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

第9章

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第9章

小说: 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瑜的生平可由诸葛亮那篇假惺惺的祭文得知,其哀情虽假,内容却真:……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宏才,文武筹略;火攻强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不禁让人为之垂泪。
  周郎“容颜秀丽、姿质风流”,小乔是当世美人,与周郎堪称佳配。周瑜十分注重仪表,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他“青年有俊声”,少年得志,统领三军,南平长江,西治巴蜀;治军有度折服程普,力辩群臣宁战不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决胜千里的帅才;羽扇纶巾,轻袍缓带是儒士风范;狂吟舞剑,听弦歌而知雅意是名士风雅;时人无不知:“曲有误,周郎顾。”一曲《长河吟》如《广陵散》一般成为世间绝响。这样的人生还嫌不够精彩,又有小乔作为佳偶,琴瑟相合羡煞世人。周瑜与小乔是珠联璧合,时人皆将小乔之配于周瑜传为佳话,可以想见他们的幸福。拥有举世皆知的美妻,国之栋梁,军之明帅,可惜正当英年却寿终于三十六岁。小乔呢?花容月貌,寂寞空房又何等凄凉?可她仍是值得羡慕的,她毕竟有回忆,有他抚过的瑶琴,舞过的长剑,翻过的书卷,有整个国家陪同她一起悲哀,一并怀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雄姿英发”——周瑜(4)
周瑜的早逝兴许是件幸事,这成就了一段无比辉煌的人生,他不会像李靖一样老去,不会像孔明一样兵败岐山,令人神往也令人感伤。我甚至并不责怪罗贯中对他的诋毁,把属于他的羽扇纶巾作为了诸葛亮的标志,甚至他是否量小是否死于诸葛亮的激将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这样精彩的人,是造物的宠爱将为人的最佳特质都给了他,又将惋惜都留给了与他同时和他身后的人。
  周瑜与娇妻周瑜还有一个令世人羡慕的地方,就是他有一位既有沉鱼落雁容貌,又善解人意的妻子——小乔。三国年代,战火纷飞,但周瑜在作战之余尚有善解人意的小乔在旁陪伴,真是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小乔在民间历来被公认为是一位美女。小乔美在何处?除了她的夫君周瑜,任何赞叹都属于想象。周瑜,雄姿英发,风流倜傥,懂音律,又能打仗,尤其是赤壁一战,以少胜多,青史留名。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病死在巴陵(今湖南岳阳)。爱妻小乔,煎药护病,含泪送终,可谓是生死不渝。出奇制胜的战争与出类拔萃的夫君,为小乔生色匪浅,这景况直惹得杜牧、苏东坡他们朝思遐想,写下了“铜雀春深锁二乔”、“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别样多情的诗词。小乔的坟墓在洞庭湖畔圆形的围墙之内,与后起的名声极大的岳阳楼相距数百米,与八百里湖中的君山上的湘妃墓遥遥相望。在这里,历代诗人、文豪费尽心思想象小乔如何翩翩如鸿的行步,如何明眸皓齿的说笑,纤巧蛾眉下何样秋波闪动的眼神……总之,设想她如何美丽,美丽得人人迷醉。
  想象美女的空间被前人淘尽了,而军旅、战争与女人的关系还是值得细细探究的。各朝各代,艳丽的女人如云如水。小乔匆匆一生,有姓氏而无名字,她是被沿着长江上下卷动的硝烟、战云所烘托而出的一轮皎月。一千八百年过去了,小乔身上为什么总含有一种神秘莫测的魅力呢?
  巴陵位于赤壁上游75公里处,从长江下游的吴之柴桑(今江西九江)到这长江上游巴陵,经过赤壁。郭沫若先生曾经撰文指出:“在赤壁之战时有小乔参加。”郭老是考古权威,其考证应当是有依据的。小乔参与赤壁大战,即使没有像宋代梁红宝那样戎装上阵,击鼓调兵,在营帐里与周郎朝夕为伴,也许从侧面就有所协助吧。生前、死后,小乔从文武对峙的悠长峡谷里流逝而过,如流星划过夜空,无形中更添风采,更有光芒。
  战争与女人的关系历来是特殊的。后人深深地怀念小乔,这小乔在政治上也显然有别于那遍地流行的“四大美女”。怀念小乔者,多数也恐非庸常之辈。一般人大概是不敢抬头仰视小乔这颗别致的星辰的,她的光芒委实是遥远而逼人的。风起云涌的时事可以大幅度地为有出息的女性补益非生理自然性的美质。小乔仿佛在叮嘱大地上后来的美女:爱情,也要勇敢地走出温馨小屋,参与硝烟烽火,参与风云大事。惟有这样,才不至于像风尘女子那样堕落成为金钱与强权的玩偶与尤物。
  周瑜的一生短暂但却辉煌,甚至没有缺陷,堪称“完美”。人在适当的时候死掉会产生相当微妙甚至神奇的效果,可以使其形象更加完美。“出师未捷身先死”不失为英雄的一种好结局。在三国中诸葛亮享有这样的美名,可惜街亭一战留下污点,至今还被无聊后生扯住不放。然而有一个人一生未尝败绩,还打赢了中国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一仗,他便是周瑜。赤壁之战也成为中国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夏    超)
   。。

悲情人生——曹植(1)
他,一个悲剧的人物,经历了充满了激昂和抑郁的一生。天才的诗情禀赋和天真得近乎幼稚的处世哲学,却让他生在纷繁斗争的宫闱里,这是造化的弄人,还是历史的“诡计”?
  他,一个性情中人,不自雕砺、任性而行的个性既成就了他的才华横溢,也铸成了他的怀才不遇、忧生之嗟。对于友情的执著,给了他磊落的襟怀和豁达的心境,从他的诗句里,我们仍能体味到那种真挚和纯洁;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唯美而又自由的诗人,对翩若惊鸿的洛神的仰慕,极尽华丽的描绘,留给后人对神女不尽的遐思与妙想。
  他就是雅号“绣虎”的天才诗人曹植。
  才  气  逼  人在汉末军阀混战的烽火燃遍中原大地之际,实力派人物之一曹操的夫人卞氏,于初平三年(192年)生下了她的第三个儿子,此即曹植(192—232),字子建,谯(今安徽亳州市)人。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时光流转,在曹植十九岁这年,曹操携曹丕、曹植诸子登临铜雀台游赏。雄伟壮丽的铜雀台耸立于邺城之北,漳河之滨。台上雕梁画栋,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鲲鹏傲视着整个邺城。俗话说,登高必赋。逸兴遄飞的曹操随即吟诗抒怀,接着让儿子们也当场作赋,想顺便测试一下他们的才情。才思敏捷的曹植俊目轻扬,见天际云卷云舒;秀眉低敛,见漳水浩浩汤汤。他略一沉思,提笔撰写,片刻间,一篇词采华茂的《登铜雀台赋》一挥而就。而他的兄弟们,有的还在苦思冥想,尚未下笔,有的则刚写了个开头。曹植毕恭毕敬地将文章呈上。满腹经纶的曹操没想到曹植竟写得如此之快,他先是一愣,然后接过文章一读,见写得文采飞扬,情兼雅怨,骨气奇高。禁不住暗自惊异:这孩子真是个奇才,稍加打磨一番,必成大器。他想起以前看过的曹植写的一篇文章,文笔酣畅淋漓,立意高雅,全然不像是出自一个少年人之手,当时便问曹植:“你这篇文章是请人代笔的吗?”曹植忙跪倒说:“出口成文,下笔成章。您可以当面测试,孩儿为什么要请人代笔呢?”当时曹操还半信半疑,现在他才明白曹植所言不虚。从此他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因此,产生了立子建为太子的想法。

悲情人生——曹植(2)
少年猛志:亲历了“生乎乱,长乎军”的动荡生活,目睹了战乱所带来的残破景象,少年曹植滋生了匡济天下、解民倒悬的猛志。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在邺城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优游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当西征大军辗转到帝都洛阳时,曹植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饱受战火的洗劫,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踪,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荆棘丛生,昔日气势雄浑的皇宫已成一片废墟,湮没在杂草间,片片黄叶满城乱舞。身临其境,目睹了满城的荒凉与萧条,曹植深感物是人非,不禁发“黍离”之叹。‘所见是破败的,但意气风发的曹植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相反,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武艺高超的游侠儿,“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想象成一个机智灵活的勇士,“仰手接飞猱,俯身撒马蹄”;想象成一个视死如归的战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垂名的心,随西征军离开洛阳,继续向西进发。西进途中,兵锋所指,敌军纷纷望风而降。经过一年多的兼并战争,西部最终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迎来了它的稳定与安宁。凯旋而归的曹植不久即被封为临淄侯。
  太  子  之  争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是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这就是太子之争。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南征孙权,命爱子曹植留守邺城。临行时曹操语重心长地对曹植说:“过去我做顿丘(今河北省清丰县)县令时,年龄才二十三岁,想起当时的所作所为,我至今没有什么可后悔的。现在你也二十三岁了,不可不勤勉自励呀!”曹植诚惶诚恐,连连称是。
  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曹操回来后知道了这事,大发雷霆,下令说:“自从临淄侯私开司马门至金门,令我今后另眼看待这个孩子!”言外之意,不言自明。虽然在文学上,曹操极为赏识曹植,但一落到实际事情上便失望了。渐渐地,曹植失去了曹操的培植。相反,曹丕虽无曹植逼人的才气,但他工于心计,善于矫情自饰,为争夺太子之位,弄了不少权术。如每当曹操出行,文武百官在城外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送行,曹植常称述功德,发言有章,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曹丕才思稍缓,无法竞争,只好怅然自失,但他绝非甘居下风的平庸之辈。后来他的心腹吴质出谋,叫他在此等场合只是伏地痛哭。他依计而行,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