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

第93章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第93章

小说: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烈欢送东北大军入关作战”的横幅标语,敲锣打鼓,载歌载舞。部队唱着歌儿前进,气氛十分热烈。
  12月15日,三十九军通过山海关。原来毛主席曾要求东北解放军秘密入关,林彪认为数十万大军,飞机在天上飞过就看得一清二楚无密可保,因而也就让部队直接通过山海关。为了扩大军威,三十九军在山海关举行了入关仪式。以师为单位,打破团营建制,按照武器装备分类组织。步兵、炮兵、骑兵、车辆,步兵又按照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重机枪由二至四人抬着依次编队,师、团宣传队军乐队和全师各连号兵,集中起来高奏凯歌鸣锣开道,雄赳赳气昂昂向山海关挺进。
  关内关外群众几万人,在十多里长的道路两边夹道欢迎。一路上彩旗招展,鞭炮锣鼓震天,掌声、歌声、口号声、欢呼声汇集在一起响彻云霄。沿途欢迎的乡亲们高呼口号:“向东北大军学习、致敬!”部队战士则齐声高呼:“感谢亲人们的慰问!”“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腰鼓队、秧歌队和龙灯狮舞一齐又唱又跳。大爷、大娘、大嫂、大姐们个个手捧大碗茶,非要战士们喝上一口水不可。还有的把煮熟的鸡蛋、炒好的花生以及新做的布鞋、袜垫等直往战士们手里塞。广大指战员被人民群众的热情深深感动,尤其是新解放的战士看到这些动人的场面,与对国民党军队的痛恨相比,感到很惊讶。
  曾经担任过宣传队长的康应中,对组织这种场合很有经验,被安排负责全团并协助师部组织乐队。仪式过后,他又到行进的队伍中,抓住机会对战士进行思想教育。让大家深刻理解广大人民对我们部队寄予的热切希望,体会到肩负的任务光荣和伟大,坚定入关作战的决心和信心。
  三四九团随师经过19天的徒步行军,行程650公里,于12月19日抵达河北滦县,然后乘大马车,于12月21日至塘沽附近的芦台,准备配合兄弟部队围攻塘沽。至此,三四九团顺利地完成了入关的行军任务。在进军华北中,部队开展了创“三无”活动,即整个行军路上无掉队、无生病住院、无开小差现象。由于三四九团政治工作扎实,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好,纪律严明,军分别授予三四九团警卫连、侦察连“进军优胜”,八连“钢铁般的巩固”锦旗。一一七师共获得军授予的锦旗四面,除师山炮营迫击炮连(后划归三四九团120迫击炮连)被授予“巩固模范连”锦旗外,其余三面锦旗均为三四九团获得。一、二营无非战斗减员,被师各记集体功一次,师授予五连、二机连、七连、九连“党军堡垒”锦旗各一面。
  全力做好战前准备
  东北野战军入关后,迅速多路穿插,切断了平津、津塘、塘唐的联系。华北野战军杨得志兵团已歼灭了新保安的敌傅作义第三十五军,杨成武兵团正在围歼张家口的敌人,“两头”的西头已经打下,按中央计划该打东头的塘沽了。但是部队经过侦察,认为塘沽并不好打。如果硬打,不但我军伤亡可能大,而且抓不住敌人,反而会把敌人赶到海上的军舰上去。三十九军军长刘震和四十四军军长邓华研究后,向平津战役前委及中央军委提出意见,打塘沽不如先打天津。理由是打天津同样可以断敌海路,而且震动更大,对迫使傅作义接受和谈的威慑作用极强。建议很快得到中央的批准,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改变了原部署。拟定由四十九军及一个炮兵团封锁塘沽;以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军包围天津。
  12月30日,三十九军奉命撤离塘沽移至天津南运河南岸的杨柳青、上河头一带集结待命,进行周密的攻城准备。天津位于渤海湾,是华北陆路和水路交通的枢纽和工业重镇,是我国四大商埠之一,是华北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北平的海上门户。市区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地形极其复杂。整个市区被永定河、大清河、海河和运河分割为数块,河渠纵横交错,易守难攻。
  1949年1月2日,三四九团团长薛复礼和政委杨弃参加了师作战会议,回来后向副团长康应中和参谋长赵先顺、政治处主任陈洁作了传达。军令一一七师、一一五师为第一梯队,在运河以南和平门南侧500米的地段上,与三十八军一一三师并肩突破敌人城防,尔后经花园大街向老城南门鼓楼大街进攻,一一七师担任主攻。一一七师以三四九团、三五○团为第一梯队,担任主攻任务。具体部署为:三四九团在九、十号碉堡之间地段突破,尔后沿小西关大街向东南进攻,和兄弟部队会师于金汤桥;三五○团在和平门南至九号碉堡之间突破,尔后向金汤桥发展进攻;三五一团担任打外围和纵深战斗。
  3日黄昏前,三个团的领导随师首长去前沿勘察地形,康应中和薛复礼团长、杨弃政委一同前往参加。和平门位于天津城西,北邻南运河,西依宽10米、深4。5米的环城50公里的护城河(墙子河)。其西侧地形开阔,和平门地势较高,两河为其天然屏障,确属易守难攻。守敌为敌六十二军六十七师二○一团一营,敌人从1947年秋即开始设防,构成了以堡垒为骨干的坚固防御体系。护城河外设有二列桩、屋顶形、蛇形铁丝网各一道,铁丝网内外均有断续的布雷场。城墙高10米,宽3米,均被泼了水,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墙下有稠密的地堡群和掩体。敌人为了扫清射界,还制造了纵深10华里的无人区,城内密布地堡。敌城防司令陈长捷曾自吹天津是堡垒化的城市。
  三四九团在召开党委扩大会反复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又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作战会议,传达了师赋予三四九团突破和平门的攻坚任务,介绍了敌人设防和地形情况。随后宣布了团党委扩大会议的决定:由团、营两级组成攻坚队,编成破坏、突击、火力、支援四个组。具体任务是:破坏组由一营二、三连组成,由副团长康应中组织指挥,三连负责破坏障碍开辟进攻通路和架设登城梯子,二连在通路开辟后负责在护城河上架设浮桥;突击组由一连组成,负责打开和巩固突破口,掩护团主力投入纵深战斗,由团长薛复礼组织指挥;火力组由师团属三个炮连12门大炮,两个营属机枪连12挺重机枪及加强的两辆坦克组成,由参谋长赵先顺组织指挥;支援组由三营编成,机动支援各组战斗。二营为团预备队,一营突破成功后,二、三营担任纵深战斗任务。会后,各营连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
  1月8日,负责打外围的三五一团,在师山炮营的支援下,以牺牲了团长杜存典的沉痛代价,攻占和平门外屏障三元村据点。三四九团随后进至三元村。为了隐蔽接近敌人减少伤亡,团向各营布置了挖交通壕的任务。团党委提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战斗口号。为了不使敌人发现,各分队在夜间施工。隆冬的天津,凛烈的北风吹着雪花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难受,衣服被淋湿,寒冷的程度可想而知。战士们不顾寒冷和疲劳,在敌人火力下,在坚硬如石的冰冻土地上,脱掉棉衣,挥汗如雨地修筑工事。敌人不时地打来冷枪冷炮,大家全然不顾。经过两夜奋战,一条宽1。5米,深1。8米,长3500米的交通壕,宛如一条长龙直伸到敌人前沿。还有横向的500米交通壕,作为炮兵、机枪的火力阵地,为扫清外围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还为群众挖了不少的防炮洞和沟,受到人民群众的热情赞扬。
  在挖交通壕的同时,攻坚队四个组的指战员利用空隙时间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各组根据敌情、地形结合自己的任务,选择相似地形,设置相似的障碍物,进行临战训练。并广泛发扬军事民主,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边研究、边演练、边修正方案。负责破坏障碍、开辟通路的三连,准备了1000多公斤炸药,80多根爆破筒。为排雷时减少伤亡,还准备了15根竹竿和三副长梯,并在相似地形上进行了反复演练。三四九团的战前演练主要由康应中副团长负责,他思想灵活考虑周密,结合过去的实战经验,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尽量地考虑到,事先做好各种物资准备。
  怎样通过护城河是一大难题。护城河面虽已结冰,但敌人每天驱赶民夫破冰,战时河面能否过人毫无把握,必须立足于架桥通过。康应中到担任架桥任务的二连,跟战士们群策群力想办法,提出扎芦苇浮桥,与三五○团提出的办法差不多。他们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就地取材,用4根电线杆做骨架,钉上木板,用当地产的芦苇捆成浮子,制成了简易浮桥。三四九团的芦苇浮桥得到了师首长的认可,组织各团到三四九团观摩了康应中亲自指挥的一营架桥动作表演。大家表示回去也都这样办,以便攻城时使用。
  经过7个昼夜的苦练,部队爆破、架桥、突击登城及纵深战斗等技、战术动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最终攻下天津和平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日,副团长康应中随团长薛复礼与参谋长赵先顺及各营营 长,潜伏到距敌人前沿200米处,进一步察看了地形摸清了敌情,最后明确了各分队的任务。只等一声令下,便向天津城头冲去。
  血溅津门
  1月13日,敌天津城防司令陈长捷最后拒绝我天津前线总指挥部的最后通牒,我军决定于14日发起总攻。1月14日拂晓,三四九团进入攻击出发阵地。
  10时整,三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以数百门大炮进行炮火破坏,一排排炮弹在天津城墙上炸开了花,破坏性轰击持续数十分钟。10时40分,炮火延伸,坦克、直瞄火炮、重机枪递进射击,掩护各团一梯队营爆破分队迅速出击。
  11时,炮火在三四九团正面城墙打开一个30米宽的缺口,城墙上的32个火力点被摧毁。此时,严阵以待的破坏组一营三连,在参谋长赵先顺组织的全团火力掩护下,开始爆破行动。但是当三连二组三个人刚跃出战壕,就遭到和平门桥头暗堡火力射杀而全部牺牲。三组看见情况危急,不顾敌人射击,迅速跃进到敌人雷区,用手榴弹引爆炸药包破坏了雷区。接着三连一排在火力掩护下对敌人铁丝网和鹿砦安放了两次爆破,均遭到敌人暗堡火力封锁,被阻于自然沟西侧,伤亡较大而爆破未成。一营营长马志高立即组织火炮和重机枪火力压制敌人复活的各火力点。三连连长米恒瑶、指导员高全顺指挥二、三排交替前进,炸开敌人两道铁丝网,在向第三道障碍实施爆破时,遭到敌人10号碉堡复活火力点射击,伤亡较大而受阻。团长薛复礼命令火力组立即摧毁敌人10号碉堡,三连指导员高全顺指挥三排利用炮火射击之机,仅用3分钟安放了数根爆破筒,将敌人第三道铁丝网(最后一道障碍)炸开一个8米宽的口子,带领部分战士冲到护城河边,以伤亡96人的惨重代价,圆满地完成了开辟通路的任务。
  11时30分,副团长康应中带领并指挥架桥组二连紧随三连之后,前出护城河上架桥。二连三排抬着第一架长8米,宽2米,重五六百公斤的芦苇浮桥向护城河冲去。敌人机枪迫击炮疯狂封锁,三排被阻于纵深150米的开阔地。一排迅速上前接替,仍遭到敌人火力杀伤而受阻。这时师、团炮兵再次向敌人城头上火力点进行猛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