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区域经济学原理 >

第18章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18章

小说: 区域经济学原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的某一点上,经济增长达到转折点,社会不平等、区域不平衡和地理集中的趋势达到高峰,之后便开始反其道而行之。转折期即意味着全国经济一体化。当国民经济高度一体化时,资本、劳动力在地理上更具流动性,从而导致区际经济增长趋于平衡。全国各区域的技术、信息差距缩小,距离近与可接近作为区域优势的作用日益减小,全国性的运输改善不只是为某些区域而是为所有区域带来好处。城市化更普遍,不再仅限于少数大中心,许多在国民经济一体化以前不曾受青睐的区位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这些机会在国民经济一体化阶段时期内为实现进一步区际经济平衡增长起了重大作用。
   (3)在国民经济成熟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社会不平等减少,区际经济增长趋于平衡。各种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①向大城市集中的人口日益减少,因越来越多的城市联接成大城市集团,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人口规模增长。②从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化意味着整体经济增速放慢,因为服务型经济的生产率较低。由于更多的妇女成为劳动力,儿童人数下降,未来的劳动力减少,这表明未来的工业经济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③制造业更趋于资本集约化或在国外低工资地区组织生产。因此,在众多要素合力的作用下,出现与早期增长阶段的不平衡增长相反的趋势,即平衡增长。
  阿隆索提出的钟型曲线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序次模式,但没有哪个国家会确切地遵循钟型曲线发展,就此而言,钟型曲线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模式。不过,用此模型来总结国民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特征则是实用的。     

  第四节  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120
  
  区域经济的成长从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呈阶段循序演进。区域经济由不发达到发达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区域要素供给、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乃至资源配置方式均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即通过对区域资源要素配置、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演化等方面作用机制的分析,探究区域经济由低级到高级、由贫穷到繁荣的阶段性规律。基于所分析的区域类型特点,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可分为一般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和特殊区域生命周期理论两大类。
  
  一、一般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
  
  西方学者提出的一般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胡佛…费雪的区域经济增长五阶段论、弗里德曼的区域经济发展四阶段论121。中国学者自1990年代以来也相继提出了众多富具理论特色的一般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
  1。 胡佛…费雪的区域经济增长五阶段论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和费雪(J·Fisher)在《区域经济增长研究》(1949)一文中最早倡导区域经济增长阶段论。该理论认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着〃标准阶段次序〃,具体包括五个阶段:122
   (1)自给自足经济阶段。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其特征表现为:区域产业几乎全为农业,区域人口绝大部分为农业人口;区域经济呈明显的封闭性,区域间经济联系甚少;经济活动均随农业资源呈均匀分布。
   (2)乡村工业兴起阶段。随着交通运输业以及贸易的发展,乡村工业崛起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乡村工业的原料、市场、劳动力仍来源于农业区域,其分布也与农业人口分布相对应。
   (3)农村生产结构转换阶段。随着区际贸易的扩大,区域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专业化农业转变,由畜牧养殖转向果蔬、乳酪、园艺生产。
   (4)工业化阶段。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发展到相当规模后引致规模报酬的递减、采掘工业生产效益的下降,区域被迫谋求工业化。工业化阶段一般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立足于农林产品生产,发展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纤维纺织加工业等,后期发展钢铁、石油冶炼业、金属材料加工制造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等。
 (5)服务业输出阶段(成熟阶段)。此为区域经济增长最后阶段,区域实现了为出口服务的服务业专业化生产,向区外输出资本、熟练技术人员和为欠发达区域提供专业化服务,专业性服务的输出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胡佛…费雪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区位理论的一种扩展,是对大多数欧洲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历史过程的经验总结,所揭示的是在技术变化条件下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该理论强调,任何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必须经历两个相辅相成的成长过程。即:一方面,区域经济必须经历由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向开发型的商品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运输成本下降起着关键作用,区际贸易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必须完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过渡,实施区域工业化战略是完成这一转变的关键,由农业、采掘业等初级产业向以制造业为中心的次级产业过渡是维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胡佛…费雪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该理论只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状态描述,没有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原因的解释,在理论的应用层面上,也并非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必须经历这样的〃标准阶段次序〃。
  2。 陈栋生、魏后凯的区域经济成长(增长)四阶段论
  陈栋生、魏后凯等在《区域经济学》(陈栋生等,1993)123、《西部经济崛起之路》(陈栋生等,1996)124、《现代区域经济学》(魏后凯等,2006)125等书中均倡导区域经济成长(增长)四阶段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成长(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待开发(不发育)、成长、成熟(发达)、衰退四个阶段(见图3。6)。
  
  
  
   (1)待开发(不发育)阶段。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其总体特征为:区域经济处于未开发或不发育状态,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所占比重极高;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市场规模狭小,经济增长缓慢,长期停滞在自给自足甚至自给不能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自我资金积累能力低下,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呈散布状态。处于这一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途径为:将外部资金、人才、技术输入和区域内条件有机结合,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启动区域经济增长。
   (2)成长阶段。当区域经济跨过工业化的起点且呈较强增长势头时,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成长阶段。其总体特征为: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急剧变动,工业逐渐超过农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部门;商品经济发育成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专业化分工迅速发展,优势产业已形成或处于形成中;人口和产业活动迅速向城市集聚,形成启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或增长中心;伴随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性变化,区域社会文化观念也相应嬗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不发育阶段进入成长阶段的实现途径有:外部推动型、国家投入型、自身积累型和边贸启动型。
   (3)成熟(发达)阶段。区域经济经过成长阶段的高速增长后逐步进入成熟(发达)阶段。其总体特征为: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并渐趋稳定;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服务业较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信息已形成网络;生产部门齐全,专业化分工程度高;区内资本积累能力强,人力资本丰富。处于这一阶段的区域通常是国家经济中心区的所在。区域经济发达、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潜在的衰退因素。诸如:由于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过度集中,导致地价、劳动力成本上涨,环保压力渐增;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增加,导致许多产业、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部分在成长阶段支撑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产业增速减缓,有的甚至沦为衰退产业。
   (4)衰退阶段。由于运输地理位置的变更、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资源的枯竭、技术和需求的变化,部分区域在经历成熟阶段后,有可能转入衰退阶段。其总体特征为:经济增长缓慢,原有的增长中心和主导产业发展势头丧失;传统的衰退产业所占比重大,区域主导产业链条在时序上缺乏有机连接,导致区域经济的结构性衰退,若结构调整滞缓,缺乏新兴潜代产业,则区域经济将出现绝对衰退,逐步走向衰落(如图3。6中虚线所示)。在区域沦为衰退区前,应适时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扶持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谋求经济的多元化,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开始新一轮成长过程。
  陈栋生、魏后凯的区域经济成长(增长)阶段论是中国学者最早创造性地倡导的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它实质上是一种关于区域经济成长阶段的定性分析和描述。
  3。 郝寿义、安虎森的区域经济增长四阶段论
  郝寿义、安虎森等在《区域经济学》(1999)126、《区域经济学(第二版)》(2004)127等书中将一般区域的经济增长分为待开发、成长、成熟和高级化四阶段。
   (1)待开发阶段。其整体特征表现为:①经济结构落后。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居绝对地位,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是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工业所占比重极低;第三产业不发达。②要素配置不合理。区域储蓄能力弱,资本形成不足,资本稀缺是区域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区域劳动力充裕,后备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但其素质低下;经济活动对自然的依赖性强,劳动生产率低。③经济活动处于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与区外经济联系微弱。④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2)成长阶段。其总体特征表现为:①区域工业化开始启动,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农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农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工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部门,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体地位,资本密集型产业呈良好发展势头;服务业发展迅速。②要素配置更为有效。区域人均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储蓄能力增加,促进了资本形成及区域资本供给能力提高;农业劳动力逐步向工业和其他产业转移,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③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3)成熟阶段。其总体特征表现为:①区域经济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工业、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速度,劳动力由物质生产部门向第三产业转移。②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已由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转变为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③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取代,促使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④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工业基本实现自动化,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