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锦年 >

第118章

重生之锦年-第118章

小说: 重生之锦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的。
  如今想来,老侯爷的孙女,放在京中也算身份尊贵的,当日段旻轩也只是低调请了个大夫,没有多添乱子。今日见面,倒也随和有礼。
  果然是将门之后,不比旁的名门贵族。
  林冕对这个侯府的姑娘生了些许好感。
  “孟小姐客气了,外面日头热,进了大厅再说。”
  关进如此说,老爷子点头,孟云卿便上前扶了爷爷一道进入。
  说是说办公的大厅,其实里面也堆满了文书和人,不比前院里清闲。
  就连关进和林冕的办公主位,也只是堂上的角落而已,不过桌子大了些,宽了些,一旁有人在整理文书。孟云卿对关进和林冕这样的父母官就有了不同的认识。
  厅中唯一的空余处,放了沙盘。
  沙盘内模拟的是衢州城附近的受灾点,插了各色的棋子,还有摆设,有不同寓意。
  关进虽是甫州郡守,是最大的指挥使,但主事的人是林冕。
  老爷子关心的是赈灾的事,林冕就在沙盘前介绍。
  “插红旗子的是衢州城附近的受灾点,已经去了人勘察,了解情况,并疏散了百姓。插黄旗的是,知晓受灾,也了解情况,但还没来得及疏散百姓的。绿旗的是恢复了正常秩序的地方。有棚屋的,是流民的安置点。灰色石头的,是中断的交通。铁锹的,是正在进行施工的地方。衢州城附近的赈灾情况,老侯爷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林冕说的很清楚,孟云卿第一次看这样的沙盘都听得懂。
  老爷子不住点头:“这是谁做的?”
  林冕不吱声,关进就道:“是林大人做的,下官刚到衢州城,也是借由这个沙盘将衢州城附近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老爷子眼中就有赞许:“好。”
  孟云卿也就看向林冕,年纪很轻,怕是同沈修文不相上下。
  这样的沙盘多是用在军中,少有人用在赈灾上的。
  爷爷怕是对这个林冕刮目相看了。
  林冕拱手道:“学生早前在军中待过一段时日,斗胆将军中的沙盘搬了过来。”
  原来是军中待过的人,老爷子欣慰点头:“这个做得好!关大人,应当修书一封告知君上,日后别处受灾,有据可循。”
  关进就笑:“侯爷前几日就吩咐过了。”
  段旻轩?孟云卿也笑。
  “老侯爷,这边请。”关进又领到了右侧的文官处。
  右侧的文官处堆满了文书。
  关进吩咐了一声,坐在上位的文官就将册子递了过来,关进交到老爷子手中。
  老爷子看了看,扉页上写了人口簿,小字处是县内名称和序号。
  翻开里页,又清晰明了记载了,这是哪个县,哪个村的人口簿,哪些人寻到了,安置在何处,哪些人外出未归,哪些人在洪灾中失踪了的,一目了然。
  末页,便是以上人口,应当对应的赈灾银两和粮食。
  账目一应俱全。
  又和另一本的赈灾银两,钱粮使用记事一一匹配,想要造假,就需环环相扣,这么短的时间,想要贪些赈灾的银两都近不可能。
  赈灾的银两和粮食悉数发到灾民安置处,人心便稳定了。
  孟云卿也听得出神。
  往常在魏老先生的授课中,也听闻过灾情的处置,终究不像眼前所见。
  天灾并非人力能制止,却因人力可缓解。
  眼见为实,魏老先生曾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倒应了景。
  她都记在心里,等日后再见到老先生,当是要同老先生探讨一翻。
  看完这两处,又到了右侧的文书处。
  右侧这端的资料就少得多,不是人口簿,也不是账本,而是一幅一幅的工程图。
  老爷子眼中有异。
  林冕解释:“这是侯爷几日前提起的,要安抚灾民和流民,除了朝廷拨下来的银两和钱粮,还需召集灾民和流民一同去排查山道,重修通路。让无事可做的灾民和流民,有活计可做,有时间可打发,那在赈济的同时,又能依劳而获,就会打消沦为盗寇的念头……”
  这个孟云卿在段旻轩房内的纸笺中见过。
  没想到林冕这里已经有成形的工程图和思路了。
  老爷子也是点头。
  只是同自己的外孙相关,老爷子眼中的赞许里,又多了几分自豪。
  林冕并非喜欢奉承之人,却又拱手补充道:“下官和关大人都觉得侯爷的提议好,一来,赈灾之物并非长久之计,老百姓不用担心赈灾之物发放完后,无生计来源,人心就稳;二来,百姓习惯了依劳而获,便是对官府的信任,不会再有心生乱。看似繁杂了些,却是实实在在的赈灾良策。下官佩服。”
  老爷子心中欢喜,口中却道:“都是些鬼点子罢了。”
  孟云卿也掩袖笑了笑。
  趁他们几人在说话,就立在原处,随手翻了翻眼前的几本工程册子。
  详尽是详尽,却少了些……
  她稍稍拢了拢眉头,刚伸手放下,关进便看向她:“孟小姐觉得有何不妥?”
  关进并非喜欢生事之人。
  见她脸色有异,才随口问起。
  孟云卿也不介怀,看了看老爷子,老爷子捋了捋胡须,平和道:“丫头,无妨。”
  孟云卿就道:“这些册子已经造得很妥善了,我想着,若是在前几页,加上需要的工时和人力,待日后查看时,便一眼能分辨出这本册子里的工程该分到何处去做,就和先前看过的人口簿子,账本之类的对应上了,一目了然。”
  她说得委婉。
  关进和老爷子对视一眼,倒是林冕先开口:“孟小姐说的不错,昨日也有京中来的监察御史看过,提过同样的意思,关大人已经命人这两日内补上了。”
  原来如此,倒是她多嘴了。
  孟云卿有些歉意。
  “老侯爷,孟小姐也清楚这些赈灾之事?”
  京中的贵女大多养尊处优,有些才学的都精通琴棋书画去了,孟云卿先前的几句话怕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不是随口应付的。
  倒让关进惊喜。
  老爷子就笑:“云卿丫头读过些政史经纶,也有专门的先生教过些时候,班门弄斧了。”
  读过政史经纶,也有专门先生教过?
  关进和林冕都意外得很,再看向孟云卿,眼中就更有不同。孟云卿虽然胖是胖了些,心思却玲珑剔透,言行又低调有礼,果然是宣平侯府的姑娘,有大家气度。
  老爷子便转了话题:“今日旻轩身体不适,老头子来代他,两位大人看看有什么可做的,尽管吩咐。”
  都是带兵之人,固有的坦荡。
  加上段旻轩对他二人有过评价,老爷子就热忱得很。
  关进连忙拱手:“不敢,倒是有几件棘手的事情,我和林大人拿不定注意,想请老侯爷一同帮忙决策。”
  老爷子点了点头,看了看身后的孟云卿,孟云卿就适时开口:“爷爷不用管我,我看几位大人正在誊抄名录,正好可以帮忙,就在厅内,爷爷有事唤我。”
  在厅中,老爷子抬眼便能看到,不必担心。
  誊抄名录又是简单的事,也算不上添乱。
  是个懂事的姑娘。
  关进见老爷子没意见,就安排了一侧文官领着孟云卿。
  孟云卿福了福身,便随了那文官前去。
  关进朝老爷子笑道:“老侯爷好福气。”


第137章 
  等段旻轩醒来,都是第三日上头了。
  孟云卿同老爷子在苑中用早膳,他才懒懒从孟云卿屋中出来。
  有人醉酒后叫不醒;鸠占鹊巢;孟云卿昨夜是在他房间内入睡的。
  今日又和老爷子说好;要一同去衢州城的衙门;孟云卿早早便起来用饭了。
  见到段旻轩;老爷子远远招呼。
  孟云卿也抬眸看他。
  睡了一天一夜,精神倒是好了许多,只是面有疲惫之色。段旻轩便吩咐驿馆的小厮备水沐浴;正好趁着空荡来苑中落座。
  见孟云卿穿得正式;随口问起:“你也同老爷子一道去?”
  老爷子当是说好要去衙门。
  他没想到孟云卿也会一道去。
  孟云卿便点头:“昨日陪爷爷去过了;替衙门里的文书官抄录了些手册。爷爷今日还要去,我也正好闲来无事;就一道同去;看看还有什么能帮忙的。”
  她的烧退了,也不用再服药了。
  左右在驿馆里呆着,也有些无聊,能寻些事情来做也是好的。
  段旻轩便挑眉看向老爷子:“你昨日真没去给衙门里添乱?”
  老爷子鼻子横气一出;吼道:“你外祖父在朝廷赈灾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要添乱也是你!”
  段旻轩难受得揉了揉耳朵,好似一幅唯恐失聪的模样。
  孟云卿就笑:“爷爷帮关大人和林大人拿了不少主意,两位大人都请爷爷今日务必再去。”
  呵,听听!
  老爷子吹胡子瞪眼。
  段旻轩就知趣给他添茶倒水,轻悠道:“如此,倒是我成闲人了?”
  孟云卿又道:“你可以同我一道抄录呀,还有不少待抄的本子,放在那里堆着,我一个人一时半刻也抄不完,你正好来帮忙。”
  将他说成给她帮忙的了。
  段旻轩竟也不反驳,听话道:“也好。”
  呵!老爷子瞪圆了眼睛。
  这臭小子从小就喜欢同他作对,偏生对云卿却耐心得很。
  他这个做外祖父的都有些吃味了。
  “我和爷爷用过早饭就走,你一道去吗?”孟云卿问。
  老爷子在一旁帮腔:“不等他!”
  段旻轩笑呵呵看了他一眼,道:“不了,关大人和林大人在等,你和老爷子先去,我换件衣服就去衙门寻你们。”
  他了一天一夜,总归要沐浴再换身衣裳的。
  孟云卿点头。
  驿馆到衙门的路途不远,迟也迟不了多久。
  衙门里要老爷子帮忙拿主意的事情也不多,譬如段旻轩,从前都是过了晌午才去的。老爷子是在驿馆里闲得闹心,便积极得很,其实也并不差这半日。
  但爷爷要去,她便也陪着。
  五月的这场洪灾,她亲身经历过,便深有体会。能为赈灾尽些许绵薄之力,一是感激衢州城的官役将她和段旻轩从山洪里救出来,二来,也是看看能帮衬些便多帮衬些。
  “侯爷,水备好了。”小厮回话。
  他便顺势起身:“老爷子,稍后来衙门寻你们。”
  老爷子别过头去,轻哼。
  孟云卿忍不住低眉偷笑。
  ……
  再到衢州城的衙门,衙门里的人大都认得他们了。
  “老侯爷……”
  “孟姑娘……”
  沿路都有人行礼。
  宣平侯府的老侯爷,那可是叱咤疆场的大人物,即便颐养天年了,也是民间传闻中震慑外族的老英雄,深受百姓爱戴。
  老侯爷归隐了,还能来衢州城帮忙照看赈灾的事,衙门行走的人都心生敬佩。
  另一个虽是老侯爷的孙女,行事却低调得很,昨日在文书那端帮忙抄写了一日,也没多出声。闲暇之余,还替绣娘们一道缝补了些大帐和衣裳。
  秀娘们对这位孟小姐都很尊敬。
  大帐是给灾民用的。
  五月里,天气不算冷,安置灾民的地方没有足够的房屋,朝廷就准备了大帐。有些破损的,秀娘们就在赶着缝缝补补。这些都是救命用的东西,秀娘们不敢马虎。
  本以为这侯府的小姐是来做做样子的,不想却缝得细心认真,多余的话都没有。
  又听从安排。
  主事的绣娘怕她伤着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