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

第38章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第38章

小说: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感激地说:“唉呀!你算救了我了,要不然我是走不出草地了。”梁兴初永远没有忘记这件事。解放后,他不止一次说过:“曾国华是我长征中的救命恩人。” 
  第二位是江拥辉。 
  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梁兴初,在抗日战争初期,跟随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山东。1939年5月9日,日伪军8000余人把一一五师师部和中共鲁西特委机关3000多人包围在陆房一带。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在大队长梁兴初的指挥下,和兄弟部队一道,奋起反击,连续打退日军9次疯狂进攻,掩护师部和鲁西特委机关撤退。最后,陆房突围成功,并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余人。战斗结束后,师政委罗荣桓表扬了全体指战员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陆房突围4个月后,即1939年9月,罗荣桓政委接到报告: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梁兴初在“肃托”运动中被关起来准备处决。罗荣桓连夜带上第六八六团二营赶到湖西地区的江谷亭处理此事。 
  第六八六团二营营长是江拥辉。罗荣桓和江拥辉到了湖西后,首先听取了苏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王凤鸣的汇报。王凤鸣十分肯定地说,梁兴初是日本特务。在抓梁兴初之前,仅有2000余人的部队,在“肃托”扩大化过程中已抓了六七百人了。尽管“肃托”是从地方蔓延到部队中来的,但湖西“肃托”事件还是震惊了整个根据地,因为湖西地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等200余人已惨遭杀害,现在就要处决大队长梁兴初了。 
  江拥辉协助罗荣桓了解情况,纠正了冤假错案,放出了梁兴初。当时,江拥辉提供给罗荣桓两句话:梁兴初同志长征时期打仗身上留下了9个洞;梁兴初同志在陆房突围时指挥部队打死了日军1000多人。 
  在了解梁兴初是不是日本特务的过程中,梁兴初始终被绑在一个土地庙里的大柱子上等待处决。罗荣桓根据江拥辉调查的情况释放梁兴初时,对众人说:“梁兴初为了革命,身上打了9个洞,怎么会是日本特务呢?梁兴初没有问题,要继续准备带兵打仗!”短短几句话,感动得梁兴初眼泪夺眶而出。 
  梁兴初获救后,得知江拥辉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便把江拥辉从第六八六团要到了自己的部队中,一直跟随自己。梁兴初当团长时,他让江拥辉当副团长。梁兴初当师长时,让江拥辉当副师长。后来,梁兴初当上了三十八军军长,他就让江拥辉当三十八军副军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梁兴初基本上是呆在指挥所指挥作战,江拥辉到前沿一线抓落实,最后打出了一个“万岁军”的美誉。再后来,梁兴初升了,江拥辉当上了三十八军军长。 
  可以说,自湖西“肃托”事件后,梁兴初和江拥辉就一直战斗在一起了。 


3、

    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三四三旅全部及三四四旅一部,从1938年6月到1940年7月,先后进入山东和冀鲁豫地区。
  (一)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1938年8月,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肖华率旅机关一部从山西出发,于9月27日到达冀鲁边区乐陵城。旋整编部队,成立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辖第五、第六和津浦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华,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第五支队 1938年初,由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扩编而成。2月24日,第五支队奉集总命令,由正太路到达晋东南,归一二九师指挥。随后由徐向前率领进入冀南。7月东进冀鲁边地区,9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支队长曾国华,政治委员王叙坤,参谋长刘正,政治部主任刘贤权。辖第四团,团长褚连三,政治委员朱廷宪;第五团,团长龙书金,政治委员曾庆洪;第六团,团长张策平,政治委员赖国清。
  第六支队 由冀鲁边平津支队编成。支队长邢仁甫,政治委员周贯五,副支队长冯鼎平,参谋长程正杰,政治部主任王辉球。辖第七团,团长李子英,政治委员崔月南;第八团,团长杨柳新,政治委员陈德;第九团,团长杨铮侯。
  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政治委员王育民、潘寿才。
  部队整编后,分散发展,配合地方党开辟新区工作,到1939年上半年,又陆续成立了津南、泰山、商河、乐陵、鲁北、阳信、宁津等地方支队。1939年9月4日,集总指示一一五师,肖华区粮食困难,敌之封锁严密,应以一部转入鲁西。据此,肖华率挺进纵队机关及第五支队第五团于9月下旬转移至鲁西。1940年后,第五支队编入一一五师新三四三旅运河支队;第六支队第七团编入鲁南支队,主力留在冀鲁边区坚持斗争;津浦支队调归山东纵队。
  (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
  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于1938年12月27日到达湖西地区单(县)丰(县)边八大庄一带。1939年1月,六八五团与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大队。支队长彭明治,政治委员吴文玉(吴法宪),副支队长梁兴初,参谋长田维扬,政治部主任王凤鸣。
  1939年1月,沛县伪军籍兴科部团长何玉祥,率1700余人反正,后籍兴科来归,共2000余人,被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5月,活动在陇海路以南的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的部分武装,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七大队。7月,苏鲁豫支队将原6个大队合编为3个大队,全支队共8869人,第一大队,由原一大队与路(陇海路)北游击第三大队编成,大队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王东保;第四大队,由原第二大队与第四大队编成,大队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王凤鸣;第七大队,由原第三大队与第七大队、独立大队编成,大队长耿蕴斋,政治委员郭影秋。9月,第四、第七大队分别改称第二、第三大队。12月,第二大队由湖西地区进入鲁南抱犊崮山区,第三大队仍留湖西,第一大队在苏皖边区。时,全支队共1.2万人。
  第二大队调入鲁南后,东进郯(城)马(头)地区,1940年4月扩编为东进支队,辖第一、第二两个大队。支队长梁兴初,参谋长胡大荣。
  1940年5月,苏鲁豫支队警卫营、苏鲁豫边区党委警卫营及鱼台地方武装合编为湖西大队,支队仍辖3个大队。
  6月,苏鲁豫支队南下华中地区,湖西地区防务由第三四三旅黄河支队接替。
  (三)师部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
  1938年12月,一一五师师部及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代号为东进支队),从晋西出发,挺进山东。师长陈光(代),政治委员罗荣桓,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兼),参谋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供给部部长邝任农、吕麟,政治委员彭显伦;卫生部部长谷广善,政治委员彭嘉庆、周显、李宽河。第六八六团,团长杨勇,政治委员杨勇(兼)。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向鲁西挺进。
  1939年3月1日,师部及六八六团进入鲁西郓城地区。后,师部率六八六团主力继续东进泰西,杨勇率第三营、团直一部和师直两个连留运(河)西地区。
  (四)独立旅兼鲁西军区
  留运西的部队配合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并与郓城、东平、汶上等地的地方实力派和进步人士建立了统战关系。1939年5月,六八六团第三营扩编为一一五师独立团,师直两个连扩编为七支队。7月,两部合编为一一五师独立旅,辖2个团。旅长杨勇,政治委员杨勇(兼),副旅长段君毅,参谋长何德全,政治部主任欧阳文。第一团,由独立团改称,团长周海彬,政治委员戴润生;第二团,由第七支队编成,团长匡斌,政治委员张国华。
  8月,为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八路军第一纵队决定,成立第二军区(亦称鲁西军区),由一一五师独立旅兼军区机关,隶属第一纵队,由一一五师兼管。辖3个军分区。司令员杨勇(兼),副司令员段君毅(兼)。
  第一(泰西)军分区由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兼,司令员何光宇、王叙坤,政治委员李冠元,参谋长于会川,政治部主任李冠元(兼)。
  第二(运西)军分区由独立旅第二团兼,司令员匡斌、冯鼎平,政治委员张国华、曾宪辉,副司令员徐秋。
  第三(鲁西北)军分区由筑先纵队兼。司令员张维翰,副司令员朱崇德。
  10月4日,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拨归独立旅建制。期间,刘星以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第一团两个连为基础,争取、改造郓城、汶上一带的土匪武装侯宪明部及汶上国民党县长白玉璞部,成立了游击第八支队。
  (五)第三四三旅兼鲁西军区
  1940年3月21日,独立旅与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机关合并,恢复三四三旅番号并兼鲁西军区,辖2个支队、1个军政干部学校,军分区由3个调整为4个。旅长杨勇,军区司令员肖华,旅及军区政治委员肖华(兼),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兼),旅及军区参谋长何德全,旅及军区政治部主任符竹庭。
  黄河支队由独立旅第一、第二团与游击第八支队编成,辖3个团。支队长彭雄,政治委员张国华,政治部主任欧阳文。第一团由独立旅第一团编成,团长李金铎,政治委员戴润生;第二团由独立旅第二团编成,团长匡斌,政治委员刘仁贵;第三团,由原第八支队编成,团长卢迪,政治委员刘星。
  运河支队由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与独立旅第六支队编成,辖2个团。支队长曾国华,政治委员曾思玉,政治部主任刘贤权。第四团,由原第六支队编成,团长何光宇,政治委员刘汉;第五团,由第五支队第五团改称,团长刘正,政治委员杨俊生。
  第一(泰西)军分区 司令员王叙坤、刘贤权,政治委员李冠元,参谋长马宗凯,政治部主任辛俊卿。
  第二(运西)军分区 司令员冯鼎平,政治委员朱沧、刘星,副司令员徐秋。
  第三(鲁西北)军分区 司令员牛连文、黄骅,政治委员王乐亭,副司令员赵尊康。
  第四(运东)军分区 司令员邢仁甫、刘致远,政治委员范阳春、石新安,副司令员徐翼。
  (六)鲁南支队
  1939年3月中旬,一一五师师部及六八六团到达泰西地区与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会合。同时,调整部署,组织力量,准备向津浦路东发展,遂调津浦支队、冀鲁边第六支队第七团等部靠近师部整训。1939年5月11日,在肥城陆房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胜利突围,转至东平地区活动。5月底,师机关一部、教导大队、第七团进入新(泰)蒙(阴)费(县)泗(水)边区。7月,津浦支队挺进路东,10月拨归山东纵队。期间,以师直警卫营两个连为基础,扩编组成东(平)汶(上)宁(阳)支队,方国南任支队长,石新安任政治委员。1939年8月梁山战斗后,东汶宁支队改编为师特务团,吴世安任团长,王根培任政治委员。
  1939年6月21日,毛泽东指示集总:在敌人“扫荡”后,鲁南局面混乱,应趁此机会将一一五师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