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深宫孽海 >

第3章

深宫孽海-第3章

小说: 深宫孽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嫁给法国沙佛伊公爵之子伊玛努耳。斐理伯的计划。
    “他们想把她嫁出英国,”父亲叫着:“这动机很明显,真是天晓得。”
    年轻的公主精明如故,她辞谢了这件婚事,并以相当的蛮勇告诉她姐姐说她不能结婚。伊丽沙白一向懂得分寸,她
那如簧之舌似乎说动了玛丽,结果女王竟相信她讨厌同任何男人结婚。
    后来,她在玛丽的心腹亨利。旦丁菲尔爵士的陪同下,被遣往乌德斯多特城,诺里斯一家人稍稍松了口气,尤其当
女王身体虚弱的谣言一再传来时,我们更是称庆不已。
    随后,海峡彼岸又传来恶耗,当权者正猛力迫害新教徒。柯兰摩、瑞雷和拉提摩,以及其他三百名牺牲者都被绑上
火刑柱给活活烧死。据说史密斯菲城大火的烟就象一大卷黑幕笼罩伦敦。
    我们一致额首称庆,为父亲的智慧而鼓掌。要是我们还留在英国,那么我们的命运,不用猜也知道。
    维持不了多久的,父亲这么说,人民已经厌倦了死亡和酷刑,随时都可能揭竿而起的。尽管这样,玛丽怀孕的消息
一传出,我们还是绝望了。不过隔没多久,女王的希望就落空了。父亲兴奋得一直赞美上帝。玛丽真可怜,在病中,又
那么渴望有个小孩,结果把自己生病的症状想成是害喜的征兆!
    可是我们这些人对她毫不同情,不仅如此,还希望她快死掉。
    我很记得那多雾的十一月天,信差带来了消息,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日子。
    那时我十七岁,我从没看见父亲那样兴奋过。
    在大厅中他叫道:“多快活!玛丽女王死了!根据民意伊丽沙白被立为英国女王!伊丽沙白女王万岁!”
    我们齐齐下跪,感谢上帝。不久,我们急急整装,归国去也。

第三章皇家丑闻
    伊丽沙白,狱中自语:
    我——蒙受猜疑却毫无证据。
    ——伊丽沙白在乌德斯多时,临窗以一颗钻石搔头,那是她未登基之前。
    我们返抵国门,刚好赶上她的加冕礼。那一天,真是万民欢腾,大家竞相传诉,说好日子就来到了。史密斯菲城大
火的烟味犹存,不过这平添一分欢腾景象。血腥玛丽死了,此时由好人伊丽沙白登基,统御我们大英帝国。
    这是正月一天下午两点整,我看着她前往伦敦塔。她身着深红色的皇袍,看起来就象属于马车的一部分,因为马车
也铺着深红绒缎。马车上有座遮篷,由几位武士顶着。武士中有位约翰。派洛爵士,腰力奇强,自称是亨利八世的私生
子,因此也算是女王的哥哥。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她一身皇家绒袍,貂皮披肩、貂皮礼帽,帽底露出她的秀发,晶亮的雪白衬着灿红的发丝,
真是高贵异常,一双棕色的眼睛炯炯有神,顾盼之间,微露急切的神色。看她那付容光焕发的样子,我想那时候的她的
确非常美丽。就如母亲所描述的,她真是不同凡响。
    她身材略高,相当苗条,因此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那时候,那二十五岁,对我这十七岁的女孩而言,已
经算很老了。我注意到她那双手(她一有机会,总不免要展示她的手),那真是柔荑一般,尤其十指纤纤,仿如削葱根
一样,她的脸型稍长,为鹅蛋脸;眉色浅浅,几乎看不出眉型;眼光则十分慑人,灿亮得近乎金黄。她的点儿近视,因
此每当她努力想看清楚,就给了周围的人一种印象,她在窥探你的内心,这实在教人紧张。我那时虽年轻,就已看得出
她有一种特质,所以我特别相观察她。
    随后,我的注意力被另一个人吸住了。那是罗勃。杜雷,女王的护驾,与女王并骑同行。我从没见过那样的男人。
他在车骑之中,显得光采夺目,就如女王一般。
    他相当高大,肩膀宽阔,还有一张最英俊的脸庞。他庄严、高贵,周身所散发出来的尊威足可与女王匹敌。他神情
凝重,并不兀傲,顾盼间,显得沉静自若,十分自信。
    我以急切的眼光看着他,又看着女王,再回头盯住他。
    女王停下来,向平民说话,她面露微笑,注视着他们,尽管为时短暂。后来我知道她以不得罪人民为上上之策。她
的臣下常令教她的厉害,然而平头百姓却认为她是最仁慈的女王。她们一呼喊:“天佑陛下!”她便回答:“天佑我民!”
借以提醒他们她关心他们的福祉,不下于他们对她的关切。花束从四面八方呈献上来,不管呈献者多么卑微,她一律殷
殷接纳,仿佛那些礼物都极为珍贵一般。据说还有个乞丐在舰队桥上献给她一束迷迭香,她抵达西敏寺时,花还悬在马
车上。
    我们随看御驾前时(我们毕竟她的亲戚),所以我们看到康希尔和查普两区的庆会,家家户户的窗口,旗帜与彩带
纷飞,一片欢腾的盛景,简直美不胜收。
    翌日,我们参加了加冕大典,看她踩着长长的些毯迈进西敏寺,地毯是特地为她而铺的。
    我看得发呆了,因此不太留意整信仪式过程,不过当她戴上圣爱德华那顶大冠,再又戴上较小的那顶缨满珍珠、钻
石的后冠时,我觉得她十分美丽。加冕礼行毕,鼓乐大作,伊丽沙白便成了大英帝国女王。
    “以后的日子就不同了。”父亲说着。他讲得多对!
    没多久,女王主召见了他。晋谒完后,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
    “她真令人惊叹!”父亲告诉我们:“她的举止可圈可点,完全是女王的派头,人民都钦佩她,她对他们也非常和
善。感谢上帝,让我能服侍这样一位女王,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女王请父亲加入议院,也邀她的凯撒琳表姐,我的母亲到她内宫当一名贵妇。
    几个女孩子都兴奋地跳起来。这表示我们就要进宫了。以前那些烦人的音乐课、舞蹈课,这下全派得上用场,什么
抒情曲、琵琶、大键琴,还有什么淑女礼,那些活受罪的东西如今比什么都来得有价值。夜晚我们叽喳不休,谈论着未
来,兴奋得睡不觉。我必定有些预感,预知我的命运将与此有关,因为我简直兴奋得不可名状。
    女王表示她想见我们,不是一起接见,而是个别接见。
    “你们每个人都会有份的。”母亲兴奋地说:“以后,你们一定会有机会。”
    所谓的“机会”是指美好的姻缘。在流亡期间,这是父母最为关切的一件事。
    轮到我晋谒陛下的日子终于到了。当天我所穿的那套篷裙,迄今我仍有很鲜明的记忆:深蓝的色泽,丝绸质料,钟
形的裙身,以及多节的篷袖。身紧紧束着,却十分合称。母亲还将她所珍爱的一条腰带系到我腰上,那是由许多不同色
泽的宝石穿成的,母亲说它会为我带来好运,我很快就发觉她说对了。我本不想把头发掩起来,老实说,我很以我的一
头秀发为荣,然而母亲说戴一顶法国兜帽更加合适。我本想抗议,因为这样一来,我的秀发就给罩住了,可是这一次我
非服从不可。母亲很担心我会威胁到女王,她特别强调:如果我惹得女王不悦,那不仅是我,连一家人的好运都会被我
破坏掉。
    初次谒见中,最令我吃惊的是她那付权威的模样。从那一刻起,我们两人的生命就纠结在一起了,尽管那时候我们
并不知道,她在我的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比任何人都来得重要,当然,除了罗勃。她政务方面尽管有许多重大事件,
但是对她而言,我也绝非无足轻重的角色。
    那时,我虽想世故一点,无疑还是有些天真,在德国的那些年使我笨了不少。
    不过我第一眼看伊丽沙白就发觉她有一种特质,那是我从未在别人身上发现过的。
    我知道她这二十五年的岁月,一定历遍沧桑,绝非多数人所承受得了的。她数度涉死,竟日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中,
伦敦塔内的生活,更随时有斧刀加颈的危险。她母亲被处决时,她才三岁不到,她记得那件事吗?那对棕色大眼说明她
记得一切,并暗示她不仅将学得很快,也将记下所有的经验。她的早熟,早已远近皆知,那个课室中的小学究。大概因
为这样,所以死神虽然穷追不舍,却绝不曾逮住她,如今,她手握王权,这么快就当上了女王,可是你只要同她相处一
分钟,就会发觉她的威严不是装来的,仿佛她生来就准备当王似的,也许她真的下过一番功夫。她相当苗条,背脊挺挺
的,一身美好的肌肤得自她父亲的遗传。她那雍容华贵的母亲有着深色的发、淡棕色的肌肤和黝黑的大眼。继承那双眼
睛的是我,不是伊丽沙白。据说我的眼睛正是得自外婆的遗传,不过我那头既浓又卷曲的发,带着淡蜜的色泽,这种组
合无疑是相当迷人的,只有傻子才会否认。我自己也很快就知道了。我看过葆琳家族的肖像,伊丽沙白丝毫不象她母亲,
当然,她那聪明绝顶的脑筋除外。我相信安。葆琳必定是利用这种天赋来迷倒国王的,使他为她的缘故休掉发妻,并且
不惜与教廷决裂。
    伊丽沙白的头发是金中带红。我早听说她父亲虽残酷,却具有吸引人民的魅力。
    伊丽沙白也如此。不过她另有女性的魅力。
    初次拜见,我觉得她正符合我的想象。我立刻发觉她对我甚有好感。我那出色的容貌和爽朗的性格显示我是家族中
公认的美人。
    “你真象你外婆,”有一次母亲说:“不过,你得要小心点。”
    我懂她的意思。男人会被我迷住,就象他们迷上玛丽。葆琳一样,我必须小心翼翼,绝不吃那种没用的甜头。这种
远景很令我开心,也是我喜欢到宫廷的原因。
    女王正坐在一张巨大的雕椅上,大概就是宝座吧?母亲带着我向她走去。
    “陛下,这是小女蕾提蒂亚,在家里我们都叫她蕾蒂丝。”
    我屈膝一躬,眼睛低垂,表示我不敢仰视皇家的威仪。这是爸妈教我的。
    “我也要这么叫她,”女王说:“蕾蒂丝,站出来,走近些,我才看得清楚。”
    由于近视,她的瞳孔显得很大。她的肌肤嫩白得令我吃惊。淡淡的眉睫,使她有一种惊奇的神情。
    “嘿!揩涕,”她叫母亲。她习惯提别人取绰号,而母亲既是凯撒琳,她自然要叫她揩涕了。“你这个女儿很漂亮
呢!”
    那几天,我的美貌很博得她的欢心。她对美貌特具好感,男人的英俊尤其能打动她。不过她的确喜欢漂亮的女人。
    “谢谢您,陛下!”
    女王笑了:“表姐,你真多产,七子四女是吗?我喜欢大家庭,蕾蒂丝,把手伸过来。我们是亲戚,回到英国,你
觉得怎样?”
    “陛下登基后,英国便成了美丽的乐土。”
    “哈!”她又笑了,对母亲说:“我看你把她教养的很好。我敢说,那一定是法兰西斯的主意。”
    “我们离家时,法兰西斯很担心子女的前途。”母亲回答:“陛下一有危险,他就非常绝望,我们也是。”
    她严肃得点点头:“你们既然回了国,以后的日子就不担忧了。揩涕,你得替你女儿找丈夫了。如果它们都象蕾蒂
丝一样漂亮,就不会有问题。”
    “陛下,回国真好。”母亲说:“目前,我和法兰西斯除了女儿的婚事外,别的都不担心了。”
    “我们得想点办法。”女王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