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工厂女孩讲述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 >

第1章

工厂女孩讲述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第1章

小说: 工厂女孩讲述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
    内容简介:

    在东莞,这个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数百万女孩从乡村奔赴这里,固定在流水线旁,日夜重复着机械的劳动。

    在工厂,女孩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

    在流水线上,人是固定的螺丝钉,每个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都被清晰而准确地规定好。一个简单的动作,一百次地重复,一万次地重复,一万次乘以一万次地重复。一切围绕着机器旋转,人成为无意识的附庸。

    2011年,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只有亲历过工厂生活的人,才能写下这样细致、敏感、真实的记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丁燕,诗人,作家。20世纪70年代生于新疆哈密,汉族。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诗作入选百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午夜葡萄园》,曾获得多种诗歌奖项,2011年获第三届“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同时从事小说、散文、评论创作,有长篇小说《木兰》、散文集《和生命约会四十周》、《王洛宾音乐地图》等。2010年迁居广东东莞,专事写作,系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家。
4米4花4在4线4书4库4 ;book。mihua。net
目录
    目录:

    001

    前言:飞跃电子厂

    019

    啤工初体验

    037

    赌徒阿凤

    051

    插嘴事件

    067

    玛丽的爱情

    087

    第二面的生命

    105

    深夜尖叫的兰花

    125

    怀揣菜刀的女孩

    139

    从女工到女生

    167

    阴性帝国

    185

    北方出逃

    199

    厚街有女初长成

    219

    梅娇梅娇我爱你

    239

    何日君再来

    261

    疼痛的肉身

    281

    后记:从西北到东南
∩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讲述80后、90后打工女孩的寻梦历程

    追问现代工业洪流中的个体命运

    2011年,诗人丁燕先后在东莞的三家工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
Ж米Ж花Ж在Ж线Ж书Ж库Ж ;book。mihUa。NET
前言:飞跃电子厂(1)
    前言:飞跃电子厂

    在一个潮湿、闷热、低云灼烧的日子,我拿到了东莞居住证。

    作为身份证的赝品,这个四方形硬卡片的表面,有层憔悴的光(在银行,它并不被承认)。那个将它发给我的警察眼神里映射出这样的含义:一个人,无论他的家乡有多么坏,任何逃离它的人,本质都是可鄙的,因为他生活在那个场之外,他让自己变得像个私生子。

    我并不同意这种苛责。

    迁徙对于一些作家意味着死亡,而对另一些作家,则是重生。

    或者更武断一些:死亡的,是那些曾经在故乡有着强烈优越感的作家。

    在新疆乌鲁木齐,我过的是靠稿费维生的自由写作生活。抵达东莞后,我的生活本质并未发生改变,所不同的,是我的外部环境。新环境让我每每陷入窘迫、颓废、悲愤乃至深思的境地中,好像我太孱弱,根本无法承受这些浓烈情绪般。我总是那么敏感。我被投进一个速成器,在短短几个月内,要将本地人用十几年、二十几年掌握的生活能力,悉数学会。¤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适应东莞生活的第一步,是将以“公斤”计算的习惯,改变成“斤”。

    这种东西陡然少了一半而价格还比原来贵的日常生活,对操持一日三餐的主妇来说,是痛苦的。核算出一根黄瓜价值四元时,我的心尖一抽一抽地疼。我从不轻易买肉。如果馋,就买秋刀鱼,放上豆瓣,将膻腥味遮住。我敏锐地发现,每晚九点后,超市的食物要打折,便总赶着那个点去抢购。

    在银行,我的新疆身份证引来穿着制服的柜台人员的惊呼,除了汉字,还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文字赫然展现;在大街上,我突然愣怔,招牌上明晃晃的“猪脚饭”,令我的眼仁儿生疼,像即刻就要流出眼泪(在新疆,某些词语是禁忌);在公交车里,我听不懂妇女叽里呱啦的聊天。一个字都听不懂。我是从“出边落紧雨(外面正在下雨)”“有呣担遮啊(带伞了吗)”开始学习白话的。

    不惑之年,我让自己重新变成婴儿。
前言:飞跃电子厂(2)
    我结束了在故乡的全部优势:我对周边环境的熟识,我在那里开拓的一点点文学局面,我和亲友、同学、同事所建立的关系网。我将自己推到一个全新之地。我进入另一个环境,要适应这里的生存规则。

    在东莞,拥挤在街道上的,不仅有出入酒店的长腿女、边走边吃盒饭的打工妹、推木板车卖橘子的黝黑老妇,还有提着菜兜的主妇、白衫黑裤的职场女、拽着孩子奔向校车的母亲??这里是珠三角最炙热的生存场,是中国制造业的前沿,人们在此地遭遇的生存境遇,格外严峻、尖锐。

    东莞没有中心:三十二个镇区,星星点点,编织成网。在每一个小镇,都能看到蜂巢状的街道、长茅草的田埂、灰扑扑的厂房、大门紧闭的仓库、低矮的瓦房、硕大的酒店、吊挂在树枝上的衣衫??各种事物争相浸润其中,令这里更像个大村庄。这里交叠着农业的废墟和工业时代的各种痕迹…美的地方不可思议,丑陋处,也清晰可辨。

    过去的三十年里,这里发生的转型势不可挡、接二连三,而这正是当代中国的典型。成千上万的打工者涌入这里,让自己投入到一场巨大的洪流中,其成果在如今已明显可见。日益增多的商贸机会,使东莞声名远扬,越来越像一块磁石。街道和房屋涟漪般扩散,到处可见正在修建的高架桥、半截子楼房。

    财富如期增加,而往昔的穷人,渐渐显露出新的信心。这种信心的另一方面,便是新歧异、新认同的崛起。

    当我走进工人们租住的瓦房区,穿过摊贩混杂的集市,路过墙面满是裂缝、长出青草的出租楼,总会被这些具有新鲜的“舞台效果”的街景,震得双眼圆睁。

    我掏出笔记本,记录下这些细节。

    我希望把这些特定地点和特定时刻记录下来。

    是的…东莞不是我的出生地,但我却不能拒斥和漠视它所呈现的全部细节。我无法将自己“孤立”出来。面对这个崭新的居住地,我既是旁观者,又身处其中,这种既亲切又疏离的观察角度,让我眼里的东莞总是那样不同凡响…它既不是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大都市,也不是沉溺于乡村酣眠的小城市,更不是有着明确中心区的中等城市,它的形态更复杂多样,生活更斑斓紧凑。它像一块毛茸茸的生活切片,正需要作家用细致的目光,去细细凝视。

    我从不想俯瞰东莞,宏大叙事,而只想以个人视角,平视这个城市。
前言:飞跃电子厂(3)
    我写下我所看到的吃、住、行,以及一些人生存的真实场景。我希望写出我的观察后,能有一些事实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对另一些谎言及误解,有所甄别;我希望我的写作是一次审美和艺术的活动,而不是直接的呐喊或时事评论。

    这样的要求在实际写作时,简直是自设藩篱。首先,我要写的是亲历;其次,又不能仅限于一种平铺直叙的表达。我的态度要相对客观,文笔要更严谨;同时,在我说出我所知道的真相时,又不能违背我的艺术本能。

    二

    看到莞樟路上下班的女工穿梭在箱式货车间时,我被震慑得不能动弹。

    我决定去工厂打工。

    这是我要理解东莞、成为东莞人所必须补的课。三米三花三在三线三书三库三 ;http://book。mihua。net

    在新疆,我常见到这样的游客:斜倚在一匹白马旁,旁边是松林环绕的湖泊,让别人咔嚓一张照片,以为他便从此带走了那里的一切;在东莞,当我从餐厅、剧场和酒店走出时,我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愚蠢的游客。那些大理石的地板、水晶灯、轻音乐,它们太干净、太优雅,毫无泥腥味,让我觉得自己根本不在东莞,我始终在它的外围打转,而没有摆脱程式化的隔膜。

    我要到工厂去!

    我知道,比任何想象、阅读、泛泛之谈都更强有力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肉身作为楔子,深深地插入生活底部…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挽救自己。有时,把身体交出去,把眼睛、手指和心脏交出去,让它们的触角带回陌生的敏感,让记忆以更慢的速度被遗忘,也许才是最古老、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有礼貌、诚实、技术熟练??”在这样的招工标准下,女工显然比男工更具优势。资料显示,在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女性比例约占80%;而在东南沿海某些轻工业企业中,超过90%的工人,都是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的女性。然而,当我试图去打工时,才发现我几乎已丧失了这种机会。

    穿过“大量招收普工”的红色横幅,我在警卫室就被挡住:只招收十八至三十五岁的女工。

    我返身往回走。穿过这些贴满小广告的巷子,看到路口有个卖甘蔗的老人正在削皮。他指着一堆甘蔗说:“中间的这段最甜,两块,两头儿的一块。”

    我的心尖一抖。
前言:飞跃电子厂(4)
    女孩子们的全部青春折合起来,就值两块钱吗?

    我终于找到家电子厂:它没设最高年龄限制,也没有学历要求。

    进入车间后,我才发现,生活如此庞大,丰富,令人敬畏。人们对女工的了解,少之又少。如果我没有动手干那些活儿,我会把车间想象成和办公室差不多的地方,但从车间走出后,我知道,街景下的东莞,是被简约化的东莞,真实的东莞,始终裹藏在车间里,隐而未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