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猛将列传 >

第12章

猛将列传-第12章

小说: 猛将列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赵王在最短的时间里就撤了廉颇的职务,派上赵括替代他,要求赵括别客气,给老子狠狠的打秦军。

  赵括上任以后,根本就不考虑廉颇为什么要坚壁清野,不仅大刀阔斧的改变军队的各项工作制度,而且撤了大批熟悉部队的老将领,换上了听自己话的新将领。他的这些举措除了使赵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以外,没有给赵军带来任何好处!

  秦国那边一听赵王果然中计,笑的大牙纷纷掉下,昭王一边乐,一边偷偷命令白起为上将军,王龅为尉裨将,让他们赶快到前线去消灭赵军。

  但是,白起的名声已经是如雷贯耳了,如果赵军知道白起来了,吓跑了怎么办?昭王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直接给全军将士下达了一条死命令:“有谁敢泄露武安君行踪的,斩!”(“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8226;白起王翦列传》),看看,这就是一个猛将的名声!

  白起就是白起,他一到前线就发现对面那个家伙鲁莽轻敌,高傲自恃,对付这样的人,他采用的办法是诱敌深入,分割围歼。

  白起命令战场上的前沿部队先不要问为什么,赶快示弱于敌,敌人来攻击,尽管假装败退,迅速逃跑,谁敢还击他就跟谁急;然后白起把秦军的主力配置在纵深地带,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构筑袋型阵地,准备包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饺子;同时,他又派出五千人潜入敌人先头部队和主力部队之间,等待机会把两者分割开来,再一举全歼。

  七月底,白起的口袋已经张开,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八月,赵括这个马大哈先生在不明敌方虚实的情况下,大脑稍微转了一转就决定发起进攻,秦军按照计策假意败退,暗中张开了死亡的羽翼等待赵括冲过来。

  ……他冲过来了,赵括毫不犹豫的冲过来了!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一二三把赵军截为三节,赵军首尾难顾,相互分离,粮食也被抢了。这还不够,白起不断派出轻骑兵骚扰赵军,让他们吃不好睡不好,士兵们的战斗力下降到了极点。

  面对这种情况,赵括终于醒了,他急忙率领士兵构筑壁垒,认认真真的守着,望眼欲穿的等待救兵。

  在这种情况下,白起却没有发起总攻,反而停了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吃不下这么大的饺子啊!

  当时赵军被围的军队人数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四十万人,白起的手下却只有区区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既要骚扰敌军,又要围攻打援,还要担负警戒,更要防止敌军突围,他怎么算都不够用,所以他急忙向国内求援,请昭王派兵协助断绝赵国可能派来的援军,同时还要断绝赵军的粮草供应,以期尽快解决战斗。

  昭王也深深理解前线的巨大困难,他向全国发出了征召令,要求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必须从军,从军者赏赐民爵一集,管吃管喝上战场,用以断绝赵国任何的救援企图,昭王算是倾全国之力来进行这一次决战了。

  九月,赵军断粮已四十六天,饥饿不堪,能吃的东西全都吃光了,他们就开始自相残杀,煮人为食,军营上下臭气熏天,士兵们已经彻底的丧失了战斗力。赵国的所有救援行动被秦国完全击败,四十万大军只能困守在壁垒中等死了。在这种情况下赵括走投无路,他还做着最后的挣扎,他集结了身边的部队分成四路轮番突围,但是白起牢牢地钉住了他,不管他发起多猛的攻势,白起总是能坚决的把他打回去。

  不过赵括虽然是一个庸才,但不是一个懦夫。在他自己觉得没有希望继续坚守下去以后,亲自率领身边为数不多的精兵向秦军发动了一次自杀式的攻击,他本人被秦军精准的弩兵射杀。

  赵括死了以后,四十万赵兵土崩瓦解,投降了。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俘虏,白起也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

  他是这么考虑的,他对身边的亲将说:“以前我们已经占领了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意归附我国却归附了赵国,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我打算把他们全部杀掉,要不把他们放回去以后,他们还是会成为我国的祸患的!”(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

  白起决定了。

  他派人挖了一个个巨大的墓坑,然后把饿的半死不活已经没有抵抗之力的赵兵全部扔了下去,史称“坑杀”。白起也没有做绝,他留下了二百四十个年青的赵军士兵,让他们回去给赵王报信。

  长平之战历经三个多月,结束了。

  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谁都输不起,包括强秦也输不起。实际上这就是战国晚期的时候,决定是由谁来统一中国的一场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当中,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

  关于赵国军队的死亡数字,史册上比较公认的是斩杀和俘获了四十五万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赵兵被杀了。赵国经此一役之后元气大伤,苟延残喘,一蹶不振。后来的王翦一举消灭了这个战国时代的第二军事强国,其原因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重复。

  长平之战结束以后,白起打算趁胜追击,一举拿下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了的赵国,于是在公元前259年,白起率领大军直逼邯郸,同时还攻打韩国,韩赵两国惊恐万分,根本不知该如何抵抗,而赵国已是指日可下。

  但是,是啊,但是这个词再次出现在这里了,因为这个但是的背后依旧预示着一代名将的抱憾终生。

  ……但是赵国和同病相怜的韩国紧急商议了以后,决定不动用军队去和白起对抗,而是动用财宝的力量打退白起的进攻。

  他们做到了这一点。

第十五章 英雄末路最堪怜
赵国派遣一个叫苏代(战国时纵横家,传说是苏秦的哥哥)的人秘密潜入秦国,苏代到了秦国以后拿出了足以让范雎子孙后代七八辈都过上好日子的重金,然后对范雎说道:“范老哥,你看现在白起杀了赵括,现在又围攻邯郸,赵国灭亡指日可待,赵国一灭亡,秦国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称帝了!可是秦国称帝了以后,白起就会被封为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礼记》:“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我可要提前恭喜他了!”

  范雎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故意装作不在乎的样子干笑道:“是啊是啊,白将军功大,可以被封为三公。”,但是他的手已经不稳了,几滴茶水溅出了茶杯。

  苏代看在眼里笑在心里,暗暗高兴,可他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很替范雎着想的表情说:“按道理说白起为秦国打下了七十多座城池,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古时候能征惯战的任谁也比不上他,可是丞相你就受委屈了,您在后方日夜操劳,替白起打理后勤,记功的时候却没有您的功劳,您说这说的过去吗?还有,白起封为三公以后,您的地位就远远比不上他了,就算您不愿意都不行,人家的功劳在哪摆着呢!”

  范雎眼神黯淡了许多,他慢慢抚摸着胡须沉吟不语。

  苏代乘热打铁,接着说道:“范老哥,咱两关系好我才跟你说实话,现在天下百姓谁不痛恨秦国?上党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现在如果灭掉了赵国,秦国的疆土不错会变得很大,可是秦国能得到多少人民呢?照我说秦国还不如让韩、赵两国割地求和算了,一来可以得到土地和人民,二来,白起的功劳太大了,不能让秦国人民只知道有白起,不知道有丞相啊!”

  苏代的话说的言辞恳切,语重心长,深深的打动了刚正不阿的范雎。

  范雎思索良久,轻轻的放下了手里的茶杯。

  苏代分明感到范雎的眼里闪过了一道冷光。

  不久以后,秦昭王就接到了范雎言辞恳切的奏折,范雎在奏折里很为国家着想地说道:“大王啊,现在秦国经过了多年的战争,将士们都很疲倦了,他们私下里给我说他们迫切的想休息一下,我也认为将士们确实需要好好休整,补充一下粮草,放松一下长期紧绷的神经,以备将来打更大的战役。我们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这样我们不但达到了休整的目的,而且还能得到土地和人民,何乐而不为呢?”

  昭王一看,觉得范雎说得有理,就批准了他的报告。

  韩赵一看计策奏效,韩国赶忙割让了垣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赵国则献上了六座城池,到了前258年正月,三国彻底休兵罢战。

  白起后来知道了休兵的主意是范雎出的,无比痛恨他胡言乱语,白白丧失了彻底消灭韩赵的良机,从此他和范雎也结下了私人恩怨。

  前258年九月,好久没有打仗了的昭王又想起了和赵国之间的旧账似乎没有算清,他必欲完全取得赵国才甘心,所以他又派五大夫(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高于二十等爵中第五、六、七级的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号为“大夫之尊”。)王陵攻赵国的首都邯郸,这时候白起病了,所以昭王不好意思让他带病出征。王陵的带兵能力和白起比起来就差得太远了,他不但没有攻下邯郸,而且在昭王派遣重兵援助他的情况下还损失了五名校尉(秦军的中级军官)。

  昭王一看这可不是办法,他就去找白起,让他带兵,白起病已痊愈,可他不愿意打这仗,他对昭王说:“大王,邯郸实际上很不好攻,而且如果其他的诸侯在我们全力攻打的时候想来救援赵国,他们上午发兵下午就到,我军则救应不及。再说我军虽然在长平打败了赵军,可我们自己也伤亡过半呀!”

  白起喘了口气,不顾昭王越来越阴沉的脸色接着说:“现在我们的国内很空虚,我军远途奔袭去抢别人的首都,如果赵国在国内积极应战,其他诸侯在外面策应,一定会打败我军啊!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发兵攻打赵国。”

  昭王听完他的话,脸上阴的几乎要滴下水来,他没有多说什么,一甩袖子走了,剩下个白起呆呆的站在原地,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过了几天,昭王派范雎来宣布政府决定,决定要求白起带兵出发攻击赵国。白起一看到范雎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看都不愿多看这个权倾朝野的哥们一眼,望着天空冷冷的说:“我病了,你走吧!”

  范雎连凉茶都没有喝上一口就被白起赶出了家门。

  昭王气的咬牙切齿,但他又不想把白起怎么样,只好忍气吞声的改派王龁代替王陵,在*月的时候再去攻击邯郸,但是邯郸人民誓死抗击,决不投降,秦军在邯郸城下一筹莫展。

  这个时候楚国一看时机到了,它就来了个趁火打劫,派出春申君(春申君 (前320~前238)本名黄歇,东周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会同另一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信陵君(?—前243年),名魏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釐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