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布衣 >

第9章

布衣-第9章

小说: 布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热心的呆在北海,没有人呆在那里,自然就没有人知道事实,于是就有了很多种寻仇啊下毒啊的传说,不过终归大多数人都相信:骨磁婆是自己老死的。

  没有传记,再精彩的历史也会湮没;没有后人,再兴胜的门派也会衰落。

  现在江湖已经很少有人提到能解百毒治百病的药师庵了。

  
  三月十八,黄昏,杏林。正是清明。

  杏是苦的,但未结果时,它开的花反而比甜杏树的更漂亮。

  杏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个蓝衫女子正在教身后粗布褂裤的男子识药。男子背着药篓,女子拿着小药锄。一路走,一路讲,一路采,潇潇暮雨细如丝,清明杏花娇若痴。

  虽然是粗布衣,但是衣服很新,干净得体。而穿它的人,虽是粗布衣衫,神情态度却恍如绫罗绸缎,眉宇轩昂,英气逼人,更兼着这人本就年轻,长的不差,况且周身一股正气,虽陷泥泽,不损其志。

  “管公子,你说这雨会不会下大啊,我们早些回去吧。”走在前面的蓝衣女子道。女子着淡蓝衣裳,那蓝浅的像柔和的天空。女子举止温和,面相聪慧,然而却不是伶俐外现,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沉稳内势。

  天香国色不为奇,蕙质兰心最足惜。

  那个一身布衣的,正是成亲之日遭满家灭门的管策。当时全家遭毒手,只有跑出来找新娘的他和雷得以幸免。后来在七里竹林中遇到柳惊蛰和被她控制的田荷,幸亏雷的三位真火,逼退那个魔女。但是雷也受了重伤,几个人逃向竹林深处,为隐约琴声所引,竟糊里糊涂掉下山崖,跌到谷中这片竹海之中。

  也因此万幸遇道当世第一医师北海药师庵骨磁婆的唯一传人:药仙洞箫娘子。雷的伤若不是有洞箫娘子悉心照料,只怕这身绝世功力就此废去大半。

  作为药师庵的传人,洞箫娘子的名号知道的人却不多,这洞箫娘子并非特意去拜师求艺,只是因缘巧合,也是骨磁婆救回的人,骨磁婆临终前,刚好身边只有洞箫娘子一人照料,南蛮巫医素无典籍,乃是代代口传身会。洞箫娘子原就精通医术,加上被救之后一直跟在骨磁婆身边见她行医耳濡目染,根基自然算是有了,得骨磁婆一番悉心传授指点,自是由技近道,平常病痛毒伤,药到病除,因为人长得端正美丽,比骨磁婆看了更使病患倍感亲和,故而由她医治过之人送她称号:医仙。盖术精若仙,人美如仙。

  这洞箫娘子座下八个丫环,也算是弟子,和管策去采药的是最娴淑温厚的兰心。此外还有粉黛、白芍、紫英、黄鸟、绿萍、橘香、榴红。相貌脾性专长各有殊异。

  经洞箫娘子一番调制,雷如今已能扶着竹杖在屋外稍立慢行,只是微微站久一点,立绝手心脚心发凉,虚汗湿衣。幸好这药仙竹林不为外人所知,不然雷此时比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女子尚且不如,不知江湖上多少仇家等着这个机会杀他。所谓恩恩怨怨,孰是孰非那时说得清楚辨得黑白的,就这样一怨报一怨,一结套一结,到死都不能休止,往往一连几代,亲朋密友尽皆牵连,人在武林中就有如身在朝堂,怎能了无牵挂,来去清风。

  雷当然不认为自己一生所行无有违背侠义之事,有人寻仇是自然;就算你一生磊落,当今第一慈悲之所恒山悬空寺,还不是被四季堂血洗,一把火烧为平地,所有僧人剥衣阉尸吊于山门,任百兽啮食其尸。有路见者怜而葬之,则无论出金出力,后日皆为四季堂追杀,死状甚惨烈。那一役,四季堂联手无量山妖童洞平阳府西山一窟鬼也损伤百人,春生门主何长生昭告天下:四季堂已诛杀悬空寺一干淫僧与四海修道之辈为戒,出家人若贪恋俗欲必遭恶果。

  但是武林中没有什么人知道悬空寺如何得罪了四季堂,招致如此灭门而死后尚背恶名。

  所以你在江湖中只有时刻自危,或者做好每天都可能掉脑袋的准备。

  雷当然不知道当年的血案和管家有很深很深的关系,雷只知道,现在自己想活下去,就要躲在这深谷底湘妃竹林之中安心修养,冀求伤愈前不要有人发现自己的行踪。

  雷住的小屋在杏林边,原是洞箫娘子的琴室,墙上挂着琵琶、阮、琴、二胡、笛子、洞箫,几上放着筝,布袋里吊着埙。

  恐雷病中嫌丝竹乱耳,洞箫娘子近来都是在竹林里自己的精舍中抚琴,很少来杏林。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

  那一片杏林,正是花开,恍若一片白华,却又微带淡粉。似婉娈处子,净中带羞。

  杏林中一个白衣女子,肤如凝脂,指若白玉。轻扣琴弦,其声如流水山涧,只闻清风明月,不听俗世纷争。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女子仍然梳着姑娘头,没有发簪。普普通通的绿玉珠耳坠,不施脂粉,没有戒指也没有手镯。看装扮只是小家碧玉,质地细密的布纺衣衫,白衣的边角裙裾袖口染成微微青色,青色上以白丝线绣着的杏花,裙带色状均类竹叶;看相貌实可惊为天人,眉眼鼻口,无一不生得恰到好处。

  但却不是可以引诱男人的相貌。

  这女子实在可以说美到极点,可是这美中不加杂一丝艳,水至清则无鱼便是这个道理,虽然眼含雾意,唇如凝露,可是如泥塑的菩萨丹青的观音一般,见者心中只会生敬意。敬,故而远之。反不似相貌平平而颇多媚态者,使人欲相近。近,则生狎昵。

  雷听到琴声转至屋后,屋后百步,杏林中,洞箫娘子正抚琴。

  琴声如水,无嗔无喜,无怒无乐,无泣无诉。

  恍如山林草木之本声。

  弹者如痴如醉,听者似悟似醒。

  一曲终了,七弦俱寂。

  “琴为神农式而有变相,琴音透澈清涟,净中生慧。琴身枣红色漆,夹有龙鳞断,底板有牛毛断。背面龙池上方当刻‘鹤鸣秋月’。”

  “正是鹤鸣秋月琴,雷先生好目力,好耳力。于曲艺一道所识渊博。”洞箫娘子闻言微展笑靥。这一笑便如青山雨霁,虹霓初现,虽禽兽见之亦敛暴虐之心。

  雷当下觉得忘却世间纷扰,没有断石崖的重担,也没有四季堂的仇恨,管家的恩情。心中空空荡荡,只留青山白云,鹤饮于涧,直欲归隐田园,再不问江湖。

  也许,这也是当年管贤一朝顿悟,万般舍却的心情吧。

  “萧姑娘如此精通音律,当知唐代制琴名家有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虽后世不复以此为业,但家传之技,不学不可,故雷氏子弟粗晓琴艺,当属自然。”

  “想不到我这是班门弄斧了,”洞箫娘子起身向雷一敛,“不知先生是雷氏后人,多有失敬,还请先生日后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雷某虽粗通其技,然却不好此道,不似萧姑娘浸淫之深。姑娘若不嫌弃,雷某到有一物相赠。”雷从里衣中掏出一本蓝色封皮的小册子,递给洞箫娘子。

  洞箫娘子双手接过,只见封皮上并无一字,翻开内页,以隶书写着:雷氏家传琴谱。

  第一页照例是引《七弦论考》: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六弦文声主少宫。文星柔以应刚。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声主少商。武星刚以应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再向后翻却都是琴谱,从寻常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广陵散》《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捣衣》《阳关三叠》《流水》《酒狂》,到难见的《风雷引》《秋江夜泊》《石上流泉》《秋夜长》,最后几页,竟是失传已久的上古名篇《列子御风》《庄生梦蝶》《夜雨沉烟》《惊蛰近》《洞箫吟》。

  当下洞箫娘子翻着琴谱,素来平心静气的她此时竟是手心微微沁汗。

  “雷先生,这琴谱我不能要”,洞箫娘子仍是双手捧着那仿佛千钧重的小册子递与雷,“这谱子太珍惜了,我愧不敢受”。

  “姑娘太客气了,就当是答谢救命之恩吧,姑娘若觉得雷某的命不值这本琴谱贵重,那就不必收”。

  洞箫娘子一时沉吟。

  “好书当赠有缘人,”雷道,“此书跟着我这种不好音律之人就如同废纸。”

  “这是雷先生家传之书,若给了我,拿什么传与后人呢?”

  “我还有夺命箭、青光戟、三味真火,这些都可以传人,从此雷氏一门以武传家,不再为习音律所苦。”

  “也许,雷先生的后人不知多少代,会再出个好曲艺不尚武的子孙,倒时天涯海角的追回这本书呢”。洞箫娘子此言一出,二人不禁相对莞尔。

  雷是长得很普通的人。如果他不是断石崖的大司寇,如果他不是会一箭夺命的雷,你大概不会多看他一眼。微黑而粗糙的皮肤,普普通通的眉毛,普普通通的眼睛,普普通通的鼻子和嘴。既谈不上俊逸,也和丑陋不沾边,就如同普普通通的山野渔樵,这样的人有个好处,就是天生就有隐身术,什么叫隐身呢,不一定是消弭于无形,也可以是想找你的人找不到,那就隐身了。雷只要穿上一身布衣,拿个斧头锄头或钓钩,那你想找到他,就是大海捞针。

  就是这样普通的雷,发自内心一笑,看到的人如沐春风。那是早春的初阳,温煦而不会灼伤。笑着的雷眼神是很温暖干燥的,那是三味真火的本意。

  只是,没有人见雷笑过。包括一同风雨多年的断石崖的大司马冰、大司徒夜电和大司空风;也包括亦恩亦友的管策。洞箫娘子,是第一个,见到雷笑的人。

  先是,洞箫娘子收留雷和管策,并为雷疗伤,因为不知其本名,所以二人均呼洞箫娘子为萧姑娘,虽知其不姓萧,而洞箫娘子自己对此称呼并无异义,所以雷也就一直如此相称。

  雷初始几乎终日卧床。管策开始学他父亲早年早年教他的一套棍法,虽然多年未习武,但管策天赋极好,凭着记忆竟将这套棍法练的有模有样。

  有次洞箫娘子看到他在屋后练棍,随口问他这棍法可有名字,管策先是一阵面红,继而才十分不愿地说出那个好笑的名字:大馍棍。

  儿时,管策也曾问过管贤,“爹,为什么这棍法的名字那么难听”。也曾因此闹着不要学,毕竟,人家练的那些寒塘鹤影剑、拨云弄月掌、分花拂柳手、破煞刀好听的多,也气派的多。

  管贤当日说,“武学在于实用,不在于花哨,好用的就是好的,大馍棍的名字虽然俗气点,但当时咱家先祖就是靠这套棍法硬从丐帮长老手里抢到了大馒头才不至于饿死街头啊。”

  得得,管策一听,更是丢人,原来是抢馒头用的,虽然说丐帮强手如林,但是抢到一个乞丐的馒头吃而免于饿死,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