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区域经济学原理 >

第19章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19章

小说: 区域经济学原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工业基本实现自动化,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⑤由于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4)高级化阶段。其总体特征表现为:①区域经济完全实现现代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已由要素投入的增加转变为技术和组织创新。②大型企业集团迅速成长、扩张,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③区域和外部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向外输出技术含量高的物质产品以及技术、资本和其他服务;经济联系范围更加广阔,国际市场对区域产品的需求状况以及区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甚大。④消费结构发展根本性变化,物质消费退居次要地位,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主流,服务于这一消费结构变化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郝寿义、安虎森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论基本上是一种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的定性描述,未涉及到区域经济增长〃衰退〃现象、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等内容。
  4。 蒋清海的区域经济发展四阶段论
  蒋清海(1996)128在综合比较分析中外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及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四大标准。即:制度因素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背景性标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的类别,将经济形态及其发展划分为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四大类型或阶段;产业结构是判别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标准,一般用工业化程度(制造业或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三次产业比重及主导产业的类别标示;空间结构是标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于其他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标志,一般用城市化水平、城市首位度(第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城市规模分布类型标示;总量水平是测量经济发展高度的标准,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总量及其人均量标示。他根据制度因素标准将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标示和命名为传统经济阶段(包括原始经济和农业经济时期)、工业化初期阶段(类似〃农业…工业〃经济时期的工业化兴起时期)、全面工业化阶段(包括类似〃工业…农业〃经济时期的工业化中兴时期、类似〃工业…信息〃经济时期的工业化成熟阶段)、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经济阶段),各阶段呈现明显的不同特征(见表3。6)。
  表3。6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一般特征
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总量水平
  
三次产业比重
  主导产业
  
  消费结构
收入
传统经济阶段
 Ⅰ》Ⅱ》Ⅲ
  农业
  混沌无序均衡状态
  饮食支出比重大
极低
工业化初期阶段
 Ⅱ》Ⅰ》Ⅲ
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从分散、均衡的无序状态逐渐演变为局部集聚不平衡的低级有序状态,呈极核发展
  饮食支出比重减少,对消费工业品的需求增加
有所提高
全面工业化阶段
 Ⅱ》Ⅲ》Ⅰ
电力、化学、钢铁等重化工业,汽车、机电等机械制造业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数量增加,空间分布不平衡,城市规模呈首位分布模式
  消费结构重心转向耐用消费品和劳务服务并呈多样性和多变性特点
大幅提高
后工业化阶段
 Ⅲ》Ⅱ》Ⅰ
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
  城市空间分布平衡化,城市规模呈序列分布
  消费结构重心从耐用消费品、劳务服务转向文化娱乐享受
很高
  注:表中Ⅰ、Ⅱ、Ⅲ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资料来源:综合整理自刘再兴;等。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81…87。
  
  蒋清海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论综合考虑了多种反映区域经济发展质变特征的主要因素,客观、科学地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其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较为适合中国国情。
  李娟文和王启仿(2000)对蒋清海所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评价指标体系作了进一步的拓展。129他们主张在产业结构的工业化程度评价方面增列〃工业化系数〃指标130;在空间结构评价方面,增列〃非农业人口、市镇人口比例〃、〃城市工业规模系数〃131、〃首位城市人口集中度〃、〃城市体系〃(城市数、城市等级结构)、〃城市密度〃、〃城市人口平均规模〃等城市化水平量化评价指标;在总量水平测度方面,增列〃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支出水平〃、〃恩格尔系数〃等评价指标。
  
  二、特殊区域生命周期理论
  
  区域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运用生物学术语〃生命周期〃研究特定经济区域兴衰演变规律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代表性区域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有工业区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理论、开发区生命周期理论等。132
  1。 汤普森的工业区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地理学家汤普森(J·H·Thompson,1966)针对一个工业区由落后到发达、由封闭到开放的演变过程,首次提出了区域生命周期理论(Regional Cycle Theory)。133该理论认为,一个工业区从建立开始就会像一个生命有机体一样遵循一个有规律的秩序(从年轻到成熟再到老年)演变发展;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不同,所处的竞争地位以及与区外的联系特点也不一样。各阶段的特征及表现形式见表3。7。
     表3。7             工业区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阶段
  特征
  表现形式
  年轻阶段
  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异常活跃;经济增长迅速;资本、人才大量涌入;市场急剧扩张
  要素净流入
  成熟阶段
  主宰其他区域;输出人才、技术;在其它区域布局分厂;区际竞争加剧
  要素输出
  老年阶段
  成本优势丧失;市场转移;区内机器、厂房过时,土地使用竞争使厂址无扩展之余地,拥挤成为常事;人才流失
  区内原有新兴产业沦为衰退产业;成为萧条区或膨胀区
       资料来源:综合整理自THOMPSON J H。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Manufacturing Geography'J'。Economic Geography,1966(42):356…365。  
  汤普森认为,判断一个工业区生命周期阶段的指标主要有:①区域内的劳动力成本、地价、税收、机器厂房的新旧程度和企业的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特征;②区域内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竞争力;③整个区域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第一阶段为年轻阶段。处于年轻阶段的工业区,技术创新或技术引入活跃,经济增长迅速,市场急剧扩张;区域的比较区位优势明显,生产成本低,资本、科技人员和管理专家等来自区外的生产要素净流入量大;年轻阶段的工业区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第二阶段为成熟阶段。当工业区发展至成熟阶段,区际竞争渐趋激烈;工业区仍保持比较区位成本优势且对其它区域而言处于主导地位;区域内企业在区外设立分厂,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被输往区外,区内生产要素输出量大。
  第三阶段为老年阶段。处于老年阶段的工业区,其原有的成本优势丧失殆尽;市场明显转移;厂房与机器过时,税收剧增,土地的过度使用造成拥挤现象;技术和管理人才外流;原有新兴产业沦为衰退产业。处于老年阶段的工业区若不及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再创新,则会丧失活力演变成萧条区。
  汤普森所指的工业区实质上是产业革命时期的工业城市,他以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包括美国东北部的康涅狄克州、缅因州、马赛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罗德岛州和佛蒙特州)为例,剖析了该地区从年轻到年老的演变发展过程。工业区生命周期理论还阐释了区域主导产业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走向,为产业梯度推移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尽管如此,该理论从某种意义而言只是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经济传播现象的一种归纳分析,并不能证明任何工业区都严格遵循这种发展秩序。步入老年期的工业区还可通过再创新而返老还童,从而进入新一轮的生命周期循环。
  2。 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34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由基尔伯特(Gilbert,1939)提出。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1936)基于旅游地对艺术家和诗人吸引力的视角,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发掘、增长和衰退3个阶段。普洛格(Piog,1973)和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1978)在克里斯塔勒的基础上将旅游者类型细分为探险型、中间型和保守型3类,增加了阶段划分的可操作性。多克斯(Doxey,1975)根据旅游者数量及〃愤怒指数〃将旅游地的发展过程划分为欣喜、冷漠、恼怒和对抗4个阶段。目前被学术界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是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lter,1980)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35
  巴特勒以游客量为切入点,从营销和规划角度,根据旅游需求、供给、分销和竞争者状况等特征,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6个阶段(见图3。7),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旅游地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见表3。8)。
  
  图3。7 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
  
  表3。8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
 阶段
         基 本 特 征
探索阶段
  零散游客;旅游地保持原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参与阶段
  游客人数增多;简便的接待设施;本地居民为适应旅游季节调整生活方式
发展阶段
  成熟的旅游市场形成;外来投资激增;服务基础设施规模大、效果好;旅游地自然面貌改变显著
巩固阶段
  游客增长率下降;总游客量继续增加、超过常住居民数量;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停滞阶段
  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已趋饱和或被超出;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出现
衰退/复苏阶段
  存在5种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综合整理自保继纲、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6…108。
  
   (1)探索阶段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此阶段仅有少量旅游者(环境爱好者或探险者),他们被旅游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吸引;旅游地缺少专设的接待设施,与旅游相关的供给厂商很少,不存在分销渠道,也不涉及旅游地的发展战略问题。
   (2)参与阶段的游客量逐渐增加,新增旅游者希望保持当地自然的感觉,并享受好的饭店、餐馆服务和娱乐设施;旅游地开始出现季节性特征,为此地方政府需着重强化促销活动、扩展分销渠道、改善交通条件,使潜在旅游者获得有关旅游地产品的信息,以增加旅游者的购买率。
   (3)发展阶段的游客量显著增长,在旺季甚至超过当地居民数,但其消费能力有所下降;旅游地的商业化气息加重,外来投资者进入旅游地;市场竞争出现;旅游地的自然面貌有较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