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

第72章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第72章

小说: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周世忠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十五军团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周世忠任该旅六八七团连指导员。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战。此后,他先后担任营组织干事、副营长、营长,参加了晋察冀边区反击日军进攻、正太铁路破击战、反击日军对晋东南九路围攻、町店伏击战等战役和战斗。

    1939年11月,周世忠因战功卓著,被上级调往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任副团长。


00、康应中 
 康应中,1921年2月1日生,河北省平山县西王坡村人。汉族。1937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政治处青年干事,新四军第三师十旅二十九团政治处保卫干事,第二支队六团政治处特派员,党总支书记,第三师独立旅一团政治处保卫股长。参加了冀南、苏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顽等战役战斗。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一团政治处保卫股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六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十六团政治处副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六团参谋长,副团长,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三十九军一一七师三四九团副团长参加了三下江南、东北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三十九军一一七师三四九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七师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员,第一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步兵学校政治委员,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青海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年7月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00、段思英

    陕西省延川县人。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五军团二二四团民运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大黑山、山城堡、甜水铺、盐池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营组织干事,冀鲁豫支队二大队营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第四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第一团政治委员,第七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三支队政治委员,参加了太行山根据地“反扫荡”、威县、平型关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独立第二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三十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铜仁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贵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参加了西南剿匪等战役战斗,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6Kz超级大本营军事


00、吴国璋(1919―1951);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随部开赴冀鲁边区,任地方游击队负责人。1942年任河南省南乐县基干团团长。1943年先后任第十旅三十团、二十九团团长,参加了长春阻击战、大洼反击战、三打靠山屯及大黑林子追歼战、昌图和彰武攻坚战等数十次有名的战斗。1947年任二纵五师师长。在辽沈战役中率部占领义县,承担突破锦州城的主攻任务,回师时参加解放沈阳。12月在平津战役中一次毙伤俘敌1。7万余人。
    1948年以后率部南下,参加了江西剿匪、湘赣战役、连克忻城、上林、宾城等地。1950年,吴国璋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第三十九军副军长,参加了临津江战役,第四、五次战役,不久,任第三十九军代军长。   
    1951年10月6日,在平壤志愿军总部开会返回军部途中,突然遭到美军飞机空袭,左肋中弹牺牲,年32岁。
    吴国璋牺牲后,第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亲自将他的遗体送回国内,后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00、薛剑强(1921—1951) 江苏省涟水县人,一九二二年农历七月十七生于江苏省涟水县方渡乡三湾村。八岁入本村私塾读书,两年后考入韩庄完全小学。一九三七年考入江苏省乡村石胡师范。解放战争时期,随部队北上东北时任新四军三师十旅二十九团二营副营长(营长李延培  教导员李刚'1'),后任营长。
    一九四六年攻打靠山屯时任十四团'2'(第三四七团)参谋长'3'。伤愈后(一九四八年春)任十四团(第三四七团)团长(政委任茂如   副团长王扶之  参谋长吴宝光   政治部主任许乐夫'4' (后王佐邦))

    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四平街、长春阻击战、三下(松花)江南、二打靠山屯和夏秋春等战役。

    抗美援朝时期,任第三十九军(二纵)第一一六师(五师)参谋长,一九五一年一月三日在突破临津江以后率第三四七团(十四团)在釜谷里与敌军战斗中不幸牺牲。安葬在哈尔宾南岗烈士陵园。






00、

一、红78师

田守尧 红232团团长,红78师首任师长,(烈士);

韩先楚 红232团团长,红78师二任师长,任期至该师番号撤消;

何光宇 红234团团长

詹少联 红78师卫生部部长

二、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

韩先楚 689团首任团长

胡继成 689团首任参谋长

周世忠 689团副团长

张竭诚 689团作战参谋、作战股长、代理营长、团参谋长

王德贵 689团政治处组织股长、三营教导员、政治处主任、团政委

颜东山 689团二营营长

吴忠泰 689团连政治指导员、团组织干事、营教导员、营长

徐光友 689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 营教导员

萧志贤 689团供给处长

詹广华 689团供给处长

李永春 689团卫生队队长

何传修 689团连政治指导员

三、新四军4师(后新四军3师)10旅

刘震 新四军4师10旅旅长

盛世坤 新四军4师10旅28团团长

张竭诚 新四军4师10旅29团参谋长

刘赞洲 新四军4师10旅29团副政委




第十四章 

                                   红军团战史
                           



    红星闪耀照征程, 

  陕甘雄师聚群英。 

  纵横驰骋驱敌寇, 

  百战沙场建奇功。 

  这是一个历经战火洗礼、屡建殊勋的英雄团队。不论是在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中,还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不论是在震撼世界的大决战日子里,还是在抗美援朝那血与火的考验时期,347团官兵都表现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和敢打硬拼、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他们先后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平型关大战、辽沈、平津战役和首战云山、解放平壤等大小数百次战斗。足迹遍及西北、华北、华东、东北、华南的16个省、市、自治区,热血洒向大半个中国的土地和朝鲜三千里江山。谱写了一曲曲威武雄壮的战歌,取得了一次次辉煌的战绩。 

  这是一个经受风雨考验、英雄辈出的光荣团队。刘华清、阎红彦、韩先楚等73名将军在该团带过兵、打过仗,其中中将以上有12人。战争年代还涌现了一批批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钢铁七连〃、〃尖刀二连〃、〃英雄五连〃、〃突破临津江英雄七连〃,战斗英雄王凤江、〃二级战斗英雄〃郑起、〃保国英雄〃张生、董友和特等功臣王德新、单长胜、申明和、胡可风等。这些英雄集体和英雄个人,以其卓著的功绩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荣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史册。 

  第一章 艰苦奋战 创业陕甘 

  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反对军阀割据的大革命,由于蒋介石的背叛而告失败。中国共产党人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必须有自己的武装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1927年10月12日,共产党人唐(澎)、谢子长、李向九,在陕西清涧领导了著名的〃清涧起义〃。1928年4月,在唐(滴)、谢子长、刘志丹的领导下,又举行了著名的〃渭华起义〃,组成了工农革命军,领导当地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虽然起义相继失败,但却在这古老的土地上点燃了革命的火种,逐步蔓延成燎原之势。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几经起伏,先后组织了反帝同盟军和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不屈不挠地同国民党军队和地主土豪的民团进行武装斗争。到 1932年 4月,陕甘边区的红军游击队发展迅速,已具一定规模。 

  1932年12月18日,陕西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命令陕甘游击队进至宜君县杨家店子集结待命。22日,中央特派员、陕西省委书记杜衡以即将上任的红26军政委的名义,在杨家店子召开党员大会,宣布了党中央、陕西省委关于改编陕甘游击队的指令。然而,出乎党员们意料的是,同时在会上以莫须有的罪名,当场撤销了陕甘人民热爱的群众领袖刘志丹、谢子长以及阎红彦等一批红军游击队领导人的职务,并强令他们离队,赴中央受训。事实证明,执行王明路线的陕西省委及杜衡本人的错误决定给陕甘根据地造成了巨大损失。 

  两天以后,部队转移到宜君县转角镇,于当天召开军人大会,宣布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当时26 军的部队仅有红2团,即现在347团前身。 

红2团首任团长是王世泰,政委由杜衡兼任。在团长王世泰及全体指战员的强烈要求下,杜衡勉强把刘志丹留下,任命为政治处副主任。 

  红2团辖1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少先队、政治保卫队及团部近300人。因为有了正规红军,使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群众看到了希望之光。这一切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蒋介石亲自下令,不惜代价对红26军进行围剿。从此,在陕甘这片热土上,红军指战员们克服重重困难,与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红2团成立后,陕西省委决定积极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红2团和地方游击队武装,扩大苏区,把照金与渭北苏区连成一片。照金位于陕西省耀县境内,是乔山山脉南端的一个突出地带,与淳化、旬邑、宜君、同官四县交界。北靠子午岭中段,南接渭北平源,东临成榆公路。这里丛林密布,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极为复杂,进可攻,退可守,机动性很大,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游击战争活动区。 

  在照金周围有敌10多个据点,其中照金北4公里有个叫焦家坪的据点,兵力较少。守卫该据点的敌人是外号叫夏老么把持的民团。为鼓舞士气,打好建军第一仗,红2团决定从焦家坪夏老么民团开刀。 

  焦家坪民团为防26军袭击,平时防范森严。刘志丹细察敌情,向王世泰团长提出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先麻痹敌人,后攻其不备。 12月25日下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