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娱乐大丈夫 >

第72章

娱乐大丈夫-第72章

小说: 娱乐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世祖姜佳·哈什太、爵瑚图、胡什布三人奉命调驻奉天,后调丹东凤凰城南老虎洞一带驻防。其后代改取原姓氏的首字谐音汉字为姓氏,称姜姓,世代相传至今。”

    归功于写了《明朝那些事儿》,姜成虽然不是历史通,但很多东西还都懂一些。

    “嗯,了解得很详细。那你可知姜姓在历史上有多少名人?”老人又问。

    “这……”姜成犯了难,这他还真不太清楚。摊开手,姜成直说道:“我只知道最早有周朝的姜子牙,再后来就是三国的姜维,其他人就不知道。”

    “呵呵!”老人笑了,“知道他们就足够了,因为咱们家这一脉就是源自于子牙先祖!”

    “啊!”姜成大惊,他姜家的祖先是姜子牙?!他是姜太公的后代?!没搞错吧?!

    “很吃惊?”老人问道,见姜成老实的点点头,老人缓缓说道:“你不相信是应该的,毕竟是三千多年前的事,很难确定真伪。不过咱们姜家这一脉源自于子牙先祖是肯定的,因为有家谱为证的!”

    姜成撇了撇嘴,心中不以为然。那家谱是最没有公信力的,概因古时人们把出身看得甚重,一旦穷人家脱贫致富,必要修家谱,找人帮忙上溯先人,为的就是给自家找一个撑得起门面的先祖。君不见那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了不让人说自家是“八辈贫农”的事,特意找人修了家谱,把自家先祖的名头按到了南宋大儒朱熹头上。一国之君尚且如此,可见当时民间对出身看得有多重。

    姜子牙的事迹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其名望,字子牙,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被赐姓姜,封于吕地,并建立诸侯国吕国。为吕氏始祖,后世从其封氏(根据先秦及之前胙土命氏男子称氏的规定),故曰吕尚。

    据史书记载,姜子牙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他的事迹还被人写成了小说,也就是那本著名的《封神演义》。

    其后代甚多,而且姓氏也杂,有姜姓、吕姓、丁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亲族早已不可考究。现在老人竟然说他是姜子牙之后,自然不能令其信服。

    “你先别不信,听我慢慢道来。”老人又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先祖的生平我就不多说了,想来你也知道不少,我要说的是有关他的子嗣的事。”

    见老人要讲真东西了,姜成连忙正襟危坐,竖起耳朵用心倾听。只听老人说道:“古书没有记错,先祖的确是活了一百多岁。他因助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于齐,因而留下了齐国姜姓一脉。不过后来齐国姜姓的王位被田姓取代,这一脉就流落民间四散开来,而且这姓氏也乱了,其中有恢复祖姓吕的,有继续姓姜的,有改姓丁的(因北方的姜与南方的丁同音),还有改姓故国名齐的……不过其实这些都不是先祖真正的子孙。”

    “哦?为什么?”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先祖的血脉!”

    “啊?真的假的啊!”姜成大惊,连忙问道,这可是上古秘辛啊!

    老人神sè有些古怪的说道:“你想想,在《封神演义》中,先祖出山时已经八十岁了,虽然真实的历史中先祖出山时并没有这么老,但确定的是,先祖的确是暮年方才出仕,效力于周文王,后来被封为齐国国君时已经仈jiǔ十了。虽然先祖保养有效,身体依然康健,但一位仈jiǔ十岁的老人,你还能指望他有生孩子的能力吗?”

    姜成听了脸sè一囧。

    是啊,就算姜子牙身体再好,但那时已经仈jiǔ十岁的年纪了,你还真能相信他可以“一树梨花压海棠”不成?再说了,那时可是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医疗条件都不达标,姜子牙能活一百多岁已经够逆天了,还能逆天到仈jiǔ十岁时还有那能力不成?

    “所以,真实的历史是,那齐国一脉实际上是先祖过继了他徒弟武吉将军的孩子。而先祖真正的血脉实际上早在他年轻时就留下了,而后一直留在民间,根本就未曾与齐国那一脉相溶!”老人缓缓说着这一段秘辛。

    “哦?这是为何?”

    “这就是先祖的智慧了。”老人眼中再次散发出jīng光,“先祖早就看清了参与政治的最大弊端,那就是一旦失败就会危及一族的xìng命。因而他早早留下血脉,暗中保护起来,怕就是万一有一天,他败亡后会祸及子孙。而后其飞黄腾达了,也没有让这一脉与齐国那一脉融合,而是让这一脉的人继续隐与民间,低调存世。而这一脉也一直秉承他老人家的思想,轻易不会接触政治,就算接触了,也要改姓而为,而且绝不触及皇权。所以这一脉一直存于民间,并多以商贾持家,因而少为人所知,但却也出了不少大人物。”

    “嗯?都有谁啊?”

    “最有名的莫过于战国末年改为吕姓的吕不韦,东晋时期改为谢姓的谢安,还有隋唐时期改为卢姓、崔姓的两脉族人(七宗五姓中的清河二崔、范阳卢氏)。”

    “啊?他们都是这一脉的?”

    “当然!”

    姜成暗中犯了嘀咕:有没有那么夸张啊!

    看着姜成的神sè,老人就知道他还没有全信,不由得又笑了:“其实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我们姜家的正统。”

    “什么证据?”

    “知道《六韬》吧。”

    “知道,不过听说不是子牙公编著的,而是后人依托其名写的,但其中的战略思想的确与子牙公的思想不谋而合,算是历史上第一部兵法书籍。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此书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兵家类中不见著录,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类著录有《国史六》‘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字与韬同也。’《隋书·经籍志》明确记载:‘《太公六韬》五卷,周文王师姜望撰。’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据说汉时留侯张良所持的《太公兵法》就是黄石公以《六韬》为蓝本写的。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yīn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嗯,那你可知《六韬》可分为哪六韬?”老人又问。

    “知道,《六韬》共分六卷,即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武韬——讲用兵的韬略;龙韬——论军事组织;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豹韬——论战术;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

    “呵呵,这是世人的分法,只因传承几千年,《六韬》多有缺失。但实际上,最原始的《六韬》正是由我姜家这一脉的一位先祖编写的,而且并不是只有六卷,而是有八卷存世,应当称为《八稻》,分为文、武、兵、器、阵、法、商、易。其中《文韬》为治国用人之道没错,《武韬》实际上是为练武杀人之道,《兵韬》才是为练兵用兵,军事理论之道;《器稻》为器械、兵刃制作之道,其中还包括各种机关陷阱制作方法;《阵稻》才是行兵布阵之道,讲究天时地利相合;《法稻》纵观前五卷,是一切之综合,一切之核心,是战术、战略的理论之道;而《商稻》自是讲究经商之道,《易稻》则是脱胎于周文王的《周易》,为易理之道。不过其中《商稻》和《易稻》都是我姜家嫡传的,未曾流传在外,而其余六卷也都扣除了最jīng华的一部分,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六韬》。”老人侃侃而谈。

    姜成挑了挑眉,“这可有证据证明?”

    “呵呵,你自己不也学过吗?那《六兽形》就是《武韬》中最jīng华的东西。”老人轻轻说道。

    “什么?!”

    注:姜姓真的很牛逼,不信的人可以上百度查一查。

    ;



………【第六十九章 家族秘史(二)】………

    前文已经说过,姜成小时候曾经做过武侠梦,这没什么,很多人小时候都做过这种不切实际的梦,不过有些人仅限于做白rì梦,而有些人则会付诸行动,姜成无疑是后一种人。

    有些事他谁也没有告诉,就像他小时候之所以会痴迷于读书,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他想从某本奇书中找到可以练成盖世武功的武功秘籍!

    很傻很天真的想法,不过想来有很多人也做过同样的尝试,但估计一般人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姜成不同于一般人。

    他真的找到了。

    大约是在十岁的时候,他从姜德均的书房中找到一本名为《六兽形》拳法秘籍,其中记载了有鸟、虎、猿、熊、牛、龙这六种兽类的象形拳。后来听姜德均说这是他从京城的家里带过来的,没什么大用,跟华佗的《五禽戏》差不多,用来强身健体效果不错,但想要靠它练成一身功夫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可当时的姜成不信邪,十分坚信这门拳法就是传说中的神功秘籍,一般人练不出效果,只有特定的人才能练成,而他就是那个特定的人!

    至此,姜成开始修炼这门《六兽形》,倒也坚持了下来,一晃就练了八年。

    但事实证明,姜成也不是那个特殊的人,他没能因此成为超人,《六兽形》在他身上也就跟其他人一样,算是一门强身健体的拳法,跟公园里老大爷打得养生太极拳差不多。

    不过到底还算是有点效果,至少姜成感觉每次练完拳自己的jīng神头都会好很多,而且这些年也甚少得病,证明这门拳法的确能强身健体,所以一直勤练不缀。

    现在听到老人说,这《六兽形》竟出自于姜家秘传的《八韬》中的《武韬》,而且还是《武韬》中的最核心的东西,怎能不让他吃惊?

    “咦,不对吧!照您这么说,这门功夫乃是一门能杀敌制胜的真功夫。可这门功夫我也练了有八年了,可除了让自己身体好一点,jīng神头好一点,就没有用了啊?”姜成疑惑问道。

    老人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一旁的陈伯接口道:“成少爷,您练的那些东西是我当年传给五爷的。五爷当年对此兴致不高,因此我也就传了他一些能强身健体的架子。”

    他这么说,姜成就明白了,不是《六兽形》没有效果,而是他练得东西也就是些花架子,功能就是强身健体的,再练也练不成真功夫。

    了然的点点头,姜成忽然有些兴奋地问道:“陈爷爷,照你这么说,想来你是有真功夫在身喽,能不能给我漏两手啊!”

    陈伯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忽地身子下沉了一点,随后他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