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往事亲历 >

第11章

往事亲历-第11章

小说: 往事亲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者:您给父亲写了这封信后,有没有收到父亲的回信呢?
  陈昊苏:他后来回过信,意思是说我的信他收到了,看了特别高兴,把我的信贴到了他的书桌旁边。因此所有到他办公室的人都看到了那封信,并且很多人看了以后就开玩笑,说陈军长以后又有任务了,就是给孩子写信。
  记者:在那个战争年代,陈老总收到自己孩子的家书,应该非常高兴,他后来有没有跟你们讲过他当时的感受?
  陈昊苏:父亲没有跟我们讲过,我想父亲在那个戎马倥偬的时代能看到孩子写的这样的信,肯定非常高兴。我母亲希望我们自己会写信,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总是小孩子自己写的,希望能让父亲看一下,虽然第一封信写得非常简单。
  建国以后,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随着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扩大,陈毅负责的外交工作也日渐繁忙起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看着孩子一个个远离家庭,独立生活,陈毅用诗词表达了一个父亲对踏上人生之路的孩子们的千般叮咛,万般嘱托。
  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二首)
  一九六一年七月
  一九六一年七月,小丹远行就学,余适因公南行,匆匆言别,不及细谈。写诗送行,情见于辞,不尽依依。望牢牢紧记。并告诸儿女。
  (一)
  小丹赴东北,升学入军工。
  写诗送汝行,永远记心中。
  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
  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
  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
  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
  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
  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
  身体要健壮,品德重谦恭。
  工作与学习,善始而善终。
  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试看大风雪,独立有青松。
  又看耐严寒,篱边长忍冬。
  千锤百炼后,方见思想红。
  (二)
  深夜拂纸笔,灯下细沉吟。
  再写几行诗,略表父子情。
  儿去靠学校,照顾胜家庭。
  儿去靠组织,培养汝成人。
  样样均放心,为何再叮咛?
  只为儿年幼,事理尚不明。
  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
  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
  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
  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记者:建国以后,陈老总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可以说是日理万机,虽然父亲很关心你们几个,但是你们父子间的交流要比一般的父子少?

永恒的关爱…采访陈毅子女(3)
陈昊苏:在我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父亲确实是相当地忙,一天到晚见不到他的人影。因为他每次要到很晚才回家,我们都休息了。第二天一早,我们上学去了,他说不定还没起床,上班时间比较晚。那个时候毛主席有个习惯,半夜三更都要召开会议,所以领导人半夜三更都得到他那儿去。一开会就可能到深夜,所以我们都知道在早晨一定不能喧哗。后来到上大学的时候我就住在学校里了,所以我们跟父亲接触的时间很短,大概就只有吃饭的时候,大家可以聊聊天。他有的时候偶尔问问我们在学校的情况,我们也都三言两语,不可能拿出很长的时间说这个事。
  记者: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你们还是能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只不过有的时候父亲的表达方式不那么直接而已。我听说1961年,陈老总和夫人都出国了,当时您弟弟正好高中毕业,升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去继续深造,为此陈老总回国后特意给您弟弟写了一首《示丹淮》的诗。您还记得您父亲写的那首《示丹淮》吗?
  陈昊苏:1961年,我弟弟丹淮正好高中毕业,当时他自己选择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去学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学习现在的导弹或者是军舰。因为那一年,正好我父亲到国外开会,是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他是代表团团长,而且这次去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开完会以后有一段时间他就在那个地方进行一些外交方面的工作,我母亲也去了。
  丹淮中学毕业,9月1 号大学就开学了,他离家的时候父亲母亲都不在家,我记得是我把他送到北京站去坐火车。我父亲当时没有来得及写信,后来他就写了一首诗,可能是在日内瓦写成的,到了9月末,我父亲回来把这首诗寄过去了。丹淮看了非常高兴,他作为一个年轻人刚刚离家,难免非常想家,但是他看到这首诗后受到很大的鼓舞。
  记者:当时这件事情学院知道了,是不是还征求过陈老总的意见,想在校刊上发表出来?
  陈昊苏:当时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领导知道了这件事,专门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说你给你儿子写的信我们都看到了,觉得很有意义,我们能不能在校刊上登出来,我父亲没有同意。
  据孩子们回忆,父亲一直是低调的,从他们上小学开始,按照父母的要求,在履历表“父亲”一栏里,一直填“陈雪清,职务:处长”。几十年过去了,早已步入中年的孩子们终于体会到了父母的苦心。当年他们如父母希望的那样,一直生活在一个极为普通的学习环境里。正是在这种普通的环境中,陈家的孩子们学会了尊重别人,也学会了尊重自己。
  记者:陈老总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革命诗人,在他的熏陶下,你们家庭成员也酷爱写诗,大家有没有想过把每个人的诗整理一下,做一本家庭诗集呢?
  陈昊苏:有一次我父亲跟我说,应该把这些诗编在一起,编一个家庭诗集。弟弟上大学时父亲写给他的两首诗,可以放在里面,我母亲那个时候写过的一些文章也可以放在里面。1959年我上大学时,父亲过生日,我也写过一首诗《在大海的边上》,丹淮也写了,可以把这些编起来作为家庭纪念,不是为了出版。后来我很懊悔,都怪那时候太年轻,不懂得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很宝贵的,当时看得比较淡。尽管父亲说了这个话,也没有及时地把它编出来。时间一长,诗稿丢了不少,特别是丹淮的诗找不到了,我们大家都觉得很遗憾。 。 想看书来

永恒的关爱…采访陈毅子女(4)
陈毅的围棋外交
  陈毅不仅喜欢诗;还喜欢下围棋。陈毅逝世后;日本棋院于1973年追赠陈毅为围棋名誉八段。
  当年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外交形势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举重若轻地以“围棋外交”的方式化解了中日之间的一场严重危机。于是有人这样比喻:如果说1971年的“乒乓外交”是“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一把钥匙;那么,1959年的“围棋外交”就是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一招高棋。
  记者:陈老总除了喜欢写诗之外,还非常喜欢下围棋,他认为“围棋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很大的贡献”。在战争年代他就结交了一大批棋友。到北京后,他还跟聂卫平下过棋,对父亲的围棋情结您了解多少?
  陈昊苏:因为他比较喜欢下围棋,所以他大力提倡围棋运动。在战争年代,他周围的人,比如叶飞同志、曾山同志、张劲夫同志、还有好多,都是跟他一起下过棋的棋友。后来他到了北京,更有好多好多的棋友,甚至年轻的棋友,当时陈祖德、聂卫平都见过他,因为他们是神童。他在家里,这些人不可能经常来,所以他在家里就跟秘书下,所以他的几个老秘书都会下棋。
  记者:陈老总这么喜欢下围棋,你们受到他的影响,是不是对围棋也比较感兴趣?
  陈昊苏:我母亲不太喜欢他下棋,认为下围棋太浪费时间。我的两个弟弟天天看父亲下棋,慢慢就学会了,可是围棋学起来容易,要下好却很难,父亲说这叫易学难精。后来两个弟弟经常在一边看,以后越下越好,我父亲最后反倒下不过他们了。我三弟在北京市少年围棋比赛中还得过名次,第几名我忘记了。围棋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健身活动,父亲特别提倡围棋文化,认为它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
  记者:陈老总喜欢围棋,并且善于把它运用到工作中。当年围棋在外交方面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特别是中日实行邦交正常化以前,他倡议搞了中日围棋交流活动,并且被授予了荣誉八段,以此表彰他为两国的邦交正常化作出的巨大贡献。
  陈昊苏:当时他和日本的松村谦三先生共同倡议搞围棋交流。在1963年中日双方的围棋交流会上,日本一个围棋团授予他一个荣耀的段位,当时是授给政治家的最高的段位。到1973年他去世的时候,日本的围棋代表团来访,他们认为我父亲为两国关系正常化作出过贡献,为了表示敬意,又追授了他一个荣誉八段。
  记者:有人这样比喻:如果说1971年的“乒乓外交”是“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一把钥匙;那么,1959年的“围棋外交”就是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一招高棋。那么您知道这次“围棋外交”的具体情况吗?
  陈昊苏:1958年5月,中日友协在日本长崎举办的中国邮票和剪纸展览会上,首次在日本悬挂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不料国旗竟被两名日本暴徒撕毁,制造了“长崎国旗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我父亲当时是副总理兼外长,代表国家发表声明,向日本提出强烈抗议,有关方面也宣布停止执行中日钢铁协议和渔业协议。两国的民间来往也因此中断。后来日本方面为了缓和危机,于1959年10月派出以自民党顾问松村谦三为首的代表团来华访问。松村是日本一位资深政治家,他主张恢复日中邦交,反对当时日本政府敌视中国的政策。 。 想看书来

永恒的关爱…采访陈毅子女(5)
松村也酷爱围棋,他和我父亲会谈之余,两人数次对弈,互相钦佩,从而结为棋友。父亲向松村建议:“围棋、乒乓球、书法、兰花都可以交流,不谈政治,只谈友好。”这一建议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首肯,松村也欣然同意。
  记者:陈老总年轻的时候跟日本人打了多年的仗,对日本鬼子可谓恨之入骨,可是到了晚年他反倒非常热衷于两国的邦交建设,是不是他的工作性质要求他这样做?您父亲他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陈昊苏:父亲的观点是这样的,中日之间在没有实行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政治上是有分歧的,但是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之间应该建立这种经常的往来和沟通。他觉得围棋的交流与其他的交流一样有利于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相互理解,所以他倡导。但是他也说,围棋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很大的贡献,但是因为国势的衰微,在近代中国围棋水平越来越低,反而日本围棋发展起来了。日本的围棋手水平都很高,到我们这儿来,让我们好几个子,我们还下不过人家,这是个非常遗憾的现状,他说要让我们的围棋回到以前的盛世。他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年轻一代棋手的身上,认为将来有一天中国围棋一定会重新站在世界围棋顶峰的位置。
  双料元帅
  “外交就和打仗一样,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