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 >

第4章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第4章

小说: 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6年,担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同年采访当时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同志,这位后来的总理当时是第一次在中央党报上亮相,在这篇专访中,报道了他重视“宏观调控”的经济思想。
  1987年,发表《理一理思路》,全面概括和阐述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框架和思路。
  1988年,新闻学专著《新闻采访方法论》获我国社会科学著作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优秀奖;发表《社会公平的辩论》上下两篇,就当时社会最热的“分配不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表《不同评价缘何而生——试析对当前改革形势的认识》,全面分析了改革引发的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分歧,为社会由此可能引起的###发出了警号;同年和范敬宜、陈柏生、吴昊等同志一起组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并担任常务副会长。
  1989年,发表《首钢启示录》,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应坚持正确方向;同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沧海?桑田?乐园》和改革丛书之一《中国新闻传播媒介发展大趋势》。
  1990年,担任《人民日报》编委;同年在关于湖北襄樊经验的报道《中观经济的突破》中,提出了“中观经济”的理论概念,并做了初步的阐述。
  1991年,获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同年,在对东风汽车集团的报道中提出了加强大企业集团的重要性和打造大企业集团的思路。
  1992年,经过上一年第四季度的酝酿,“中国质量万里行”出台,作为组委会主任,发起和组织指挥了这一大型社会活动,在该活动中,提出质量工作中的“链条”,并对“质量的市场保证体系”做了阐述,提出解决质量问题的“上溯一级责任”原理;同年6月在北京成立中国第一个名牌企业组织——驰名商标保护组织,并担任这个组织的主任,该组织的成立大会在中国首次发表了全面阐述名牌和名牌战略的文件《名牌宣言》,从这一年起,开始积极倡导名牌战略。
   。 想看书来

艾丰大事年表:(2)
1993年,新闻学专著《新闻写作方法论》出版;撰写《人民日报》社论《为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提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目标;同年在福州召开的驰名商标保护组织年会的主题报告《我们要做开路先锋》中,阐述了名牌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994年,在对春兰集团的报道和相关的理论文章中提出并阐述了“资本运营”这一理论概念,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后来的资产重组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实践经验;同年春天在海南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名牌战略研讨会,经过薄一波同志首肯,提出了“创造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方针,并围绕此方针,制定了实施名牌战略的三个理论性文件《国家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地方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同年11月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了首届全国名牌大会,提出名牌是宏伟的社会事业,需要全民族各类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操作,这次大会还推广了四川实施地方名牌战略的经验。
  1995年,总结山东省潍坊市的经验,撰写了《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1997年又写了《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提法》一文,澄清了对这一概念的疑问,后来这一提法被吸收进党的十五大文件);同年11月在安徽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名牌大会,会上做了《国际竞争和名牌战略》的报告,在我国第一次从国际竞争的角度阐述了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名牌战略的内容被吸收进当时正在起草的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中。
  199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
  1997年春,提出了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论述,指出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了全面的买方市场,必须扩大需求,此内参得到了###的肯定;同年组织了武汉资本运营的连续报道,提出资本运营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把金钥匙;组织了“黄河断流万里探源”大型采访,并向中央写了关于如何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情况汇报,###和###都做了重要批示。
  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同年夏天,向中央送交了关于“小城镇,大战略”的建议,受到中央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文件增加了相关内容。
  1999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大会发言《重视和加快城镇化》。
  2000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大会发言《东中西一体化,促进西部大开发》;同年,《艾丰通用文库》之一《世纪宏论》、之二《中介论》、之三《三做谈》、之四《古今说》出版。
  2001年,《艾丰通用文库》之五《名牌论》出版;同年组织“中国企业管理培训推进行动”,并正式实施。
  2002年,受聘担任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从1996年开始担任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后又担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名牌培育委员会主任等)。
  2003年,组建中国发展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2005年底,若干单位组建“品牌中国产业联盟”,被推选为联盟主席。
  2006年8月8日,“品牌中国总评榜”公布,通过200多万网民投票和100名专家评定,被评为“中国25大功勋品牌人物”。
  艾丰评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人”(1)
第一节“方法论”:成名的根基
  “如果你说我没有新的发现,那么你写这本书干什么呢?搞学术必须有这种勇气,必须把学术成果的推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以违心的谦虚保护自己的所谓形象。”
  ——艾丰
  “经济哲学家”的由来
  “资本运营”这一概念,最早由艾丰在中央大报提出并推广开来。
  1994年,首都新闻界组织了一个采访团到江苏春兰集团公司调查研究,并召开了“春兰之谜”研讨会,艾丰主持了这次会议。他一开始就向春兰集团老总陶建幸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1990年春兰的产值是一个亿,1993年年底达到了50亿元,产值增加了50倍。不错,春兰空调卖得不错,但是如果只靠卖空调和卖空调赚的钱扩大再生产,4年就翻了50倍,我们有理由怀疑你是暴利。希望你作出解释。”
  陶建幸掰着手指头就算起了经济账:“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我们也想了好多办法。我们的空调卖得多了,原来的空调厂不适应,就需要建第二个空调厂。建这个空调厂需要1亿元的投资,但我们公司的自有资金当时只有1000万元,还差9000万。于是,我们就把资产投资当做一种经营方式来运作了。我们提出这样的条件:谁投资3000万,三年之后不仅把投资还清,企业还给他10%的股份。这种办法很有吸引力,很快有三家愿意投资,这样就凑了1亿元,把第二个厂建好了。由于当时春兰空调的市场很好,三年之后,三家投资如期还清,并把30%的股份给了他们。从春兰的角度看,三年前投资1000万,三年后握有1亿资产企业70%的股份,也就是变成了7000万……”
  陶建幸胸有成竹、滔滔不绝地说了两个小时,中间还夹杂着一些讨论。
  艾丰倾听着,更深入地思考着。陶建幸的回答可以说用事实澄清了大家心中的问题,但怎样把春兰的经验凝练起来呢?
  艾丰后来回忆说,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思考过程。从不了解情况,到掌握情况;从掌握情况,到理出条理;从理出条理,再到把握其中的内涵;从把握其中的内涵,再到凝练出恰当的理论概念。这一切要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完成,谈何容易!思维在紧张地运行着,猛然间,他奇想突发,不知道怎么脑中就蹦出一个词来——“资本运营”。对!就是它了。想出这么一个词,连他自己都有些激动了。
  到最后总结的时候,艾丰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讲起话来也越发神采飞扬:
  “依我看,陶总管理企业的确是有独到之处,春兰的成功经验,用一句话来概括,我认为,就是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这是一个当时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因为很长时间以来,资本是一个带有某种禁忌的词汇,它几乎是剥削的同义语,资本主义要打倒,资本当然就应该列入被消灭范畴。现在居然用它来概括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经验?!
  “企业当然要搞产品,要经营资产,要涉及金融,要打造品牌,但这一切,在陶总的头脑里,都在资本运营这个总的理念下进行。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接着,艾丰根据春兰的具体实践,概括出了资本运营的五种形态:第一种形态叫产品经营。企业不是为了搞产品而搞产品,搞产品是为了赚钱。第二种形态叫做资产经营。企业不仅要经营产品,还要把资产当做产品来经营。上面说的建第二个空调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资产经营的成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第三种形态叫做房地产经营。地方支持春兰的发展,批给它很多的地。这个地随着发展就增值了,地产增值就等于资本增值,之后再和人家合作,就有了更多的资本。第四种形态叫做金融经营。金融经营包括在金融机构中投资,还有股票、期权、债券等。第五种形态叫做无形资产经营。无形资产包括商誉、网络、专利、品牌等。
  研讨会结束以后,艾丰把春兰的经验以资本运营为主题写成了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人”(2)
文章发表之后,他还是觉得不过瘾,总觉得这件事不能到此为止,“资本运营”既然作为一个理论性的概念提出来,就需要从理论上做进一步的阐述。于是他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对中国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的进步轨迹作了分析。这个轨迹大概是:从产品生产到产品经营—从产品经营到资产经营—从资产经营到资本运营。既然资本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抓住这个核心,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才有可能抓住企业管理的核心。说穿了,企业是资本运营的主体,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企业管理的提升方向,其实都是为了企业更好地运营资本,抓住了资本运营才算抓住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牛鼻子。基于这样的考虑,艾丰又提笔写了题为《谈企业管理的改革和提升》的理论文章,作为内参发表。
  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的注意。他在文章上做了批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建议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公开发表。很快这篇文章放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发表了。
  文章发表以后反响很好,好多企业负责人打电话询问。“艾丰同志你还有这方面的专著吗?你的这个文章写得很好,就是太简单了,我们企业觉得很重要,所以想多了解一些。”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的党委书记看了以后自认为没完全看明白,就专门拿着这篇稿子坐飞机到了北京找艾丰探讨。
  1997年,艾丰担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之后,又组织了武汉运用资本运营搞活国有企业经验的系列报道,提出“资本运营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把金钥匙”,又从宏观和中观层面阐述了资本运营的内涵。
  现在,资本运营已经成了经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