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中华第一恐怖军 >

第84章

中华第一恐怖军-第84章

小说: 中华第一恐怖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民族的先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踏著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奋,愈杀愈勇。

    抗战必定胜利!杀!

    建国必定成功!杀!

    这首旋律高昂的歌,就是著名的七十四军军歌。

    在唱到最后一段**部分时,群情振奋,士兵举起林立的枪刺,民众在头顶上挥动手中的小旗,全都用尽全身的气力唱出自己的心声:“抗战必定胜利!杀!建国必定成功!杀!”枪刺冷光闪闪,旗帜唰唰作响,沸腾的热气在寒风里从激昂的阵容中奔泻而出,为嘹亮的军歌更增添了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

    万家岭战役的胜利,未能从整体上扭转敌强我弱的态势。

    武汉会战的当初,老蒋就提出过:“守武汉,但不战于武汉。”此言的意思是武汉本身无险可守,所以要在武汉打就得凭借武汉周边地形险要的德安、瑞昌、岷山、富池口、万家岭、黄梅等地和rì军死磕。

    **集中十多万大军消灭了rì军的106师团。但也因太过于集中兵力。导致武汉周边地区陆续失守。同时。名城广州也失守了。

    胡宗南的第一军是当时**中装备最好的,有邱清泉的坦克部队(当时**唯一的坦克部队)和彭孟缉的炮兵旅(当时最大的炮兵编制)。胡宗南坐拥**最好的装备,用三个军七个师与rì军已经血战数次的两个师团激战20多天竟然还占下风,在10月上旬丢了信阳。

    李宗仁曾“电令胡宗南自信阳南撤,据守桐柏山、平靖关,以掩护鄂东大军向西撤退。然胡氏不听命令,竟将其全军7个师向西移动,退保南阳。以致平汉路正面门户洞开。武汉会战打到了10月中间,外围要点尽失,如果还要守,就只能固守城垣了。

    青岛、上海等地陷落后,广州就成了中华最重要的港口了,但与它的重要xìng相比,防守却显得很松懈,粤军竟然被抽调半数去参加武汉会战,激ang激e石认为rì军已经倾尽全力在武汉会战上面了,不可能还能抽出兵力在其它的方向上面进攻。本来,rì军由于兵力不足。还打算在武汉会战结束后再抽调兵力来进行进攻广州的作战的,谁知在武汉会战**顽强抵抗,使得战局进展缓慢,rì军大本营等不及了,迅速抽调三个师组成21军,由古庄干郎大将统领,在海军第5舰队司令长官盐泽幸一支援下,奇袭广州。广东这边到是听到一点风声,广东省长吴铁城还向chóng ;qìng作了报告,可是激ang激e石居然以为这是rì本人故意制造出来的“假”情报,试图让**从武汉战场抽出兵力支援广东。不给增加兵力也就算了,老蒋竟然还发报让余汉谋再调一个师去武汉战场。10月11晚,rì军7万多人,2。7万匹马在广州大亚湾登陆成功,一路势如破竹,连下淡水、惠州、博罗和增城,21rì已经攻到广州近效。余汉谋的12集团军仅仅10天就被rì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无奈之下,余汉谋下令广州守军撤退,广州于21rì下午沦陷。广州一失,粤汉铁路被切断,武汉就更不值得用重兵防守了,面对这种情况,激ang激e石又吸取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不做孤城困守,决定迅速放弃武汉。

    rì军占领汉口,次rì占领武昌,10月27rì占领汉阳,武汉保卫战至此结束。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四rì,我军主动放弃武汉。至此,武汉会战宣告结束,成为抗rì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历时四个半月的血战中,我第五战区、第九战区以伤亡四十万人的代价,毙伤rì军五万人,彻底粉碎了rì本帝国主义妄想迫使中华屈服、早rì结束战争的计划。

    就战役而言,rì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华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则rì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rì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华”,于是rì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华zhèng ;fǔ屈服。为此还规定“集中华家力量,以在本年内达到战争目的”、“结束对中华的战争”。但是,中华zhèng ;fǔ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rì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rì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中华zhèng ;fǔ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而在rì军已经占领的后方,大批的抗rì人民武装成长起来,大片的国土又被收复。用rì军自己的话说,rì军占领的“所谓治安恢复地区,实际上仅限于主要交通线两侧数公里地区之内”。因而可以这样说:武汉会战,不仅使rì军又遭到一次战略xìng的失败,而且成为rì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

    由于中华军队的坚强抗击,rì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用于进攻的编制人员约25万人,会战期间曾补充四五次人员。投入的总兵力当在30万人左右)。发挥了陆、海、空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苦战4个半月,不但没有歼灭中华军队的主力部队,没有使中华军队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有所减退,反而使rì军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据rì军发表的统计资料,第11军战死4506,负伤17380人,第2军战死2300,负伤7600人。还有900病死的,连同海军及陆海航空兵的伤亡人数,总计约3。55万人。国民zhèng ;fǔ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根据各部队战斗详报统计的rì军伤亡人数为25。6万人。很显然,rì本发表的数字偏低,而军令部发表的数字则偏高。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rì军,随着战线的延长,兵力益发感到不足,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这就使中华的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rì本侵略军则陷入了它自身所最不愿意进行的持久战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rì本侵华政策的转变:由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由以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的作战,改为转移兵力进行敌后战场的“治安”作战。

    二、rì本国力因损耗过巨而开始急剧表面化

    rì本是一个岛国,战略物资缺乏,主要依赖输入,而当时rì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据rì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rì本“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rì元”;“而对rì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它意味着rì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rì本发动了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期解决”,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昭和十二年(1937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rì元”。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更由于兵员的不断增加,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rì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rì元,已远远超出了rì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rì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从而“加重了zhōng ;yāng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以致其参谋总长和陆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rì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大致在武汉会战之后,rì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战斗力,总的来看比会战前有所下降。这也是rì本不得不改变其政治和军事战略,企图“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因。

    七十四军后撤一百多公里,转进到这个位于幕阜山深处的的鄂南重镇木子店。军部和153旅扎住在镇内,其余各部分散在木子店四周的村落。现在,已经升任153旅少将旅长的张灵甫,手牵战马凝神伫立在广场一侧,领章上一颗金星灿烂夺目,他看到两行热泪从指挥大家唱军歌的这名少尉的眼睛中夺眶而去。

    因为在万家岭大捷中指挥军队血战有功,王耀武已经荣升为了副军长,仍兼师长,李天霞升任副师长,张灵甫升任少将旅长。

    这名少尉,名叫刘骁,是一个多月以前慕名投奔七十四军的。

    刘骁原就读于画家徐悲鸿执教过的国立zhōng ;yāng大学艺术系。和当时许多大学生一样,他读过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在上海出版的《西行漫记》,无不向往中华红军的革命圣地——延安,并多次走上街头,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抗rì救国示威游行。一年前,他逃出南京,本想不远万里去延安,只因关山阻隔、战火纷乱,走到郑州就被rì军挡住了去路,只得沿平汉铁路流亡到了武汉。在汉期间,他以画笔为枪,创作了大量的抗rì漫画,各家报馆也采用了他的不少佳作,使得他在武汉——这一个全国救亡图存的中心崭露头角。。)
110人尽其才
    110人尽其才

    要不我以速写生的方式为张将军画张像,一样可以配文的。——刘骁

    万家岭一战,张灵甫所在的旅杀得尸山血海,一个团长重伤,三个营长一死一重伤。

    七十四军在关键时刻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为歼灭敌一零六师团起到了决定xìng作用。捷报传来,刘骁热血沸腾,长歌当哭,去延安是抗rì、去七十四军也是抗rì啊!他毅然收拾行装,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自己租住的小阁楼。

    都说文人相轻,但张灵甫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格外看重。在**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兵员如金子一样甘贵。对刘骁这样一位富有正义感的知识青年,他的第一印象就很好,仿佛在他身上,又看到了另一个投笔从戎、文武双全的高敬。

    记得刘骁碾转找到七十四军的时候,一身的泥土、满脸的倦容,见到弟兄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找张将军当兵。” ;当时,七十四军刚刚来到木子店,张灵甫和当了305团团长的卢醒、一营营长的陈公勇等一批军官正在接受zhōng ;yāngrì报刘记者的采访,闻讯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要从军后,张灵甫亲自出面接待了他。

    终于见到自己心目中仰慕的将军,刘骁坦诚了自己先前如何参加学生运动、南京失陷后去延安未果、又流亡在武汉的心路历程。对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亲共情绪,张灵甫不仅不介意,反而还觉得他口直心快。值得信任。只是没有答应他留在一线参战的请求。“总理生前曰:人尽其才,你的一管画笔可胜过十挺机枪!”他亲自向军座写了一封chaye。chaye推荐信,举荐他去军部的战地文工队任少尉副队长,专职从事文化鼓动工作。

    刘骁当场露了一手。由于刘记者的照相机出了故障,无法为他的采访报道配发照片,正急得手忙脚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