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 >

第30章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第30章

小说: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使后方基地很快丢失。
  如果说,关羽的第一个失误还有因孙、曹勾结,偷袭荆州这样难以逆料的客观因素,那么,他的第二个失误则是无法原谅的。因为关羽在八月“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三国志》卷三十七《庞统传》。的有利条件下都没有攻破襄樊,到了十月旱季,就更没有取胜的希望了。而且魏将徐晃率援兵已到达樊城附近,“晃营距羽围三丈所,作地道及箭飞书与(曹)仁,消息数通,围里闻之,志气百倍”,《资治通鉴》卷六十八“献帝建安廿四年”。更加坚定了守城魏军的信心,也使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有利于魏军而不利于蜀军的变化。因而,关羽继续围攻襄樊是毫无战术价值的,况且曹操已将孙权“讨羽自效”、偷袭荆州的计划透露给关羽,关羽如迅速返师回救,则荆州可保,蜀军可全。可惜关羽“犹豫不能去”,致使蜀军不仅受挫于徐晃,而且延误了回救南郡的时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襄樊之役与关羽失荆州(4)
关羽所犯的第三个致命错误,是得知荆州失陷的消息后,不顾一切,冀图夺回南郡。江陵、公安并非蜀军战败而丢失,而是傅士仁、糜芳二将投降所致,东吴大军兵不血刃而得二城,其兵力未损一兵一卒,士气正旺,且据城为守,关羽以人心惶惶、疲惫不堪之师进击吴军,岂有得胜之理。更为愚蠢的是,关羽在行军退还江陵的途中,还“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责问其违背同盟。吕蒙乘机展开攻心战术,厚待使者,并使其“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使者回营,私相传闻,“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致使关羽军心被彻底瓦解,“吏士无斗心”同上。,及至关羽醒悟,吴军已合围了前来自投罗网的蜀军。关羽慌乱中败退麦城,为时已晚,只得束手被擒。如果关羽不去复夺南郡,而是向西与驻守在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会合,则尚可保存相当数量的有生力量,关羽父子也不至于成为潘璋、马忠的刀下之鬼。可见,所谓“关羽的指挥也是成功的”的论断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事实上,正是由于关羽在指挥襄樊之役时不断失误,才步入了失败的泥潭。
  2。强权外交,导致孙刘联盟破裂
  敌国政治集团的斗争,着重军事自不待言,然而外交亦不容忽视。如果说军事是流血的政治的话,那么外交则是不流血的军事。敌国相争,争取奥援,无疑加强自身的力量。关羽失荆州,败死临沮,固然因素很多,然而其中刘备、关羽重军事而轻外交,导致孙刘联盟破裂,化友为敌,则是一大原因。
  联孙抗曹,这是诸葛亮《隆中对》路线的外交策略。是时天下未定,群雄逐鹿,曹操集团在实力上明显占有优势,对刘备、孙权集团都造成严重威胁。孙刘相对弱小,利在结盟,共为唇齿,方能与曹操抗衡,一旦天下有变,两国可同心协力北伐中原,刘备集团从汉中、江陵两个方向同时出师,孙权则由合肥方向北伐中原,曹操集团就会三面受敌,首尾不能相顾,这是诸葛亮所设想的消灭曹操集团的最佳方案。反之“不交吴,则内掣于吴而北伐不振”,因此联吴抗魏是诸葛亮外交战略的核心。但刘备却对此不以为然,他并不理解诸葛亮的苦心孤诣,反而怀疑诸葛亮“交吴之深,而并疑其与子瑜之合”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由于刘备一味奉行强权外交,不把盟友放在眼里,故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一步步走向破裂,最后两家反目成仇。
  建安十六年,孙权曾向刘备提出东吴打算攻打益州,刘备不允,声称:“备与(刘)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三国志》卷五十四《鲁肃传》。,“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但不久刘备单独入川攻取益州,孙权闻之,大骂刘备:“猾虏乃敢挟诈。”《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一气之下,召回其妹。刘备遂放妻回吴,而派张飞、赵云截江夺回阿斗。这就表明,孙权已不再相信“枭雄”刘备,刘备为了自身的利益,也顾不上秦晋之好了。
  裂痕在双方利益发生矛盾的催化作用下,继续扩大。建安十九年,刘备定益州,孙权认为,既然刘备已得益州,就应还荆州予孙吴,即派诸葛瑾索讨荆州之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声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这分明是赖账,孙权不由愤愤地说:“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同上。由于谈判不成,孙权只好诉诸武力,东吴大将吕蒙奉命领兵二万,夺取三郡。刘备闻之,引兵五万,从益州下公安,令关羽引兵下益阳,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火并。幸而曹操趁刘备主力东下之机,率兵进入汉中,刘备益州初定,唯恐有失,被迫承认既成事实。结果吴、蜀二国中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蜀国反而丢失了战略要地江夏郡,把荆州南郡暴露给东吴,这就为日后吕蒙袭取江陵敞开了大门。所以廖立批评到,刘备不从张鲁手中夺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三国志》卷四十《廖立传》。。
  

襄樊之役与关羽失荆州(5)
孙刘结盟后,双方矛盾的焦点是荆州的归属问题,因为荆州不仅是军事要冲,蜀国北伐的战略基地,它对于吴国来说,还是上流门户,东吴屏障。孙权占据荆州,就可全据长江与曹操抗衡,故东吴必然用全力来争。不过,我们分析三国鼎立形成时期的各种偶然和必然因素,都是“人谋”的得失在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某些所谓的历史必然,例如吴、蜀争夺荆州的历史悲剧是否也有可能用“人谋”来消解呢?笔者认为,如果刘备具有战略眼光,外交上灵活一些,主动归还荆州南三郡,以延迟吴国对荆州的进攻。吴、蜀矛盾的爆发不至于如此之速,即使爆发也不至于如此之剧,形势发展可能又是另一番模样。这一假设有无可能性呢?回答是肯定的。赤壁之战后,孙权审时度势,把南郡借给刘备,树操之敌,自己却腾出手来巩固江东。以后仅向刘备讨还南三郡,极有分寸。如果刘备也像孙权那样豁达一些,审时度势,主动把南三郡还给孙权,孙权则可能与蜀并力北图曹操,共伐襄阳,如此则曹魏危矣。可惜刘备见不及此,他在攻取益州后,不把盟友放在眼里,一味奉行强权外交,寸土不让,以兵戎相争,终于导致同盟的破裂,促使孙权下决心用武力夺回荆州。
  和刘备相比,关羽更是刚愎自用,既不懂政治,也不懂外交。刘备西入蜀,留下关羽镇守荆州,后来的事实证明,关羽根本没有执行诸葛亮“结好孙权”的战略方针,而依仗自己有“绝伦逸群”的武力可以定天下。
  对东吴,关羽是骄横无礼,擅启衅端,关羽镇守的江陵与东吴鲁肃屯兵的陆口为“邻界”,“疆场纷错”,关羽不但不能与近邻鲁肃搞好关系,反而“数生狐疑”,在边界制造摩擦,幸赖鲁肃能识大体,顾大局,“常以欢好抚之”《三国志》卷五十四《鲁肃传》。,事态才未进一步恶化。公元215年,孙权因索讨荆州之南三郡不成,“遂置南三郡长吏”,但不料“关羽尽逐之”《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这就激起了东吴将士的敌忾。当时鲁肃屯兵益阳和关羽对峙,在约关羽“单刀赴会”中,气愤地呵责关羽道:“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济济?”《三国志》卷五十四《鲁肃传》注引《吴书》。可见,力主孙刘联盟的鲁肃到这时也无法容忍了。再如吴主孙权曾遣使为媒,欲求关羽之女为子媳,这无疑是带政治目的的联姻活动,无论于公于私,关羽都应允诺,至少也应以礼婉言谢绝,可他不但不允婚,还把孙权臭骂了一顿,这就等于示东吴以断交。
  另据《三国志·关羽传》注引《典略》载,关羽围曹仁于樊城时,孙权曾遣使见关羽,表示愿意出兵相助,但“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狢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注引《典略》。所谓“狢子”,这是中原人轻视江东人的侮辱性的语言。《魏书·僭晋司马睿传》说:“中原冠带呼江东之人皆为‘狢子’,若狐狢类云。”即在中原人士的眼里,江东人是不齿于人类的。《世说新语·惑溺》也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孙权的后代孙秀降晋之后,娶中原人为妻,其妻曾骂孙秀为“狢子”,“秀大不平,遂不复入”。说明这种侮辱性的语言,即使在夫妻之间也可以引起“不平”(愤慨不满)。关羽不但辱骂孙权为“狢子”,还露骨地表示,对曹操的战争胜利之后,将移师灭吴,完全将《隆中对》中“结好孙权”的策划置诸脑后。
  关羽不仅如此说,而且还与东吴轻开衅端,他擒获于禁后,由于俘获了许多魏兵,时值淫雨大水,粮食异常匮乏,关羽便擅自派兵夺取东吴湘关的粮米。关羽如此骄狂无礼,这当然大大刺伤了东吴君臣的自尊心。无怪乎陆逊说:“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三国志》卷五十八《陆逊传》。吕蒙也认为:“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三国志》卷五十四《吕蒙传》。力谏孙权攻取荆州,“全据长江”。孙权也因此下了决心,与曹操联合,出奇兵偷袭江陵,关羽腹背受敌,当然必败无疑。
  

襄樊之役与关羽失荆州(6)
王夫之评论荆襄之战时说:“吴、蜀之好不终,关羽以死,荆州以失,曹操以乘二国之离,无忌而急于篡,关羽安能逃其责哉。”又云:“(赤壁之战)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肃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虽然王氏此论亦有偏颇之处,但细思之亦未尝全无道理。
  3。刘备、诸葛亮用人之失
  三国时期,刘备虽不失为一个善于招贤纳士、举才用人的人主,但他在用人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亲亲疏疏”。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义弟关羽“私其旧,骄其勇”宠信太过,后世史家甚至认为刘备待关羽之信胜于对诸葛亮之诚。刘备让关羽独当一面、镇守荆州,是他在用人问题上的严重失误。荆州不仅是军事上的要冲,刘备集团北伐中原的战略基地,还是孙、刘、曹三家各种矛盾的交叉点,因此刘备集团用谁来镇守荆州事关全局。关羽虽然资兼文武,骁勇绝伦,但他性情孤傲,气量狭小,缺乏战略头脑,不具备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政治素质。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这个统率荆州大军的上将之责,诸葛亮并无意于关羽,其实他是愿意自己承担这副重担的,关羽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