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神探贝斯特 >

第68章

神探贝斯特-第68章

小说: 神探贝斯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就是这么多了啊。。。”贝斯特说道。

    “真是厉害啊,贝斯特先生,想不到你能倒背如流啊,真是神人也。。。”恶魔雕塑家佩服的鼓着掌。

    “哈哈,我再来讲个故事吧,是关于启明星的故事。说不定启明星能帮助我们破案呢。”贝斯特说道。

    “在我国启明星的来历也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很早的时候,乐山东麓的桃木山附近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户徐姓老夫妇。他们生养了一个男孩,叫金山。儿子金山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被官兵抓走戍边一去不回,老夫妇整天以泪洗面,盼望着儿子能早日回来。后来,年过半百的老夫妇又喜添一女,取名金豆。女儿的降生,给徐老夫妇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当金豆长到八、九岁的时候,遇上了灾荒年成,村子里的人们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家家户户上山挖野菜充饥。这年的春天,金豆也到桃木山上去挖野菜,挖出了一粒如黄豆一般大的金灿灿的东西,象金珠子。她感到很是稀奇,就好奇的把它埋在地里,又用手捧来一些山泉水说道:“金珠金珠,你变成一棵豌豆吧,长得又高又壮,豌豆角儿长得又长又饱,好给我的爹妈煮煮吃。”说来也奇,金豆的话音刚落,立刻长出一棵豌豆来,真的开了花,马上结了角儿,豌豆籽长得又大又饱。金豆急忙把这棵豌豆拔了起来,准备拿回家给爹妈煮煮吃。谁知那颗金珠又滚了出来。

    金豆一手掂着豌豆秧,一手拿着金珠心想:何不再试一试,看还能长出别的庄稼来么?就又将金珠埋在地里,还用手捧来一些山泉水说道:“金珠金珠,你长出一棵黄豆苗吧,黄豆棵长得又高又大,角儿长得又大又饱,好让俺爹妈做面条吃。”话音刚落,本来就不是种黄豆的季节,却立刻长出一棵黄豆苗来,转眼黄豆苗长高了,结角了,一棵又高又大籽粒饱满的黄豆秧出现在面前。金豆拔下这棵黄豆秧,那粒金珠又滚了出来。金豆急忙将金珠拿在手里,心中暗暗高兴:“这一定是一个会长庄稼的宝珠。”

    金豆拿着豌豆秧、黄豆秧回到家里,急忙让爹妈看她捡到的金珠,告诉爹妈金珠能长出庄稼来。爹妈那里肯相信,金豆就跑到屋子外面,把金珠埋在地里,端来一碗水浇到上面,说道:“金珠金珠,你长出一棵秫秫吧,棵儿长得又高又壮,穗子结得又大又饱,好让我的爹妈做馍吃。”话音一落,立刻长出一株高粱(也叫秫秫)来,不一会儿就长高了,高粱穗子长得又长又饱。爹妈看看金豆拿回来的豌豆秧和黄豆秧,又看看眼前的红高粱,知道金豆捡到了一个宝贝。

    金豆的爹妈心底善良,为人和善,同情乡里乡亲,就将金豆捡到金珠的事告诉乡亲们说:“金豆捡到了一颗能变粮食的宝贝,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救命珠。今后谁家缺粮少面没吃的,就拿去变些粮食吧!”有了这颗珠子,全村人一个荒春都没有挨饿。

    不久,这件事被财主赖八国知道了,硬说金珠是他家的,是金豆在他家地里偷挖走的,硬逼着金豆交出金珠。赖八国带来一帮狗腿子,非让金豆交出金珠。金豆怕金珠被抢走,就将金珠噙在嘴里。赖八国没办法,就叫狗腿子用铁棍撬金豆的嘴,愤怒的金豆急中生智把金珠咽到了肚里。金豆把金珠刚咽下去,立刻通身金光闪闪,光芒四射,刺得人们眼睛都睁不开。赖八国做贼心虚,吓得直打哆嗦往后退。这时,只见金豆腾空而起,向天空飞去。

    金豆越飞越远,变成了一颗又明又亮的星星,这就是启明星。乡亲们说,金豆变的星星又明又亮是因为舍不得她的爹妈,思念她的哥哥,忘不了乡亲们。”(未完待续)
221章 阴阳历 上
    “我还要介绍一种东西,就是阴阳历,这个花园昼伏夜出的情况和阴阳历十分类似哦。”贝斯特左手摸了摸中秃脑门说道。

    “是吗,又有新知识了吗,我们继续学习吧。”king警官和雕塑家奥修认真的听着。

    阴阳历,在天文学中是指兼顾月相周期和太阳周年运动所安排的历法。一年有12个朔望月,过若干年安置一个闰月,使年的平均值大约与回归年相当。夏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具体的历法还包括纪年(纪元)的方法。日本、朝鲜、及中东以色列的传统历法也是阴阳历,其他民族如藏族、傣族也是使用阴阳历。

    阴阳历,是指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历法的一类。阴阳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1个月,但设置闰月,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夏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具体的历法还包括纪年(纪元)的方法。

    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阴阳历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它的缺点是历年长度相差过大,制历复杂,不利于记忆。我国的农历就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

    我国的历法在几千年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充实、完善,逐渐演变为现在所用的农历。农历实质上就是一种阴阳历,以月亮运动周期为主,同时兼顾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我国农历的主要内容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

    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为十二月。(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1/3、3/8、4/11、7/19、46/125,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七个闰月安插到十九年当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讲究的。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

    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呢?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归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迟。到一定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而只剩一个节气了。

    上面讲过,古人在编制农历时,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雨水是正月的标志,春分是二月的标志,谷雨是三月的标志……把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就使得历月名称与中气一一对应起来,从而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

    从十九年七闰来说,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而农历十九年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七个月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也就很自然了。

    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其实。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

    干支纪法

    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六十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法。

    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这只是一个传说,干支到底是谁最先创立的,现在还没有证实,不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干支的象形文字,说明早在殷代已经使用干支纪法了。

    阴历折叠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夏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以太阳视运动为依据设置的历法,叫“太阳历”,简称“阳历”;月亮为“太阴”,以月亮的视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

    依据

    阴历定月的依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