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毛毛 >

第33章

毛毛-第33章

小说: 毛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毛感到像在梦中,她环顾四周,看见卡西欧佩亚就在面前。它的甲壳上闪烁着一行字:

“飞回家去吧!小毛毛,飞回家去吧!”

这是毛毛最后一次看到卡西欧佩亚。这时候时间花的旋风变得更猛烈了。那旋风如此强劲,简直难以形容。旋风甚至把毛毛抬到半空中,仿佛她也变成了一朵时间花。花的旋风托着她飞出黑暗的地道,飞上地面,越过城市的上空。毛毛坐在时间花的彩云上,飞越屋顶和教堂的钟楼。彩云似乎在按照华美乐章的旋律纵情舞蹈,忽上忽下,飘飘悠悠地飞翔着,旋转着。

然后,时间花的彩云缓缓下降,鲜花像雪片似的降落在僵化的世界上,悄悄地融化了,消失了。它们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人们的心中。

就在这一瞬间,时间又开始走动了。一切因时间停顿而静止的东西都重新动起来了:小汽车又开走了,交通警的哨子又响了,鸽子又飞上天空,小狗又对着电线杆撒起了尿。

整个世界就这样停顿了一个小时,人们对此却毫无觉察。因为事实上在停顿和开始之间,人们并没有失去一点时间。对他们来说,这一个小时不过就像一眨眼而已。和往常不同的只是:突然,所有的人都有了用不完的时间。人人都高兴异常,但是,谁也不知道那些时间本是他们自己节省下来的,现在都以奇异的方式又回到自己心中。

毛毛恢复知觉以后,发现自己站在一条小街上。正是她先前发现老贝波的那条街。真的,他还站在那儿!此刻正背对着毛毛,拄着自己的扫帚,若有所思地望着前方。忽然,他感到不需要再像从前那样匆匆忙忙了。他自己无法解释现在为什么突然感到那么欣慰、那么充满了希望。

“也许,”他想,“也许现在我已经节省够了十万个小时,把毛毛赎出来了。”

刚刚想到这里,他就感觉到有人在后面拉了一下自己的衣服。他转身一看,发现毛毛就站在自己面前。

也许世界上没有任何语言能够形容他们此刻重逢的幸福和喜悦。只见他俩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颠三倒四地说个没完,当然那都是些傻话,就像人们因特别高兴而喝醉酒时那样语无伦次。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拥抱,旁边走过的行人也停下来,和他们一样,也高兴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因为他们现在都有了足够的时间。

老贝波终于收起扫帚,因为他觉得今天不去想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手拉手,穿过市区,向老圆形露天剧场走去。他们每人都有说不完的话要讲给对方听。

在大城市里,人们看到了很久以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孩子们又在大街中心游戏,不得不等待的汽车司机微笑着看孩子们玩耍,有的司机甚至下车和孩子们一起玩。到处都有人在亲切地交谈,详细地询问对方的健康状况。去上班的人也有闲暇站在窗前赏花喂鸟。医生现在有时间详细地询问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工人们能安心并精益求精地工作,因为,现在重要的并不在于非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使用时间,从现在起,人们的时间又都富足有余了。

然而,许多人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应该归功于谁,也不会知道在那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刹那的时间里实际上发生了些什么。大多数人甚至不会相信那是真的。相信而且知道这一切人只有毛毛的朋友们。当毛毛和老贝波回到老圆形露天剧场时,她的朋友们已经在那儿等候他们了。他们当中有导游吉吉、保罗。马西莫、弗兰科、抱着小妹妹德德的小姑娘玛丽亚、克劳迪欧和其他的小朋友们,老板尼诺和他的胖老伴李莉安娜以及他们的孩子,还有泥水匠尼科技和住在那附近的以前经常来的人们,毛毛曾经认真地倾听他们述说自己的心事。然后,他们就兴高采烈地庆祝起来,又唱又跳,那样开心,只有他们懂得这是怎样的节目,庆祝活动持续了很久,直到繁星布满天空。

当他们欢呼拥抱,握手大笑,又喊又叫停下来之后,便在野草丛生的石头台阶上坐下来,围成一个圆圈。这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

毛毛站起来,走到他们中间的空地上。她想起了那些星星的声音和时间花。

接着她便用清脆的嗓音唱了起来。

此时此刻,在无处楼里候拉师傅也坐了起来,返回来的时间把他从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睡梦中唤醒。在精致的小桌旁边,他坐在椅子上,用全视镜望着毛毛和她的朋友们。他的样子还很苍白而又虚弱,如同大病初愈似的,但他的眼睛却炯炯有神。

这时候,他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触摸自己的脚。他取下眼镜,弯腰一看,原来是他的乌龟回来了。

“卡西欧佩亚。”他亲切地叫着,同时用手指烧着它的脖子,“你俩干得很好。你必须把全部经过讲给我听,因为那时候我看不见你们。”

“以后吧。”它的甲壳上闪烁着这样的答复。接着,它打了个喷嚏。

“你感冒了吗?”

“没关系!”卡西欧佩亚回答。

“一定是灰先生放出的冷气把你冻着了,”侯拉师傅说,“可想而知,你也累极了,现在肯定想彻底休息休息了。好,那就回去好好睡一觉吧!”

“谢谢!”两个字出现在龟甲上。

然后,卡西欧佩亚就一歪一歪地爬走了,它给自己找到一个安静而又昏暗的角落,把头和四条腿都缩进甲壳里。接着,乌龟的甲壳上慢慢地出现了几个字,这不是为了任何别的人,而是为了读过这个故事的人。

“大家再见!后会有期!”

作者简短附记

在我的读者中现在也许有些人心里会有许多问题要问。但我担心自己也帮不了他们的忙。这就是说,我必须承认,我是凭记忆把这整个故事写下来的,正如我听到的那样。我本人既不认识小毛毛,也不认识任何一个她的朋友。当然我也不知道他们后来怎样了,对他们今天的情况我同样一无所知。关于那个大城市的情况,我也只是根据猜测写的。

不过,我在这里想说明的只有下面一点:

当时,我正坐在火车里作长途旅行(今天我仍然在旅行)。一天夜里,我和一个引人注目的旅客坐在同一个单间里。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我完全不能确定他的年龄。起初,我以为对面坐着的是一位老人,但是很快我就不得不感到迷惑了,因为我觉得他似乎突然显得非常年轻了。然而,不一会儿,我又感到这个印象是错误的。

不管怎么说,是他在那个漫长的夜里给我讲了这个故事。

当他的故事结束时,我俩都沉默了片刻。

然后,那位神秘的旅客又补充了一句话,我不能不把那句话告诉读者,他说:“我给您讲了这个故事,”他这样说道,“好像它已经发生过似的,允许我可以这样说,它可能只有在将来才会发生。不过,对我来说这没有多大区别。”

大概他不久就下了车,因为过了一会儿,我就发现单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可惜,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碰到过那个讲故事的人了。

是的,假如我碰巧再遇到他的话,我一定要向他提出好多好多问题。

译后记

八十年代初,当我进入《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的时候,曾经在联邦德国驻华大使馆举行的一次酒会上与使馆文化处官员谈话,请他推荐一两本当代德国的最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他不假思索地向我推荐了作家米切尔·恩德和他的两部小说《毛毛》(Momo)与《永远讲不完的故事》(Die ;unenliche ;Geschichte)。

1983年10月至1984年4月,我到联邦德国考察,回来时买了这两本书。由于工作较忙,直到1985年夏天我才着手翻译《毛毛》(当时刚毕业的大学生王蕾同学翻译了部分章节)。因为最初联系的出版社不喜欢《毛毛》这个书名,要求重新起一个名字,所以我不得不根据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擅自更名为《时间之谜》(后来在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1987年·北京)。当时,原打算与朋友们一起编辑出版一套当代世界儿童文学文库。因工作调动计划搁浅。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则到1988年我才动手翻译。

一部书的书名本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原则上译者不应该随便改动。尤其是一部世界名著,你改变了书名,人们便会以为那是另一本书。这样做,不但不忠于原文,而且也是对原著作者的大不敬。即使由于翻译方面的困难或者别的原因不得不更改原书名,也应该在版权页或者前言后记中交代清楚并注明原文。

由于当时翻译和出版这部书(包括编排和校对)工作都比较草率,结果书印得质量很差,甚至出现了过多不应有的错误。那时候,本人交稿后不久便被派往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工作,没有看过校样。当我看到印出来的书时,真是悔恨莫及,深感对不起作者和读者,尤其对不起中国的少年读者,因为他们还没有判断能力。这使我心上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

1989年10月14日,我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见到作家米切尔·恩德本人并把刚出版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河北少儿出版社1989年·石家庄)中译本赠送给他。此前,我曾经将《时间之谜》(《毛毛》)寄给他。

他感谢我将他的作品译成中文,同时将他在那次书展上推出的新书《Dersaranarchaolugenillkohol ;lische ;Wvnschpun…sch》

赠送给我并题词如下:

为了现在和将来,谨致一切良好的祝愿!

米切尔·恩德

1989年10月14日

这本书属于:李士勋

恩德先生的平易近人,他的童心、爱心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时间之谜》(《毛毛》)翻译出版质量不高使我良心更加不安。那之后,我曾不断地与出版社联系,希望能尽快地修改、再版该书,以弥补缺憾。可是事情的进展不尽人意。直到1997年夏天我回北京再次联系,仍无结果。

1998年3月,我在德国莱比锡图书博览会上找到蒂奈曼出版社版权部的负责人,想先把版权买下来再说,没想到他们的答复是:版权已被台湾一家出版社买去。我根据该社提供的地址写信给台湾的出版社,也没有得到答复。

正当我深陷在失望中时,今年年初传来一个喜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朋友听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买到了《毛毛》的版权并将我作为译者推荐给该出版社。春节前我回到北京后,第二天上午便打电话与该社社长张秋林先生联系。他们社里说,社长正在北京并告诉我他的手机号码。于是我立刻拨通他的手机,约定两小时后在他下榻的旅馆见面,他正准备当天下午返回南昌。

到旅馆后,我们一见如故。他介绍了他的大幻想文学的出版计划和推动国内儿童文学创作的雄心壮志以及他与德国蒂奈曼出版社社长魏特布莱希特先生的友谊。我也介绍了翻译和认识作家恩德本人的经过,及今后的打算和建议。真是“酒逢知己干杯少”。结果是双方立即同意签订翻译出版合同。先出《毛毛》,然后争取尽快推出《恩德文集》。

多年的心愿这么快地变成现实,使我喜出望外!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的正是这样一位有理想、有见地、敢做敢为、干脆利索的出版家。因此,我不顾旅途劳顿,马上加速校订《毛毛》,白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