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鲁迅 >

第314章

鲁迅-第314章

小说: 鲁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色变换不定,西人每以之试验化学。

  EE

  〔1〕本篇录自周作人《关于鲁迅》一文,作于一八九八年。

  〔2〕土螺斯英语tuberose的音译,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墨西哥,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清代顾禄《题画绝句》卷下:“晚香玉,种来西方,……本名土蠃斯,圣祖锡以今名。”圣祖,指清康熙帝。

  〔3〕吉祥草又称松寿兰、观音草,石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4〕里低母斯英语litmus的音译,即石蕊。

  地衣类植物。
  势所必至,理有固然

  有时发表一些顾影自怜的吞吞吐吐文章的废名先生,这回在《人间世》上宣传他的文学观了:文学不是宣传。

  〔2〕这是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茧了的议论。

  谁用文字说“文学不是宣传”的,也就是宣传——这也是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茧了的议论。

  写文章自以为对于社会毫无影响,正如称“废名”而自以为真的废了名字一样。

  “废名”就是名。

  要于社会毫无影响,必须连任何文字也不立,要真的废名,必须连“废名”这笔名也不署。

  假如文字真的毫无什么力,那文人真是废物一枚,寄生虫一条了。

  他的文学观,就是废物或寄生虫的文学观。

  但文人又不愿意做这样的文人,于是他只好说现在已经下掉了文人的招牌。

  然而,招牌一下,文学观也就没有了根据,失去了靠山。

  但文人又不愿意没有靠山,于是他只好说要“弃文就武”〔3〕了。

  这可分明的显出了主张“为文学而文学”者后来一定要走的道路来——事实如此,前例也如此。

  正确的文学观是不骗人的,凡所指摘,自有他们自己来证明。

  EE

  〔1〕本篇据手稿编入,署名直入。

  势所必至,理有固然,语出宋人托名苏洵所作《辩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2〕废名即冯文炳(1901—1967),笔名废名,湖北黄梅人,小说家。

  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

  著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等。

  他在《人间世》第十三期(一九三四年十月)发表的《知堂先生》一文中说:“古今一切的艺术,无论高能的低能的,总而言之都是道德的,因此也就是宣传的,……当下我很有点闷窒,大有呼吸新鲜空气之必要。

  这个新鲜空气,大约就是科学的。“

  《人间世》,小品文半月刊,林语堂主编。

  一九三四年四月五日创刊于上海,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出至第四十二期停刊。

  该刊主要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的小品文。

  〔3〕“弃文就武”周作人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写的《弃文就武》一文(后收入《苦茶随笔》)中说:“我自己有过一个时候想弄文学,不但喜读而且还喜谈,差不多开了一间稻香村的文学小铺,一混几年,不惑之年倏焉已至,忽然觉得不懂文学,赶快下匾歇业,预备弃文就武。”
  书苑折枝(二)

  宋周密《癸辛杂识》〔2〕续集下:盐官县学教谕黄谦之,永嘉人,甲午岁题桃符云,“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

  为人告之官,遂罢。

  案:元上谕多用白话直译,“怎生呵”“那般者”皆谕中习见语,故黄以为戏。

  今人常非薄今白话而不思元时敕,盖以其已“古”也。

  甲午是忽必烈〔3〕至元三十一年(1295),其年正月,忽必烈死。

  同上别集下:或作散经名《物外平章》,云,“尧舜禹汤文武,一人一堆黄土;夔稷伊周,一人一个髑髅。

  大抵四五千年,著甚来由发颠?假饶四海九州都是你底,逐日不过吃得半升米。

  日夜宦官女子守定,终久断送你这泼命。

  说甚公侯将相,只是这般模样。

  管甚宣葬敕葬,精魂已成魍魉。

  姓名标在青史,却干俺咱甚事?

  世事总无紧要,物外只供一笑。“此语亦可发一笑也。

  案:近长沙叶氏刻《木皮道人鼓词》〔4〕,昆山赵氏刻《万古愁曲》〔5〕,上海书贾又据以石印作小本,遂颇流行。

  二书作者生明末,见世事无可为,乃强置己身于世外,作旁观放达语,其心曲与此宋末之作正同。

  宋唐庚〔6〕《文录》:《南征赋》,“时廓舒而浩荡,复收敛而凄凉。”词虽不工,自谓曲尽南迁时情状也。

  案:今日用之《民气赋》或《群众运动赋》,亦自曲尽情状。

  清严元照《蕙阸杂记》〔7〕:西湖岳庙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

  词既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殿大学士。

  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

  虽属可笑,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偏和岳飞〔8〕词,有如是诈伪;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笑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

  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九月十六日《北新》周刊第四十七、四十八期合刊,署名楮冠。

  〔2〕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济南(今属山东)人,南宋词人。

  曾官义乌(今属浙江)令。

  《癸辛杂识》是他居住杭州癸辛街时写的杂记,分前集、后集、别集、续集,共六卷。

  〔3〕忽必烈(1214—1294)

  即元世祖,元朝的建立者。

  文中的至元三十一年应是一二九四年。

  〔4〕长沙叶氏即叶德辉,参看本卷第110页注〔18〕。

  《木皮道人鼓词》,当为《木皮散人鼓词》,又称《木皮词》。

  作者贾凫西(1592—1674),名应宠,字凫西,别号木皮散人、木皮散客,明末清初山东曲阜人。

  叶氏所刻《木皮散人鼓词》一卷,收入《双煤景暗丛书》。

  〔5〕昆山赵氏即赵贻琛,江苏昆山人。

  《万古愁曲》,又名《击筑余音》,一卷,共二十曲,有几种版本,内容互有出入。

  赵氏刻本刊于一九二○年十一月,署“昆山归庄玄恭”作,收入《又满楼丛书》;又有坊间石印白纸巾箱本,署“明熊开元檗庵著”。

  按归庄、熊开元皆为明末清初人。

  〔6〕唐庚(1071—1121)字子西,丹眣(今属四川)人。

  曾任博士,宋徽宗政和初年被谪贬到岭南(今广东一带)。

  所著《文录》一卷;又有《唐子西集》二十四卷,《南征赋》见该书卷一。

  〔7〕严元照(1773—1817)字修能,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

  《蕙阸杂记》,读书笔记,一卷。

  〔8〕严嵩(1480—1567)字帷中,江西分宜人。

  明世宗时任华盖殿大学士,官至太子太师。

  他长期专权,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曾害死主张抵抗鞑靼入侵的吏部尚书夏言。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后被主和派宋高宗、秦桧杀害,宁宗时追封鄂王。
  书苑折枝(三)

  明陆容《菽园杂记》〔2〕四:僧慧癌涉猎儒书而有戒行,永乐中尝预修《大典》,归老太仓兴福寺。

  ……尝语坐客云:“此等秀才,皆是讨债者。”客问其故,曰:“洪武间秀才做官,吃多少辛苦,受多少惊怕,与朝廷出多少心力,到头来小有过犯,轻则充军,重则刑戮,善终者十二三耳。

  其时士大夫无负国家,国家负士大夫多矣。

  这便是还债的。

  近来圣恩宽大,法网疏阔,秀才做官,饮食衣服舆马宫室子女妻妾,多少好受用,干得几许好事来?到头全无一些罪过。

  今日国家无负士大夫,天下士大夫负国家多矣。

  这便是讨债者。“……案:无论什么局面,当开创之际,必靠许多”还债的“;创业既定,即发生许多”讨债者“。

  此“讨债者”发生迟,局面好;发生早,局面糟;与“还债的”同时发生,局面完。

  呜呼“还债的”

  也!

  元人《东南纪闻》〔3〕一:刘平国宰,京口人。

  (中略)有《漫塘集》,文挟伟气。

  其尺牍有云:“今之所谓豪杰士者,古之所谓破落户者也。”意有所指,知者以为名言。

  (下略)

  案:也可以说:豪杰士者,破落户之已阔者也。

  破落户者,豪杰士之未阔或终于不阔者也。

  清陈祖范《掌录》〔4〕上:行事之颠倒者:三国时孙吴立制,奔亲丧者罪大辟;北齐敕道士剃发为沙门;宋宣和中,敕沙门著冠为道士;……元皊焚《史记》于国子;……政和间著令,士庶习诗赋者杖一百!

  案:知道古来做过如许颠倒事,当时也并不为奇,便可以消去对于时事的诧异心不少。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月十六日《北新》周刊第五十一、五十二期合刊,署名楮冠。

  〔2〕陆容(1436—1494)字文量,号式斋,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

  《菽园杂记》,笔记集,十五卷,本段引文见卷二。

  〔3〕《东南纪闻》元人笔记集,不著撰人,原书已佚。

  现存三卷,系从《永乐大典》录出,主要记载宋代故事传闻。

  〔4〕陈祖范字亦韩,清代江苏常熟人。

  《掌录》,笔记集,二卷。

  按关于焚《史记》于国子,宋代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卷下有这样的记载:“崇宁间立三舍法,虽崇经术,亦未尝废史。

  而学校为之师长者本自间出,自知非所学,亦幸时好以倡其徒,故凡言史皆力诋之。

  尹天民为南京教授,至之日,悉取《史记》而下至欧阳文忠集焚讲堂下,物论喧然。“
  书苑折枝

  余颇懒,常卧阅杂书,或意有所会,虑其遗忘,亦慵于钞写,但偶夹一纸条以识之。流光电逝,情随事迁,检书偶逢昔日所留纸,辄自诧置此何意,且悼心境变化之速,有如是也。长夏索居,欲得消遣,则录其尚能省记者,略加案语,以贻同好云。十六年八月八日,楮冠病叟漫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2〕二十五引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3〕: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案:帝王立言,诫饬其子,而谓作文“且须放荡”,非大有把握,那能尔耶?

  后世小器文人,不敢说出,不敢想到。

  清褚人获《坚瓠九集》〔4〕卷四:《通鉴博论》〔5〕:“汉高祖取天下,皆功臣谋士之力。天下既定,吕后杀韩信彭越英布等,夷其族而绝其祀。传至献帝,曹操执柄,遂杀伏后而灭其族。或谓献帝即高祖也;伏后即吕后也;曹操即韩信也;刘备即彭越也;孙权即英布也。故三分天下而绝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