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大黑道帮主 >

第2章

三大黑道帮主-第2章

小说: 三大黑道帮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穿梭往来于十六铺的大街小巷,杜月笙有种鱼入大海的感觉。看着那些流连于土行(贩卖鸦片的商行)、燕子窝(吸食鸦片的烟馆)、赌台、花烟间的官洋商贩、流氓白相人以及地痞无赖,杜月笙羡慕极了。他晓得自己还没有资格在这个地界里混,很快发现了一个适合他的好去处——十六铺的小东门。
  这里是法租界和华界的交接区,若干破旧城区和现代面目的租界接壤点,肮脏湫隘,破败简陋,一些小赌档、下等妓院便应运而生,成了苦力、小贩以及小流氓、小瘪三的消遣场所。
  杜月笙的赌瘾再也控制不住了,只要外出有时间,就要绕到这里,赌上几把。有一回杜月笙手气不错,赢了点钱,可他一出赌棚门口,就被几个小瘪三围住了。
  “小赤佬,赢了钱就想跑,看小爷不收拾你!”
  打架杜月笙不怕,别看他长得瘦削,动起手来倒是个狠角色,有股子韧劲。可眼下对方人多势众,自己单枪匹马,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而就在此时,传来一个女人的惊呼——
  “阿根,你们在这里做啥?”
  “阿姐,救我!”杜月笙一听那女人带有浦东口音,灵机一动,边喊边朝她跑去。
  几个小瘪三听杜月笙叫“阿姐”,以为他和那女人有关系,没有阻拦。那女人是一间烟花间老鸨,人称“大阿姐”,杜月笙这声“阿姐”算是叫对了。大阿姐见杜月笙鬼灵精怪的蛮乖巧,不由得心生喜欢,又听杜月笙一口浦东乡下话,是个小老乡,更生了恻隐之心。
  “都是自家人,出了啥事体要给小囝子吃生活?”大阿姐问那个叫阿根的人。
  “没啥事体。”阿根赶紧打个哈哈,“不晓得是大阿姐的家里人。”
  杜月笙借着弄堂里昏暗的灯光,打量了一下这个叫阿根的人,只见他方头大耳,看上去蛮憨厚。个头不高,却身材结实,威武勇猛。心想这是个人物,倘若能跟他交上朋友,说不定日后会派上大用场。于是把青布褂子的口袋兜底一翻,把里面的钱全部倒出来,一把塞到阿根手里。
  “兄弟今儿个多有冒犯,这点铜钿物归原主。”
  阿根见杜月笙如此豪爽,也觉得杜月笙是个可以结交的朋友,立刻把钱推回来,杜月笙哪里肯收。阿根没办法,只好让大阿姐代杜月笙收下了。
  后来杜月笙才知道,阿根名字叫顾嘉棠,原来在哈同花园做花匠,人送外号“花园阿根”。阿根擅长拳术,有霹雳火、猛张飞的火暴性格。几年后杜月笙在黄金荣的手下组建“小八股党”,顾嘉棠成了他的得力干将,也成了与他相伴一生的挚友。  
  之后,杜月笙与顾嘉棠一帮弟兄跟着大阿姐来到她的烟花间。一走进烟花间前堂,立刻有一帮小姐妹迎上来,那些女子虽说不上多么漂亮,但也一个个年轻,有活力。转眼之间,一帮人就*云散,各自带着自己的相好去了各自的房间。大阿姐带着杜月笙来到后面一个房间。
  “今天这事让我碰上算是缘分,你就给我做个过房儿吧。”一进屋,大阿姐就关上了房门。
  “你还是做我阿姐吧!”杜月笙干脆地说,因为他觉得大阿姐怎么也不像姆妈辈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小瘪三闯进大上海(3)
“小滑头!”大阿姐“扑哧”一声笑了,随手倒一杯茶端给杜月笙,“你以为我不晓得你肚子里绕的什么花花肠子?”
  经大阿姐一点,杜月笙还藏在潜意识里的那个想法一下子冒了出来,脸“腾”地红了。上次和花儿虽然好事没成,可当时那种感觉常常令他回味无穷,夜不成寐。不过天地良心,如果不是大阿姐点破,他真的不敢冒犯大阿姐。
  现在,大阿姐那裹在旗袍里的躯体充满了诱惑力,相比之下,花儿那肥硕的乳房只能叫做一堆肥肉。他觉得全身都在膨胀,猛地扑过去,一把抱起大阿姐,噔噔噔几步奔到里屋,把大阿姐往床上一放,像剥玉米皮一般三下五除二就把大阿姐身上的衣服剥了个精光。30岁女人那成熟的*,就那么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他面前……
  这是杜月笙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女人——在他尚未成年的时候,这个30岁的女人给了他充满美妙与新奇的体验。
  “真看不出,这么瘦弱的小囝子,还蛮有股子猛劲和狠劲。”这是大阿姐对发迹之前的杜月笙的评价。
  杜月笙拗不过大阿姐,最终认她做了寄娘。
  二、鬼门关里走一回
  结识了大阿姐和顾嘉棠那一帮弟兄,杜月笙的心再也收不回来,从此,只要是外出有时间,他就会去小东门赌几把过过瘾,不到一年半时间,就被老板辞退了。
  饭碗砸了,衣食无着,杜月笙只好流落街头。宝大水果行的账房黄文祥看他可怜,就把一些卖不掉的快烂的水果便宜批给他,让他沿街叫卖,挣口饭吃。杜月笙脑瓜活络,什么样的烂水果都有办法推销,生意竟然做得不错。有了点本钱之后,又从水果行进货,渐渐地有了一个固定的水果摊。
  因为这段恩情,杜月笙发迹以后,特地把黄文祥请到杜公馆做了账房先生,黄文祥的两个儿子都得到了杜月笙很好的照顾。  
  这期间,杜月笙得了两个绰号,“水果月笙”和“莱阳梨”。这两个绰号来自杜月笙的两手绝活,一手是削水果——他常常站在赌棚里,眼睛看着人家手里的麻将或者牌九,嘴里和人家拉着呱,手里飞刀旋转,眨眼之间,一圈圈果皮就被均匀地削下,一刀到底,白生生的果肉就送到了人家嘴边上,因此得了个“水果月笙”的绰号。
  另一手绝活是削烂梨——一只烂梨子拿在手里,一转、一削,一剜,就剩下了雪白的梨肉。雪亮的小刀在梨屁股下一戳,送到对方嘴边,喊一声:“甜脆喷香的莱阳梨,物美价廉,尝一个!”叫人不得不买。由此,人送外号“莱阳梨”。
  后来,这两个绰号竟然成了杜月笙在小流氓小瘪三中的一张招牌。  
  杜月笙天生侠义心肠,乐善好施,只要手头有钱,就要拿出来与小兄弟共享,总是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后来身边的小弟兄越聚越多,杜月笙就与一个叫“杭州阿发”的团伙联合,在码头上抢水果,只要有水果船开来,就一齐登上去,有打掩护的,有偷的有抢的,然后把偷抢来的水果带到大街、茶楼、烟馆、赌场去叫卖。  
  三年后,与杜月笙一起在鸿元盛学徒的王国生,学成出师开了一家“潘源盛”水果行。杜月笙找到王国生,在他的水果行里当了一名跑生意的伙计。此前,杜月笙已开香堂拜师入了青帮,如今再干起跑街拉生意的营生,到处都是帮会弟子的关照,加上他会来事、讲义气,又有一帮小兄弟捧场,业务做得有声有色,潘源盛的生意蒸蒸日上。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小瘪三闯进大上海(4)
有了钱,杜月笙想起了寄娘大阿姐。这天得空,他便换了行头,一身光鲜地去了小东门。
  这一去,遇上了花园阿根顾嘉棠。顾嘉棠刚刚在码头上做成一票抢土生意,手头宽裕,便拉着杜月笙去白相。杜月笙是下了决心戒赌,好好与王国生做生意的,这会儿经顾嘉棠一撺掇,顿觉手心奇痒,决定赌一次。
  可就是这一次,便让杜月笙失去约束信马由缰起来。
  那天玩的是挖花。挖花是叶子戏的一种,也就是纸牌。这种赌博不仅输赢大,尤其浪费时间。当时杜月笙不到20岁,精力旺盛,一口气赌了三天两夜,直到全部家当输光,才失魂落魄地回了水果行。  
  对于杜月笙的偶尔白相,王国生没有言语。不料接下来杜月笙仿佛走火入魔,经常一连三五日不见踪影。而杜月笙跑街的营生尤其重要,他不来店里做事,生意就等于停下来没人做了。往后得了机会,王国生方始委婉相劝:
  “月笙,白相归白相,事体归事体,只要莫误了营生,你尽可以去白相。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杜月笙自然晓得这个道理,可嫖赌两项的用度已经将他所有家当罗掘一空,他心里的焦躁烦恼比王国生更胜十倍,接下来不但旷工加剧,而且开始挪用店里的钱款。  
  杜月笙嗜赌,但赌技并不高明,历来输多赢少,于是亏空越来越大。渐渐的就输红了眼,为了尽快翻本还账,居然决定铤而走险,直奔花会赌场而去。
  花会赌博是一种近似疯狂的赌博,类似抽签,庄家列出36个人名,称为花神。然后将其中一个花神的名字写在一个条幅上,捆扎起来悬在梁上,称为彩筒。赌客任选一个花神的名字写好,和赌注一起投入密封的木柜中。然后开彩筒和密封柜,如果赌客所写的花神名与庄家条幅上所写的花神名相符,则赌客赢,庄家照赌注赔28倍,反之则庄家赢,赌注全归庄家所有。
  对赌客来说,胜算的概率是1/36。而庄家又惯于做手脚,和赌场不熟的赌客极少赢,结果杜月笙一下子掉进了无底洞,亏空越来越大。
  渐渐的杜月笙看出了门道,原来赌场里赢钱的只有老板和“航船”。“航船”,顾名思义,就是载客入内的意思,也就是给赌场拉生意的营生。看准这个营生赚钱快,杜月笙便和老板套近乎,终于讨了个干“航船”的差事。相比给水果店拉生意,给赌场拉生意来钱更快。但杜月笙急于堵上水果行的亏空,不仅将赌客交付的赌注擅自代赌,甚至私吞赌客赢得的彩金。他晓得这样干很危险,赌场都有流氓势力做靠山,万一被发现少不得要“吃生活”。但他怀有侥幸心理,认为一时半晌不会被发现,一旦还清水果行的亏空马上收手。
  可是有一日杜月笙一进赌场,忽然觉得气氛不对,幸亏他反应快,没等赌场的流氓打手围过来,撒腿就跑。后面打手们紧追不舍,但最终还是让他跑掉了。
  杜月笙从江湾的花会一口气跑到“潘源盛”的住处,一进屋便一头栽到床上。连续近半年的冶游赌博、黑白颠倒、饮食无常、担忧焦虑所带来的对身体的损害,通通在这个时候爆发出来,杜月笙一下子病倒了,高烧、昏迷、胡话连篇。  
  王国生一看,也顾不上埋怨他耽误生意了,赶紧给他延医诊治,煎汤熬药。
  可杜月笙的病情来势凶猛,一连几天诊治不见起色。他的好朋友袁珊宝就在潘源盛水果行隔壁店里当店员,听说后赶紧过来照看。见王国生店里生意离不开,就把杜月笙背到自家的小屋里,停下店伙计的营生,天天守在杜月笙身边。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瘪三闯进大上海(5)
病重客地,生死俄顷,朋友们的义气让杜月笙觉得这近20年没白活,心想渡过这个生死坎,这一生都要善待朋友。但这道坎似乎过不去了。半月之后,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越发严重,甚至一连几天昏迷不醒。
  “这个药不好开了。”这日医生检查之后,摇着头对守在旁边的袁珊宝和王国生说,“没指望了。”
  一看到了这光景,两个朋友都难过得呜咽起来。事到如今,只有准备后事了。可是,两个人只晓得杜月笙的家乡在高桥,具体在什么地方就不清楚了。也只晓得杜月笙是孤儿,可姑姨娘舅总该有的。这个后事,也只有问了杜月笙才能准备。  
  终于有一天,杜月笙忽然魂魄悠悠,醒转过来,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