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心 剑 奇 情 录 >

第3章

心 剑 奇 情 录-第3章

小说: 心 剑 奇 情 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若风、王蹈嗅辨一会儿,却答不上来。

  “是牡丹花!”一个人在后面朗声回答。

  回头一看,朱勋跟着秋菊走来。朱勋和王蹈、刘若风三人间免不了一番礼数,而后,一同步入花园。

  好大的一处园子,到处是盛开的牡丹,红的、白的、粉的、紫的、绿的,大而肥厚的花瓣,雍容华贵,馨香沁人。三个人内心好生赞叹!

  刘若风脱口而赞:“真是太美了!”转身问朱勋:“朱兄,你怎么能闻出是牡丹花香?”

  朱勋轻摇折扇,答道:“刘兄、王兄,你们很少见过牡丹花,当然答不出来。但是在我们汉中一带,山岭上野生的牡丹可多的是。只是这王小姐能将牡丹移到园中栽植,而且培育得这般好,还育出了不同的色泽,实是不易!真是位不寻常的女子!”

  丫头秋菊道:“各位公子,小姐虽然喜爱牡丹,但种花的可不是小姐,是老夫人。据说二十多年前,我家老爷从外面带回几株牡丹送给夫人,夫人从此喜欢上了,老爷便叫人弄回许多牡丹,造了这座牡丹园,并重金请来两名花师护理,才有了今天这么多好看的牡丹花。牡丹怕水,花圃的泥脚要留高一些……”

  春兰碰一下秋菊的胳膊,小声说:“多嘴!”

  王蹈微笑道:“这么美丽的花,应该让天下人共赏!姑娘们就不要怕说出养牡丹的秘密,我们大家学着了,可以帮着推广啊。”

  刘若风:“有了王兄的倡导,相信这牡丹花必定会在后世流芳!”

  几人来至园中一亭,春兰、秋菊让三位公子稍坐。不消片刻,将马云、文中、荀小玉也请到亭中。六人一边品茗,一边赏花。

  马云起身走入花丛。刘若风跟了过来,在身后问:“马兄,这花漂亮吧?”

  “哼,有什么稀罕!”

  马云的态度出乎刘若风意料,他怔怔地道:“马兄一定是出身富贵人家吧?所以才不稀罕这富丽娇媚的牡丹。”

  马去回过身,瞅了一眼刘若风,道:“这跟富贵不富贵有什么关系?一朵花再漂亮,也是虚有其表,只能灿烂数日。幸运的花儿,也仅供人赏玩;不幸的花儿,便默默凋零,化为尘土。所以我说,再美的花,又有什么稀罕!”

  “马兄高论,令刘若风心折。然则,花儿吸雨露,绽芳华,这是自然之理。有欣赏之人,固然可喜;纵孤芳自傲,也不失高洁!总强过蛆蠕之游于茅厕吧?”

  “歪理!什么‘蛆蠕’,什么‘茅厕’,看你风雅之士,竟也说出这样不堪的言语!”

  “请恕我急不择言。马兄,适才席上,你说在下‘见色起意’,我倒要辩一辩。”

  “呵!你找我就是要说这个?难道,阁下没有见色起意吗?”

  刘若风辩解:“美人如玉,见色心喜。红玉小姐称得上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谓是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也!美好的事物在眼前,谁能不心下欢喜?马兄,难道你就没心动过吗?那么你来此何为呢?哈哈!一个正常的男人,见了美女,眼球当然会被吸引,不过,也未必会起什么歪意!就如同眼前这鲜花,我虽然欣赏,但未必会把它摘下来,作为一生的珍藏。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人的美好外表虽能悦他人眼目,但是,却很难持久,内在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不知马兄对红玉小姐又是如何看法?”

  马云仍是冷冷道:“哼!什么倾城倾国,照我看,就如这牡丹花一般,经不住风吹雨打,徒有其表罢了!”

第四章   锋芒露
春兰疾步走来,唤道:“刘公子、马公子,小姐到了,请你们过去一叙。”

  红玉小姐换了装,粉色衣裙,墨绿色的外套,真象是一朵绿牡丹。近看红玉,薄施淡妆,杏眼樱口,黛眉粉腮,五官比例恰到好处,肌如凝脂身若柳,绝代佳人世难求!

  几人都看得发呆,荀小玉的口角又见流涎。

  王红玉忍不住轻笑出声,向大家一福,开口道:“几位公子,红玉这厢有礼了。各位公子都是当世出类拔萃的人才,今天能有幸结识,红玉心里十分高兴。”

  大家缓过神来,纷纷还礼:“小姐客气。”

  荀小玉突然扑上去,想抓红玉的手。红玉衣袖一扬一带,荀小玉一个趔趄,差点嘴啃地。荀小玉“嘿嘿”一笑,也不害臊,自顾自说道:“红玉妹妹,咱俩若是在一起,那就是双玉合璧,多么完美呀!”说着,竟又往红玉身边凑。幸有丫头春兰、夏荷横身挡住。

  秋菊拿出一个布袋,打开,里面是几个香囊。红玉将香囊送到每个人手上,说道:“几位公子厚谊,红玉无以为报。谨奉上小小香囊,聊表心意。”

  秋菊一旁道:“里面的香料是搜集牡丹花瓣晾晒制作而成,可香着呢!”

  大家接过香囊,见上面都绣着一个漂亮的“玉”字。

  荀小玉突地大声道:“红玉妹妹!你真美,你比这牡丹花还美百倍!我要写一篇《牡丹赋》来赞美你!”

  文中:“荀公子,你一个人写,没有比较,分不出高下。”

  荀小玉鼻子一“哼”,不屑地道:“怎么,你还写得出来?想和本公子比试比试?”

  文中:“鄙人可写不出来,可是刘公子、王公子写得出来。你敢和他们比比吗?”

  荀小玉头一歪:“有什么不敢?比就比!”

  刘若风:“在下不想凑这个热闹。王兄,你和荀兄比比吧。”

  王蹈看荀小玉一眼:“好!”

  春兰、秋菊拿来笔墨纸砚,搬来桌凳。王蹈、荀小玉各据一处,摆开架势。

  王蹈微一思忖,便下笔疾书。众人在旁观看,不住叫好。连马云也直叫:“好书法!”红玉小姐移步过来观瞧。

  众人再看荀小玉那边,却握笔抚纸,毫无动静。文中取笑:“怎么?还没想好?”

  荀小玉把眼往上一翻:“急什么?本公子偏不急!”

  过了一会儿,荀小玉又自语道:“这么多人看着我,我怎么想得出来好辞句?我要到后面去走走。”拿起纸笔,猫腰钻入花径。大概是因为穿着高齿屐的缘故,走起路来一扭一歪的,像是只跛脚鸭。

  马云拉拉刘若风衣袖:“刘兄,咱们别在这里干扰王兄作文章,也去别处走走吧。”

  马云带着刘若风在繁花中穿行。

  刘若风问:“马兄,你要做什么?”

  马云作了个手势,叫刘若风不要出声。二人渐渐接近园墙边,突然听到一个很低的声音:“成了吗?”正是荀小玉的公鸭声。

  刘若风从花树的缝隙中看出去,见荀小玉正对着墙外说话:“郭兄,快一点呀,急死我了!”半晌,从墙外扔进一物。荀小玉拾起来,却是叠着的纸,打开,上面写得有字。

  马云在刘若风耳边轻声说:“哼,这个死鸭子又在作弊!上午他就和别人交换了题卷,被我小惩了一下,现在又故伎重施。真可恨!”说着,就要冲出去揭穿。刘若风却拉住马云,摇摇头。

  荀小玉将原来手上的白纸扔出墙外后,喜滋滋地返回。

  马云生气地问:“刘……刘兄,你为何不让我抓住这只作弊的死鸭子?是你动了恻隐之心,还是怕得罪什么王爷、司空?”

  刘若风微微笑一笑:“马兄弟,别急,我自有办法。”

  刘若风和马云回到亭中。荀小玉正欲将那“牡丹赋”交给红玉小姐,口里还得意地问:“王兄,写好了吗?”

  刘若风走上前:“荀兄,你的大作可否让在下一观?”

  “可以,可以,多多指教!”荀小玉不以为意地将手中的“作品”递与刘若风。

  刘若风将纸摊在桌上,快速浏览一遍,微微一笑,立即还给荀小玉,夸赞一番:“荀兄好一手草书!方圆有致,左右低扬。如飞鸟伸颈独立,意欲飞去;如猛兽暴怒,将要咆啸奔驰!文章也很好,借花喻人却不着痕迹,吟咏铺排,气韵悠然,华彩尽显!”

  红玉小姐坐下来,认真阅览荀小玉的文章。

  王蹈的作品也完成了,红玉小姐仔细研读。

  荀小玉瞅着王红玉,急不可待地问:“红玉妹妹,怎么样?你快给评评,谁写得好?”

  红玉抬起头来,想了一会儿,评价道:“王公子的行书,写得真是太好了!字字堪为典范。光辉灿烂,如满天星斗;郁郁苍苍,如阴云密布。有的平直如绳,有的弯弯曲曲,有的长长斜出犄角,有的则循规蹈矩。长短协和,异笔同气。只是……只是……若论起文采,还是荀公子的这篇,更胜一筹。”

  荀小玉欢喜得差点跳起来,朝文中扮了个恶脸:“怎么样?!还是我的红玉妹妹识货!”

  “小人得志!”文中把头偏向一侧。

  刘若风踱到荀小玉面前,缓缓说:“荀兄!你这文章虽好,但却不是你写的。”

  “胡说!”荀小玉恼怒异常:“怎会不……不是我……我写的?不是我写的,又是谁写的?”

  刘若风语出惊人:“这篇赋,是前汉元帝时宫中一位太监所作,赋中的牡丹,喻的是绝世美女王昭君。”

  荀小玉满脸惊愕:“怎……怎么会?刘若风,我荀家诗书传家,世代文章,你说话要有证据!”

  刘若风微笑:“荀兄休要恼火。《西都杂记》中便录有这篇文章,我几岁的时候就看过,感觉写得还不错,就记了下来。我来背给大家听听。”刘若风转身面向花圃,一边踱步一边朗诵起来:“脱落群类,独占春日。蕊如金屑,叶如翠羽。玫瑰自失,紫微屈膝。国色兮朝酣酒,天香兮夜染衣。……”声音流利婉转,声情并茂。

  荀小玉、王红玉、朱勋等人都一面听刘若风吟诵,一面瞧着桌上的白纸黑字。刘若风诵毕,秋菊当先叫道:“没错!一字不差!”马云跟着拍手赞道:“刘兄真是好记性!这么多年,还能记得如此准确无误!”

  文中趁机嘲讽:“能把别人的文章抄袭下来当作自己的,荀兄的记性也不差嘛。还说什么世代文章、诗书传家,真是给荀家丢脸!哈哈哈哈……”

  荀小玉满面通红:“诬蔑!纯粹是诬蔑!”

  马云对荀小玉道:“荀大公子,你说这篇赋是你自己写的,那么,你来背两段给我们听听?”

  “这、这、这这这……”荀小玉羞怒难当,脸皮再厚的人也呆不下去了,转身跑出花园。夏荷、秋菊笑出了声。

  荀小玉逃去后,红玉小姐问:“刘公子,这篇赋……真是前人所作吗?”言下有所疑心。

  马云接话说:“小姐不知道这篇赋吗?反正,这等文章,不是这什么什么‘玉’所能作出来的。”

  王蹈瞧了刘若风一会儿,摇头道:“刘兄!我可没听说过有《西都杂记》这么一本书。”

  刘若风笑而不语。

  王蹈拿过荀小玉的“作品”,观看良久,对刘若风道:“刘兄真乃奇才,佩服,佩服!”

  一直没开口的朱勋,此时急问:“王兄,究竟怎么回事?”

  王蹈:“这篇赋并不是前人之作,而是‘外人’之作!是有人在外面将文章写好,然后传给荀小玉。”

  朱勋不解,追问:“如此的话,刘兄只匆匆看过一遍,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