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星海中的幸运 >

第49章

星海中的幸运-第49章

小说: 星海中的幸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务书的要求,这可是在那无一尺平地、无一刻安宁的环境下作成的第一个项目,它们的成功在当时对整个船队上上下下的鼓舞可是非同反响的;第三,通过蜂巢船体的研制,我们初步掌握了中型战舰的多系统整合设计能力(当然啦,那两门动能炮算不得什么大武器,不过饭总要一口一口的吃嘛),为以后各型船只的研究积累了经验;最后,雄蜂无人机的研制成功提升了原特基斯的成就感,让他们更加放开手脚,直接催生了哨兵级防御卫星的出现。

正文 第63章 哨兵级防御卫星
早在见识过马南人匪夷所思的“水蛭”无人机之后,船队和原特基斯的人就眼红起来。船队决策层认为这种不是硬碰硬对抗的飞船很适合我们的定位,而原特基斯则有了被人赶上的危机感。于是“哨兵”计划被提了出来。
事实上,虽然整个开发计划自始至终的代号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哨兵”,但是其内涵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卡迪尔星云开始预研的时候,哨兵计划准备设计成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传感器卫星。计划提出没多久,我们就受困碧螺湾,开始了蜂巢舰和雄蜂机的研究,作为开发主力的特基斯研究员们便暂时放下了哨兵。雄蜂无人机成功之后,一方面受到了鼓舞,另一方面也有了时间,大部分原特基斯的人员又回到哨兵计划中来,担任他们总工的是他们原来的基斯长子阿·;特·;萨木塔,跟在雄蜂计划里面一样。
不过,经历了差不多两个月的间隔,技术需求有了变化。在碧螺湾的战斗中,我们发现已有的“侦察机+模拟机”的远程监视网络已经很有效了。尽管它们都是有人驾驶的宇航器,但侦察机感应器强劲,探测距离远,飞行员不用以身犯险;而模拟机神出鬼没,即便深入敌控区也也是有惊无险,所以两种机型的飞行员的生还率并不是问题,没必要再花费时间和物资非要替换成无人驾驶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再需要侦察型的无人卫星了。
难道哨兵就要胎死腹中了?论证会上得出的意见是,哨兵计划可以保留,不过得给卫星加点功能。至于要增加什么功能,这得从船队的火力构成上整体考虑。一开始追加的功能是动能炮,因为我们当时最急需火力。后来又追加了数据链中枢的功能,因为我们缺乏有效的战斗机引导平台,如果让侦察机或者模拟机担任这种角色,又影响了侦察的效率。最后又追加了强磁场发生器的功能,因为既然我们一时无法谋求强大的火力,那么就设法降低敌人超导装甲的防护效能吧。可是这些追加纷纷失败。给一颗卫星装上动能炮,不过就是产生一种游离式的炮塔,这就跟雄蜂无人机功能重叠了,而且,卫星做小了动能炮火力不足,做大了不如干脆去造侍僧战斗机。数据链中枢这个功能,随着各级战斗人员的成熟,诸舰种协同作战能力日趋增长,尤其随着大型战舰蜂巢级护卫舰、酋长Ⅲ型加工船的相继入役,他们本身就有足够的设备担任引导和指挥的功能——又是功能重叠。装甲抑制磁场的构想,则因为需要的能源太大以及寻找敌人装甲极限场强的反馈机制实在无法实现而宣告失败。
最后,饱受折磨和打击的原特基斯终于找到一个还比较可行的功能:防御场。这种防御场的具体原理我是不懂啦,应该跟泰坦人的防御场护卫舰差不太多吧,总之就是能使场内的导弹、制导动能弹和离子束偏转方向。由于产生这种防御场需要很大的发生器,所以泰坦人的解决方法是用一整艘护卫舰去装载它,而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用多个卫星共同分担。这个提案拯救了哨兵。不过它也因此走上了面目全非的道路。
防御场卫星的研究一开始很顺利,能源组很快完成了发生器的设计,并还算顺利地完成了小型化改进,卫星组的地面固定试车也进展顺利,但是空间实验的时候出了重大事故。
为了抓紧时间,哨兵的空间实验与苦行僧级离子炮舰的航试同时进行。12颗“哨兵”卫星进入以苦行僧试验舰为球心的轨道里组成编队,形成了一个球形阵。每颗卫星随时都在轨道上移动,可是相互之间随时保持等距,保证没有空门。
入轨之后,12颗卫星同时打开发生器,一个球形(准确说是多面体)的防御场成功打开了!可是正当参观实验现场的科技人员以为业已成功的时候,卫星开始纷纷滑出轨道,连控制台的应急手工制动都不管用——防御场的偏振超出了卫星的姿态控制AI的能力所及。
卫星出轨的后果对那艘苦行僧实验舰是致命的,6颗卫星直接撞到它身上,使它成了一团大火,完全报废,包括上面的五名测试人员。之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才算用动能炮把剩下的6颗哨兵实验星打碎,避免了更大的事故发生。
这可以称得上不仅是碧螺湾鏖战,甚至也是整场战争中我们最大的一起实验事故。它使我们的“哨兵”计划和“苦行僧”计划都大大延迟,更使我们损失了五名好同志,这对于一支人数不多的远洋船队来说实在是沉重的打击!
苦行僧计划开始重新制造实验舰,经过短暂的悲痛和停顿,众人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正轨之中。而哨兵计划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质疑“哨兵”,质疑哨兵科研组。高层讨论本来是要将哨兵计划取消、哨兵科研组解散的,以便把人力和时间投入到更有前途的开发项目去,不过坚强(或者说是执拗)的阿·;特说服了我们,让我们再给他三天时间,三天内他一定能够想出解决方案来。
他的解决方案并不如何巧妙,相反,跟迪生当年设计侦察机的手法一样简单粗暴。阿·;特为原有的卫星加上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驾驶舱,再加上一套手动姿控系统,于是,一颗无人卫星摇身一变成了有人驾驶的轨道宇航器。经过粗略的地面试车,针对立场偏振摸清了一些基本的手动操作窍门后,便开始了空间试车。狭窄的驾驶舱迫使驾驶员只能穿着舱内宇航服才钻得进去。因为之前的无人卫星实验事故,没有试飞员敢进去。于是,阿·;特一急之下亲自出马。
不管怎么说,单星有人实验成功了,尽管阿·;特应付各种各样的脱轨险情累得大汗淋漓(应该还有一些是被吓出来的吧),从实验星上下来的时候差点脱水,但卫星自始至终都呆在它该呆的地方。之后的4星实验、6星实验和12星实验也都相继成功。(当然,所有试飞员也都相继步上阿·;特的脱水后尘。)
经过缝缝补补,“哨兵”算是活下来了。不过,当“实验成功”的证明材料递上来的时候,我们没有过多关注它,因为当时口香糖战役进行正酣,我们被粘在里面无法自拔,心烦不已。直到有一天,我头脑发热,抱着增加一份力量也好的想法,把还等待最后认定以便投产的12颗实验星调上来担任冲锋护卫。真是幸运,那一下子一举结束了口香糖混战,也终于让阿·;特他们和“哨兵”计划在人前扬眉吐气一把。
挟战功之利,这种有人驾驶的、能够发射并在一段时间内维持防御场的卫星得到最后认证,科研项目正式结题,确认可以入役。按照惯例,这种卫星就叫做“哨兵级”防御卫星。在哨兵卫星最后进行多星实验的时候,因为指挥部高层已经对该计划失去信心,所以并没有指派试飞人员进行配合,所以当时都是原来的特基斯的人憋着一股气进行试飞的。因此,在哨兵卫星正式入役的时候,这些原特基斯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哨兵大队的第一批飞行员。
至此,阿·;特和他的亲族们终于可以长抒一口气了。
哨兵算不上水到渠成的设计,不断修改任务书,任原特基斯有多大的才能也无所适从。好在最后经过为真正的设计师所不齿的缝缝补补拼拼贴贴,总算拿出了成果,除了由无人改成有人,基本上算是完成了设计指标。从我们后来的使用情况来看,哨兵卫星在船队里面所扮演的角色还挺重要呢。每当我们因为力量不足,派出攻击力量之后,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守住后方的时候,它们都会成为看家护院的好选择。如果我们要派出强攻部队的时候,也可以派上哨兵大队为他们增加生还的砝码。
一开始,因为哨兵卫星那土豆般的个头和一波三折的研究过程,船队里戏谑地给它们起了一个外号“战斗小矮人”,言外之意,在战斗中它们出不上什么力。不过,随着它们一次次地或者保护后方基地不受侵袭、解除前方战士的后顾之忧,或者在前线的战斗中为友军部队挣取生存的几率,无论在后方前方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每当受到它们恩惠的友军战士返回基地准备向救自己一命的哨兵驾驶员道谢时,却一次次地看到累得脱力的同胞时,“战斗小矮人”的“小”字就被去掉了,代之以“战斗矮人”。起先我还不知道这有什么区别,后来有人给我解释道,在卡拉克上有一款电脑游戏叫做《英雄无敌》,里面有一个兵种,虽然矮小,但能打能抗,就叫做战斗矮人,大家用这个称呼哨兵卫星和它的驾驶员,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正文 第64章 苦行僧级多束离子炮舰
要说在整个鏖战中,我们所开发出来的船只里,技术要求最高的,就要算是苦行僧级多束离子炮舰了。
前面说过,那些帕克图武器专家因为来深空进行一些武器的实验项目,阴差阳错地来到了碧螺湾。自从被我们发现了真实身份后,他们与我们达成协议,不主动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只会在我们的要求下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作提示性的帮助。
不过双方很快就发现,这种合作方式对我们目前的处境来说,根本毫无用处。
在碧螺湾被困的那段时间里,科研工作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是被困的头一个月,工作重点在“蜂巢”和“雄蜂”两个工程上;第二阶段在之后的一个月,工作重点在于完善“蜂巢”护卫舰、改进出酋长Ⅲ型加工船、以及其它一些辅助船只比如哨兵卫星等的开发上,还有就是一些技术储备方面的工作;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工作,我们的新装备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对船队实力的提升仍然有限,尤其是我们的攻坚力量,由于离子炮火的缺乏,我们在与泰坦人的较量中处于下风,经过小行星碎片战役的挫折之后,离子武器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出来。经过前两个研究阶段提升起来的冲出重围的信心又被打回原型。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帕克图朋友终于抛开了种种束缚,主动伸出了合作之手。由此,我们的科研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围绕着“苦行僧”计划而展开的一个工作阶段。
作为帕克图宇宙武器开发奠基人“三金”之一的金三强,他与他的同事们对他们的那个武器实验口风很紧,什么话也不多说。当他们合作态度发生九十度转弯之后,却给我们带来了令人惊讶的真相,甚至还有全套图纸。他们真正的工作,是要试验一种新型离子炮射束的加速包。
以往的离子束加速和发射只能用直线型的线圈或者导轨进行,这使得加速轨道长度巨大,而且只能是直筒形的,只能用一整艘护卫舰沿着主龙骨方向装载,或者是建造护卫舰那么大的炮台,然后把炮台装到更加巨大的超主力舰上去。装到护卫舰上,(这艘护卫舰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装了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