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唐宋词选讲 >

第10章

唐宋词选讲-第10章

小说: 唐宋词选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地的河流都宁愿抛弃郴州而离去,何况他这个被流放在这里的异乡人呢! 
他是当然应该离去的,然而却没有这种自由! 
     词的收尾两句,可以说是作者完成《郴州旅舍》词的画龙点睛之笔。既 
直接写明了地点——郴州,又突出了客居的情怀。同时,它又通过巧妙的联 
想,含蓄的处理,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 
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卫州(在今河南省汲县)人。 
做过通判 (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晚年退休,住在苏州。他是北宋重要的 
词人,作品风格比较多样。这首《青玉案》,写他与一个女子离别后所感到 
的苦闷,以比喻的新巧和贴切著名于世。 
     词的上片写贺铸与这个女子的离别。她离开原来的住处走了,她的足迹 
再也不会出现在横塘一带,词人只有眼睁睁看着她的车子渐渐远去。他心里 
想,从今以后,她的美好青春将与谁一起度过呢?看来这女子是要到一个豪 
贵人家,那里有架着小拱桥的花园,有雕刻着图案的窗户和红漆大门,她从 
此将过与世隔绝的生活,除了春光还能探知她的住处,任何人都无法同她接 
近了。 

… 页面 30…

      “凌波”,原指女神在水波上行走。这里是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的姿态, 
 “横塘”是地名,在苏州城外,当时贺铸就居住在那里。“凌波不过横塘路” 
是说那女子再也不会走到横塘来了。“芳尘”指那女子坐的车子扬起的尘土。 
 “芳尘去”就是那女子离去了。 
      “锦瑟”是一种装饰美丽的弦乐器。“华年”等于“年华”。也就是青 
春时代。“锦瑟华年”这个固定词组在诗词中常用来表示美好青春的意思。 
 “谁与度”,即“与谁度”。“月桥花院”,指有象月亮似的小拱桥和种满 
鲜花的园子。“琐窗”是雕刻着连锁花纹的窗子。“朱户”就是红漆大门。 
 “只有春知处”是说只有春光还能探知这女子的生活。 
     词的下片着力刻画词人内心的愁苦。“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青云在流动,词人在长着杜蘅 (一种香草)的岸边流连,吟咏着刚刚 
写成的描述心中苦痛的词句。“碧云”,青云,即青天的云。“冉冉”,指 
徐徐流动。“蘅皋'gāo'”,蘅指杜蘅,皋是河岸。“彩笔”,富于文彩的文 
笔。“断肠句”,指充满伤感情绪的诗篇。可是,尽管他已经写了许多伤感 
的诗篇,满腔愁闷还是无法排遣。 
     为什么呢?于是词人设问自己:“试问闲愁都几许?”你的闲愁究竟有 
多少呵?“闲愁”,是因为一些平常的事情所引起的哀愁。“都几许”,都 
有多少呀! 
     词人用“一川烟草”以下一连三个比喻来回答道:我那一腔闲愁啊,就 
象遍地的雾气和春草,又象满城飞舞的柳絮,更象江南黄梅季节连绵不断的 
细雨。“一川”,满地,川是平川,即原野。“烟草”就是雾气和春草。“风 
絮”,指随风飘荡的柳絮。愁闷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 
由于贺铸采用了三种具体的形象来描绘它,就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写得可触可 
感了。特别是用“梅子黄时雨”来形容愁闷,更使人感到它虽然似有若无, 
却又渗透一切,能把人粘住而无法摆脱。这真把一个“愁”字写得细腻入微 
了。难怪贺铸这首词一出来,便受到普遍的赞赏。这首词成了他的代表作, 
他本人也获得了“贺梅子”的外号。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 
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 (一○五七——一一二一),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曾经担任过国家音乐机关大晟 
'shèng'府的负责人,在审订和编制词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周邦彦的词以写景、咏物、抒发个人的离情别绪为主,境界比较狭窄, 
风格比较柔弱。可是,由于他对某些事物有过细致的观察,又在艺术表现上 
加以精心琢磨,所以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值得欣赏的名篇和可供借鉴的创 
作经验。 
     这首《苏幕遮》写他在一个夏天的早晨,由眼前的景色,所引起的思乡 

… 页面 31…

情绪。 
      “燎沉香,消溽暑”两句,点明季节。“沉香”是一种香料,“溽'rù' 
暑”指湿热的夏天。这两句说:点燃(燎)起沉香,来驱除夏天的湿热之气。 
     作者在室内闷热难忍,忽然听到窗前檐头的鸟语。“鸟雀呼晴,侵晓窥 
檐语”两句是说:一大早鸟雀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地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原 
来昨夜下雨,快天亮时才停,鸟雀都在欢呼天放晴了呢。“呼睛”,欢呼天 
晴了。“侵晓”:天刚亮。“窥”,偷看。“窥檐语”,指鸟雀在屋檐下张 
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说话。 
     檐雀的“呼晴”,把他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边。呈现在面前 
的是多么清丽的景色啊!“叶上初阳乾宿雨”以下三句,写荷塘景色。那一 
片片象伞盖似的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珠(宿雨)就要被初升的太阳(初阳) 
晒干了。“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水面上清丽而圆的荷叶,一张一张地 
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举”是挺立的意思。 
     词的上片就是把这样一幅夏日晨景图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只用了二十 
几个字,真是既富于表现力,又十分简洁。 
     下片一开头就转入抒情:“故乡遥,何日去?”眼前的景色使作者思念 
起故乡来了,而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家住吴门,久作长 
安旅”两句说:我本是南方吴地人,却长期在北方做官。“吴门”指苏州, 
这里用来代指南方。“长安”在这里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久作长安旅” 
是说自己长期客居在京城做官。 
     明明是作者长期客居,思念家乡,可是他偏偏不说自己,而是从家乡的 
朋友着笔,说“五月渔郎相忆否?”旧历五月,已是夏天,正是词人写这首 
词的季节。“渔郎”,这里指从前跟作者一起钓鱼或打鱼的朋友,不知你们 
还想念我吗?这里还含有作者在想念这些朋友的意思,这个意思通过“相忆” 
的“相” 
     字透露出来。作者怎么想念呢?“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想念 
同这些朋友乘着小船,打着木桨(小楫),穿行在家乡那长满荷花的小河塘 
里。“芙蓉”,即荷花。“浦”,指河塘。一个“梦”字点明这些只不过是 
作者的梦影,这个“梦”字也含有不过是梦想罢了的意思。这就表明了他强 
烈的思乡情绪和回不了故乡的矛盾心理。这些都写得十分轻柔、细腻,不落 
入俗套。 
                                减字木兰花 
                                   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 
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黄裳 (一○四四——一一三○), 
字勉仲,延平 (今福建省南平县)人。官做到端明殿学士。 
     龙舟竞渡,即赛龙船,相传起源于悼念投汨'mì'罗江自尽的伟大诗人屈 
原。江南各地每逢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都有龙舟竞赛的习俗。当地居 
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近江河举行竞赛活动。男女 

… 页面 32…

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吸引了历代 
的诗词作者。黄裳很喜欢写自然景色。赛龙舟的场面也吸引了他,他的这首 
 《竞渡》,就是反映这一题材的作品。 
     竞赛,以先到达目的地的获得锦标。看,“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竞赛开始了。赛船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耀眼夺目,首先映入眼帘。由于沙洲 
上浓密的柳荫遮蔽视线,赛船就象从柳荫中飞驶而出。“渚'zhǔ'”,水中间 
的小洲。点出杨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衬托,也为了表明节候。作者这里用“飞 
出”来形容那急划而来的赛船,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的感受。 
     听,“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竞渡时,每艘船上不仅有人高举 
红旗,还有鼓手击鼓以统一划船的节奏。一艘赛船里有好多名划桨手。他们 
之间,全靠鼓点来协同动作。所以作者说,赛船上的击鼓声,象春雷一样震 
响,它们冲破笼罩着江面的水气,远远地传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荡。这样, 
就渲染了竞赛的紧张气氛。 
     竞渡的高潮出现在赛船驶近锦标,胜负将见分晓的时刻: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人山人海的观众为优胜者发出了惊天 
动地的喝彩声。在这种震耳欲聋的助兴声中,一马当先的龙舟上的竞渡者, 
正在拼命地划动船桨,向终点猛冲,表现出不顾一切、勇住直前的决胜精神 
和英雄气概 (争战气),看来,有成万的观众看得惊心动魄。这里,作者只 
用了十一个字,就把竞渡中最壮观的场面连同它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惊心动 
魄的声势和盘托出来了。 
     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 
竿上,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绘的这场竞渡中,“金碧楼西”的 
岸边,就是挂锦标的位置。如金似碧 (碧玉),形容这座楼阁的富丽。优胜 
者终于抢先到达终点,从那里“衔得锦标第一归”,胜利返航。为什么用一 
个“衔”字呢?“衔'xián'”,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 
象征性的龙头装饰。看来,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 
头”上,活象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用这个“衔”字,是传神 
之笔。 
     这首词写得这样生动,如果作者没有亲临现场的实感,是写不出来的; 
如果作者虽有实感,但在艺术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 
气氛的笔力,那么也是难以写得这样有声色、有层次、有气势,使人读来有 
身临其境之感的。 

                            贺       新       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