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清穿 清心悦目 >

第52章

清穿 清心悦目-第52章

小说: 清穿 清心悦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将被风吹散的碎发捋回耳后,轻轻地,坚定地说,“二哥,如果您愿意,以后仍可叫我洛儿。”
  “谢谢你,弟妹!也替我谢谢八弟!”
  我欠了欠身,挤出一个最最轻松的笑容,“二哥,自家骨肉何须言谢。说来惭愧,我们所能做的也很有限。”
  “唉!今日你能进来这里,一切便已足够了。”胤礽说完不在看我,信步朝前走去,在一株开得正绚丽动人的紫薇花前停下,轻声吟道:“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
  实在不明白,人为什么可以有如此丰富的七情六欲。同样是吟咏紫薇花,我想到的和他想到的,竟有着天差地别的情怀。

  明黄

  出了咸安宫,苏苏与我道别去看她额娘密嫔。我心不在焉的朝神武门方向走去,刚过绛雪轩,迎面就见乾清宫的首领太监邓来福领着两个小太监往这边来。
  “奴才见过八福晋!八福晋吉祥!”邓来福和两个小太监给我行礼。
  我知道这邓来福是李德全的徒弟,这几年在康熙跟前颇受重用,于是笑问,“公公这是打哪来?怎么没见李安答呀?”
  “回八福晋,奴才的师傅这几日老寒腿发作了,万岁爷开恩,准师傅放假休息。奴才刚从坤宁宫过来,正是万岁爷让奴才来寻您呢!”邓来福躬着身子,细细回禀着。
  “公公,可知皇阿玛宣我,所为何事?”
  邓来福呵呵一笑,讨好地说,“具体什么事奴才也不知。八成是万岁爷想您了,可巧听说您今儿进宫来了,所以请您去说会子话!”
  我思量,康熙必是知道我去了咸安宫,所以才要召见我,只不知此去吉凶如何,但愿不要连累胤禩才好。
  邓来福见我发呆不说话,小声提醒道,“八福晋,万岁爷还等着呢,咱们这就走吧!”
  我收慑心神,微一抬手,“那就劳烦公公前面引路吧。”
  坤宁宫的兰花一如我第一次看到它们时那般炫烂,若有似无的馨香随风飘舞。行至正殿前,邓来福停下脚步,欠身对我道:“八福晋,劳您在此稍候,奴才先进去通禀一声。”
  片刻的工夫,就听里面唱诺,“皇上有旨,宣佟佳氏觐见!”
  康熙坐在梨木雕花的太师椅上,端着杯茶,专心致志的撇着茶沫子。氤氲的水气蒸腾,看不出他此时的脸色如何。
  我规规矩矩地跪下,向他请安。“儿臣见过皇阿玛,皇阿玛吉祥!”
  过了半天也没听见叫起的声音,我只好就这么直挺挺地跪在那。姑姑的画像依然挂在老地方,栩栩如生的注视着我。
  “起来吧!”康熙放下杯子,挥了挥手,邓来福马上领着几个小太监鱼贯退出。
  我揉着膝盖慢慢站起来,拿眼偷觑康熙,哪知他老人家也正盯着我,两道犀利的目光险些将我射穿。
  这几年,日夜劳心国事,康熙也是渐现老态,头发胡须早已俱是银白之色,唯独这眼中的精明锐利却丝毫未减。
  “听说,你今儿和十五家的去了咸安宫?”
  康熙那听不出一丝喜怒的声音,让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垂首肃立,我老老实实地答道:“是。儿臣和十五弟妹去咸安宫探望了二嫂。”
  “你不知道朕说过,无朕旨意任何人不得出入咸安宫?!那些狗奴才也是胆大包天,竟敢枉顾朕的旨意,放你们进去!”
  “噗嗵”一声,我跪倒在地,“皇阿玛息怒!洛儿知错。只因最近二嫂久病不愈,思念亲人,所以儿臣才斗胆带十五弟妹前往探视。 那些侍卫原是不肯放儿臣们进去,耐何儿臣威逼利诱,他们迫于无奈才放我们进去的。 还请皇阿玛明鉴,不要怪罪他们!”
  “哼!好一个迫于无奈。你到是会为他们开脱啊!”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如今老二家的怎么样了?病得很严重吗?太医院没去请脉?”
  原来老爷子还是心软的,明明是想关心儿子媳妇,却白白地吓了我一大跳。“回皇阿玛,二嫂的病是由于感染风寒且疏于调理引起的,加之思亲日甚,所以久治不愈。太医院倒是每日都有派人前去请脉的。”
  康熙听我说完也不言语,只是在屋里来回不停地踱步。大约过了一盏茶时间,他才开恩道,“起来吧,别跪了。”
  等我站起来,他忽然停下脚步道,“你见到他了?!”
  我一愣,半晌方反应过来,缓缓应道:“是。儿臣见到二哥了。”
  “他,还好吗?”问这句话的时候,康熙的声音竟在微微的颤抖。
  我思忖了一下,觉得还是实话实说的好。于是将在咸安宫见到胤礽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向康熙诉说了一遍。
  “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康熙反复念叨着这两句诗,最后一屁股坐倒在太师椅上,以手抚额长叹起来。
  如此一来,弄得我的处境万分尴尬,此时真是留也不是,走也不是。留下来看着康熙长吁短叹似乎大大的不妥,偷偷的溜走更是万万的不能。
  正在我六神无主的当口,康熙忽然抬头瞪向我,历声喝问,“说,是谁告诉你咸安宫里的消息?又是谁让你去的咸安宫?”
  我大惊失色,大脑还没想好怎么应对眼前的忽发状况,身体已经先一步作出了反应,“噗嗵”一声,膝盖又和地面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康熙见我什么也不说,就给他跪下,以为我吓坏了,缓了缓声调,“朕让你回话,又没让你跪。起来说吧!”
  我不敢抗旨,机械地从地上爬起来,心里却是柔肠百结。虽然我此去咸安宫并没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不过是兄弟妯娌间的情谊。 可是,天威难测,谁也不知道老爷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一个弄不好就会连累到胤禩,还有十二弟。
  康熙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见我揪着帕子,咬着嘴唇不说话。重重地将杯子往旁边的几上一顿,冷笑道:“哼!你当不说,朕就不知道吗! 是老八要你去的,对不对? 你们以为,如此一来便能拉拢人心,以便日后枉博虚名……”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我不能再保持沉默,让他说出更恐怖的话来。于是,不待他说完,便大声辩驳:“皇阿玛,此事全是我的主意,与胤禩无关。 我们这么做也不是象您所说,为了拉拢人心而为。 儿臣只是觉得,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亲情。二哥、二嫂虽不再是国之储君,但他们还是我们嫡亲的兄嫂。儿臣以为嫂嫂患病,弟媳前往探视,这并无不妥!”
  我知道,自己此刻的眼波很澄澈,不带一丝杂质。任何人看到这样的眼神时,都会相信说话人的真诚。
  康熙静静地听我说完,一言不发的坐在椅子上思考了良久。走过来,盯着我的双眼,沉声道:“你敢说,老八从来都没想过毓庆宫里的那个位置!”
  “想,他当然想。 爱新觉罗家的男儿,个个都是展翅高飞的雄鹰。 您从小培养他们文治武功,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他们能够接替您并将大清的百年基业发扬光大嘛。 胤禩有抱负、有才干,为什么不能想?倘若,他真的从来都不想,您不是又会觉得他懦弱无能吗?”
  康熙没料到我会承认得如此爽快,愣了一愣,接着又问:“那你呢,可曾想过有朝一日住进这坤宁宫来?”
  我轻轻勾了下嘴角,摇头道:“不想。”
  “为何?”
  “儿臣的想法很简单,只愿和心爱的人平平淡淡地相守过完此生。可一旦踏进了这里,儿臣的心愿,今生怕是便再也无法实现了。”如果说前面那番话是一时冲动所言,那么此时,我所说的每个字都是发自肺腑的。
  “他想,你不想。那你和老八之间要怎么平衡呢?”康熙若有所思的望着我。
  “刚才您是问洛儿。 如果您问的是八福晋,我的回答是——尽我所能,帮助胤禩达成心愿!”
  康熙背转身踱到桌案前,仰头审视着姑姑的画像自言自语地感叹,“茹儿,这孩子真象你。 曾经你也对朕说过同样的话,不是吗!”
  实在有些不能适应康熙跳跃式的思维方式,我错愕当场,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时间便这样一分一秒的在沉默中流逝。
  好容易等到康熙从回忆中苏醒,对我开恩说了句,“朕累了,你先跪安吧。”
  行完礼,我刚要迈步开溜,就听康熙又道:“慢着,今日之事不准告诉第三个人知道!否则以抗旨论处。”
  “是,儿臣谨遵圣谕!”我垂下头恭恭敬敬地应道。
  “去吧。”
  走出坤宁宫,一阵清风拂过。我才惊觉,背上的中衣不知何时竟已全部湿透,贴在了肉上。这会被风一吹,浑身上下一个劲地打哆嗦。
  “瑶儿,这里!”胤禩站在不远处对我招手。
  骤然在此见到胤禩,真是让我喜出望外。虽然分开才不过半日,可对我来说却比一个世纪还要久。抛开所有的礼仪规矩,拎起旗袍的下摆,我大笑着向胤禩飞扑过去。
  “你怎么会在这里!”我大口大口的给肺里补充着氧气。
  胤禩伸手抚去我头上的落瑛,眼中尽是一片温柔,“你忘了,我们说好要一起回家的。”
  将冰冷的手放进他干燥温暖的掌中,我忍不住道,“你不问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吗?”
  “当你认为我该知道的时候,自然会告诉我的。”
  “可是,你不想知道……”
  胤禩抬起另一只手,轻掩住我的檀口,“我想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爱你的人应该信任你、尊重你、给你一点自由的空间。 所以,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任由他牵着往宫门口走去,眼中的水雾和心中的感动,在此时都只汇成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皆老。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康熙六十一年七月,一连两道圣旨让原本已渐趋平静的京城再一次炸开了锅。首先是康熙策封被二立二废的皇太子胤礽为理亲王,其长子弘皙为贝勒。接着康熙又将早年胤礽私建的通州行宫赐与他做府邸,并令其全家即日起迁往通州居住。
  这下彻底把满朝文武给弄懵了。如果说,胤礽受封表明康熙已经原谅了太子的过往种种,那么,为何又要将其迁往通州居住呢!
  不过,有了前两次的惨痛教训,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敢冒然向康熙进言,请立太子。
  就这样大家在猜测与流言中,迎来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中秋的家宴上,康熙最后一次为他的儿孙们指婚。这次被指婚的有:
  内阁学士特敏之女,西林觉罗映雪指与皇十八子胤祄为嫡福晋。
  噶尔卡思多罗郡王阿保之女,鄂勒特忆蝶指与皇二十子胤祎为嫡福晋。
  副都统伯济之女,辉和氏芸嫣指与皇长子胤禔二子弘方为嫡福晋。
  九月,康熙兴致勃勃的带着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祯、皇十五子胤隅、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胤礼去了塞外巡狩。
  十月底,大队人马班师回京。康熙由于旅途劳顿微感风寒,所以并没直接回紫禁城,而是去了他最喜欢的“畅春园”休养。
  十一月十一日,一直静摄于畅春园的康熙下旨,命皇十三子胤祥代其前往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十二日,北京的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大概是受天气的影响,康熙原已基本康复的病情忽然加重,高烧不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