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沧海一粟 by 万径人踪 >

第15章

沧海一粟 by 万径人踪-第15章

小说: 沧海一粟 by 万径人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路军和东路军到是声势浩大,自从分头出发后,白天潜伏在叛军眼皮子底下的中路军加强营经常听到叛军哗然,总之,不是东路军遭受叛军的袭扰阻涩了进军,就是西路军和叛军在省界交火,态势胶着,惟独中路军的消息像是放进了魔法镜中反射过,飘忽怪诞得已经不能用不切实际来形容。 


        “贼党伪军兵分两路,由东、西两路而来,我等镇守三省交会的中路,没有机会立些战功,可惜了那些发财机会……” 

        “不,我倒是听说贼党是分兵三路的,而且东、西两路是疑兵,只有中路才是真正的主攻,集结了十万大军哪……” 

        叶非云躺在凌晨挖好的隐蔽坑中,听着巡岗叛军的交谈,心中暗笑。 

        “……你别告诉别人啊!我昨晚听见师部的哨兵和他兄弟说,贼党的中路军是那个号称‘天智’的薛天纵指挥的,大规模集结了十万大军,光大炮都有上千门哪!你说咱长官能……” 


        …… 

        渐行渐远的声音令叶非云愉悦已极,薛天纵这一招树上开花实在是高明,以中路军制造浩大声势来掩藏加强营的行动,并对东、西路军的真实行军进行了疑兵的混淆,令叛军无法猜测出到底哪里才是北伐军的主力,树上本无花,剪纸花以迷惑人,薛天纵看来是个剪花高手,将区区五千多人撒豆成兵,幻化成了十万的军队。 


        第二十二章 三省之会 

        中路北伐军的加强营很快就掠过重兵囤集防守的三省交会之处——汇梁市的范围。 

        加强营自出发以来,将所有的重型武器都拆卸成零件,只留步枪等轻武器,轻骑简从,每人只携带了十五天的口粮。 

        三天的昼伏夜出,换来了行动的隐秘,几次都在叛军的眼皮子底下隐蔽休息,借着地形和植被的掩护,每每都是对叛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叛军也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还在东川省境内“大规模”集结北伐的中路军,居然有一支加强营的兵力,携带了拆卸成零件的十六台山炮,在他们的巡哨范围内行进了两三天,穿越了他们主力重兵囤守的防御区。 


        穿越了防御区的加强营在裘致远的带领下,以更加高强度的行军速度向河中省省会至水城外的官柳庄挺进,昼伏夜出也改成了昼夜兼程,抄一些偏僻的乡间小路行进。 


        到了第五天,加强营已经赶到了官柳庄的庄外,也就在这个时候,在薛天纵的指挥下,汇梁市南的战场如同绚烂烟花一般的瑰丽。 

        不能不说薛天纵胸怀山河的儒将风范,指挥那三十六个连,如同画一幅泼墨画,一小勺墨挥洒出了整卷纸轴的画面,层层叠叠,深深浅浅,轻重有度,轻轻吹一口气,就能将墨化出各种形态的意境出来;又如同海洋中的那些鱼群,以许多的小个体,瞬间组成巨大的巨无霸生物形态,瞬间又幻化成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鳞光闪闪的刺眼模样,令猎食者望而却步…… 


        薛天纵简直具有撒豆成兵的魔力,三十六个连,以不断穿插,不断运动的状态,在东川省境内滚动北进,浩浩荡荡,俨然一副大军压境的模样,成功地吸引了成一民和刘正泓的目光,叛军显然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中路军是主攻,东、西两路是策应、是疑兵的判断,虽然对北伐军从哪里调来如此庞大的军队心存疑惑,却也因为明流的不表态和郑中翔的声援又相信几分,防御自然就开始以三省之会的汇梁市为重心。 


        十一月三十日,也就是中路军加强营出发的第六天,在中路军三十六个连的烟花迷雾般千变万化的排兵布阵的掩护下,东路军陈铭所部也已经成功插入了河中省东侧,西路军宋谦也成功地通过迂回的大回旋,甩开叛军的阻截,切向至水。 


        薛天纵接到东、西两路北伐军的电报时,正在军用地图前凝神,地图上那三十六个连的小箭头,已经围绕着指挥所的小红旗的推进方向,画成了一朵绚烂的花。 

        “立即命令各连停止穿插,向汇梁市靠拢集结,今夜子时发动总攻!”薛天纵肃了脸,命令很坚决,“通知东路军迅速南下河中省其他地区,光复叛军占领的各个城镇,西路军就北上吧!要迅速,告诉他们,叛军的主力我们只能牵制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还不收复,大家一起向国父谢罪去!” 


        十一月三十日的子夜时分,完成了全部兵力集结的中路军,忽然向北加速挺进,直接奔越了四十公里的路程,向汇梁市发起了攻击。 

        汇梁市位于东川省、山阴省和河中省三省的交界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成一民和刘正泓自然也不会对这个门户要害之地掉以轻心,除了留守省会至水一万五千部队外,其余各城市均只得千把兵力,惟独这个汇梁,集中了两个主力师将近两万五千人左右的兵力。 


        叛军沿交界处排出一道下弦月的防线,突向南边的月中部位是他们的主力师,由成一民亲自坐镇,用意显然是:死守汇梁,等北伐军锐气一过,各路人马散去之后,立即挥师南下,直取东阴。 


        成一民不是个外行,多年的草莽征战,也颇知道些兵法:“……他们虽号称十万大军,必定是到处拼凑而来,平时互不统属的军队,忽然集合到一起,即使是合,也难以统一指挥,也必然无法持久作战,我们只需要死守,待他们后勤出问题了之后,就会无功而返了!哈哈……想我成某也是一世英雄,岂会被这种纸老虎吓软?哈哈……” 


        成一民对形势的乐观确实正确,他虽被中路军花式分兵的进军方式迷惑了眼,却也明白:以静制动。 

        可惜的是,他面对的是“天智”薛天纵,他面对的不是一群各自为政的乌合之众,有句古话说的好:尿泡虽大无分量,称砣虽小担千斤。薛天纵这三十六个连的兵力,固然没有他们所施放的烟雾弹那么强大,实际战斗力却也不容小觑。 


        子时,薛天纵命令所有兵力以尖刀阵式从下弦月的左肋部切入,集中火力攻击叛军主力师的右翼护卫部队,命令的最后一句是:“尽全力撕开防线,全速切入叛军后方!” 


        山炮被薛天纵按下,这次进攻的目的不是要将叛军全歼,所有人都携带轻武器,鸦雀无声地掩向叛军。 

        这一场的厮杀是国父盛颂之离去后的第一场大仗,从第一声枪响之后,群情激昂的斗志就如火山般喷发出来,压抑了这么久的革命情怀终于找到了释放的缺口。 

        像是在一口巨大的铁锅中放了无数豆子架在火上烤,噼里啪啦的枪弹声连绵不绝,比过年是万家万户一起燃放爆竹的声音还要密集,汇梁市——这个三省交界的城市南郊,被这个夜晚做成了一个巨大的砚台,人都变成了墨条,砚开来,都化成了丹朱的一汪颜色,浸染了整个砚台。 


        没有人在意自己是否会在下一秒的流弹下躺倒,北伐的军人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舍我,革命,救国,救亡! 

        如同撕裂布帛,防线一旦被剪开一个小口,就迅速被割裂成一道通底的裂缝,以有心对无意,没有防备的叛军如何是薛天纵的对手?他们那里想的到,白天还在东川省境内缓慢前行的军队,怎么会忽然在晚上出现? 


        中路军那“十万大军”的消失也像是他们的出现一样,带上了诡异的色彩,整个演变就像薛天纵在成一民面前变了个戏法,在成一民还在伸着脑袋探究,薛天纵手里的那个苹果到底到哪里去了的时候,薛天纵已经将手中的匕首轻轻地搁在了趁一民的脖子上,谁胜谁负,了然耳! 


        迅速穿越叛军防线的中路军立即分兵两路,一路断后,一路打扮成叛军模样,趁着夜色骗开城门,薛天纵自然仍旧在防线南边兜游,欣赏叛军混乱的乱战:寻找不到中路军的他们开始像猫追尾巴一样,见着兵就开枪,就追击。 


        汇梁城外,一队队的“残兵”如破布条般堆积在城下。 

        “长官,开门哪!贼党的十万大军已经击破我军防线,成长官已经殉国了……” 

        “开门哪……贼党很快就要追来了……” 

        …… 

        声声哀号自然惊动了城内驻军,远望南边,火光隐隐,尘土滚滚,枪炮声确是比方才稀疏了许多。 

        简单的喊话过后,就打开城门将残兵放了进来。 

        第二十三章 黑云压城 

        一夜的乱战在黎明时分终于收场,等成一民终于找到自己的两个师长的时候,薛天纵已经施施然带着他那几台山炮和警卫进城去了。 

        成一民的愤怒可想而知,收拾那两万多的军马,愤而围城。事到如今,成一民也已经明白了薛天纵这里的兵力其实并不多,截击了整个后半夜的“十万大军”,早就自己泄了鼓胀的气,缩微成一个精干的数千人的兵力,进城去了。 


        此时,反客为主的薛天纵正端坐在汇梁城内,手中拿着一杯茶,喝了一口,顿时眉头皱成一团:“电令加强营立即攻城!通知东、西两路人马,我们已经进城,成一民和他的两个加强师都在汇梁城外围攻。” 


        走到军用地图前,薛天纵沉默了一会,忽然开口:“传我命令,从现在起,坚守城内,就算是成一民将这里围成一座孤城也不要惊慌!我料他三日之后必然退去!各个城门、城墙务必守好了,将四台山炮每个城门各架一台,守城军士分成两拨,各十五个连,昼夜轮替,余下六个连巡逻城中各处,不许放过任何一个奸细!” 


        叶非云和苏也知道攻城命令的时候,已经是全营集合,蓄势待发了,营长裘致远命令炮兵科的兵士将山炮迅速组装,调试妥当,准备立即开往至水城下。 

        “我,裘某人,没有薛长官那样的‘天智’!众位青盟兄弟,若无死伤,那是我裘某人在欺骗你们,大家都是我的生死兄弟、骨肉手足,都是抱着革命救国的心思,考入青盟,来到战场!从我们参军的那一天起,从我们考入青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已经将这个生命交付给了战场,我没有奢望过能够活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有。贪生怕死不是我等青盟子弟的东西,把这些都还给那些背叛革命,背叛尚国的哲国走狗吧! 


        现在,我号令:不夺下至水,绝不退军!若有胆敢后退一步者,人人得而诛之!死也要给我死在至水城内!” 

        “至水不夺,誓不退军!至水不夺,誓不退军!至水不夺,誓不退军!……” 

        八百人的雄壮口号回响在官柳庄上空,每一个人,都将那身粗布军服穿戴得精神抖擞,斜跨单肩的弹药带子连同腰间的军用宽皮带扎的紧紧的,脚上的土布军鞋外无一例外地套上了麻蓑编的草鞋。 


        叶非云被派去填炮弹,苏也就“幸运”些,被拉去了冲锋队,是第一批攻城的突击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