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问问李子勋 >

第11章

问问李子勋-第11章

小说: 问问李子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档确矫姹匦胂嗨苹蛘呦嗳荨9勰畈煌皇亲罟丶模丶且舜私幽桑市矶苑焦约合牍纳睿材茉诨橐錾钪斜3肿约河槔值目占洹0衙攵芡骋黄鹄矗ハ喔瓒苑街С帧H绻橐雎懔苏馊鎏跫憔褪羌薷美澄氲缬爸心侵缓谛尚桑橐鲆不帷跋嗟钡摹毙腋N榷ā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家庭中的“家长里短”(12)
东方文化中婚姻的匹配性有三个很重要的要素:一是两个人都不能太完整,个性不能太独立,这和西方不同。西方人重视人与人的边界。二是双方在社会功能上有一种互补而非相似。三是生活观、价值观、金钱观、子女教育观、审美观、享乐观、社交欲望、亲友关系等方面必须相似或者相容。
  老公与女儿的互动有问题吗?
  我女儿10岁了,平时作业、生活都是我来照顾,她也与我比较亲,老公与女儿只是玩乐,做游戏。但现在发现越来越不对,每次女儿总是哭泣着不欢而散,不是爸爸打她重了,就是有意去扭她一下,然后,女儿追着打爸爸,最后要我去调解!!为什么两人老是游戏到最后不欢而散?老公为什么总要惹女儿生气、哭泣,他才高兴?他们这样的互动模式是否有问题?我如何去改变他们?
  你怎么知道女儿哭的时候,老公高兴?你的言语给人一个隐语:似乎你是老公与女儿共同的母亲,他们玩耍的方式也更像兄妹不像父女,这给了我启示。我感觉这是家庭里惯有的游戏方式,父亲用平等的方式和女儿进行着人际训练,你是仲裁者,让孩子学习通常的社交规则。家庭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的雏形,老公不谦让也不压制孩子,可以让孩子学会人际中的节制与平等。当然,问题是你的眼睛观察到的,不知道你的老公与女儿是否认同。你眼中看到的父女行为会不会是你内心的一种反应,如果用精神分析来思想,那么,你早年与父亲是怎样的关系,那种关系是否曾惹你伤心哭泣?小时候,父亲“欺负”你的时候,母亲是否有能力“保护”你?你是否渴望成为有能力保护孩子的母亲?如果你的母亲过于弱让你曾反复体验过无助,那么怎么成为一个“有能力”的母亲会是你内心反复出现的情绪。只要问问老公怎么看,他的内心结构不同,看到的也会是两样,你可以经由不同的解释去领悟你的内心。
  5岁前后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俄狄浦斯期,孩子会把一种朦胧的“爱”投注给父亲,并在父亲引导下把爱与关注投向外部的人际社会。如果父亲过度保护或者无意识依恋女儿,挫败她对外部世界的兴趣,有时会形成一种恋父情绪的固结,有可能阻碍女孩的心理发展。母亲适度地卷入父女之间做“仲裁者”,也可以防止父亲对女儿的过度投情(尤其是夫妻关系不紧密的家庭),影响孩子的社会能力。12岁以前,女孩处在性的潜抑期,喜欢把父亲看做她的玩伴。尤其是早年与父亲依恋不足的女孩,可能会通过游戏中身体的接触来补偿与父亲的亲密。当然,过度的身体亲昵也是要警惕的。因为皮肤摩擦会给孩子一种暧昧的*,等到青春后期(十四五岁),女孩在性意识萌动与羞耻心、道德焦虑双重作用下,会误把那种对父亲的暧昧感当做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形成伦理冲突,有时可触发社交焦虑与恐惧。
  好在东方文化是以家为基础的文化,不像西方是以个人为基础的文化。所以父女、母子间的身体接触并非是文化禁忌,也不像西方心理学者那样介意。不过,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因为有了某种西方的伦理意识,本来自然的父女间的情感亲密或者身体依恋的亲昵,也会经由内心的批判而成为难以医治的创伤。老公是粗心的男人,提醒老公在与女儿游戏中保持身体的边界是你的责任。一般的情况下,不要拧女孩衣服遮盖下的身体部位,手不要碰触女孩的臀部、大腿与胸部……多鼓励父女间非肢体的游戏,精神与兴趣的分享,做到这些,你就为他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模型。。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家庭中的“家长里短”(13)
老公是粗心的男人,提醒老公在与女儿游戏中保持身体的边界是你的责任。多鼓励父女间非肢体的游戏,精神与兴趣的分享,做到这些,你就为他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模型。
  他为什么总责怪我的父亲?
  前两年他希望我父亲帮他调动工作,结果并不如他所愿,他一直认为我父亲没有尽力帮他,从此之后,他总是把这件事挂在嘴边,说以后不想再和我家有任何瓜葛,无论我怎么解释我父亲如果有能力不会不尽力帮他,他就是不肯接受。为此,有两年时间了,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他再也没有回过我家。他为什么总认为我父亲就是没尽力呢?
  我们干吗要执著于你丈夫给你的理由,不想去你父母家这个行为可以有多重解释,你丈夫选择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他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其实在“不去你家”这个行为上他是个肇事者。合理化是人们为自己不寻常行为寻找根据的心理动机,对你家庭的抱怨,可能不仅是这件事情,只是他选择了这件事情来爆发而已。
  客观地说,如果丈夫不去,但不禁止你照常回家尽孝道,那么你不能太过怪他,这是自我意愿的问题。他不想去,你强迫他去,效果也许更差。我们要来猜猜你丈夫的心,也许他是一个喜欢计较的男人,因为抱怨而感觉无颜再见二老,心中苦脸上却硬撑着。也许他是偏执型个性,产生了一个念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也许这个男人觉得不帮他就意味着你父母并不爱你,或重视你,你不敢有怨言,但他在为你出头。当然,这些只是猜测,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你丈夫不去看你父母,你们的婚姻一定会出现僵局。
  僵局这个概念可能是你的,不是你丈夫的。你最好放弃这样的感受。只要丈夫还在与你好好过日子,你就要把丈夫的利益放在父母的前面,婚姻关系的重要性要大于父母关系。另外,你要经常帮丈夫在父母面前打圆场,铺平他们和解的道路,绝不要两边抱怨,加深彼此的误解。至于丈夫,你要用平常心,顺其自然地等待他的变化,相信你越不把这当回事,你的丈夫越能尽早地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
  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你丈夫不去看你父母,你们的婚姻一定会出现僵局。僵局这个概念可能是你的,不是你丈夫的。
  我的婆婆讨厌我
  我婆婆年轻丧偶,独自带着儿子,现在这个儿子是我的丈夫。我小时候和妈妈相处很好,自然想婆婆就是我的妈。可是婆婆却不认我这个女儿,对我百般挑剔,讨厌我的生活习惯和穿着打扮,讨厌我与邻居说话,要求我做一个专心伺候婆婆、老公的传统妻子。还不断在丈夫那里告状,鼓动他来教训我。丈夫夹在两个女人中间很为难,经常唉声叹气,我也很累。我和丈夫都是高级白领,我有自己的事业和对生活的选择,婚姻只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我该怎么办呢,真郁闷?!
  这样的婆婆不喜欢儿媳妇是天经地义的,喜欢倒是一种虚伪。从象征意义看,你的丈夫和婆婆十几年来过着一种类似婚姻的生活,他们除了不能有性生活外,分享着所有的人类可以有的亲密关系。你是闯入者,第三者,你不仅拥有与这个男人的性,还想分享其他的亲密关系,但这是婆婆的领域,你自然冒犯了她,自然她要找你的麻烦。两个女人都想和一个男人分享亲密,类似一种精神的拔河游戏,当然婆婆最终拔不过你,因为你能为那个男人生孩子,婆婆不能,最后笑的还是你。除非你自动放弃,或你的先生还是一个需要吃婆婆奶的男人(心理层面上的奶),否则,你不会输。 。。

第二章 家庭中的“家长里短”(14)
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没有老公的干扰下,极易形成一种深度依恋与亲密,甚至是一种共生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一个丧偶却为孩子不再去爱的女人,就更为可怕,因为一切爱、情感、情绪,甚至生理需求都必须也只能从孩子那儿获得。这样的母子关系没有边界,没有禁忌,也就自然产生一种排他性。这样的关系多少有种病态的意味,但很可能掩藏在文化颂扬的那种孝顺的正面标签里。很自然地那个男人会想,我母亲为我做了那么多,牺牲了那么多,我也要如何如何……其实,一个为了孩子不再去生活的女人,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面对一个弱小的孩子她自如地获得优越感,被需要感,重要感,甚至不能被拒绝的爱。跟这样的男人谈恋爱还可以,他常常很细腻,敏感,会体贴人,结婚就有点像押错宝,凭空为自己添一个天敌。
  绝大多数的婆婆都是喜欢儿媳妇的,甚至讨好媳妇以此维持与儿子良好的关系。在旧式文化下,由于高度强调儿媳妇的顺从,婆婆被文化滋长了一种专横跋扈的气质,儿媳妇只能忍气吞声。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她又转过来欺压自己的儿媳妇,忘了当年做媳妇的不平。现在的文化倡导一种平等和边界,婆婆与儿子之间应当有明确的边界,婆婆在没有儿子“授权”情况下,不能随意介入儿子的生活。家庭内的尊卑也不那么提倡,尽管孝顺与赡养老人仍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尊卑意识还是非常淡化了。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你的丈夫,他无原则地让权才是你和婆婆纠缠不休的根源,他必须长大,建立亲密边界,并有能力对婆婆说“不”。事实正是如此,当儿子态度明确的时候,婆媳纠结就变得毫无意义。
  从象征意义看,你的丈夫和婆婆十几年来过着一种类似婚姻的生活,他们除了不能有性生活外,分享着所有的人类可以有的亲密关系。你是闯入者,第三者,你不仅拥有与这个男人的性,还想分享其他的亲密关系,但这是婆婆的领域,你自然冒犯了她。
  婆婆有个坏习惯
  我今年29岁,在北京土生土长,老公是北大毕业的博士。我们结婚已有两年。最近刚装修完新买的三居室。想着以后可以跟老公住在属于自己的大房子,好好享受二人世界的快乐时,老公却提议要把乡下的母亲接来同住。考虑到婆婆一人在乡下,我们的新房也够住,所以我也没有反对。可是当婆婆真正住进家里时,我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容忍婆婆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随地吐痰,用手擦鼻涕然后抹在桌子的边框上,等等。我也提醒过她几次,可还是老样子。跟老公说起,他却让我慢慢适应。我简直要崩溃了。
  如果你不习惯婆婆的做法,说明你很坦诚,不做作。如果一个城市长大的孩子说这没什么,那一定是在违心地讨好别人。可以在家庭每一个空的地方放上方便纸巾,在每间房子里摆上痰盂,每天上班前温柔地提醒婆婆应该怎么做,说这是入乡随俗,你老担待点。实在不行就在地上铺上地毯,在桌边镀上黄金,老年人都爱惜东西,看到贵重的物件就自然不肯用痰、鼻涕去埋汰。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无意识地选择一种生活模式,这样的模式会给人一种舒适、安全、所属的感觉。如果无意中破坏了这种生活规则,会很不习惯,也很不舒服。就像有的人喜欢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