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莫斯科1941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 >

第51章

莫斯科1941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磐频模幽且炒蜃治募淖掷镄屑浠

  特别想吸烟。只是到这时,他才怀着好奇的心情,惊讶地环顾一下显然在等待斯大林召见的人。没有任何人吸烟。

  他终于静下心来,觉得脑子可以思考了。他又开始读那份文件。他高兴地看到,文件中多处采纳了丘马科夫信中提到的意见、看法、结论和建议……

  决议草案中的文字,他没做任何修改。费多尔·克谢诺丰 托维奇对委员会成员名单,也很满意,都是一些总参谋部的工作人员和军事学院的教员。

  他把那页文件放到桌子上,此时波斯克列贝舍夫正在和什么人通电话。突然,他想给伊兹沃兹内二号街已故罗曼诺夫家挂个电话。奥尔加和伊琳娜万一从挖壕工地回来了呢?……他曾经每天都从阿尔汉格尔斯科耶给她们打电话,可那电话从没有人接……万一有人接了呢?……

  他征得波斯克列贝舍夫的同意,用用他的电话,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亲切地把电话机推过来。

  费多尔·克谢诺丰托维奇拨电话号码,并没抱多大希望。他几乎高兴得喘不过气来:竟有人接电话!他听出了那世上最可爱、最亲切的奥尔加的声音。起初,他简直说不出一个字来,过后,看了一眼波斯克列贝舍夫,不好意思地说。

  “喂,你好,亲爱的……我马上就到。”

  一刻钟后,费多尔·克谢诺丰托维奇乘坐一辆“艾姆”牌黑色轿车,来到伊兹沃兹内二号街那所熟悉的住宅前。上校衔的肃反人员临别时递给丘马科夫将军一页写有电话号码的活页纸,可拨此号码要车。

  费多尔·克谢诺丰托维奇感到如在梦中。他觉得汽车不是在奔驰,简直是在莫斯科大街上爬行。现在,他上楼梯,觉得每一层楼的阶梯都象爬不完似的。

  房门已经大开。在灯光耀眼的前厅里,奥尔加·瓦西里耶夫娜张着臂膀,站在那里,她们快活得热泪纵横。一霎时,他在门前呆住了。他仔细端详她们娘儿俩个晒得黝黑、显得消瘦,而又极其可爱的面庞。他,大张手臂,带着由干幸福过分而显得不安的微笑,跨进门槛。她们立即扑进他的怀中,热烈吻他,她们的泪水湿润了他的脸庞。

  他由于妻子和女儿的拥抱,突然感到伤口疼痛,呻吟了起来。想来,他的脸色一定变得惨白,因为奥尔加·华西里耶夫娜和伊林娜突然离开他,吃惊地看着他的脸。

  “快憋死我了,冒失鬼!”他打趣地安抚她们。

  他忽然看到室内站着一位身材匀称,体格健壮的中尉,此人穿着夏服.那张稚气未消的脸,看起来非常面熟。

  “你好,少将同志!”这位飞行员精神抖擞地碰了一下帆布靴子后跟。

  “不是少将,而是中将。”丘马科夫快活地纠正说,“是斯大林同志刚刚通知我晋升的。”

  又是一阵欢乐的高潮:奥尔加·华西里耶夫娜和伊林娜刚刚看清费多尔·克谢诺丰托维奇的将军领章上又多了一颗星。于是,又吻又抱,只是这回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了。

  “是鲁布列夫中尉吗?”费多尔·克谢诺丰托维奇猛然想起这张面熟的脸庞,大吃一惊。

  “正是!”中尉快活地回答,“我们是在您的指挥下一块儿突围的。”

  “知道吗,费佳,这个年轻人是在列宁格勒和伊罗奇卡相识的。”

  “我帮他在湖边找到了飞机!”伊林娜快嘴快舌地说,“我看到了他跳伞降落的地点!后来,我们突然碰到了。”

  “不完全懂,”费多尔·克谢诺丰托维奇笑了,“倒是很有趣……可是,您在那边被围的时候,为什么没说过认识我的女儿?”将军友善地握了握鲁布列夫的手,好奇地仔细端详着他那神色不安的脸。

  “她也没告诉过我,说她的父亲是将军……心想,不过是同姓罢了。”

  “别再盘问了!”奥尔加·华西里耶夫娜在他们谈话当儿插嘴说,“费多尔,到浴室去洗手,马上吃饭!”

  只有这时,费多尔·克谢诺丰托维奇才看到桌子上摆好了杯盘,桌子当中放着一瓶香摈酒和一玻璃缸飘着柠檬皮的白水。

  “可都不相信他,是他撞毁了德国飞机!”伊林娜兴高采烈,还要往下说,但妈妈打断了她的话:

  “以后再谈,吃饭!” 

第四十二章
 
  朱可夫大将有时也对自己的才智感到惊奇,居然能高瞻远瞩看来无法把握的纷纪战火,而且对每一次军事行动,都能明察其利弊得失,甚至于慧眼独具,早有预见。莫非这和他每每大胆设想,站在谋划和指挥作战的德国陆军战略家立场来思考问题有关?也许是环境造成的?因为他长期担任总参谋长之职,常常在克里姆林宫向斯大林报告军情,总要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而又要作出刻不容缓的准确回答和定下必要的决心。

  现在,他可以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了,但仍丢不掉过去在总参谋部时的老习惯,还是想仔细思考一下战争的全局和局部。他在斯摩棱斯克高地这里,坚信不移,当此千钧一发,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力围歼灭红军主力的关键时刻,苏军在这个方向采取行动本身,就是对列宁格勒战线和西北战线的巨大支援。苏军力挫斯摩棱斯克之敌的锋锐,还可使其无法迅速侵入乌克兰东部和顿巴斯。

  格奥尔吉·康斯坦了诺维奇已经看清,由于奉行苏联的一条基本战略原则,即在决定性方向上,集结强大的突击集群,投入战斗,以期取得最大战果,会赢得多么大的胜利。他看得更清的是,敌人选定了经由斯摩棱斯克攻占莫斯科这一主要突击方向。德军如能得逞,就有可能在今年夏夭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因此,朱可夫大将当时采取种种措施,使大本营集中强大兵力于斯摩棱斯克,是没有错的。

  理解了总的战略形势,朱可夫大将顿时豁然开朗,信心倍增。回顾过主,他对总参谋部做出的决定,感到欣慰。当时,他把从内地调来的兵力主要在第聂伯河和德维纳河一线展开,这确实表现了他在战略思想上的胆识过人之处。总参各部在时间上做了精确计算,准确估计了敌人的兵力和动向,而且极其充分地利用了战区的地形特点。在这个战区,红军重创敌军主要集团,迫使其转入防御,从而为英联赢得了时间,做好长期战争准备。

  现在,朱可夫和他的司令部都觉得,西方向的战略战役态势已基本明朗。苏军虽然不可能在斯摩棱斯克地区一举歼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但迟滞了敌人向东推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才有可能调动预备队实施下一步的反击。如同后来可了解到的,“中央”集团军群尽管不断得到补充,其步兵和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部队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终究遭受了重大损失。七月二十八日,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在命令中指出:“由于后备力量充分……敌人可能顽强抵抗,力阻德军继续推进……应当估计到,俄国人正力图攻击我暴露的翼侧。”

  八月初,卢金和库罗奇金指挥的两个集团军,奉大本营命令,由斯摩棱斯克地区调至沃皮河防线。与此同时,大本营为使朱可夫更有把握地对叶尔尼亚突击部实施决定性突击,又调来一些新锐师加强预备队方面军。为了阻敌增援叶尔尼亚,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从八月八日至二十一日,连续打击杜霍夫希纳和叶尔尼亚两集团。敌虽然没有丧失主动权,但伤亡惨重。为此,“中央”集团军群指挥部将疲惫不堪的一个摩托化师、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摩托化旅调出叶尔尼亚,另调来五个新锐步兵师。

  朱可夫大将有鉴于此,要求各集团军司令员和各师师长继续消耗敌军,动用一切手段侦察敌情,他自己也亲自审讯德军被俘军官。预备队方面军司令部认真总结了八月份攻击叶尔尼亚的作战经验,同时汇集了有关敌兵力、火器、防御工事以及支撑点的情报。

  一切都围绕打好这次主要进攻战役做准备。各部队和兵团明确了本部具体战斗任务,详细制订了炮火保障和航空兵突击计划。同时还要考虑到,叶尔尼亚突击部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叙役布势中居中央位置,而且,西方面军在社霍夫希纳和亚尔采沃两方向上的反突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第二十四集团军是否行动顺利。

  但是,朱可夫大将身兼二任,他还要履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的职责。他随时可以得悉整个苏德战场的战况通报,同时要求他对战役战略形势做出判断,再把他的意见电告总参谋部。然而,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平静,他在莫斯科期伺就已会同总参各部做出了重要战略性预测,而且于七月二十九日向国防委员会陈述了己见,但未被斯大林采纳。而事态的发展,正如他所预见到的,德军的威胁日益迫近,时至八月中旬迄未消除。为了再次检验自己的判断,他召集方面军军事委员、三级国家安全委员克鲁格洛夫、参谋长利亚平少将以及炮兵主任戈沃罗夫少将,到他的指挥所来。

  朱可夫十分看重利亚平和戈沃罗夫这样高级军事专家的见解。戈沃罗夫知识渊博,他先毕业于总参军事学院,后在捷尔任斯某炮兵学院任教。战争爆发时,年仅四十四岁的戈沃罗夫就担任指挥要职,大展才华。戈洛罗夫看上去为人拘谨,甚至显得沉郁,但他心地善良,对战友、部属体贴入微。他从不说废话,不轻易下结论,可他的判断一向令人折服。

  朱可夫的避弹室内,挂着占半面墙的作战地图,上面标着战线,代表突击方向的箭头,表示预备队驻地的圆圈,还有一些旗形、三角形和方形符号,透过每一个符号,可以看出前线上的具体战斗队形和后方梯队。

  “同志们,请看苏德战场的最近战况,”朱可夫阴沉的眼神扫了一下地图,“是最新情况。”

  大家默无一语,仔细看地图,等朱可夫发问或说出他的判断。回答朱可夫问题不那么容易,因为他事先腹内已有答案。他认为,只能就地图和图表大谈作战态势和滥发议论的人,算不得通晓军事,更算不上有什么将才。而预见敌人当前和今后的企图,采取对策,夺得主动权,对他来说才是至关紧要的。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象催人思考似地说:

  “发现敌情,这固然很好,很重要。但主要的是揭示敌军行动意图,明确下一步行动目标……同志们,你们能从图上得出什么看法?”

  “是,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戈沃罗夫首先发言,“判断敌人意图其实不难。”’

  “对,不难。”朱可夫表示同意,“为了节省时间,我先说说我的看法……哪位不同意,请直抒己见,可以商量……”

  将来一定会有一位思想家说出这样一个道理来,即恋人、战士,以及置于死地或渴求生存的人,一定最会一针见血,一语道破。具有这种天赋的人(不知这是祸是福)有朝一日,一定会突然发现,他们说的那句无足轻重的话(我们要补充一句,这是振聋发 的警告),将终生难忘,历久弥深。

  七月二十九日,当朱可夫向斯大林说出那一番令他五内俱焚,痛断肝肠的话,说基辅只能放弃,将有被围之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