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贱者长存 >

第42章

贱者长存-第42章

小说: 贱者长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波沐浴过后命人点了香,只穿一件牙白折枝梅中单伏案作画。那一池风荷容易勾勒,只是人物的神态总不合心意。已经画废了两稿,心下不由浮躁起来,索性搁笔作罢。

一旁宫人见太女托腮发呆,只得强忍随着睡意而来的哈欠,不敢发出丝毫声响。忽听外头一阵隐隐喧哗,凝神再听,声音遥遥飘来若有似无。想来定是出了大事。宫人虽则心惊不已,却不敢出声打扰太女,只盼着她能听见相询,才好出去打探。

又过片刻,喧哗渐响。

今晚小路子又不得在太女跟前伺候,便溜出东宫去赌钱找点乐子。此刻他也顾不得许多了,神色惶急奔入殿中,在屋外便大声回禀道:“太女殿下,正阳宫起火。宫人们正在极力扑火。您是不是该去看看陛下是否无恙。”

太女这才惊醒,急道:“你说什么?!孤这就去!”

遂手忙脚乱吩咐宫人替她穿衣。又挨过片刻,胡乱套上外袍、弓鞋,这才急急奔出大殿。

只见外头不远处火光耀天,整个正阳宫遥遥看去似被一片火海吞噬。

夜色掩去滚滚浓烟,却能闻到夏风中夹带的焦味。

随波来不及乘辇便奔向正阳宫。一路上,宫人们慌乱语声越来越响,空气中的焦炭气味也越发呛人。禁卫军帮助来往奔走的宫人一道取水灭火。无奈火势实在太大,竟已是不可挽回之势。

茫茫火海前,庆帝身披龙袍,狼狈万分地坐在一张烧焦了半边椅背,显然是被勉强抢救出来的太师椅上。高胜站在一旁,轻拍着庆帝的手背,仿佛是在无声地安抚宽慰皇帝的心有余悸。

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没有人注意到伏在远处屋脊上的一道黑影在确认整个正阳宫被付之一炬,而皇帝本人除了饱受惊吓之外毫发无损之后,以常人目力所不能捕捉到的诡异身法消失在禁宫的夜色里。

庆帝此时还未缓过劲儿来,略带茫然地道:“高胜,你说这好好的怎么就起火了?”

“皇上,老奴也不明白。刚才听下头宫人们说,好像整个正阳宫储雨水的大缸都被人蓄意打破了。许多宫人睡到大半夜,听见水缸碎裂声,才披衣而起出来察看,方得幸免于难。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远水救不了近火,火势才一发不可收拾。”

“什么!居然有人敢放火烧宫?!反了天了!这是谋刺,是谋逆大罪。朕要下令严加彻查!”皇帝本就被火光照红的脸因为震怒而显得越发通红。

此时,随波恰好匆匆赶到,忍不住扑入庆帝怀中泣道:“父皇,可吓坏儿臣了。您没事就好。”庆帝对她来说不仅代表着父亲,还代表着一种力量。一旦这股擎天巨力没了,万里江山重担便要压于她一肩。因而随波此刻怀着无比的庆幸喜极而泣。

庆帝拍着她弱小的肩膀哄道:“爹爹没事。莫哭。莫哭。”一顿,庆帝几乎带着一种对劫后余生的感激之情,道:“这次多亏了高胜。”是高胜将睡梦中的皇帝叫起,并一路背着他步下玉阶。

高胜正扬起笑脸,准备接受未来国君的一声称赞,不料却任何表示都没有等到,那抹挂在嘴角的笑只能在火光映照中黯然冷却。

随波经过三年多的储君学习,已经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国之君,无需对臣子应尽的本分做过多的表彰,以免养刁了他们的胃口。何况庆帝这一句称赞足矣,不必她再锦上添花。

作者有话要说: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太女殿下用《大学》中的这段话来诠释爱情,可谓另辟蹊径。

☆、最新更新

正阳宫被毁;早朝时群臣都对皇帝受到的惊吓表示了慰问,并且对圣体的安康表达了衷心的庆幸。庆帝以一种非常果断的姿态拒绝了群臣的建议,即暂时搬到无人居住的凤箫宫,等待正阳宫的复建。许多人不明白陛下为何舍宫室富丽的凤箫宫而宁愿屈就在相对敝旧的南宫。有心人更私下揣测陛下许是对先皇后十分怀念;怕触景伤情;才不愿踏入先皇后生前所居住的凤箫宫。只有一旁随堂的高胜明了皇帝对已逝的先皇后怀有怎样微妙的情怀;尤其庆帝本人对鬼神之说向来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于是;早朝最重要的一项决议便成了正阳宫的复建工程。皇帝命户部和工部通力合作;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将正阳宫修缮一新。户部尚书王善;工部尚书年益自然分别叩首领旨。

随即;庆帝又严令三司彻查正阳宫纵火一案。这件令朝会气氛相对紧张沉肃的不愉快事件才算告一段落。

看到礼部尚书温习年跨步出列;庆帝因宫室被人蓄意焚毁的郁气终于暂时消散;甚为愉悦地问道:“如何,太女驸马的人选礼部可有拟定?”言罢侧目看向站在一旁的太女。

随波闻言心中不由涌起惊涛骇浪,下意识地紧紧扯住了从腰际垂落的代表她储君身份的彩丝印绶。她虽然清楚地知晓皇帝已经督促礼部上报驸马人选,却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样快,毕竟离她及笄还有三年多光景。

庆帝并没有因为最宠爱的女儿忽然低头回避自己的目光而感到丝毫诧异,只当她虽贵为储君,碰到此项议题亦免不了女儿家的害羞自矜。

礼部尚书温习年显然极愿意配合皇帝议论这一桩攸关社稷的喜事,遂声音洪亮道:“臣已经偕同一干同僚,从举荐的名单中择取了德才兼备的十名年轻人供皇上挑选定夺。”按照往日成例,都是拟定三名候选人,招入宫中,由太后面见择定。而此次因太女身份特殊,礼部不得不格外慎重行事。

“哈哈。朕看不如让宫中画师将这些备选青年才俊的容貌直接录于纸上,好让安平自己参详一番。”皇帝这话不过是龙颜大悦之时随口一嬉。因本朝的皇帝亦不乏广纳后宫热衷于选秀事业的,造成一时入宫者甚众,导致皇帝本人来不及一一接见,是以派画师将各位佳丽入画,再由皇帝御览筛选。太女既然是未来的国君,以此类比亦无不妥之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温习年暗忖礼部拟定人选之时似乎以德才为第一标准,难免不合皇帝重视容貌的心意,当下灵机一动,进言道:“还有一人,虽然不在这推举名单上,但微臣听陛下方才所言便不由想到了他。”

“哦。是何人啊?”庆帝不免来了兴趣。

“便是陛下钦点的新科探花韩毓。臣有幸被陛下指派为殿试八位阅卷官之一,监考之时曾见过这位探花郎。说是颜如宋玉,貌比潘安亦不为过。”

庆帝略有些兴奋地拍了拍御座上的龙首,笑道:“朕想起来了,这个韩毓确实姿容绝佳。朕还记得他的卷子,字迹隽秀,文笔犀利,论述精道。”一顿,庆帝点了点头,道:“不错。不知他家世如何?”女主当国,外戚专权成了更需要防患于未然的一大问题。庆帝不得不为后世着想。

“启禀陛下,韩探花的父亲正是光禄寺少卿韩继韩大人。”温习年明白接下来他可以省些口水,由韩继自行奏对。

韩继自温习年口中报出自己独子的名字就已经开始惴惴不安。一方面,自己的儿子有希望成为太女殿下的驸马,也就是大禹未来国君的父亲,这对韩家来说自然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韩毓十年寒窗,希望能一展抱负的愿望必将破灭。女主当国,太女的驸马绝不会被允许参与国事。这对一个刚刚蟾宫折桂、跨马游街的少年才子来说,也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理想被剥夺,以及身为男子却“以色事人”,男性尊严的折辱。

但事到临头,容不得韩继多方思虑。何况这样的事又岂是他一个小小的光禄寺少卿所能推脱?韩继只能出列道:“臣韩继叩见陛下。”

韩继为官十分低调,庆帝对这位光禄寺少卿并无太深刻的印象,这也解释了为何皇帝不清楚韩毓的家世。

韩继接着向庆帝交代了韩家的祖宗十八代。庆帝听了十分满意。大约就是一家子屡试不第的读书人,自韩继往上就没有做过七品以上官的,从韩继这一代才在科举方面开了窍。韩家清而不贵,刚刚好。

庆帝当堂宣布:“那就定下来吧。楼爱卿,由你来草拟婚书。”其实朝中早有人议论,韩毓文采风度皆不下于当年的楼相。

楼凤棠领旨:“恭喜陛下觅得佳婿。”此刻认得韩毓本人的官员不免暗自比对了一番,皆认为虽则韩毓文采风流或许不下于十年前的楼相,但这一身位极人臣的蕴藉温雅,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实在大大不如,并且只怕他终此一生都不再有机会培养出这种只有站在庙堂之巅才会有的气韵。如此一想,众人又不免暗自替这位注定要成为“皇后”的少年才子可惜。毕竟作为一个男人,非但终身不得施展抱负,还会失去最根本的自由,在后宫中过完一生,实在算不上令人羡慕的前途。

庆帝并没有半点似群臣这般不能诉诸于口,却对新驸马近乎于怜悯的心态,他十分高兴地接受了群臣的恭贺。

为了避嫌,柳青纶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太女择驸马一事提出任何看法,而是随大流地跟众人一道恭贺皇帝和太女殿下。自从柳青纶被降级以来,已经十分懂得在庆帝面前掩饰对太女的影响力,从不在跟太女直接相关的事宜上提出与庆帝相左的意见。

群臣的朝贺之声让随波陷入了一种恍如置身噩梦般的没顶浪潮。她昨日才将不能宣之于口的恋慕之情倾诉给了意中人,并且得到了对方的回应。在她眼中,一切都前所未有地鲜活美好,甚至就连严苛的洪师傅都不再面目可憎。可谁知,转眼间她就要嫁给一个素未谋面之人,虽然那人在她一向最信任、崇拜的父皇口中才貌俱佳,但她已经将一颗心都交付给了顾轩,如何能另投他人怀抱。

下了朝,随波失魂落魄地坐上凤辇。垂帘方下,她的眼泪便再也抑制不住地夺眶而出。她方才挣扎犹豫再三都不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反对这桩婚事。原因再简单不过,她倾心恋慕之人是自己亲姐姐的未婚夫。她更不敢想象,倘若那些御史知晓了事情的真相,自己会受到怎样言辞犀利的攻击和侮辱。

“去鸾凤宫。”

细心的宫人虽然听出太女的声音仿佛不似往常一般清澈动人,却无人敢一探究竟。

柳思岚乍见下朝后的随波便发现她神情不对,仿佛哭过。她连忙屏退左右,急急问道:“我的儿,这是怎么了?”

“母后。”随波再也忍不住,扑进柳思岚怀中便放声悲泣。

柳思岚只得一边轻拍她的肩膀,一边柔声诱哄道:“哪个不长眼的在朝堂上又给你气受了?回头告诉你外公,好好收拾他。”

“母后。父皇今日早朝给儿臣定了一门亲事。儿臣不嫁。母后……”

柳思岚见随波哭得眼睛都有些红肿了,遂心疼地劝道:“我儿莫怕。告诉母后,定的人是谁?”随波及笄还早。只要不是既成事实,一切就都还有余地。

“新科探花韩毓。”随波几乎哭得哽咽,因而便是短短六个字亦说得断断续续。

“我儿放心,母后一定会让你随了自己心愿。”柳思岚心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