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章墨 >

第51章

章墨-第51章

小说: 章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须老者惊骇地看着自己的炼魂幡内所有高阶魂魄包括那起尘修士的魂魄被那不起眼的气态墨汁消灭,吓的魂都飞了。

    他杀人时毫不手软,可自身却极其怕死,趁着王行还在愣神之时,收起宝剑和炼魂幡便连滚带爬地向大殿出口逃去。

    嗯?

    王行回过神来,看见这一幕,冷哼一声,脚下一动,迅速拦在白须老者退路之上,而后一指点出,一道剑字虚符显现,停留在白须老者额头之前。

    白须老者立马吓得魂飞魄散,跪在地上连连求饶:“哎呀,少侠饶命啊,这其中必然是有误会呀,少侠念老夫修为不易,饶老夫一命吧!”

    王行看着这跪地求饶的白须老者,那还有半点之前仙风道骨的样子,冷笑一声,说道:“说!王熙与你究竟有和恩怨,要你这样一个修仙者拉下身份来针对!”

    “我,我只是被门派派下来接手这凡人国家,用长生丹与皇帝交易,获取资源的啊,这王熙当年劝阻那凡人朝廷不要信于我等,惹怒了我,我才出此下策的呀!”白须老者头低在地上颤抖着说着。

    “哼!一派胡言!”王行怒哼一声,从储物袋中取出一物,往空中一抛,那物一阵旋转,稳定下来停在空中缓缓摊开,竟是一副意境极其高深的字画,正是之前王行在祖父被烧毁的小苑中获得的那副墨宝。

    “你口口声声说王熙触犯天怒,还用鬼魂封我王府后山气脉,怎么可能是为这等小事,赶快如实招来,不然取你性命!”王行指着那副墨宝沉声道。

    “这,这。”白须老者有些怔怔地看着那幅墨宝,片刻之后才终于地哭丧道,“这真不管我的事啊,我只是奉命办事的,这王熙当年受那李太白之邀入青莲居学习论道,以凡人之身感悟了极为高深的意境,惹得昆仑一些大人物不喜嫉妒,而之后他又在鹅湖之辩上助李太白舌战群修,力挫众学术大修,这才招来嫉恨,可众大修又忌于诗仙太白之威不敢妄动。待太白渡劫失败,身陨道消之后,才派我来对付王熙的呀,我真的不是有意为难你王府的啊,要怪只怪这王熙身为凡人却获得了凡人不该感悟的东西啊!”

    王行听着这白须老者的一番哭诉,心头却是震惊无比,没想到自己的祖父居然和传说之中自己最为崇拜的诗仙太白有这般交集!鹅湖之辩,一场记录在无数典籍之上的玄域盛会,诗仙之名彻底传遍天下,然而典籍只记述了结果,过程却寥寥无几,显然是被有心人抹去,自己的祖父居然是那一盛会上的主角,王行感到无比骄傲。

    而据玄墨子所说,诗仙太白似乎也是出自梅山,和自己同出一脉,不得不说,命运在冥冥之中出现了太多巧合。

    “原来如此,没想到我王府还有这般往事,倒是多谢你告知了。不过你作恶多端,炼制这炼魂幡已是十恶不赦,所以,去死吧!”王行淡淡地说着,指尖剑符激射而出,直接没入白须老者眉心,那白须老者哼都没哼一声便直挺挺地倒下了。

    王行叹息一声,没想到此行回到临安,居然能解开他多年的心结,此后他在修行路上也少了一道心魔,实乃机缘。

    他回过头来,望向那已是目瞪口呆的皇帝,眼色愈发寒冷。

    皇帝此刻已是绝望,连大仙师出手都在败这妖魔一般的少年手下,看来自己此生已决,大唐国运也到临头,顿时面色死灰。

    “夫君!”这时一道清脆的哭泣声传来,只见一个美貌宫装妇女抱着一个孩子梨花带雨般地从大殿后头跑来,扑入皇帝的怀中。

    “彩衣,你怎么来了,快走,这里危险,快带着平儿走!”没想到一向软弱的皇帝在亲人面前居然也能表现出勇敢的一面。

    “不,我不走,你死了我和平儿怎么活啊!”美妇哭泣着和皇帝相拥在一起,那个叫平儿的孩子也跟着父母一起哭了起来。

    王行看着那出现的美妇,心中一惊,居然是她!

    “没想到我后宫佳丽三千,在这危险之际只有你来到了我的面前,彩衣,我们来世再做夫妻。”皇帝看着彩衣,温柔地说着,已然忘记了生死,忘记了害怕。

    “不!”彩衣突然挣脱了皇帝的怀抱,跪倒在王行面前,哭泣着说:“仙师!求您饶我家夫君一命吧,他是个明君,也心系百姓,这些年唐国国泰民安都是他的功绩,只是一心迷了仙途,欲求长生,才误入歧途的啊,球您饶他一命吧!”

    王行望着地上长跪不起的美妇,心中感慨不已,终于叹息一声,说:“彩衣,抬起头来,看看我是谁。”

    这有些熟悉的声音让彩衣心中一惊,她抬起头,待看清了王行的面容之后,立马回想起十年之前那个自己特别依恋的身影。

    “你是王行哥哥!”彩衣捂着嘴一声惊呼。

    “嗯。”王行望着昔日玩伴,如今已经成为人妻,不由感慨。

    彩衣愣神了好一会,才想明白了许多,又缓缓地下头,请求般地哭泣道:“王行哥哥,哦不,仙师,王府一事已是过往,何不放下,绕过我的夫君和孩子呢,彩衣愿意做牛做马服侍仙师。”

    王行叹息一声:“你这又是何必。”

    说着一抬手,一道气劲柔和地将彩衣扶起。

    “我本不是嗜杀之人,如今探明真相,而背后元凶也已伏罪,我不会再过追究。”王行的声音又回到了之前的冰冷,十年已过,仙凡之别,他不会再和彩衣有任何交集了,“只是你,身为一国之君,理应心系天下百姓,你无仙缘不必再逐长生,此后便安心打理社稷吧。”

    得知自己被绕过一命,皇帝喜极而泣,和彩衣一起连忙下跪道谢:“多谢仙师饶命!”

    就在王行准备收回墨宝离开此地之时,却突然发现那个叫平儿的孩子正盯着那副墨宝,怔怔出神。

    “平儿,快跪下!”彩衣低声喝道,生怕因为自己的孩子惹得王行不快。

    王行微笑地对着彩衣挥了挥手,示意没事,然后拿着墨宝来到平儿面前,轻声问道:“你叫平儿是吗?”

    平儿有些害怕地看了王行一眼,在得到父母眼神的示意之后,脆声说道:“我叫李平。”

    “李平,道平天下,不错不错。”王行观察着平儿的身体,以及他体内的经脉情况,发现他居然是一个天赋不错的仙苗,也就是传说中的仙缘者,而且见这孩子小小年纪便对那墨宝感兴趣,显然于书道上天赋不俗,顿时生起了爱才之心,想来自己修为以至起尘,也是可以收徒了。

    “你对这墨宝很感兴趣是吗。”

    “嗯!”平儿兴奋的点点头,仍是有些恋恋不舍地看着那幅墨宝,眼中满是欣喜之色。

    “那你愿意修仙吗?”王行继续问道。

    平儿显得有些疑惑,看向自己的父母,而皇帝和彩衣脸上都是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仙师,莫非我家平儿真的是有仙缘?”皇帝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

    王行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然后静静地看向平儿,说:“如果跟我走了,以后可能很难回来看父母了,但你能见到好多好多和这一样的墨宝。”

    平儿一听还有好多好多墨宝,眼中异彩流出,但听说要离开父母,很是犹疑不定,但最后还是点了点头,脆声说:“我愿意!”

    三个大人都是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 ; ;
第六十五章 回首路
    临安城面临信阳河,背靠大山,十万里大山无边无际,山路崎岖,难登如天,世人称之蜀山。

    蜀山之险,令人畏惧,然而穷山恶邻深处,世传常有仙人显迹,太白寻仙,数次踏足蜀山深处,留下脍炙名篇无数。

    人登山而为仙,蜀山在凡人心中已然成为仙家奇地,成为无数凡人向往之所,每年入蜀山寻仙未果而死的凡人不知几何,只是他们不知,这蜀山深处只有无数在仙路上奔波的修仙者,哪来真仙。

    在远离临安,深入蜀山山脉数百里的深处,一高一矮两个身影在崎岖寨道上艰难行走着。

    矮小的那个眉清目秀,竟然只是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孩子,若让其他凡人看见必然难以理解,这蜀山道处处危险,毒虫猛兽不断,山匪强盗横行,这样一个小孩怎么走到这里的。

    此刻孩子脸上满是认真之色地思考着什么,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在寨道上,额头上汗水擦干了一遍又一遍。

    “先生,我想那幅墨宝上文章说的不是山路崎岖,专为考验人而生。人行崎路,登山为仙,人生于天地之间,均有各自之志,该是人择崎岖山路而行,磨砺自身,而非山路为人而崎岖。”孩子有些倔强地回头说着,脚下却是不小心踩了个空,尖叫一声就要坠下,却被一只有力的大手拉住。

    “你这想法倒也有意思,不过专心走路!”先生语气有些严厉地训斥着,眼中却满是赞许柔和之意,这孩子年龄虽小,但从小在母亲影响下受书墨熏陶,文学修养甚高,而且天赋极佳,又没有被那些儒道学说禁锢思想,所以常有一些惊人言论见解让得自己都很是吃惊。

    “是,先生!”孩子有些后怕地看着脚下深渊,吐了吐舌头说道,小心地向寨道内侧靠了靠。

    这两人,正是半月之前离开临安进入蜀山道的王行李平师徒俩。

    在简单地和父母告别之后,李平便拜了王行为师,随王行进了蜀山。

    离别并没有多么悲伤,一来李平只是一个孩子,贪玩心重,又极其向往王行口中说的那数不清的墨宝,二来他的父母极其明理,知道孩子仙缘来之不易,虽然不舍,但也只是表达了支持之意。

    本来王行施展遁空术或是驾驶从那白须老者那里获得的飞行法器,几天时间便可回到蜀山山门,但他不希望李平仙路这般轻松平静,虽然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也该早些明白仙途之艰难,这于他之后的修行之路极其重要,所以他没有直接将李平带回蜀山山门,而是沿着这对凡人而言难如登天的蜀山道步步而上,让他获得一些磨练。

    蜀山道险,对一个从未修行过的孩子来说着实艰难了些,但令王行欣慰的是,李平居然在他的帮助下一直坚持了下来,这一走便是半月。

    期间休息之时,王行便一边用灵力蕴养他的身体,一边向他介绍修仙界的情况。

    李平听的极为认真,且理解能力比一般同龄孩子强了太多,在王行的耐心讲解之下对那个更大的世界有了许多了解。

    然而最能吸引李平的还是王行向他展示的各种墨宝,往往能让他沉浸其中半天。

    王行时时取出那幅从祖父王熙后山小苑中获取的墨宝,潜下心来细细感悟,在李平一次问取其中意味之时对他讲出了自己的见解,然而李平似乎对这幅墨宝有不同的理解,便和王行争论了起来。

    王行细细品味着那幅墨宝之中的意境,对比之下,竟是发现李平的理解似乎更加贴近,不由笑道:“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