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蝶影抄 >

第5章

蝶影抄-第5章

小说: 蝶影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既爱又怕,得到爱情之日,就是爱情死亡之时。
  让我感兴趣的是电影对于理发师的描写。勒孔特为什么如此钟情理发师呢?或许,理发师本身就是一个意象吧。有很多感觉,是人类共通的,是那种游走在情欲边缘的感觉;那种不确定的情感和欲望,有时抑制不住地就从那种细微的接触中表露出来,于是,整人类共通的,是那种游走在情欲边缘的感觉;那种不确定的情感和欲望,有时抑制不住地就从那种细微的接触中表露出来,于是,整个过程就变得暧昧;然后,就是渗入身体,就是克制,就是想入非非。这种感觉如此纤细,又如此强烈——犹如豆芽涌动——也难怪让人刻骨铭心了。
  理发师就这样成为一个情结。也可能正因如此吧,它成为电影永远的题材,有那么多的人热衷去拍理发师——先说国内的,1962年,上海天马公司曾拍过一部《女理发师》,主演是漂亮活泼的###凤,当然,这部电影不是表现情欲,而是歌颂劳动。2000年以后,国内拍的两部有关理发师的,一部是画家陈逸飞投资拍摄的电影,片名就叫《理发师》;另一部,则是关之琳主演的《做头》,这两部电影都与情欲有关。
  俄罗斯的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算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了。在观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中,我不断嗅到了阳光、雪原、白桦林的气息,品尝到人生的辛酸与苦涩,甚至看到了爱情和人性在绝望时升腾起的淡黄色的尘烟——1885年,俄罗斯的冬天,在通往莫斯科的列车上,一个军校学生被恶作剧地留在了一个包厢,邂逅了一位身份特殊的美国女子——简,他们一见钟情并且发生了一夜情。很快,这段如胶似漆的爱情戛然而止。琴声如诉中,年轻的士官生卷入时代的漩涡,一切都身不由己——帝国的天翻地覆毁灭了他的理想和生活,士官生被发配到西伯利亚,跟一个当地的女子结了婚——那段美好的爱情像另外一个世界的招幡,残留在他的记忆深处。同样,在大洋彼岸,那个女子一直沉耽于爱情之中。一直到10年后,女子带着她与士官生的孩子去了西伯利亚。在极地之侧,因为他们的团圆,有了一线生机和温暖。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叫《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在电影中,我似乎找不到与理发师有关的东西。后来,我又看了第二遍,这一次我找到了许多跟“理发师”有关的元素:当初士官学校在排练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那个士官生演的角色,就是理发师;在西伯利亚,有一台砍树的机器叫“理发师”;当然,最重要的是,男主演被贬西伯利亚时,小木屋里放着推子和剪子,可以看出,在当地劳动改造时,他从事的工作,就是理发师……理发师像一个圈,套住了主角的人生,他逃不脱命运的安排。电影仍旧有着宿命的诠释:男人活在记忆里,女人活在爱情里。
  

和服包裹的女人
这一段时间看碟挺奇怪的,先是把买了很久却没有看的《艺伎回忆录》翻出来,细细地看了,然后,又看了日本那部很有名的《大奥》。逛碟片店,看到了那部《花魁》,放在一大堆碟片中很醒目,便也买回看了——这几天仿佛一直置身日本的江户时代,满眼都是樱花灿烂,满眼都是色彩斑斓。
  先说《大奥》。《大奥》的情节倒是一般:江户时代日本德川幕府某一个武士家中,上一代将军去世之后,一大群女人辅佐幼小的将军。于是,大戏开场,女人与女人之间,争斗和诋毁达到了白热化。月光院年轻貌美的绘岛成了众矢之的,针对她,敌对的天英院设下了一系列的陷阱和阴谋,绘岛本身,也在情与欲、权与利当中苦苦挣扎……
  这一类宫廷夺斗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与《大奥》相比,《花魁》则好看得多。到底是底层生活,相对生动活泼,最起码,有着令人放松的粗鲁和情趣;不像宫廷生活,随处都是阴谋和陷阱,在紧张和提防之中,压抑生命和欲望。《花魁》的故事发生在江户时代一所著名妓院中:从小卖身的乡村少女清叶,长大之后,凭着自己的姿色和不懈努力,一跃成为妓院的花魁……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女主角土屋安娜,长得有点像赵薇,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据说是美日混血儿,漂亮得令人惊艳。清叶不仅仅有温柔魅人的一面,同时,也绝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能当上花魁的,才不是凡角呢,清叶就像扑克牌中的女王,正面光彩夺目,温柔可人;反面则犯傻耍浑,眼露四白。花魁总是有双重功夫的——多情与缠绵,是对付男人的“一招鲜”;而对付同类女人,凶悍与犯浑,则是最好的核武器。
  这两部电影令人称奇的是画面。实际上不止这两部电影,包括《艺伎回忆录》在内,电影的画面都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画面最绚烂的,无疑是《花魁》了。前几年我曾看过日本电影《源氏物语》,绝美画面让我心悸。但《花魁》画面的浓烈与缤纷,要远远超过《源氏物语》。那是怎样的一种画面啊,看看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就知道了:斑斓的金鱼、如雪的樱花、猩红的棉被、金簪子、银穗子、红璎珞、殷红的樱桃小嘴、镶嵌着玛瑙的烟杆……半开半合的点绛唇中,徐徐吐出一团白雾……这些都可以说是色彩的迷宫,或者是,视觉的盛宴。
  喜欢看这三部片子,还有一点,是喜欢看日本女子穿和服,喜欢看那些绝色女子把自己包裹在艳丽如花的和服中,踏着木屐,露出雪白的颈项,温温顺顺地走来走去。据说,和服源自中国的唐服,它们同样有着高腰、长裙、斜襟、宽袖等特色,只不过和服更有亵衣、也就是内衣的妩媚;和服柔软、大开领,无论是留袖、振袖、小纹,甚至是豪华的十二单衣,乃至洁白的结婚装,都有着端庄之下的放任,那是典型的日本文化。在《花魁》和《大奥》中,那些漂亮的女子们穿上和服,真叫“惊艳”。她们一袭和服,随意而凌乱,像暧昧的被窝,性感得让人忍不住想撕扯蹂躏。
  曾有人说日本的服装是“包袱皮文化”,不像西方,是“皮箱文化”。“包袱皮”是软的,是随形而变的,不像西装等“皮箱”,硬硬的,能把人装起来。和服的妙处在于“露”与“藏”,在于半开半合之间——露,是为了藏;藏,也是为了露,在这样的藏与露之中,暗得三昧。日本文化中永远有一种浓重的暧昧成分,端庄是表,风骚是里。用粗俗的话说,和服就是一种“藏八露二”的“闷骚”。
  比较而言,《艺伎回忆录》中巩俐、章子怡和杨紫琼三女子穿和服的感觉要差多了。毕竟,她们不是日本女子。单凭章子怡的杏眼圆睁,就可断定这小姑奶奶是侠女出身;至于巩俐,在剧中,十足一个中国式的怨妇;日本的女优,哪敢有如此明目张胆的怨气呢?至于杨紫琼,一身的豪迈气,活脱脱一个中国风味的杨门女将。气是要“养”的,不是学的。想想那些古代日本女子,站、卧、坐、行都有严格规矩:走路不能左右摇晃肩膀和腰肢;站立必须五指并拢,脚丫的开角应是60度;坐时要两膝并拢,不能叉开,手要自然放在大腿上,臀部适当往座位深处坐,腰部虚倚椅背……这种骨子里的妩媚和收敛,哪里是章子怡们所具备的呢?
  也难怪人们对 《艺伎回忆录》恶评如潮了。这三个中国女子,即使穿上和服,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真亏得美国大导演罗伯特·马歇尔 “慧眼识珠”,这个家伙,似乎一直没真正搞清楚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区别。毕竟,西方人看东亚人,个个都是小个子单眼皮。
  文化是性格的胎盘。在日本,女人一直是当作小孩来养的,她们接受着男人的宠爱和呵护,也接受着男人的训斥,而女人也乐于扮天真——而在中国呢,似乎男人才是孩子,女人则是母亲,或者是老虎……呵,我不想说得太多,免得有人不高兴了,打住打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幻变中的隐秘
前几天跟一帮朋友闲聊,他们问我:你认为国内现在最好的女演员是谁?我想了想,说:是周迅。周迅是典型的东方美女,在银幕上是既像男孩子又很女人的那种,而且带有一点巫气,气质比较复杂,比较多样化。演戏也很用心,会用心。而且周迅也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电影,比如说《苏州河》、《香港有个好莱坞》、《巴尔扎克小裁缝》等。这些电影,都是可以站立很长时间的,这也决定了周迅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那天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恰好是主持人朱军采访周迅。这一期的节目做得相当好,有点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小小年纪的周迅对于人生和艺术有着相当透彻的感悟,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表现得真实、自然而坦诚,这也是一个人成大器的基本条件。而且从采访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周迅在内心深处有相当大的变化,安静的目光中,一种智慧范畴的东西在生长,天才的力量正变得茁壮。
  一个好演员一定是相当聪明的,因为他必须有相当好的感受力和领悟力,而且对待事物敏感、细致入微,内心的空间也很广大。这样的潜质对于演员来说非常重要,甚至比训练本身更为重要。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很多表演专业从来就没有出过什么好演员,那种过时的表演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反而是一种毁灭,使他们变得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我甚至觉得一些非职业演员的表演要比所谓的职业演员精彩得多,因为他们更接近真实的生活,他们从不夸张,从不装腔作势,而一些国内专业演员呢,从他们身上所看到的,除了虚假,还是虚假。
  我一直认为,角色不是演的,而是摇身变出来的,这当中的前提是先改变自己的内心。内心改变了,外在的情感和姿势才会变。一个好的演员只能是从内心当中生长出来的,演出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幻变的过程,由一个人彻底地变成另外一个人。这种变来变去的过程,就像是把一块铁烧得炽热,然后又浇冷,然后又烧得炽热,又浇冷。一些人会在这种幻变中迷乱,而另一些人,则在幻变中昂扬上升。
  想一想,那些优秀的演员都是有着神通的。比如说朱丽叶·比诺什,在不相同的电影中,不仅仅角色变了,更重要的是连心灵都变了。每次我看她的电影,总是莫名地担心她在电影结束后是否能重归自己的身躯。这种担心真是有根据的,像英格丽·褒曼,还有费雯丽,曾经就在很长时间里沉没于她的角色之中,差点不能自拔。这是一种极至的幻变,最好的演员,就是在这种魔幻力量中,完成自己的三十六变,或者七十二变。这样的说法还不确切,更确切的是,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反复地轮回,就像蝴蝶化蛹,蛹化蝴蝶。
  我的一个朋友在得知我狂热地喜爱电影后对我说:这样你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是互相交叉的,是忽隐忽现的,是盘根错节的。我觉得这样的比喻用来形容影星更为确切。只不过因为有着距离,影迷是快乐的;而演员本身,极至的幻变却是折磨,是痛苦,也是狂喜。而且这种幻变还携有巨大的忧伤和隐秘,不知不觉影响自己的心灵,甚至连容貌都在不知不觉地改变。比如说马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