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

第16章

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第16章

小说: 风流才子--中国古代美男扫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梅妃恬静娴雅、淡妆素服、姿态明秀、纤丽温柔,且天性喜爱梅花。在她居所的周围,种遍了梅花。深冬临春的时节,满院的梅花竞相开放,玉蕊琼花缀满枝桠,暗香浮动,冷艳袭人,仿佛一个冰清玉洁、超脱凡尘的神仙世界。每到梅花盛开的时候,她常常赏梅做赋,乐此不疲,唐玄宗因此称她为“梅妃”,并为她亲笔题写院中楼台为“梅阁”、花间小亭为“梅亭”。

多情才子——唐玄宗(3)
梅妃气度高雅娴静,性格坚贞不屈,刚中有柔,美中有善;配上她秀丽雅致的容貌、苗条颀长的身段,仿佛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梅树。梅妃更是善解人意,玄宗和她斗茶,梅妃胜了,玄宗得意地对在座的诸王开玩笑地说:“这是‘梅精’呀!今天斗茶,朕又输了。”梅妃辩解道:“不过是雕虫小技,陛下有意让的。若要是论到调和四海、治理国家,奴婢又怎敢和陛下比呢!”一席话,令玄宗龙颜大悦,对梅妃更加宠爱了。
  杨贵妃入宫后,如果说梅妃像一株清雅高洁的梅花,杨玉环则以其丰腴娇艳取胜,宛如一株艳丽富贵的牡丹,两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此梅妃被冷落了。
  后来,梅妃迁至上阳宫,与玄宗难得一见,但玄宗仍不时思念着梅妃,命人封了一斛珍珠赐给梅妃。梅妃见到珍珠,更加悲伤,心想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于是她对来人说:“请把珍珠送还皇上,并把这首诗替我献给皇上。”唐玄宗接到回信,连忙拆开一看,只见笺上写道:“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皇上看了诗,心中惆怅不已。为解心中深切的思恋,他让乐官把这首诗以新声谱曲,曲号叫《一斛珠》。
  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缢死。唐玄宗派人四处寻访梅妃,终不可得。玄宗身边的一个宦官见皇上眷恋梅妃极深,便画了一幅梅妃的画像献给皇上。唐玄宗凝视良久,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诗云: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李  杨  之  恋杨玉环本为寿王妃,是唐玄宗的儿媳妇。《资治通鉴》对杨贵妃羞花之容的记载是:“肌肤丰艳,貌美绝伦,善解人意,又晓音律。”据说杨玉环有三美:姿质丰腴;符合唐代尚肥嫌瘦的风习;为一美;善歌舞;通音律;具有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为二美;白白一张女儿脸;伸手笑雪黑;为三美。总而言之是丰艳照人;风情万种。当唐玄宗第一眼看见了杨玉环就喜欢的不得了,朝思暮想,可她毕竟不是后妃;而是自己的儿媳妇。为了抱得美人归,就先得改变这种身份。于是玄宗吩咐;让杨玉环先入籍女道士;赐号太真;以后再迎回后宫。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美女作为补偿。
  杨玉环利用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态,把唐玄宗迷得神魂颠倒,不久;杨玉环专宠后宫,以至“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天宝初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玄宗对她恩宠备至。唐玄宗的生活也日益荒淫,殆于政事,只顾着与美人双宿双飞,《长恨歌》中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尽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杨玉环喜欢吃新鲜荔枝;而生在南方的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所以玄宗特地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命令岭南(广东、广西一带)的官员差人用加急快马一站站地接送;将荔枝送到长安。这样杨贵妃吃时;荔枝还又红又香;很新鲜。有诗描述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自从有了杨贵妃,唐玄宗忘记了自己的帝王身份,过上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好爱情生活,如胶似漆,真是日日谈恋爱,夜夜胜新婚。只要陪伴贵妃玩乐,他就神清气爽,无忧无虑。唐玄宗最喜欢和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宫里种着红、紫、浅红、白色等等不同的名贵的牡丹花。一天他们又去赏花,唐玄宗突然兴致来了,命乐师李龟年手捧檀板唱歌助兴。玄宗又说:“赏名花;对妃子;怎么可以再唱旧乐词?”接着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诏翰林学士李白写了《清平乐》三篇,这三首著名的词表面上写牡丹;其实写的是杨贵妃的天姿绝色。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神仙美眷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安史之乱”的发生打破了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梦。马嵬驿七尺白菱结束了杨贵妃年轻的生命,一对相爱的人从此阴阳相隔,永远不能相见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死恋情也堪称绝唱,是真正的才子佳人式的组合。
  (魏宏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诗仙”——李白(1)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最有性格的男人,古往今来一直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太白星托生”
  金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发出美丽迷人的光芒。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美神。
  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在唐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住着一户李姓人家,家境殷实,生活富裕。然而夫妻俩却整天愁眉苦脸,生活很不开心,膝下无子使这家人少了很多家庭的欢乐。于是夫妻二人每天早晚虔诚地祷告,祈求上天能够赐给自己一个儿子。
  一天夜里,李夫人梦见自己来到了后花园,跪在地上向上天祈祷,突然一颗金光闪闪的星星从天际飞了下来,钻进了李夫人的肚子里,李夫人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后来李夫人有了身孕,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夫妻俩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相信儿子肯定是“太白星托生”,于是就给他取名李白,字太白。李白幼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离开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贺知章称李白“谪仙人”
  青年李白才华横溢,志向高远,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渴望成为一个济世安邦的宰辅之臣,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又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道路,而希望凭借自己的名声和才气直取卿相,一举成就大业。于是李白在三十岁的时候来到长安,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引荐,然而好运迟迟没有来光顾他。
  有一天李白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贺老已经八十多岁,更是拥有“太子宾客、礼部侍郎兼秘书外监”等一大堆头衔的“知名学者”和“学术权威”。李白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巧遇;感到分外惊喜,立刻上前拜见。贺老瞧见面前的青年英俊潇洒,气度不凡,十分喜爱。李白趁机呈上袖中的诗本,他先拿出自己的《乌栖曲》让贺知章看,贺老看后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李白赶紧又拿出《蜀道难》给贺老看,贺老居然“读未竟,称赏者数四”,也就是说还没看完,就夸奖了不下四遍,等到贺老看完后,更把李白赞美为“谪仙人”(降至凡间的仙人)。李白被称为“诗仙”,后人皆知,但贺老在李白未成名时就独具慧眼,看出李白的才华和潜质,眼光独到,确实不凡。

“诗仙”——李白(2)
贺知章原本是个爱才之人,现在结识青年才俊李白,心中十分畅快,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当场决定和这个小自己四十多岁的无名小卒结为忘年交。李白感到受宠若惊,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能够和自己心中的“偶像”成为知己好友,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此啊!贺老高兴之余,当场就拉着李白的手去酒店把酒言欢,举杯畅饮。等到了酒店,贺老突然想起忘了带酒钱,他浑身上下检查了一遍,发现了腰际佩带的金龟,这只有三品以上的大官才有资格带,那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他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李白共饮。“金龟换酒”,后来成为朋友相交的千古美谈。
  得罪高力士李白在长安结识了贺知章,并请他帮忙引荐,贺知章向唐玄宗交口称赞李白的人品和才华,直说得玄宗为之心动不已。等到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已经是十分仰慕,立刻便召李白进宫。天宝元年(742年),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这个待遇以前从没有人享受过。接着玄宗当场考察李白的学问,谈论时事,李白凭借自己的博览群书,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文学侍从之官),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发挥他敏捷的诗才;赋诗助兴。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幸;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当时大太监高力士权倾朝野,是玄宗面前的大红人,各地进奏的文表,必先呈报高力士阅后才能进呈皇帝,一般的小事他就自己作主给办了。于是许多官员纷纷讨好高力士,就连李林甫、杨国忠等都得巴结高力士。可是李白素来笑傲王侯,蔑视权贵,对高力士更是十分厌恶,因此他也就得不到重用,只能奉旨做诗助兴。
  据传说,有一次,玄宗找李白草拟诏令,李白喝醉了酒,看见身旁的宦官高力士,心里很不舒服,欲借此机会奚落奚落他,就请高力士为他脱靴。玄宗笑着答应了,高力士无奈只好照办。李白非常高兴,飞笔疾书,顷刻间就拟好了诏书。高力士觉得受到了侮辱,心中十分忌恨李白。  当宫中牡丹盛开的时候,唐玄宗带了杨贵妃,在沉香亭饮酒赏花。唐玄宗忽然想起了李白,想叫他写几首新词助兴,就派人把他召来。李白请玄宗赐酒激发灵感,又请杨贵妃帮忙磨墨。几杯酒下肚后,李白提笔就写,一下子写了《清平乐词》三首颂扬杨贵妃和牡丹花,诗句优美清新,唐玄宗和杨贵妃高兴极了。杨贵妃爱吟李白的《清平乐词》,有一天正巧高力士也在一旁,他故意说:“我本以为贵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对他恨之入骨,汉想到您这么喜爱他的词!”杨贵妃吃惊地问道:“他怎么会侮辱我呢?”高力士赶紧把李白前日所作《清平调》中的第二首背给杨贵妃听:“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在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高力士说:“诗中不是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吗?”杨贵妃说:“对呀!”高力士又说:“汉朝宫廷里的赵飞燕,出身歌女,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