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莫斯科1941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 >

第32章

莫斯科1941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神枪手倒是个问题。”科索达林朝着彼得罗夫埋伏的地方看了看,他恶狠狠地翁动了一下大鼻翼。“对这个家伙……随他便……要不就拉他入伙……不过,于这种事还是两个人为好……”

  “你把这些钱弄到哪儿去?白费劲儿!”

  “我们会想出办法的……等我们的人打败法西斯,我和你就有好日子过了……只是谁也别想知道谁在哪儿……为了彼此平静。”

  “你这个坏蛋!”安东憋不住了,“可谁去战胜法西斯?”

  “我们也出力。就是说,我们也要为了将来的胜利做出一份贡献……这,我得动动脑子,要不我们留在这儿打游击……安托沙,你懂吗?”

  “要想想,”安东在一阵令人难耐的沉默之后说。

  “想吧,可别变卦!……否则……”

  “‘否则’什么?”

  “我是中土!个人历史无可挑剔……他们信任我……”

  “好了,我不是傻瓜!”安东拿起放在一边的钢盔,戴在船形帽上,仰面朝天躺下,这样更便于思考。“中上,你放哨,我得睡上一觉,喂喂蚊子。”

  “去你的吧……”

  傍晚,一阵密集的大雨点,打在不远的大路上,打在干燥的林中空地上和附近的田畴上,落在密林中,突然间,可以闻到空气里有一股尘土味,和野花、野草以及桧树丛的轻淡而酸涩的气息。这雨是卢卡托夫少校和他带领的小组求之不得的,但对于战事,对于两军对垒的司令部执行下一步作战任务,则是多余的。

  雨还是下起来了……天上好象没有浓云。从早晨起,空中迷迷蒙蒙。苍穹深处有阳光射出,象是透过一层淡白的轻纱。这轻纱渐渐又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颜色慢慢变深,特别在靠近地平线处,变得不太透明,继而,不知从哪里吹来一阵潮气,这轻纱般的薄雾,仿佛又膨胀开来,转化为一场来势汹汹的大雨,但没有下多久。这好象是急风暴雨的前奏,铅灰色的浓云饱含着雨意,忽紧忽慢地向斯摩棱斯克地区的高地移动。

  卢卡托夫轻轻吹了一声口哨,把护送组组员从潜伏哨召回,命令他们在马车的迎风方向挂上各自的雨衣,用来作为防雨的遮篷。这真是太及时了,在这密林深处,经过令人提心吊胆的片刻沉寂之后,可以极其清晰地听到,整个天地之间一片轰隆声,再过几秒钟,就下起了滂沱大雨。

  几个人在马车下面默默无语,身下铺着还保留着昼间温暖的干草。

  “少校同志,”不知为什么,彼得罗夫中士悄声叫他,“路上好象静下来了……现在要不要尽快跑过去?……”

  “说不定,德国人就藏在大路那边的树林里……那边的树林,地面干硬,树木也比这边密。”卢卡托夫把手放到耳边,让耳朵朝着大路方向。“等大雨过后,我们就去侦察路线……”

  大雨的猛烈势头逐渐消失,仿佛有人在苍空深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拦水大坝。西边天际霞光万道,照亮了树梢和近处的林中空地。周围显得更加明亮,但仍然非常潮湿,斜射的阳光透过密林,有几条柱状的水雾蒸腾而起,浮向空中。

  少顷,大家从马车底下钻了出来,卢卡托夫少校以忧郁而紧张的目光环视自己的“部下”,下达命令:

  “科索达林中士!和我去查看路上的动静。你们,”卢卡托夫转向安东和彼得罗夫中土,“套上马,做好准备。”

  临走的时候,科索达林向安东投来凶狠而有所求的一瞥。

  “他会打死他!打死他!……”当卢卡托夫和科索达林的身影消失在桧树丛后面的时候,安东惊慌不已,对彼得罗夫说。他急急把科索达林蓄谋犯罪的事向中士说了一遍,这时,只见中士那金黄色茸毛的圆脸糊的一下子变白了。

  “在大道的这边,他不敢开枪。”彼得罗夫说道,他满脸愁容,声音里流露出恐惧,“但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少校。你留下!”彼得罗夫颤抖的手,抓住狙击步枪,向大路跑去。

  安东去解马腿上的绊绳,可他的眼前总是晃动着彼得罗夫中士那只颤抖的手……他的心也跟着他到了大路边。他恍您看到卢卡托夫少校躺在树从中,眼前放着那只望远镜,而在不远的地方,科索达林正在用德式冲锋枪向他瞄准……彼得罗夫中士通过光学瞄准镜想必能及时看到这一切……

  突然,在大路那边,呢地响起枪声,那声音听得不大真切。可在安东的耳际和胸中,都感到象炸雷一样轰鸣,好象整个宇宙都压到他的身上……

  卢卡托夫少校被身后突如其来的枪声吓了一跳,回头看,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看到了科索达林歪扭的脸,那脸上流露出对于死的惋惜,痛苦和饿狼般的凶恶表情 他欲叫无声,狠狠地张开嘴,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他的嘴角下垂,鼻梁上耸起一个静止不动的小包……眼睛里闪出冷漠、逼人和居心险恶的光芒……

  “比我还狡猾,混蛋……”从科索达林歪斜的嘴里,挤出了这句发自喉咙的嘟嚷话,“你们这些该死的:……让钱压死你们……”

  “怎么啦?怎么回事?!”卢卡托夫慌得上气不接下气,看着彼得罗夫中土右肩挎着狙击步枪,爬近他。

  “我抢在他前面了,少校同志l”彼得罗夫说,他又惊又怕,靠近卢卡托夫,“很可能,再过一秒钟;”他低声解释,“他已经瞄准了你……可我打死了他……”彼得罗夫突然泣不成声,把脸埋在左肘里,“打死了自己人……”

  卢卡托夫由于恍然大悟,觉得仿佛脚下的土地摇晃了一下。好象在清澈的池水上浮起了什么东西,他的目光透过那浮起物,清晰地看到池底中那令人心悸的真理……他突然悟到,他现在奇迹般地逃脱了死亡,而且不知为什么,他意识中又浮现出排级指导员伊万纽塔那张激怒得近乎疯狂的脸……

  从前一位哲人有过一句名言,说人只有遭逢不幸,才能流芳千古。这话听来奇怪,但又确实被人类生活经验一再证实,虽然谁也不会为了追求永垂不朽而心甘情愿地饱受苦难。 

第二十三章
 
  不幸往往不请自来……有一位杰出人物,一位功勋卓著,名垂青史,难以被人遗忘的驰骋沙场的战将,就万没有料到,他会蒙受不白之冤。他就是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卡恰洛夫①。

  ①卡恰洛夫(1890—1941)一九四一年七月任苏军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员,在斯摩棱斯克地区作战中阵亡。——译者

  ……

  一九四一年七月初,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任命阿尔汉格尔斯克军区司令卡恰洛夫中将为重新组建的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员,而原阿尔汉格尔斯克军区司令部主要领导干部也转属该集团军司令部。

  不过,大本营的任命,是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奉召立即动身,到莫斯科以后才知道的。临行前,他安排了家事,让妻子叶连娜·尼古拉耶芙娜、儿子沃德佳和岳母叶连娜·伊万诺芙娜也收拾行囊,准备上路,先到莫斯科,投奔岳母的姐姐安娜·伊万诺芙娜家。到那儿以后,一切要看卡恰洛夫中将的新任职和到什么地方去。此次奉召是到新的地点担任新职,对此,他是毫不怀疑的。他知道要去前线。

  到莫斯科的当天,总参谋长朱可夫引荐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会见大本营主席斯大林,而实际上他们早在保卫察里津时期就相识了。见面后,听取了朱可夫关于苏德战场形势的例行报告。

  朱可夫大将的报告井井有条,而且对斯大林的提问应答如流,他深感惊讶。通过朱可夫的报告,通过朱可夫和斯大林的问答,他虽身在斯大林办公室,但对各地的战况,已大体上有了明白透彻的了解。雅科夫列维奇得知,他已被指定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员,这个集团军应配合其他新组建的集团军在西方向作战部队的后方占领防御地区。因此,他全神贯注,仔细听了西方向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指挥下的各集团军的情况。他在想象中差不多已经看清,西部战线不稳,其所属部队的战役布势也漏洞百出……看那巨大的地图,西北方向,在二百八十公里宽的地带内,叶尔沙科夫中将指挥的第二十二集团军,要钳制敌十六个师的兵力,只能以六个师屏护斯摩棱斯克方向。转隶科涅夫中将指挥的第十九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师,还在分批开赴前线的途中,这些师彼此缺乏密切的联系,只能在第二十二集团军左翼的后方展开梯次防御。库罗奇金指挥的第二十集团军位于维捷布斯克和奥尔沙之间,巳打得筋疲力竭,再往南,溯第聂伯河而上至罗加乔夫,担任防御的列梅佐夫中将指挥的第十三集团军,翼侧已经暴露,虚弱不堪。其所属第六十三军已陷入合围,正倾其全力保卫莫吉廖夫。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的第二十一集团军正连续对敌进行反冲击,掩护第十三集团军的左翼。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卢金中将指挥的第十六集团军作为方面军的预备队,正在这里集结。至此,一切了如指掌,但是,这个“了如指掌”只是从地图上看,西方向广大空间变幻莫测,这变化不是以日计,而是以时计。总参谋部要想抓住这个变化是不容易的,而要根据这个变化,发出指示,变更部署,把新的预备队投入战场,就更难了。

  七月的这一天,莫斯科上空电闪雷鸣,大雨如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显得阴暗。朱可夫报告完备战线的作战情况后,斯大林背着手,在室内踱步,然后,在卡恰洛夫将军面前停下来,卡恰洛夫当即起立。斯大林好象自责地说:

  “佳音不多。”

  “毫无佳音。”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随声附和说。

  “为什么说毫无?”斯大林着重说了“毫无”这个词以后,突然吃了一惊,然后用手向悄悄进来的波斯克列贝舍夫示意开灯。办公室的四壁似乎在光亮的照射下后退,周围显得宽敞多了。从斯大林的声音里,可以听出一种忧伤而讥讽的味道:“这位波斯克列贝舍夫同志是皮鞋匠的儿子,而现在是斯大林同志处理冗繁事务的主要助手。”

  波斯克列贝舍夫剃光的头在灯光下闪亮,他站在门槛边,疑惑不解地看了看斯大林。

  “我说的对不,波斯克列贝舍夫同志?”斯大林表情严肃地问他。

  “对,斯大林同志,”波斯克列贝舍夫微笑着回答,接着就退了出去,他知道不会再向他提问题了。

  可是,斯大林还要谈这个常使他感兴趣的话题:

  “我也是皮鞋匠的儿子,您看,在领导一个党,一个国家和统帅一支大军。您,卡恰洛夫同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也是皮鞋匠的儿子!……”

  “是的,斯大林同志,我也是皮鞋匠的儿子。”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肯定地说,心想,斯大林可能从干部部调阅过他的档案。

  “结果如何呢?”斯大林故作惊讶地问,“也许我们就是那种不务正业的皮鞋匠?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该挨德国人的打,让他们来教训我们怎样打仗?也许我们各自在党、政、军的岗位上。真的还在背离职守,大缝其皮鞋?”

  “不,斯大林同志,”卡恰洛夫带着他特有的严肃表情答道,“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