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

第37章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第37章

小说: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据点间均有电话联系,一有情况,即可呼唤城内炮兵支援。 
城防工事大体构筑完毕之后,暂20师防御部署如下:以南门至城东北角为分界线,东南守备区指挥官为1团团长赵振华,以3营为东守备队,2营为南守备队,1营为预备队;西北守备区指挥官为2团团长王灿荆,以3营为西守备队;2营为北守备队,1营为预备队。以3团为总预备队策应各方面之战斗,指挥官为团长陈敬熙。山炮阵地配置在城内西北角,迫击炮阵地多数配置在城墙附近之死角处,师指挥所位于城中心鼓楼西南侧。 



“东总”决心以9纵队1个师先包围义县,待4纵队赶到接替围城任务之后,该师再南下转向锦州以南之高桥,3纵队乘火车到达阜新下车、然后兼程赶往义县,配合第 4纵队攻城。9月15日,9纵进至义县以南七里河、余家屯地区,4纵进至义县东南羊圈子、老君堡地区,3纵赶到阜新、新立屯一带,7纵进至法库周围地区,8纵先头师抵达彰武。是日,“东总”改变9纵原定南下锦州以南的作战任务,改调4纵南下攻歼兴城、绥中之敌,9纵则在义县以南阻击锦州向北增援之放,义县战斗由3纵统一指挥,并令7纵、8纵急速向义县前进,准备参加攻城战斗。20日,3纵各师抵达义县附近集结。2纵5师于19日乘火车输送至新立屯。这样一来,“东总”使用第3、第7、第8纵队及第5师、炮纵主力担负夺取义县之任务,就显得用兵过大。 
20 日12时30分,3纵致电“东总”,认为夺取义县很重要、是北宁线上我军作战的门户.希望早日决定攻义县部队.以便部署。又因为义县城不大,守敌战斗力不十分强,我使用兵力过大则施展不开,建议以3纵、5师和炮纵攻城即够用,另以8纵、9纵位于锦州以东、以北地区打援。“东总”即于当天复电表示同意。至此,3纵和5师正式接替了4纵、9纵攻歼义县城守敌的作战任务。3纵随即布置7师在城西、西南,8师在城南、东南,热辽军分区骑兵团、独立团在城北、西北,合围义县。23日,5师经强行军抵达义县、锦州之间兴隆店、余积屯以南地区,第二天接替了7师阵地。 
3纵司令员韩先楚 
在3纵和5师接替攻城任务之前,4纵和9纵即已在义县外围同国民党军展开激烈争夺,攻占了东面和南面若干前进据点。范汉杰为解义县之围,令锦州城内93军暂22师(欠一个团)和一个骑兵团共四千余人北上增援,于25日被8纵、9纵阻击歼灭于葛王碑、薛家屯一带。 
为查明守军防御情况,3纵从3个师中各抽出1个步兵连,于24日6时25分在炮兵支援下对义县以北桥头堡垒、城南火车站及城西三块地发起攻击,战至8时50 分结束战斗,歼灭暂20师第2团第1营1个连和1个重机枪排,俘敌40余名。从俘虏口供中获悉了城内守敌兵力、武器装备和部署情况。与此同时,各部队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通过喊话、散发传单、通信等途径瓦解敌军,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打击。 
3纵政委罗舜初 

周密准备 
根据义县城北有大凌河为天然障碍,东北和西北地形窄小不便展开兵力,东南侧我纵深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敌军发扬火力并有护城河阻拦等地形特点,3纵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初步确定以5师、9师从城南实施主要攻击,8师由城东担任助攻,7师为预备队。各部队组织排以上干部多次进行险地勘察,结合沙盘进行战术推演,在相似地形上进行爆破、架桥、攀登、突破等临战训练,战术动作达到了协调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战斗编组和攻城物资准备。 
9 月24日,5师师长吴国璋到3纵指挥所受领任务,并组织接替7师城西阵地防务。师政委石瑛和参谋长汪洋率参谋人员进行了现地勘察,从城西北角至东南角,对城西、城南外围地形及敌城防工事,在距义县城墙二三百米的近距离上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城西本师预定突破地段地形复杂,工事林立,是敌防御重点,且不利于构筑炮兵发射阵地,由此突破会造成较大伤亡,延缓战斗进程;而城西南除了吴家小庙几处据点群外,是一片千余米的开阔地,射界良好,虽然不利于部队接敌运动,但可以通过挖掘交通壕改造地形,变不利为有利,城墙不远处有一条横向小山岗,是理想的炮兵阵地,便于发扬炮火威力。权衡利弊之下,认为从西南角至正南一段上突破最为有利。回到师指挥所后,石瑛和汪洋向吴国璋师长作了汇报。吴师长带领作战科副科长刘如又去实地勘察,回来后同意石瑛和汪洋的看法,认为从西南方向突破较好。然而3纵首长的作战部署已基本确定,此时提出改变主攻方向的意见是否恰当?如果提得不好,还会影响2纵的荣誉。几位师领导商量,从对部队 。

负责,从整个战斗胜利的大局出发,意见还是要提的,但要讲策略,婉转一些,留有余地:首先由石瑛政委把改变突破方向的意见提出来,接着由汪洋参谋长汇报两个方向的利弊,如果韩司令员不悦,则由吴国璋师长站起来表示坚决执行3纵首长的命令,以便收场,避免僵局。当天晚上,汪洋亲率参谋人员测算了开阔地精确的距离和面积,根据其土质,测定了交通壕的长、宽、深及要弯曲而增加的长度,并充分考虑作业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概算出了施工所需的兵力和时间。 
5师师长吴国璋 
第二天下午,正好韩先楚召集各师领导开作战会议,了解扫清外围情况和攻城准备。5师领导按预定方案做了发言,韩先楚和3纵其他首长认真听取了意见。会议休会吃饭后,3纵首长研究了一个多小时,然后继续开会。韩司令员宣布同意5师将主攻方向由正西改为西南的意见。接着韩先楚询问了有关土工作业需要多少兵力才能完成任务等问题,汪洋一一做了详细回答。3纵首长的决定使5师领导异常高兴和感激,对韩司令员这位叱咤风云的战将的军事民主作风和求实精神,深表敬佩,倍增攻克义县的胜利信心和责任感。 
9月26日,汪洋绘制了交通壕的走向草图,并把任务具体分配到了各团。27日晚上,5师各团留1个营的兵力担任警戒任务,其余的两个营趁夜色掩护进入开阔地,按白天反复勘察确定的路线实施土工近迫作业,逼进敌阵。挖交通壕。为了减少伤亡,师里规定分段挖壕,首先以卧姿作业,侧身挖掘,随着越挖越深,战士们可单膝跪地,先挖成单人掩体,由前沿向后延伸,由点成线,不断拓宽延长。同时还规定,作业时一定要保持肃静,不准弄出声响惊动敌人。这天夜里,没有月光,夜色朦胧。敌人照例不时地打几枪,放几炮,投掷一些照明弹,作业部队虽然小有伤亡,但因汪洋组织工作做得严密,各团、营动员深入,交代明确,干部战士都能按规定作业。守军似有觉察,但并未能判明真实情况。 

天亮后,5条通向城墙的交通壕和70多个火力发射点挖成了,部队撤回营地,只以少部分兵力警戒。韩先楚带着3纵的干部看了5师的作业现场后,大加赞赏,随即他将这一做法在3纵加以推广。各师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工近迫作业,壕沟越挖越长,距敌越来越近。面对解放军的坑道战术,国民党军先是集中炮火轰击,消耗了不少炮弹,没有什么效果;又组织部队出击,被解放军依托坑道以密集火力大量杀伤。师长王世高召集各团主官到西南城墙上观察态势,研究对策。大家面面相觑,用尽心思也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除了以打枪放炮来冲淡一下毫无对策的慌张心理外,已经是无计可施了。而此时解放军各师进攻正面已经完成总长度2万多米的四通八达网状交通壕,为攻城战斗、前运后送、左右联系提供了极大方便,有效地减少了部队伤亡,同时保障了突击分队隐蔽接敌,以达成攻击的突然性。 
5师政委石瑛 
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广大人民群众都积极行动起来,支前活动蓬勃开展。部队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老百姓磨米压面做干粮、送军鞋。西部四个山区五天征兵三千多人,组织了一个新兵团,随时补充到部队。留龙沟地区,一夜间捐粮一百二十万斤,同时设立战地医院。此外,组织了随军、转运担架三千多付。南关李景新等贫苦农民积极地给攻城部队当向导、画地图。这一切,为攻克义县予以极大的支援。 
根据连日实地侦察和守军防御部署情况,3纵首长定下了攻克义县的战斗决心:以9师首先扫清火车站、老爷庙等外围据点,由南门西侧突破,尔后向神社胡同以东、东大街以南发展进攻;5师首先歼灭城西给水所外围之敌,由城西南角与9师并肩实施主要突击,尔后向北发展,歼灭北大街以西之敌;8师主力首先扫清城东外围之敌,由东门北侧突破,尔后向西发展,歼灭东大街以北之敌;8师23团及地方独立团配置在大凌河北岸担任警戒,打击可能突围之敌;7师位于松林堡一带为总预备队。整个战斗共分为三步完成:第一步,29日首先夺取城东、城南外围据点与地堡群;第二步,30日突破外壕、土圩,夺取东关、南关,扫清攻城道路;第三步,10月1日直接攻城.炮火准备后即行冲锋突破入城。 
为加强步炮协同作战并能最大发挥炮火威力,炮1团野炮和榴弹炮各1个营编为第1炮群,由团长黄登保任群长,支援5师战斗;炮2团榴弹炮连、炮3团加农炮连和3纵炮团野榴炮营编为第2炮群.由3纵炮团团长杨云斋任群长、支援9师战斗;炮3团榴弹炮5个连和加农炮1个连、3纵炮团野榴炮营编为第3炮群,由炮3团团长宋承志任群长,3纵队炮团副团长蒋有泉任副群长,支援8师战斗;炮2团第1营2个连由炮纵直接指挥。负责压制敌炮兵阵地;高炮1团的1个连负责防空.保阵对空安全。 28日,炮兵司今员朱瑞亲自率领炮兵部分团以上指挥员、到义县南山进行实地侦察。各炮群及分队利用3个夜晚作掩护.相继进入指定位置.做好了射击准备。  
9师战前动员 

肃清外围 
9月29日16时,义县城外炮声隆隆、枪声四起,在滚滚浓烟中,进攻部队呐喊着向敌各据点发起冲击,外围战斗打响。 
在 5师进攻正面和侧翼有老严家、老李家和吴家小庙三处据点。担任扫清外围据点任务的14团决心首先攻占城西南的老严家,该据点有守敌二个步兵排.一个重机枪班。11连采用掘壕抵近突破的战法迫近敌阵地50米处,在师、团两级火支援下奋勇发起攻击。守敌弃阵向北面老李家据点溃逃。连长李玉恒、政指芦**果断指挥全连乘胜追击,仅以伤亡3人的代价,将逃敌及老李家两个班的守敌近百人一举歼灭。14团趁势逼近敌外围重要支撑点——吴家小庙。 
吴家小庙位于县城西南约150米处,守敌为两个加强排附l挺重机枪和2门60炮,虽然只有4栋房屋,但能得到城内强大火力支援。守军还在方圆50米的阵地上构筑了5个大地堡、21个小地堡,四周挖有4米宽、3米深的外壕,壕外设有绊脚索、梅花桩、地雷、铁丝网等五道障碍物,有交通沟和暗道直通城内。吴家小庙据点是突破口外的一个钉子,能否按时攻下吴家小庙。直接关系到攻城部队能否按时发起攻击。吴国璋师长亲自组织准备和具体部署。14团决心以曾获“无坚不摧”荣誉称号的10连担任攻坚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