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怎样培养习惯 >

第28章

怎样培养习惯-第28章

小说: 怎样培养习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掉多少钱啊?其实不然,虽然中小学生可能不会去买那些高档的西装礼服,但是,如果真的讲起穿戴,可能会让很多人出乎意料。很多中学生对于各种衣服的品牌说得头头是道。光知道还不算,同学之间比着看谁的衣服牌子更硬,谁的鞋子更贵。就拿学生穿得最多的运动服来说吧,现在已经有好多中学生开始有品牌意识了,不是名牌不穿,不是当红的名星作代言人的品牌衣服不穿。更有甚者,连国内的衣服也不穿了。

盲目攀比和炫耀穿戴还有另一种形式,那就是既认衣服也认人。有很多中小学生不仅要比谁的衣服牌子更响,还比较衣服是不是自己或是周围同学心中最喜欢最红的明星代言的。这种情况带来的盲目性就更大了。比如今天喜欢这个明星,就一定会去买他代言的衣服,明天又喜欢另一个明星或是另一个明星更有号召力了,就会去买另一个明星代言的衣服。就这样,可能差不多功能的衣服会买上好几件。

盲目攀比和炫耀穿戴还有另一种更盲目的形式。那就是有好多同学已经形成了一种观点,他的衣服鞋子全要是同一个品牌的,一定要搭配起来穿。也就是说不是一身耐克,就要是一身阿迪达斯。

②盲目攀比和炫耀自己的日常用品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可能会将攀比的行为延伸到自己日常所用的物品。比如书包、文具盒、钢笔甚至小到橡皮也要比较谁的更贵更高级。如果留心,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这样的同学,他们为了不断地买到比其他同学更高级的橡皮,居然会向家里人慌称橡皮丢了,所以要买新的。在很多人的眼中,一块小小的橡皮是花不了多少钱的,所以他们会心安理得地去要求父母不断买新的。其实他们不知道,现在一块高级的橡皮也要好几块钱。再说,这也绝不单是钱的问题,从这里开始,他们在不断地“培养”着自己撒谎的本领,慢慢养成了不诚实的品性,这都是会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埋下重要隐患的。

③盲目攀比和炫耀生日派对的排场

对我们绝大数中小学生来说,举行一个奢华隆重的生日派对已经变成了每一年的一个重要“节目”。很多人早就不满足于那种只是家人或是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简单地祝福一下的生日了,而是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相互攀比着过生日。

有的人要父母掏钱请班里所有要好的朋友到饭店大吃一顿,还不能有父母在场,他们像成年人一样在饭店大吃大喝,开香槟、切巨大的蛋糕,场面隆重盛大。

而那些参加别人生日派对的同学也是相互比谁送的礼物更“拿得出手”,你送一百块钱的礼,我就一定要送两百块钱的。结果是大家的礼物一年比一年时尚,一年比一年昂贵。

有的小寿星还会趁此机会“理直气壮”地“敲”父母一笔,把所有平时所以被父母拒绝的要求都在这一天提出来,他们知道,这一天父母是不会让自己伤心的。

④盲目比较谁家的汽车更贵更高级

现在很多人家里都买了家用小汽车了。本来这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而已。小汽车本身与中小学生的身份地位是毫无关系的。可是现在,有很多中小学生开始把自己家的小汽车拿来作为攀比和炫耀的资本。有同学看着别的同学的爸爸开着更高级更好的汽车就会心里不舒服,而那些家里有高级汽车的同学呢?也会经常以此为资本来炫耀:“你看,你爸爸才开‘夏利’,真丢人,我爸爸开本田!”更有甚者,还会有同学对别的同学说:“我们家的车是‘宝马’,撞坏了你们家又赔不起,下次看到我们家的车,你家的‘夏利’就赶紧让路知道吗?”

如果这样,我们不仅会变成“势利眼”,还会因此大大影响与周围同学的关系,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到我们的价值取向,使我们慢慢变成一切向钱看的人,这是最要不得的。

2.克服要点

第一,试着去了解金钱的实际意义与象征意义。

很多同学很少或者从来都没有接触过金钱,对于金钱的象征意义与实际意义也就难以理解了。所以,如果要克服已经产生了的盲目攀比和炫耀的习惯,首先要在思想上明确金钱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错,对于成年人来说,金钱也许象征着一个人的成功,也许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它也是个人、家庭和社会财富的象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金钱虽象征着我们所在的家庭的财富,但那是父母的劳动创造的,与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不过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可利用的资源而已。

对于金钱的实际作用,我们有必要在生活的实践中去进一步了解,而不是只做一个只懂伸手向父母要钱的“小书生”。

首先我们需要懂得钱在生活中的交换价值。经常跟父母去市场走走,看看我们平时吃的一斤鸡蛋需要多少钱,我们穿的一件衣服需要多少钱,我们家里用的冰箱彩电需要父母多少天的辛苦工作才能挣到那么多钱买回来。有了这些直观的了解,我们就会对钱有一个起码的概念,也就不会再以为一块橡皮是无所谓的,请同学过生日派对是无所谓的了。

第53节:克制虚荣心

第二,了解和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

很多同学之所以会不断地要求父母买名牌,不停地和同学比着讲排场,不能控制地去和别人攀比,向别人炫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并不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他们以为父母的钱是很容易得来的,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有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妈妈逛商店,看中了一个很昂贵的东西,于是要求妈妈给买下来,最后没有办法,妈妈只好对他说自己没有钱,可是这个小学生说妈妈的钱包里有钱,妈妈把钱包拿出来告诉他钱不够,他马上说那银行有钱,当妈妈对他说银行的钱不是自己家的时,这位同学怎么也不肯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多得是:

还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在班上是一个很积极的学生。有一天老师发动大家向灾区捐款,于是他马上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我们家有钱,我可以捐款。”那老师就问他:“那你准备捐多少啊?”他大声说:“捐10万。”他知道10万块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别的同学都不会捐的。于是当天晚上回家他就对自己的爸妈说:“爸爸妈妈,我已经对老师说了明天要向灾区捐10万块钱,你们今天就把钱给我吧,明天我要带到学校去。”他父母一听惊呆了。这10万块钱是他们准备装修房子的钱,可是他们的儿子却并不知道这个钱的用途,更加不知道这10万块钱是父母辛苦工作了几年才攒下来的,在他的眼里,父母赚钱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因为他从来没有见父母在他面前谈论过挣钱不易。只是听父母提到过这10万块钱,于是就答应要捐出去了。结果害得父母很不好意思地去向老师解释。

如果我们深入生活,深入了解父母平时是如何辛苦工作的,深刻体会父母生活和工作的不易,我们对钱的使用就会有一个更合理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克服把钱花在那没有必要的盲目攀比和炫耀的坏习惯。

第三,克制我们的虚荣心。

造成我们盲目攀比和炫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虚荣心。虚荣心会导致我们去追求那些超过我们实际需要的东西,去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事物。比如名牌。克服虚荣心就是从思想上斩断盲目攀比炫耀的根源,是十分必要的。

3.自我评估

你从来不穿没牌子的大路货;

你的文具一定要比班上大多数人的高级,一旦发现自己的太落伍了,就会要求父母买新的;

你从来不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来的,更不曾了解过父母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你认为自己的爸爸是大老板,他的钱反正多得很,你认为自己怎么用也不会用完的,所以你从来就“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你在买衣服的时候,总是要买那些最红的明星代言的衣服,这样才不至于落伍;

如果衣服是名牌的,鞋子就不能是没有牌子的,就算是国内名牌也不行;

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耳朵上戴着MP3耳机的人,所以,虽然你用不上它,也一定要父母给买一个,不然你会怕别的同学笑话;

别的同学过生日,低于100块钱的礼物你从来不送,因为那太掉价了;如果是你自己过生日,则一定要请要好的同学到高级饭店大吃一顿,不然自己太没面子了。

二、懒惰

1.概念与内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时代,物质福利不断涌进童年、少年、青年的生活,以致出现这样一种危险:儿童和开拓进取少年可能可能失去了这些物质福利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观念,甚至不知道它们是从哪儿来的。现在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教育学和社会学的问题就是要在儿童、少年、青年身上培养对待物质福利的态度。”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当代的中小学生要面临的一个题。集中体现就在一个懒惰的问题上。

一个人的懒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完全不做或懒于做家务

我们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现在多做一些家务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将来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强,否则只会抓瞎。虽然将来很多的家务劳动都社会化了,却仍有很多事情必须亲自料理,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很多人长到十几岁了,连锅碗瓢盆都还没有碰过,基本的生活知识也没有,基本的劳动常识也不懂,一旦需要独立生活,就会处处碰壁。

②自己能做的事不做

有些懒惰的孩子明明是自己能做的事,却找各种各样理由不去做。他们最大的理由就是那不是属于自己的事情。比如,为花园里的小树小花松土施肥,很多人就认为那是园丁的事,或是父母的事,又不是自己养的花,所以这样的事他们也就懒得去做。有的事虽然是自己能做的,也与自己有关,可是他们都指望父母来做,所以也懒得动手。比如家里的卫生也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做的事,就算中小学生能做的有限,可是抹桌子,洗洗茶怀什么的,还是可以做的。但是懒惰的人就不做,他认为反正有父母做。

③自己该做的事不做

很多的中小学生因为过于依赖父母,所以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本来应该是自己做的事却不做,把它推给别人。

比如,我们之中的好多同龄人别说做饭洗衣服了,连饭前饭后擦桌子,帮助父母端端盘子也不做,就等在那里等着吃现成的;还有的人直到要换衣服,才会叫家长把衣服送到自己面前来,根本不知道事前把自己要穿的衣服准备好,自己平时换下来的衣服也不知道要放到衣篓里,扔得到处都是。

再比如在学习上,文具扔得满桌都是,等到要用的时候,就急着让父母来帮助找;书包从来不自己整理,常使得该带的书忘了带;更有甚者,明明应该是自己要完成的作业,却非要父母帮着来完成,最常见的就是手工作业。

第54节:懒惰

④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

很多中小学生总以为自己还小,太大的事情做不来,太小的事情又觉得没必要做,况且那些小事有父母做就可以了。

比如很多小学生就认为做饭是一件复杂的事,他们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