果犹豫不决,当断不断,那就铁定只有失败。

    “发号炮,让张有德和哨骑攻击清军炮阵!”

    此时王彦一咬牙,便做出了他的判断,不过他派出的不是王士琇的骑兵,而是埋伏在另一侧的两千步军,以及游弋在战场附近的一百多名哨骑。

    “嘭嘭~嘭~”

    山顶上三声号炮响起,埋伏在清军右侧密林之中的两千明军,顿时突然杀出,远处游弋的明军哨骑,也冲过来骚扰。

    这时清军的一部分败兵已经退了回来,而一部分却还在往回走,张有德领着两千明军瞬间就冲入他们之中,使得刚欲派骑兵拦截的耿仲明不得不先命人发号令,让溃兵不要冲击炮队,否则立斩不赦。

    面对突然杀出的明军步军,耿仲明脸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没想到他停下炮击之举,却引出了明军的伏兵。

    从战场局势来看,这支明军明显是为了等他全军压上来之后,或偷袭他的中军,或偷袭大军后背之用,但现在王彦却用了出来,那便证明,王彦在炮击之下已经没有别的手段,同时也证明只要火炮在轰开几道缺口,那他想要冲入其中,便不会太难。

    这时他一面从中军中调出四千步军,将溃兵和突袭的明军挡在清军大队之外,一面命火炮接着轰击,但就在这时,山坡上的明军车阵却运动起来。

    明军四个车营在山包上围了一个圈,本来面对清兵的那个车营已经在刚才的战斗中损失不小,被火炮砸出了一道道缺口,但这时明军的战车却在骡马的牵引下,转了半圈,原本被打伤的车营却转到了侧面,一个齐装满员的车营又到了清军的正面来。

    耿仲明见此,心里却是一惊,就像王彦不能让绿营兵恢复战力一样,他也不能看着经历了两次攻打,被火炮砸开数道缺口的车营,从容到侧面修整连接。

    这时他看了看被四千清兵挡在外面的明军伏兵,又看了看陆续归队的绿营败军,心里觉得王彦已经没有后手,随即连忙让人打白旗,令右翼的七千五百名汉八旗,绕过正面,去攻击欲休整的车营。

    同时中军中剩下的四千未曾参战的步卒,以及左翼的两千多绿营骑兵,也被统统派出,一举压向战场。

    一时间上万匹战马奔腾,声若奔雷,动摇大地。

    王彦见此,却不惊反喜,“大事成矣!”

    耿仲明没有看见,在车营转动方向之后,他命骑兵攻击的方向上,一辆辆盖着黑布的车辆却被推了出来,此外还有一个个大桶状的物体也被抬上战车。

    这时明军士兵将它们纷纷对准绕过来攻击的清军骑兵,这些武器,居然是一窝蜂和百虎齐奔箭。

   

………………………………

第211章大胜

    明《武备志》中有关火箭的描述:“木桶箭贮神机箭三十二枚,名曰一窝蜂,可射三百步。”?

    “一窝蜂”是个形象的名字,类似于现代的多管火箭炮,一具发射器中带有多发火箭弹。

    大明《武备志》记载了十几种多发齐射火箭。其中,有一次发射二十支的“火龙箭”,一次发射三十二支的“一窝蜂”,一次发射一百支的“百虎齐奔箭”等。

    这些火箭,都是装在一个筒形容器内,把各支火箭的药线连在一根总线上。

    作战时常并架数十桶至百桶,“总线一燃,众矢齐发,龙腹内装火箭数支。势若雷霆之击,莫敢当其锋者”。

    《明史稿》载:“天顺八年,延绥参将房能言麓川破敌,用火器曰九龙筒,一线然则九箭齐发。”?u000b《明实录》记载,建文二年,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曾使用过“一窝蜂”。

    壬辰战争中,明军亦曾大量使用火箭、火铳、火炮,给予日军以极大杀伤。

    这些火箭传入朝鲜,则被朝鲜仿制,并命名为神机箭。

    这一次,王彦入楚,所携带的就是,能射三百步,拥有三十二之火箭的一窝蜂,以及同样能射三百步,拥有一百支火箭的百虎齐奔箭。

    这时在耿仲明的号令之下,四千绿营冲击明军正面,两千多绿营骑兵,冲击明军左面,此二路为牵制之用,真正的主力则是驰骋过来,欲攻击明军右面的七千五百名八旗精锐。

    战场上,明军两千步军被清兵四千步卒拦住,清军三路齐出,去攻击小山包上的明军车营,在耿仲明身边的就只剩下刚刚败下阵来的两支绿营。

    此时对于耿仲明来说,能否取胜的关键,就是八旗兵能否突破右面车营,冲入车阵之内。

    正黄旗是他手中的王牌,入关以来所向披靡,耿仲明对突破车阵,显得信心十足。

    这时八旗精锐纵马驰骋,势若奔雷,马蹄踩在地面上,使得大地都在颤抖,而当先的一员清将,乃耿仲明心腹陈绍宗。

    此人官居梅勒章京,有万夫不当之勇,是汉军正黄旗的第一勇士。

    这时他手持一杆丈八马槊,身后事无数黄甲旗兵,他们迎风而来,好不威风。

    “轰隆~轰隆~”的炮弹在骑兵中炸开,使得不少黄甲骑兵被掀下战马,但精锐的八旗,并不是火炮就能吓住地。

    这些汉家儿郎,在投清日久之后,已经慢慢习惯了满人的习性,打仗的手法和凶狠,都在向着蛮夷靠拢,他们已经不能再称为汉人,而是该叫旗人。

    满清入关以来,多少屈膝投降之人,便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抬旗,成为八旗的一员,因为一旦成为八旗,便世世代代享受清廷的供养,后代子孙生下来就享有一份“口粮”,过着“月赐钱粮,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生活,待遇比普通满人,还要高上许多。

    绿营的战斗意志不行,是应为他们没有为清廷效死的理由,他们在大明是当兵吃粮,在大清同样当兵吃粮,但旗人却不同,清廷给了他们远远高于普通汉人的权利,他们已经从被奴役之人,变成了特权统治阶级,所以他们对于清廷,是绝对的忠心耿耿,战力惊人。

    这时耿仲明的黄甲骑兵,呈锐角箭头向明军的车营攻杀过来,当先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不惧炮火,不惧鸟统,悍勇无比。

    陈绍宗提着马槊,一马当先,他身边的清军骑兵,已经倒下四五百人,但他知道,只要冲到明军身前,以八旗勇士的威猛,定然让明军付出十倍于此的代价。

    “两百步,第一队,射~”

    “嘭~嘭~嘭~”

    明军阵中,在大小佛朗机轰击着冲来的八旗兵时,三队鸟统手也紧张的握着武器,注视着眼前万马奔腾的场面。

    一队鸟统手,在千户的嘶吼声中,打完一枪,立马退下,而当第二队上前之时,没来得及瞄准,便听道千户再次怒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