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媚宫·玉漏 >

第32章

媚宫·玉漏-第32章

小说: 媚宫·玉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远处,赵楚楚站在长廊一弯,通红的灯笼映染着她满脸的悲怆哀伤。适才晃悠在她眼前的满城灯火落在她瞳孔里是满目萧然,她不得不尝试着去接受一个让她有着切肤之痛的事实:她的夫君心有别系。这个结论啃噬着她因敏感而日趋精细的心思,如刀绞般不能自拔。

第七十三章 江练隐寒光(二)

    相王府承仪殿内。殿门敞开着,寒风挤入,无视殿内沉闷的气氛,丝丝缕缕穿过着各色官服的大臣们的脚下,飘起的斑斓袍角便有了神采,有了类似飞翔的美感。

    相王在殿上坐着,正眼看着沉默不语的大臣们,目光明亮如炬,他面色平静,心却如海般起伏着。

    终于,顾大人向来跨了一步,一甩朱色团福袍子的衣袖,躬了身子抱了拳,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僵局:“臣以为不妥!”

    “有何不妥?”

    “胡人犯境,无非是贪图钱财,他们对土地毫无兴趣。且游牧于四方,灵活出没于各地,今在肃州,明日说不定就在宁州,晋州。掠夺者往往十余人一组,分散行事,狡黠异常。朝廷如对胡宣战,就是对其整个国家宣战,于时于事都不合适。况且一旦开战,战场就是梁国境内,到时生灵涂炭,受苦受难的又是梁国百姓,而个中一些乌合之众又趁机掠夺,雪上加霜……”

    “顾大人的意思是就这么放任他们掠夺下去,待来年春暖花开,莺啼柳长,他们就会乖乖地回去了?”另一大臣挺着腰板,双手笼在袖子里,斜着眼睛瞟了顾大人一眼,以示不屑。

    顾大人一时语噎,脸上由于激动而泛起潮红。

    “我看两位大人都曲解了王爷的意思……”一声音绵软纤细,呜咽一般地响起。两人同时回过头,见楼大人颤颤跨出了列队,瘦小干枯的身躯裹在硕大的朝服里,不胜风力摇摇欲坠的感觉,那声音却像一枚待发的柔软利箭,有着镇压全场的气势。

    “那楼大人认为王爷的意思是?”

    “先帝的意思就是王爷的意思。”楼大人并不看他们,低眉安静地说着,细软的音色晦暗不明,应了他唇角勾出的奇妙的弧度:“先帝处事一向暧昧,唯独对胡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势,这其中原因……我想各位大人都明了。”

    “不明!”顾大人有些固执地说道。

    “这么说吧,”楼大人伸缩了下干枯细瘦的脖颈,反身折腰,对上了顾大人的视线,轻声道:“早年在宫中流传着这么一首词儿,云: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

    分明是极轻的一句话,用着满不在乎的语气,却四两拨千金般地扰乱了在场所有人的思绪,各位大人面面相觑,无人再发言。楼大人悠闲地重新归入列队,低眼站着,不再发话。

    殿外飞檐上还留着残雪,地砖石板上的积雪经踩踏结了层光滑的冰,大臣们陆陆续续往外走,几名宫人在忙着清除路面顽固的冰层,还是有人不甚滑了几跤,摔得老骨头要散了般哼哼叽叽着。一轮红日挂在西方,留着一练断断续续的赤色云彩向着晚空,难抵暮色四起的凄凉。

    一老臣抬头望了下天穹,背驼腿颤,摇了摇头叹息道:“年轻人。”

    殿内,走在最后面的刘伯兮被赵易叫住:“刘大人请留步。”

    刘伯兮闻声折回来,嘴角噙了点笑意:“王爷有何吩咐?”

    赵易不急着回答,待大臣们的身影完全消失在殿外,脸上似忍耐般浮起另人寻思的笑影。几名兵士霍霍赶至,精确地围在刘伯兮的四周,有人合上了殿门,阴暗水一般蔓延开来。

    “军饷的事情,望刘大人出点法子。”

    刘伯兮的眼角扯动了下,笑意突然僵滞,眼底泛着幽暗,却仍嘴硬地说道:“王爷今日拿了下官,国库也是空的。”

    “国库既然空了,那留你何用?”赵易使了个眼色,一兵卫拔刃出鞘,凛白的剑花咄咄晃目。

    这份发自心底的恐惧化成刘伯兮脑门上密密的汗意,他哆嗦着抬袖擦擦前额,竭力维持着笑容,开脱似地说道:“王爷在跟下官开玩笑。”

    “斩了。”赵易微挑着眉,清晰地下了令。

    “等等!”刘伯兮脸上的汗汇聚成细流,眉间暴露了一些极度不安的情绪,手指开始痉挛,嘴上仍是淡然的口气:“请王爷给下官一个治罪的理由。”

    “理由?请刘大人先给一个能够让本王留你性命的理由。”

    刘伯兮感到大势已去,不过选择强硬抵抗比束手就擒更符合一个尚书的面子,他一下敛了惯常的笑容,挥手指着相王,由于情绪激动而颤抖着手指:“你敢!你敢动我!”

    赵易见他没了镇静,心里浮起一丝难以解读的得意,却越发厌恶他了:“别以为你是国舅,皇兄的亲舅舅,本王就不敢动你。不过,话说回来,本王也不知道杀了你会有什么难以预料的‘后果’……”听到这,刘伯兮重又拾回了神采。然而弹指间,下面的话却让他寒到了骨子里,刚露出模糊一角的明亮希望又被阴郁的乌云给覆盖了。

    “凡事都是要试过才明白优劣,这样吧刘大人,我们试试?”

第七十四章 江练隐寒光(三)

    随着一声沙哑,沉闷的声响,殿门被打开,夕阳透过缝隙懒懒地照进来,连弥漫在空中的尘埃都被涂上了瑰奇的金色。

    王将领的笑容几乎可以映亮整个殿堂,急切邀功的心态让他忽略了摆在面前的紧张微妙的情况,他看了眼刘伯兮,视线随即旋开,不上心地禀告着相王:“王爷,抓到贼了!”

    赵易对他的唐突颇为不快,皱了下眉,随口问道:“什么贼?”

    “家贼。”王将领亮堂的嗓门焕发着充沛的活力:“在莲园里抓到的,人证物证俱在,请王爷过目。”

    说完,一被五花大绑的小厮踉跄着被推到面前,他没站稳,扭倒在地上,面色苍白,结结巴巴地讨着饶。

    “防来防去,家贼难防啊!”王将领一副感慨万千的样子,滔滔诉说着自己的战绩:“就这厮,守夜的刘二。早就发觉这厮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不像是什么好东西,今个儿还真印证了……”

    “有话直说,他偷了什么?”

    “金子。”王将领有些激动,这对他来说,未免不是件大功,大有升官加爵的余地:“这家伙,从莲池里捞出了好东西……”他边说边摸索着袖筒,变戏法似的亮出了锭明晃晃的元宝。在薄弱的日光下,元宝散发着某种只属于金子的,摄人的细腻柔和的盈盈光泽。

    赵易闭上了眼睛。

    出于对金银的敏感,刘伯兮转瞬间明白了来由,他忽然发出一串骇人的长笑,在空旷的大殿里隐隐回音。这笑唬得王将领莫名其妙,他不禁问道:“大人您笑什么?”

    “赵易,你咎由自取!狼子野心将昭示于天下……”刘伯兮咬牙切齿地说着。

    “封了他的嘴,带他下去!”

    两兵士塞堵了刘伯兮的嘴巴,架着他下去了。刘伯兮在两个兵士的拖曳下转身面对着他们,嘴里发出模糊不清的呜呜声。王将领一时转不过弯来,不过他依稀明白自己这次将又是无功可求。

    赵易一把抓住刘二的胸前衣襟,恨恨地问道:“说!你怎么发现的?”

    “那,那天,打捞林姑娘的尸体时,发,发现了些碎银子……”

    “拿了多少?”

    “两,两锭金子,一些,些银子。”

    “还有呢?”

    “我们怕,怕……有人发现,就每,每天捞点儿。晚,晚上看,看不清,就在白,白天捞,就被,被发现了……”

    蠢材。王将领嘀咕了句。

    “除了你,还有谁?”

    “还,还有孙,孙老头。”

    “其它的金子呢?”

    “我们去,去东市的酒,酒肆搓了几顿……”

    “立刻封锁莲园!”赵易的双眼透着摄魂的凌厉,震得王将领背脊一阵阵发凉:“不用我教你,你知道该怎么做!”

    “是。”王将领领命下去。

    西天只留下半壁霞光。赵易低头看着手里沉实的金锭,夕阳勾勒出元宝圆润而完美的光华,映照着底部精细刻印的一个字:林。

    反射的光斑跳跃在他的脸上,跃动在因百感交集而纠结的眉心。

    不多时,一个黑衣人躬身待命在大殿的角落,身影在细弱的光线中显得微茫。仅存的一线余光从未合的门缝里投射进来,规则地将诺大幽深的殿堂划为两半。

    赵易镇定下来,徐徐转身,两道目光在黑暗中宛若燃烧得最为明亮的一对焰火,腾起耀眼的光亮。

    “立刻,叫索将来救我。”

    =============西施的话============

    对不起啊各位看官,今天无意打开留言评论才发现有那么多条~

    感动啊,再次谢谢~

第七十五章 江练隐寒光(四)

    有限的烛光将室内装点得诡异阴森,宫灯里的红烛已燃了半截,蜡花经风一闪明灭不宁,一滩化了的烛泪凝固成了红浪。赵易立在窗前,望着云霭渐开,浮出残月的天空。他的身后站着位着深紫袍服的人,月光敛了一束,无声弥漫在两人各有所思的脸上。

    “王爷在犹豫什么?”罗伏成微眯着眼,淡淡的神色始终看不出情绪。

    赵易出神地看着窗外极深的草木,隐在树丛间的路像一条灰色的蛇蜿蜒进了夜的深处。面对她父亲冷静得近乎淡漠的语气,他游离了一半的梦思也就被夜风吹断。他不由微微动了下身子。他在犹豫什么,与其说犹豫,不如说是担心。

    “你认为呢?”他反问道。

    “王爷不必多虑。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罗伏成清冷的声音将他的神情稀释得更为淡薄:“如王爷考虑的是该怎么发,就更不必犹豫。”

    “怎么说?”

    “万事俱备,王爷目前缺的只是一个名义。”

    “什么名义?”

    “皇位。”罗伏成向前跨了一步:“所谓的治国者的资格。”

    赵易望着窗外,听远近树里的寒蝉,在纺妙似的在瀌瀌雪地里垂引它们不尽的长吟。

    罗伏成继续说着:“亲王不亲政务,实为祖训。不过,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师古而不泥古。皇上心智缜密多虑,未免是坏事,然而多愁善感,却犯了帝王的大忌。它会使千秋大业零落飘散,于国上下不知不觉地遍体鳞伤,甚至没有挽救的可能……这是个痼疾。”

    “没想到罗大人身在林泉十几年,心仍怀着魏阙,惦记着朝廷的事儿,且历历在目,毫不含糊。本王听闻罗大人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

    “殚精竭虑,尽心疾首是臣子该做的。”

    “那又为何遭贬黜?”

    “腹中竟无一卷书能害事,而满腹皆书亦能害事。罗某一介书生,寻的只是位明主。才华于文人,是锦上添花还是落井下石,取决于执政者和参政者彼此间的立场,投即合,不投即散。”

    “有道理。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赵易缓缓回头,轻描淡写地说道:“你从不掩饰自己的政见。”

    “从不。藏得越深,只会生长越旺,欲盖弥彰,适得其反。”

    赵易不语。罗伏成的精明之处在于能够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