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鲁迅 >

第345章

鲁迅-第345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年纪念,吾人于沉痛之余,应想法达到救国目的,救国之道甚多,如道德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最近又有所谓航空运动及节约运动,前者之动机在于国防与交通上建设,此后吾人应从根本上设法增强国力,不应只知向外国购买飞机,至于节约运动须一面消极的节省消费,一面积极的将金钱用于生产方面。

  在此国家危急之秋,吾人应该各就自己的职务上尽力量,根据总理的一贯政策,来做整个三民主义的实施。

  吴敬恒讲纪念意义(中央社)

  南京十八日——中央十八日晨八时举行九一八二周年纪念大会,到中委汪兆铭陈果夫邵元冲陈公博朱培德贺耀祖王祺等暨中央工作人员共六百余人,汪主席,由吴敬恒演讲以精诚团结充实国力,为纪念九一八之意义,阐扬甚多,并指正爱国之道,词甚警惕,至九时始散。

  汉口静默停止娱乐(日联社)

  汉口十八日——汉口九一八纪念日华街各户均揭半旗,省市两党部上午十时举行纪念会,各戏院酒馆等一律停业,上午十一时全市人民默祷五分钟。

  广州禁止民众游行(路透社)

  广州十八日——各公署与公共团体今晨均举行九一八国耻纪念,中山纪念堂晨间行纪念礼,演说者均抨击日本对华之侵略,全城汽笛均大鸣,以警告民众,且有飞机于行礼时散发传单,惟民众大游行,为当局所禁,未能实现。

  东京纪念祭及犬马(日联社)

  东京十八日——东京本日举行九一八纪念日,下午一时在日比谷公会堂举行阵亡军人遗族慰安会,筑地本愿寺举行军马军犬军鸽等之慰灵祭,在乡军人于下午六时开大会,靖国神社举行阵亡军人追悼会。

  但在上海怎样呢?先看租界——雨丝风片倍觉消沉

  今日之全市,既因雨丝风片之侵袭,愁云惨雾之笼罩,更显黯淡之象。

  但驾车遍游全市,则殊难得见九一八特殊点缀,似较诸去年今日,稍觉消沉,但此非中国民众之已渐趋于麻木,或者为中国民众已觉悟于过去标语口号之不足恃,只有埋头苦做之一道乎?所以今日之南市闸北以及租界区域,情形异常平安,道途之间,除警务当局多派警探在冲要之区,严密戒备外,简直无甚可以纪述者。

  以上是见于《大美晚报》〔2〕的,很为中国人祝福。

  至华界情状,却须看《大晚报》的记载了——今日九一八华界戒备公安局据密报防反动今日为“九一八”,日本侵占东北国难二周纪念,市公安局长文鸿恩,昨据密报,有反动分子,拟借国难纪念为由秘密召集无知工人,乘机开会,企图煽惑捣乱秩序等语,文局长核报后,即训令各区所队,仍照去年“九一八”实施特别戒备办法,除通告该局各科处于今晨十时许,在局长办公厅前召集全体职员,及警察总队第三中队警士,举行“九一八”国难纪念,同时并行纪念周外,并饬督察长李光曾派全体督察员,男女检查员,分赴中华路,民国路,方浜路,南阳桥,唐家湾,斜桥等处,会同各区所警士,在各要隘街衙,及华租界接壤之处,自上午八时至十一时半,中午十一时半至三时,下午三时至六时半,分三班轮流检查行人。

  南市大吉路公共体育场,沪西曹家渡三角场,闸北谭子湾等处,均派大批巡逻警士,禁止集会游行。

  制造局路之西,徐家汇区域内主要街道,尤宜特别注意,如遇发生事故,不能制止者,即向丽园路报告市保安处第二团长处置,凡工厂林立处所,加派双岗驻守,红色车巡队,沿城环行驶巡,形势非常壮严。

  该局侦缉队长卢英,饬侦缉领班陈光炎,陈才福,唐炳祥,夏品山,各率侦缉员,分头密赴曹家渡,白利南路,胶州路及南市公共体育场等处,严密暗探反动分子行动,以资防范,而遏乱萌。

  公共租界暨法租界两警务处,亦派中西探员出发搜查,以防反动云。

  “红色车”是囚车,中国人可坐,然而从中国人看来,却觉得“形势非常壮严”

  云。

  记得前两天(十六日)出版的《生活》〔3〕所载的《两年的教训》里,有一段说——“第二,我们明白谁是友谁是仇了。

  希特勒在德国民族社会党大会中说:

  ‘德国的仇敌,不在国外,而在国内。

  ‘北平整委会主席黄郛说:“和共抗日之说,实为谬论;剿共和外方为救时救党上策。

  ‘我们却要说’民族的仇敌,不仅是帝国主义,而是出卖民族利益的帝国主义走狗们。

  ‘民族反帝的真正障碍在那里,还有比这过去两年的事实指示得更明白吗?“

  现在再来一个切实的注脚:分明的铁证还有上海华界的“红色车”!是一天里的大教训!

  年年的这样的情状,都被时光所埋没了,今夜作此,算是纪念文,倘中国人而终不至被害尽杀绝,则以贻我们的后来者。

  是夜,记。

  BB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2〕《大美晚报》美国人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

  一九二九年四月创刊,一九三三年一月增出中文版,一九四九年五月上海解放后停刊。

  〔3〕《生活》周刊,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一九二五年十月在上海创刊。

  一九二六年十月起由邹韬奋主编,一九三三年独立出版,同年十二月在国民党当局压迫下停刊。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致《文学月报》编辑的一封信起应〔2〕兄:

  前天收到《文学月报》第四期,看了一下。

  我所觉得不足的,并非因为它不及别种杂志的五花八门,乃是总还不能比先前充实。

  但这回提出了几位新的作家来,是极好的,作品的好坏我且不论,最近几年的刊物上,倘不是姓名曾经排印过了的作家,就很有不能登载的趋势,这么下去,新的作者要没有发表作品的机会了。

  现在打破了这局面,虽然不过是一种月刊的一期,但究竟也扫去一些沉闷,所以我以为是一种好事情。

  但是,我对于芸生先生的一篇诗〔3〕,却非常失望。

  这诗,一目了然,是看了前一期的别德纳衣的讽刺诗〔4〕而作的。

  然而我们来比一比罢,别德纳衣的诗虽然自认为“恶毒”,但其中最甚的也不过是笑骂。

  这诗怎么样?有辱骂,有恐吓,还有无聊的攻击:其实是大可以不必作的。

  例如罢,开首就是对于姓的开玩笑〔5〕。

  一个作者自取的别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譬如“铁血”,“病鹃”之类,固不妨由此开一点小玩笑。

  但姓氏籍贯,却不能决定本人的功罪,因为这是从上代传下来的,不能由他自主。

  我说这话还在四年之前,当时曾有人评我为“封建余孽”,其实是捧住了这样的题材,欣欣然自以为得计者,倒是十分“封建的”的。

  不过这种风气,近几年颇少见了,不料现在竟又复活起来,这确不能不说是一个退步。

  尤其不堪的是结末的辱骂。

  现在有些作品,往往并非必要而偏在对话里写上许多骂语去,好像以为非此便不是无产者作品,骂詈愈多,就愈是无产者作品似的。

  其实好的工农之中,并不随口骂人的多得很,作者不应该将上海流氓的行为,涂在他们身上的。

  即使有喜欢骂人的无产者,也只是一种坏脾气,作者应该由文艺加以纠正,万不可再来展开,使将来的无阶级社会中,一言不合,便祖宗三代的闹得不可开交。

  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如果一味鼓噪,已是《三国志演义》式战法,至于骂一句爹娘,扬长而去,还自以为胜利,那简直是“阿Q”式的战法了。

  接着又是什么“剖西瓜”〔6〕之类的恐吓,这也是极不对的,我想。

  无产者的革命,乃是为了自己的解放和消灭阶级,并非因为要杀人,即使是正面的敌人,倘不死于战场,就有大众的裁判,决不是一个诗人所能提笔判定生死的。

  现在虽然很有什么“杀人放火”的传闻,但这只是一种诬陷。

  中国的报纸上看不出实话,然而只要一看别国的例子也就可以恍然,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7〕(虽然没有成功),并没有乱杀人;俄国不是连皇帝的宫殿都没有烧掉么?而我们的作者,却将革命的工农用笔涂成一个吓人的鬼脸,由我看来,真是卤莽之极了。

  自然,中国历来的文坛上,常见的是诬陷,造谣,恐吓,辱骂,翻一翻大部的历史,就往往可以遇见这样的文章,直到现在,还在应用,而且更加厉害。

  但我想,这一份遗产,还是都让给叭儿狗文艺家去承受罢,我们的作者倘不竭力的抛弃了它,是会和他们成为“一丘之貉”的。

  不过我并非主张要对敌人陪笑脸,三鞠躬。

  我只是说,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

  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8〕,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刚才想到了以上的一些,便写出寄上,也许于编辑上可供参考。

  总之,我是极希望此后的《文学月报》上不再有那样的作品的。

  专此布达,并问

  好。

  鲁迅。

  十二月十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文学月报》第一卷第五、六号合刊。

  〔2〕起应即周扬,湖南益阳人,文艺理论家,“左联”领导成员之一。

  当时主编《文学月报》。

  〔3〕芸生原名邱九如,浙江宁波人。

  他的诗《汉奸的供状》,载《文学月报》第一卷第四期(一九三二年十一月),意在讽刺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的反动言论,但是其中有鲁迅在本文中所指出的严重缺点和错误。

  〔4〕别德纳衣的讽刺诗指讽刺托洛茨基的长诗《没工夫唾骂》(瞿秋白译,载一九三二年十月《文学月报》第一卷第三期)。

  〔5〕对于姓的开玩笑原诗开头是:“现在我来写汉奸的供状。

  据说他也姓胡,可不叫立夫“。

  按胡立夫是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日军侵占上海闸北时的著名汉奸。

  〔6〕“剖西瓜”原诗中有这样的话:“当心,你的脑袋一下就要变做剖开的西瓜!”

  〔7〕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即德国十一月革命。

  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一九年德国无产阶级、农民和人民大众在一定程度上用无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和形式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随后,在社会民主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失败。

  〔8〕“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见宋代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喜,原作嬉。
  沙

  近来的读书人,常常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