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心 剑 奇 情 录 >

第233章

心 剑 奇 情 录-第233章

小说: 心 剑 奇 情 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烟芸笑道:“呵呵,你现在好象不大重原则了,倒似有了佛门所说的大慈悲心哦!”

  刘若风苦笑一下,叹道:“唉,世事纷乱,殊难把握。慈悲本无大小,是非何来原则?天地悠悠,我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数日之后,得到确切情报:刘廆的大军已战败溃退。许将军于是下令,举城南撤。

  百姓们携老带幼,肩挑车载,弃城而走。许将军令长根率三百军士开路,自己领三百军士断后,刘若风带的三百盐帮弟兄居中策应。

  这一支南逃队伍,浩浩荡荡,风餐露宿。途中遇上许多零散逃亡人员,有百姓,有官吏,这些人为了有个安全感,全都加入到罗陵的大队中来。也曾遭遇小股匈奴兵,皆被罗陵军民击退。

  历经半月,已近东州。

  当时,刘廆收集残部据守东州,赵太子石忌农亲率大军追至,将东州围困。刘若风与许将军等人商议,决定绕开东州,渡淮水先到广陵。刘若风派两名盐帮弟子返回广陵,让田贞风做好接应工作。

  三月十二日上午,大队难民到了淮水北岸一个渡口。由于沿途不断吸纳,难民队伍已达两万余。渡口本有两艘渡船,加上盐帮派来接应的十艘小船,共有十二只渡船,一趟能送过去三、四百人。

  大部分人集中在河岸。河岸高一丈余,下面是两丈来宽的河滩。许将军和刘若风等人维持着秩序,组织大家排好队形,依次过渡。

  刚刚把第三批人送过河,忽闻马蹄阵阵,震动山河!

  人们惊惶北望。不一会儿,只见北边官道上尘烟漫卷,滚滚而来!

  许将军惊恐地叫出来:“不好!是匈奴骑兵!”

  刘若风望一眼河岸上密密麻麻等待渡河的人群,心中一声长叹,对许将军道:“咱们赶快组织力量抵挡,叫渡船加紧渡人,粮食杂物一律抛掉!”

  刘若风、司马烟芸率三百盐帮弟兄当先迎向敌人!许将军也吆喝着晋军跟了上来。

  官道宽不过两丈,匈奴骑兵四骑并驰;官道两旁麦苗青青,虽是旱地,但比官道要矮尺许。

  匈奴铁骑来势凶猛,如决堤之水,势不可挡!一些晋兵脸色发白,两股颤颤。

  刘若风腾空而起,如一只巨鸟往前疾冲!飞到匈奴兵上空,暴吼一声:“停止前进!”这一声吼,如春雷乍响,震彻四野!匈奴兵不自主地纷纷勒马。

  刘若风缓缓降下,立身一名匈奴骑兵的头盔之上,威武宛如天神一般!附近的匈奴兵呆呆仰视,一时竟无人出手向刘若风攻击。

  匈奴军让出一条道,从后面驰来一队军校。当中一名年轻将官手指刘若风怒喝:“大胆狂徒!竟敢挡我大军之道,不想死的速速滚开!”

  刘若风宏声问:“阁下是谁?不是是这些赵军的主将?”

  敌将傲然回答:“本帅七王子石彬,统帅铁骑五千、步卒五千,所向披靡!你是什么人?还不快快与我大军让道!”

  刘若风要尽量争取时间,故意迟疑一阵,方才答道:“在下刘若风。王子殿下,前面大多是逃难的平民百姓,何用王子大军追击?我们愿意把粮食、财物主动献给王子,请王子念在我佛慈悲,放这些百姓一条生路!”

  石彬大为不屑,冷笑道:“哼!本王子可不信佛!本王子大军所至,一切在握!要杀谁、要放谁,都由本王子说了算,由不得别人指使!刘若风,本王子也听人说起过你,但无论你有何种能耐,也挡不住我上万铁军!”

  刘若风威胁石彬:“王子殿下,你若不听劝告,在下有能力先杀了你!”

  石彬目射凶光,狠狠叫道:“就算你杀得了我,我的铁军也会照我的命令去执行!”战刀一指,大喝:“放箭!”

  匈奴兵乱箭射向刘若风!

  刘若风拔高数丈,躲过箭雨,捞住一支来箭,大吼一声:“石彬!看箭!”脱手飞掷,直奔石彬右臂,其势如虹!

  石彬身边两名卫士跃起,挡在石彬身前。但这支飞箭穿过一名卫士身体后,仍余劲未衰,扎入石彬右上臂!

  “啊!”石彬抚臂痛叫,但他仍断然下令:“杀!”

  匈奴铁骑催动,冲杀向前!

  刘若风飘身落下,抢过两柄马刀,贴地翻滚,专照着匈奴战马出刀!片刻间被他砍翻十几匹战马,造成一片混乱。

  但不管刘若风何等神勇,凭他一人之力,的确阻挡不了数千大军。大队匈奴骑兵已经经由两旁旱地,越过刘若风,向几百盐帮和晋军战士猛冲!就这一次冲锋,盐帮壮士和晋兵的阵形便被冲乱,只能各自为战。

  匈奴前锋继续前冲,冲入百姓群中!弯刀挥处,血光迸现!。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十二章    志士
刘若风仍在不断砍翻匈奴骑兵马蹄。盐帮弟兄、晋兵被分割成许多小块,只能拼死力战,拼一个够本。毫无抵抗之力的无辜百姓成了匈奴骑兵砧上之肉,任人宰割!许多百姓惊慌之下,纷纷从河岸跳下、滚下河滩。

  刘若风纵身半空,扫视场中情势,心中忧急万分。忽见南岸涌现一帮装束怪异的人群,抢上渡船,快速划向北岸!

  这群人到北岸后,迅疾下船,将船留给争抢而上的难民,冲上堤岸,迎着匈奴铁骑冲上去。匈奴大队骑兵冲起来是何等威势,这些人竟然迎着而上,不是想找死吗?

  刘若风见这情形,心中也暗暗疑惑。

  蓦闻一通震天巨响,震痛耳膜。这通巨大声响,极似无数狮、虎猛兽的一齐怒吼,夹着沉重的鼓声,撼人心魄!

  紧跟着,听见万马哀嘶。瞧去,匈奴不少战马乱蹦乱跳,部分战马更是掉头飞逃!——都是被兽吼所惊。

  匈奴骑士们奋力控制住受惊的战马。但如此一来,匈奴骑队冲锋受阻,队形大乱。

  刘若风见状,飞身拉起司马烟芸,接应部分盐帮弟兄、晋兵脱出敌骑包围,集结到这群异人一处。

  这群人约有二百多名,人人背一顶褐色斗笠,赤脚,穿麻布衣服,多是青壮年。刘若风感觉对这些人似曾相识,突然忆起,在大龙山遇到的巫山派,不就是这种装束么?只是斗笠的颜色略有不同。这群人莫非也是巫山派的?

  刘若风观察,这些人大多数手握一只奇形小号,也有部分人腰佩一面牛皮鼓。刚才扰乱敌骑的怪声就是这些工具所发。

  匈奴骑兵只是短暂混乱,在其将校们的喝斥和指挥下,重又整好队形,发起冲击。

  巫山人众鼓动腮帮,猛力地吹起他们的小号。兽吼震天!鼓锣相随!

  但匈奴骑兵这回有了防备,约束着他们的战马,未致大的骚动。铁骑疾冲,眨眼就到近前!盐帮弟兄和晋兵全都不自觉地后退。

  忽听巫山人众中有人一声喝:“用钩枪!”所有巫山人众立即藏起小号、皮鼓,从身上取出一柄四尺短枪、一根四尺短棍,将两样兵器一卡对接,变成了一支八尺长枪。这枪与一般所用的枪不同,枪尖下三寸处多出一道铁钩。

  巫山人众不退反进。他们不是站着挺进,而是着地滚进,钩枪齐举,专钩敌骑马蹄!他们下手既准且狠,显然是训练有素。匈奴骑兵纷纷连人带马跌倒!

  刘若风、司马烟芸见势,带领盐帮弟兄和晋兵们冲上,斩杀落马敌兵。

  匈奴前锋损失数百骑,不得不暂停这一波攻击。已经冲进百姓群中的少数敌骑眼见后续大队被阻,急忙从侧翼奔出,驰回大队。

  这种钩枪真是对付骑兵的绝妙武器!刘若风对这种钩枪也是闻所未闻。刘若风看出,这群巫山人众都有出色武功,钩枪在他们手中使出,更是威力大增。

  敌骑停了进攻。刘若风这一方没有反击的实力,静观其变。百姓们抢着跑下河滩,争着渡河。刘若风让司马烟芸去渡口维持秩序,避免过于混乱。

  巫山人众中一个四十多岁、相貌平平、矮壮的男子走向刘若风,抱拳道:“多谢阁下配合!阁下是领头的吧?敢问如何称呼?”

  “在下刘若风。应该是在下代表百姓谢谢你们!在下冒昧请问,你们是什么门派的人?为何到此?”

  这男子答道:“我们是巫山派,我姓墨。我们听闻东州被匈奴所围,本来是要赶往东州协助守城,在此遭遇阁下,事属巧合。”

  果然是什么“巫山派”的人,与大龙山那些“毒蜂”看来应是一支。“墨门主,幸会!门主,在下见识过一群被称为‘毒蜂’的人,不知是不是墨门主巫山门下?”刘若风还是忍不住想证实一下。

  “我不是门主,阁下称我洞主为宜。阁下姓刘?刘大侠,巫山不是一个门派。巫山十二峰三十六洞,虽然都被世人称作‘巫山派’,但各不归属。我们与那些毒蜂,岂可混为一谈!”

  这位墨洞主面色有不悦,似乎不愿别人把他们与“毒蜂”们相提并论。刘若风了解了大概,不再深究,忙道:“在下不知内情,墨洞主见谅!眼下敌人太强,咱们势难抵挡,不知墨洞主还有没有什么奇招破敌?”

  “前面两招是专为对付骑兵而设计,我们还有招!墨门中人,不计成败,不管敌人有多么厉害,必与敌人誓死周旋!”墨洞主神色凛凛。

  匈奴一方作了大调整,以步兵为前队,骑兵在侧后两方,再次汹涌而来!步兵手举盾牌当前,墨门中人的钩枪发挥不了作用。

  敌兵进到一箭地之内停下,漫天箭雨倾泄而至!

  墨门中人齐齐解下斗笠挡在阵前,立时形成一个椭圆形斗笠盾阵,遮挡敌方箭雨。原来他们的斗笠还有这般用途!

  虽有斗笠盾阵,晋兵、盐帮弟兄们仍免不了有死伤。刘若风、许将军令大家发箭还击。敌兵也依靠盾阵抵御。

  双方箭来箭往,空中箭支如飞蝗一般,密密麻麻,铺天盖地。此时若有一只小小蚊虫飞过,定也会被乱箭射穿!

  两方阵中不断有人中箭惨嚎。毕竟匈奴兵多势众,稳处上风。如果就这样继续拼箭拼下去,要不了多久,刘若风这一方数百人必将消耗殆尽。而敌方还有大队铁骑窥视在后,随时可能如风卷残云一般卷来。

  刘若风清楚眼前形势,虽忧心如焚,却无可奈何!

  墨洞主看看蜂涌而来的敌军,看看身后惊恐万分的百姓,冷峻下令:“毒蝎出击!”随着墨洞主这声喝令,当即有十组墨门中人冲向敌军。他们全都是三个人一组,举斗笠为三角形,头顶一只、左右两只合在身前,遮挡住上方和前方飞射而至的箭矢,无畏地前冲!

  敌军箭雨集中向这十组人招呼。一个组的三个人中,如果有一人中箭,斗笠组成的三角就不复存在,剩下的两人只得抛下同伴,艰难回撤。有三组人马被敌军疯狂的乱箭迫散,但其余七组人马成功逼近敌阵!

  晋军这方为免误伤墨门中人,停止放箭。七组人马刀枪齐出,枪钩翻敌兵盾牌,刀取敌兵性命!墨门中人个个武功不凡,一时间搅得敌阵前沿大乱,敌军也停了箭雨攻击。

  墨洞主再次冷然下令:“第二队上!”又冲过去十组人马。这十组人马却不与敌拼杀纠缠,而是分散向敌阵各处直冲!

  刘若风不明白这些人采用的是什么战术,但他知道,一个组才三个人,无论三个人的武功何等出众,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